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并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42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使用彩超进行诊断,并通过放射线胃肠钡餐透视进行进一步确诊.结果:本研究中超声显像诊断符合率达到100%.在十二指肠通过段的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距离与夹角均变小,患者饮水后十二指肠下水平部近端呈显著扩张,而且反复的逆蠕动较强烈.患者在处于左侧卧位或俯卧位时其十二指肠潴留现象消失.结论:通过彩超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具有无损伤、准确性高以及实时等优点,而且能够方便地显示出肠管的形态并易于判断血管所在位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认识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CT表现.方法:选用11例临床资料较完整,经钡餐检查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例行上腹部CT扫描(9例平扫,2例增强,2例同时行俯卧位平扫)观察胃及十二指肠有无扩张,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的压迫以及小肠内造影剂情况.结果:①11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降段及部分水平或升段有不同程度扩张;②11例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水平或升段形成明显光滑压迹,压迹前后肠管管径差异明显,有截然分界现象;③进入小肠内造影剂较少,2例俯卧位时见小肠造影剂明显增多.结论:CT可以直接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的压迫,同时对非血管性压迫引起的十二指肠梗阻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又名Wilkie综合征、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等,是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所引起的梗阻症状,临床上比较少见.本文收集了我科自1996年至2005年共计10年间所收治的12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病人的诊治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先天性狭窄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CS)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成人十二指肠先天性狭窄并SM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间断恶心、呕吐30年,加重6 d"入我院消化内科。胃镜示,十二指肠降部中下段管腔狭窄(先天性可能)。转入我科进一步治疗。术中见肠系膜上动脉右侧十二指肠扩张显著,术中补充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遂行十二指肠狭窄隔膜切除并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结论:对十二指肠先天性狭窄合并SMACS的治疗,应采取狭窄隔膜切除并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而仅采用其中之一的手术方式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8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X线钡餐检查、腹部B超检查及治疗。结果8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经内科保守治疗均痊愈。结论X线钡餐检查可确诊本病,本病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无效者可采用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6.
资料与方法 例1:患者,女,29岁,以反复间断呕吐、腹痛2年,近日加重就诊。门诊检查:腹软未触及异常包块,行肝胆胰脾及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彩超检查,彩超所见:肝胆胰脾未见异常。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通畅,充盈好,频谱形态未见异常,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夹角小,约15^o。超声诊断:提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 对该院2005~2007年诊治过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行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9例明确诊断;10例均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2例同时行血管造影,明确诊断;10例患者均先行内科保守治疗,其中9例因无效而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3例.十二指肠血管前移位术1例.术后患者全部随访,均痊愈.结论 消化道钡餐造影、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简单、可靠的诊断手段,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其有效、易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并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收治的一例儿童SMAS合并NC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14岁男性患儿,因反复腹痛4月,加重伴反复腰痛1月余入院。病初基层医院按急性消化道溃疡予间断抗感染、抑酸护胃治疗3月余,效果差。入我院后腹痛加重,伴左侧腰痛,查WBC:6.95×109L-1,血红蛋白:60g/L。全消化道造影(钡餐)示:十二指肠球部变形,球后明显狭窄伴有小龛影,造影通过不畅,十二指肠降段肠腔扩张,水平状可见笔杆样压迹,造影剂通过受阻,变换体位后造影剂可通过;超声示:肠系膜上动脉左侧内径较右侧内径增宽三倍以上;腹部平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53°。结论诊断为肠系膜压迫综合征并左肾静脉胡桃夹。该病较少见,病情隐匿,预后良好,及时行上消化道造影及超声检查,及早予内外科综合治疗是避免误诊误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Wilkies’Syn drome) 本征是指因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而引起急慢性间歇性梗阻的一组症候群而言的。本征的发生与十二指肠的解剖位置有密切关系,十二指肠的横部正跨在脊柱,而肠系膜上动脉恰好由脊柱之前跨过十二指肠横部。当解剖位置发生障碍时,如肠系膜根部及其血管紧靠在脊柱上,当患者取站立位时,肠系膜及其血管就绷紧,十二指肠横部就被夹紧在肠系膜上动脉和胰腺之间,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000年8月—2012年8月安徽省立医院儿外科收治20例SMA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就其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经18年随访,保守治疗9例,6例痊愈,3例复发;手术治疗11例(包括屈氏韧带松解、空肠十二指肠吻合术4例,Ladd手术7例)均痊愈。结论本综合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确诊依靠上消化道钡剂造影,B型超声、CT血管成像可直接测定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保守治疗无效应手术治疗,Ladd手术可彻底解除肠系膜上动脉对十二指肠压迫,且无需肠吻合,手术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5例治疗报告尹光平(溧水县人民医院外科,溧水211200)张峰王学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南京210029)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保守治疗;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横部引起...  相似文献   

12.
〖同义名〗Wilkie 综合征、十二指肠血管性压迫、肠系膜动脉性梗阻、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Cast 综合征。本征在1861年首先由Kokitansky 描述,1927年 Wilkie 报告了一组病例。〖病因〗肠系膜上动脉在十二指肠水平部中段前跨行,其后方为第二腰椎,十二指肠水平部因夹在肠  相似文献   

13.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道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1例脉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结果11例中8例首诊者均经上消化道钡餐确诊,余3例经外院手术诊断。单纯保守治疗5例中痊愈3例。保守治疗无效而行手术的6例中痊愈4例。结论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目前主要依靠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腹腔血管彩超及动脉薄层CT也有助于诊断;保守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研究背景 ]探讨移动盲肠综合征和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相关因素 .[病例报告 ]移动盲肠综合征 5 2例 ,女性多于男性 ,无力型体质者多见 ,伴有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为 10例 ,占 19% .全部病例手术切开侧腹膜外侧瓣 ,将盲肠包埋在后腹膜内 ,行缝合固定术 .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则同时做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 .[讨论 ]移动盲肠综合征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与先天性发育不良、后天性体质、神经因素有关 ,其疾病的发作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  相似文献   

15.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X线诊断(附5例分析)林澄丰(广东省澄海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澄海158000)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X线诊断病例分析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yndrome)是指由于肠系膜动脉或...  相似文献   

16.
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是十二指肠水平部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导致的肠腔梗阻,也称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文献中亦称Wilkie病。临床上可表现为食后上腹胀痛、呕吐等一系列症状。  相似文献   

17.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SMAS),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十二指肠水平部被压迫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脊柱之间而引起十二指肠近端梗阻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或间歇性腹部疼痛、不适、恶心、呕吐、厌食和体重不增等非特异性表现,常误诊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肠痉挛、再发性呕吐等。儿童较少见,且临床表现非特异性,易致误诊。我院自2005年~2007年共收治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0例,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诊断和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8.
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是十二指肠水平部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导致的肠腔梗阻,也称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本病较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体型瘦长的中、青年女性多见。  相似文献   

19.
肠系膜上动脉的解剖走行,可压迫十二指肠第三部引起十二指肠淤积,在临床上产生一系列症状,称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本征自Rokitansky(1842)、Albrecht(1889)Wilkie(1921)相继报导后,由于对该征之存在重视不够,因之发现较少。近年来,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本征已引起临床与放射线科医师的注意,发现较前  相似文献   

20.
周俭玲  王连源 《广东医学》2000,21(10):874-874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又称良性十二指肠瘀滞症 ,文献中亦称Wilkie病 ,1942年由Rotitansky首先报道。 1974年Akin等经研究认为正确的病名应称为十二指肠血管性压迫 ,因为不仅是肠系膜上动脉 ,而且肠系膜上动脉的一个分支均可压迫十二指肠第三或第四部引起十二指肠梗阻[1] 。但目前临床上仍习惯称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我院自 1974~ 1999年经X线钡餐检查和 (或 )手术确诊为本病的共2 7例 ,现就其临床特点作一归纳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7例中男 19例 ,女 8例 ,男∶女为 2 4∶1;年龄 4个月至 74岁 ,平均2 8 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