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新测量指标动态心率震荡(TD)及HRT测量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分析其与传统高危预测指标的相关性及预测CHF患者价值。方法纳入2011年9月~2013年6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就诊的CHF患者120例作为CHF组,同期纳入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将CHF组按NYHA分级分为轻度CHF组(心功能Ⅰ~Ⅱ级,n=72)和中重度CHF组(心功能Ⅲ~Ⅳ级,n=48)。所有患者行放射免疫法检测B型脑钠肽(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率变异性时域(SDNN)、平均心率、室性早搏前心率(HRVPC)以及RR间期,计算HRT指标(包括TO、TS和TD)。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分析HRT各指标与年龄、性别、LAD、LVEDD、LVEF、BNP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F组SDNN缩短[(95.67±30.22) msvs.(131.65±20.71)ms],TO和TD更高[TO:(-1.50±2.71)%vs.(0.61±1.95)%;TD:(0.012±0.004)mm/RRIvs.(0.063±0.031)mm/RRI],LAD和LVEDD更高[LAD:(36.11±2.24)mmvs.(47.65±2.13)mm;LVEDD:(43.65±7.33)mmvs.(62.13±8.70)mm],BNP明显升高[(80.05±32.30)pg/ml vs.(941.00±139.17)pg/ml],TS和LVEF更低[TS:(12.13±3.67)vs.(6.80±5.33);LVEF:(67.30±5.21)% vs.(38.22±12.75)%],而且随着CHF程度的加重,上述改变更加明显。CHF组TO与TS、LVEF、SDNN负相关(P<0.05);TS与SDNN正相关(P<0.05),与HRVPC、BNP负相关(P<0.05)。结论 CHF患者HRT明显减弱,其中TO和TS均受到SDNN的影响,而TD与HRVPC、SDNN、LVEF、BNP指标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及其多因素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86例及健康对照者80例,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同时获取心率变异(SDNN)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参数,并进行TO、TS与年龄、LVEF、LVEDD、SDNN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TO明显升高,TS明显降低(P〈0.01);AMI组中,TO、TS与年龄、LVEF、LVEDD、SDNN相关。结论AMI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以成为评价AMI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心率变异性时阈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方法选择DCM患者3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20例,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计算TO、TS与SDNN、LVEF、LVE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CM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18%±6.25%vs-6.22%±3.68%,P<0.001);DCM组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6.06±6.13 ms/RR间期vs 13.08±5.54ms/RR间期,P<0.01)。TO与SDNN、LVEF、LVEDD之间明显相关。结论DCM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减弱,HRT可能成为评价DC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震荡(HRT)的特点。方法从2000年10月~2007年11月就诊的DCM患者中选取符合HRT分析条件的31例患者(DCM组),同时选取同期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分析TO、TS与心率变异性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CM组中,TO>0且TS<2.5者8例(25.8%),TO>0且TS>2.5者8例(25.8%),TO<0且TS<2.5者7例(22.6%),TO<0且TS>2.5者8例(25.8%)。两组TO值分别为-0.06±0.03、0.04±0.02,TS值分别为37.2±17.6ms/RRI、11.8±9.7ms/RRI,两组间比较TO、TS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SDANN、LVEF、LVEDD等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DCM组TO值与LVEF、SDNN、SDANN之间呈明显负相关,与LVEDD呈明显正相关;TS值与LVEF、SDNN、SDANN之间呈明显正相关,与LVEDD呈明显负相关。结论DC...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CHF)患者心率震荡(HRT)现象和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HF患者110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标准进行分组,心功能Ⅱ级组33例,Ⅲ级组37例,Ⅳ级组40例。CHF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检测同期血浆NT-proBNP浓度,超声心电图测定LVEF及LVEDD值,比较组间各指标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随心功能的恶化,TO增加,TS减少;血浆NT-proBNP浓度增加;LVEF减小,LVEDD增大;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O、TS与血浆NT-proBNP浓度、LVEF及LVEDD相关性良好。结论 HRT参数与血浆NT-proBNP浓度、LVEF、LVEDD相关,可作为心衰程度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资料齐全的门诊及住院老年EH合并T2DM患者133例(EH+T2DM组)、单纯老年EH患者140例(EH组)、单纯老年T2DM患者130例(T2DM组)、老年健康体检者141例(老年对照组)和年轻健康体检者139例(年轻对照组)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利用美国的Space Lab分析系统自动回放扫描并计算出反映HRT的各项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和动态心率震荡(TD),比较各组之间HRT各项指标的差异,并分析TO、TS、TT、TD与年龄、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SDNN)之间的关系.结果 老年对照组TO和TT均明显高于年轻对照组(均P<0.01),但TS、TD和SDNN均明显低于年轻对照组(均P<0.05);EH+T2DM组TO均明显高于但TS、TD和SDNN均明显低于EH组和T2DM组(均P<0.05),EH+T2DM组TO均显著高于但TS、TD和SDNN均显著低于老年对照组(均P<0.01),EH组和T2DM组TO均明显高于但TS、TD和SDNN均明显低于老年对照组(均P<0.05),EH组与T2DM组间TO、TS、TD和SDNN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老年各组间TT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TO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与TS、TD和SDNN均呈负相关(均P<0.05);TS与TD和SDNN均呈正相关(均P<0.01);TD与平均心率和TO均呈负相关(均P<0.05)而与TS和SDNN均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老年EH合并T2DM患者较老年EH患者、老年T2DM患者和老年健康体检者及老年EH和老年T2DM患者较老年健康体检者HRT均明显减弱,其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且以老年EH合并T2D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最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电学指标-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心率变异性时阈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从而探讨其对心源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2例,根据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计算TO、TS与SDNN、LVEF、LVE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CM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384±5.45)%VS(-6.08±3.76)%,P〈0.05;DCM组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5.76±5.33)ms/RR间期VS(12.68±5.84)ms/RR间期,P〈0.05。DCM患者中TO与SDNN、LVEF、LVEDD间有明显相关性。结论DCM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减弱,HRT可能成为评价DC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一个新指标,可用来预测DCM患者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率震荡(HRT)现象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6例CHF患者和30例室性期前收缩者(对照组)。其中CHF患者按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轻度CHF组(NYHAⅡ级,29例)和重度CHF组(NYHAⅢ~Ⅳ级,37例);又根据预后不同分为死亡组(11例)和生存组(55例)。所有研究对象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行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获取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 CHF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CHF组TO和LVEDD明显大于对照组[1.65%±1.49%比-1.02%±0.76%;(59.85±4.46)mm比(47.64±4.96)mm,均为P<0.01],TS和LVEF明显小于对照组[(4.13±2.07)ms/RR比(7.86±3.02)ms/RR;53.34%±11.00%比69.46%±12.75%,均为P<0.01]。重度CHF组TO高于轻度CH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CHF组Ts和LVEF则明显低于轻度CHF组[(3.22±1.52)ms/RR比(5.28±2.12)ms/RR;46.34%±6.88%比62.20%±8.59%,均为P<0.01],LVEDD明显大于轻度CHF组[(59.53±4.91)mm比(55.27±3.91)mm,P<0.01]。死亡组TS和LVEF明显低于生存组[(1.92±0.79)ms/RR比(4.34±1.97)ms/RR,44.27%±7.50%比55.09%±10.75%,均为P<0.01],LVEDD和TO明显大于生存组[(58.45±5.11)mm比(55.35±4.19)mm,2.75%±1.75%比1.43%±1.35%,均为P<0.05]。HRT 0级:生存组患者多于死亡组[8例(14.5%)比0(0),P>0.05],HRT 1级:生存组患者明显多于死亡组[39例(70.9%)比3例(27.3%),P<0.05],HRT 2级:生存组患者明显少于死亡组[8例(14.5%)比8例(72.7%),P<0.01]。死亡与TO、HRT 2级和LVEDD呈正相关(均为P<0.05),与TS和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重度CHF患者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CHF患者危险性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率震荡(HR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213例急性心肌梗死≤3周的窦性心律患者入选,超声心动描记术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4h 动态心电图测定 HRT 指标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比较心源性死亡组与生存组各指标的差异;分析心率震荡指标与 SDNN 和 LVEF 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来衡量 TO、TS、SDNN 和 LVEF 对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平均随访20.6个月,剔除13例非心源性死亡病例,心源性死亡组36例,生存组164例,两组间 TS 与 TO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NN 与TS 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47,P<0.01);LVEF 与 TS(r=0.93)和 TO(r =0.85)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均 P<0.01);ROC 曲线下面积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价值为 TS>LVEF>SDNN.结论 HRT 参数 TS 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其预测价值高于传统的预测因子 SDNN 和 LVEF.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率震荡(HRT)的新指标-动态心率震荡(TD)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HRT各指标与传统高危预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5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和32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动态心率震荡(TD)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平均心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心衰组与对照组HRT各指标的差异,及其与传统高危预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心衰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和TD低于对照组(p〈0.05);心衰组各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平均心率与TO正相关,与TS负相关;TO与SDNN、LVEF呈负相关,TS与SDNN、LVEF呈正相关(p〈0.05);TO与TS负相关(p=0.004);TD与平均心率、SDNN、LVEF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心衰组HRT明显减弱,尤以TD和TS变化显著;新指标TD在测量时不受平均心率等因素影响,提示与TO、TS相比,TD可提供更客观预测价值,HRT可作为慢性心衰患者预后评估又一项新的高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性窦心率震荡(HRT)预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价值。方法对192例有完整资料的O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A组(合并心力衰竭)和B组(无心力衰竭),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心肌梗死病史的90例患者作对照组。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分析HRT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和静息心率(RHR)、正常心动周期标准差(SDNN)。利用超声心动图对OMI患者进行心功能评价,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析HRT指标和SDNN、RHR、LVEF、LVEDD的相关性。结果 ①A组TO和TS与B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TO和TS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有统计学差异;②A组LVEF、LVEDD、SDNN、RHR均与B组及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③相关性分析显示TO与SDNN呈负相关,但TO和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性,TS与SDNN和LVEF呈正相关,而与LVEDD和RHR呈负相关。结论 HRT尤其是量化的TS能更好地预测OMI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风险,对于降低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改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50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和30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均接受24hHolter检查,分别计算HRT的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及心率变异性的SDNN、SDANN、rMSSD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衰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0.65±3.60%与-1.89±2.48%,P<0.01);心衰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2.96±1.23与10.24±4.47,P<0.001)。对照组TS与SDNN、SDANN、rMSS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6、-0.385、-0.372(P均<0.05);心衰组TO与SDNN、SDANN、rMSS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9、0.465、0.436(P均<0.01),TS与SDNN、SDANN、rMSS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5、-0.686、-0.597(P均<0.001)。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HRT现象明显减弱,TO与SDNN、SDANN、rMSSD值呈正相关,TS与SDNN、SDANN、rMSSD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7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和49名老年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进行分析,分别计算HRT的震荡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并进行TO、T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衰组与对照组HRT间存在明显差别:心衰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0.99±2.26vs-1.84±2.13,P<0.01);心衰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2.87±1.89)ms/RRvs(8.03±3.51)ms/RR,P<0.05]。TO、TS与LVEF、LVED有相关性。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HRT出现钝化趋势,TO、TS值变化作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和危险程度评估的一项参数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动态心率震荡(TD)这一新指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传统高危预测指标"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5例有室性早搏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与45例有室性早搏的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接受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心率震荡的震荡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动态心率震荡(TD)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平均心率,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和TD低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各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与平均心率与TO正相关,与TS负相关;TO与SDNN呈负相关,TS与SDNN呈正相关;TO与TS呈负相关;而TD与年龄、平均心率、SDNN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糖尿病组HRT明显减弱,TD、TS值变化更显著,只有TD检测时不受年龄、平均心率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具有相对独立性,可提供更客观预测价值,动态心率震荡(TD)可作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损害评估的又一项新的高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与心功能、运动耐量的相关性。方法 42例心衰患者(心衰组),30例健康对照组。CHF组根据HRT组成不同分为:HRT0组、HRT1组、HRT2组。比较CHF组和健康对照组及CHF各亚组间HRT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差异,进一步分析HRT与6分钟步行试验(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ED)等因素的相关性并通过随访6~12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为高危组,低危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心衰组TO,LVDED明显高于对照组(0.04±0.018vs.-0.02±0.011;60.36±8.25vs.42.84±6.43p<0.05),TS,6-MWT,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9.63±5.14vs.18.12±6.56;207.13±46.12vs.415.50±62.19;39.58±9.76vs.62.17±5.32<0.05)。高危组中HRT现象亦比低危组明显减弱。心衰组6-MWT与LVDED,TO呈负相关,与LVEF,TS呈正相关。结论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监测HRT和6分钟步行试验,动态评估心衰进展,可以采取相应的社区干预模式,尤其适合于基层医院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震荡(HRT)与左室射血分数(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择老年CHF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即心衰组,又分轻、中、重度心衰亚组),老年非心衰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即非心衰组),均接受超声心动图(UCG)、动态心电图(Holter)及血浆NT-pro BNP等检查。HRT的检测参数包括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CHF患者TO与NT-pro BNP呈正相关,与EF呈负相关(P0.01);TS与NT-pro BNP呈负相关,与EF呈正相关(P0.01);NT-pro BNP与EF呈负相关(P0.01);CHF患者EF越低,则TO越高,TS越低,NT-pro BNP亦越高。中、重度心衰组HRT与轻度心衰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RT是评价CHF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良好指标,可用于评估CHF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比较3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组)与48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的窦性心率震荡的起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冠脉组TO(0.32±4.67)、TS(13.24±15.25)与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P均>0.05),T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58.4%±13.9%)有高度相关性(P<0.01)。对照组TO(-2.19±4.51)与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P>0.05),TS(13.65±13.34)与年龄有高度相关性(P<0.01)。冠脉组TO、TS及TO TS异常率较高,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减弱或消失,这一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危患者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RS时限(QRSD)与心率震荡(HRT)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46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20例健康对照组。在心衰组根据NYHA分为轻度心衰组(NYHAⅠ~Ⅱ级,n=20),重度心衰组(NYHAⅢ~Ⅳ级,n=26)。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ED)作为心脏功能指标,常规心电图测量QRSD,与心率震荡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心衰组QRSD、LVDED、TO值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T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心衰组QRSD与LVDED、TO呈正相关,与LVEF、TS呈负相关。结论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监测QRS时限和心率震荡,及时筛选出高危猝死患者,动态评估心衰进展程度,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择58例冠状动脉造影(CAG)证明的CAD患者为CAD组,另50例CAG阴性的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彩超检查,比较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指标等参数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AD组震荡初始(TO)值明显升高[(-1.34±1.09)%比(2.32±0.60)%],震荡斜率(TS)值明显降低[(11.14±2.27)ms/RR比(3.44±0.60)ms/RR],P均0.01;在CAD组中随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加重(单支、双支、多支病变),TO值显著升高[(1.35±0.52)%比(2.56±0.83)%比(3.01±1.62)%],TS值[(6.49±1.79)ms/RR比(3.33±1.02)ms/RR比(1.66±0.30)ms/RR]显著降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无心脏事件CAD组比较,合并心脏事件CAD组TO值[(1.68±0.61)%比(2.24±0.24)%]明显升高、TS[(5.87±1.22)ms/RR比(1.65±0.23)ms/RR]、LVEF[(66.18±2.64)%比(56.36±3.34)%]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CAD患者存在HRT减弱现象,HRT可作为评估CA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及预测CAD患者发生再发心脏事件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HRT在CHF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CHF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有关资料,测量计算TO、TS、LVEDD、LVEF,比较对照组与CHF的存活组、心源性猝死组、非猝死组之间的差别,并分析TO、TS与LVEDD、LVEF的相关性。结果CHF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心源性猝死组、非猝死组TO明显高于存活组、TS明显低于存活组,均有显著性差;LVEDD、LVEF与TO、TS明显相关。结论CHF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对CHF患者的心源性猝死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