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患者中性粒细胞(PMN)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血浆中TNF—α和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法洛四联症患儿40例,随机分成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U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乌司他丁,C组患者则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前(T1)、CPB开始后30min(他)、CPB停止后30min(T3)、CPB停止后4h(T4)和CPB停止后24h(T5)抽血,应用ELISA法检测NF—κB活性及血浆中TNF—α和IL-8水平。结果两组PMNNF—κB活性在CPB开始后逐渐升高,T3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但在T5时点依然高于术前水平;U组在T2、B、T4、rr5时点PMNNF—κB活性均低于C组(P〈0.05)。两组TNF-α和IL-8水平均于手术开始后逐渐升高(P〈0.05),T3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在T5时点基本恢复正常;C组TNF—α和IL-8水平在T3、T4时点均显著高于U组(p〈0.05)。U组NF—κB的活性与血浆TNF-仪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33(P〈0.05);NF—κB的活性与血浆IL-8水平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28(P〈0.05)。C组NF—κB的活性与血浆TNF—α、IL-8水平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1、0.512(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通过降低CPB患者PMNNF—κB活性进而降低血浆TNF—α和IL-8的表达,抑制体外循环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患者中性粒细胞(PMN)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在CPB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法洛四联症患儿60例,随机分成乌司他丁1组(U1组)、乌司他丁2组(U2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U1组给乌司他丁1.0万U/kg,U2组给乌司他丁2.0万U/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经中心静脉推注半量,另半量加入预充液中。C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用法同上。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前(T1)、CPB开始后30min(T2)、CPB停止后30min(T3)、4h(T4)和24h(T5)抽取桡动脉血3ml,分离中性粒细胞,用ELISA法检测NF-κB活性。结果三组患者PMNNF-κB活性在CPB开始后均逐渐升高,CPB停止后30min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但在CPB停止后24h三组患者PMNNF-κB活性均依然高于术前水平;U1组、U2组NF-κB活性在T2~T5均低于C组(P〈0.05);U2组NF-κB活性在T2~T4均低于U1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降低CPB患者PMNNF-κB的活性,且2.0万U/kg组对NF-κB活性的抑制作用比1.0万U/kg组更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与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injury,AKI)发病的关系及初步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大鼠AKI时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经尾经脉注射1ml生理盐水;LPS组经尾经脉注射LPS5mg/kg体重,复制AKI模型;LPS+UTI组在按与LPS组相同标准给LPS的同时给予UTI100kU/kg体重。观察6h,取一侧肾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的含量;测定血肌酐、尿肌酐,结合尿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观察各组大鼠光镜及电镜下肾脏的病理改变。结果LPS组大鼠Ccr较正常对照组和LPS+UTI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PS+UTI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大鼠肾组织中NF-κB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LPS+UTI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低于LPS组(P〈0.01)。光镜检查UTI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等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电镜下可见线粒体损伤亦显著减轻。结论UTI可降低肾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NF-κB的水平,对LPS诱导大鼠AKI时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乌司他丁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探讨乌司他丁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大脑皮质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予乌司他丁治疗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海马CA1区NF-κB含量。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该区神经细胞形态。[结果]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NF-κB表达均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NF-κB表达于再灌注6h达到高峰,异常神经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乌司他丁干预后,NF-κB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异常神经细胞数减少。[结论]①NF-κB参与了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②在脑复苏救治过程中,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通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孵育后活化,正常人血液分离的中性粒细胞经TNF-α孵育后激活,活化的HUVECs与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共孵育建立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体外模型.共孵育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乌司他丁(100、500、1 500、3 000和5 000 U/ml),MTT法检测内皮细胞存活率,同时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LDH)、一氧化氮(NO)含量和弹性蛋白酶活性.中性粒细胞与TNF-α及不同浓度的乌司他丁共孵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弹性蛋白酶活性.结果 激活的中性粒细胞与活化的HUVECs共孵育可以显著降低内皮细胞存活率,同时培养液中LDH活性显著升高、NO含量显著降低、弹性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乌司他丁可以剂量依赖性对抗上述变化.同时,乌司他丁可以剂量依赖性降低TNF-α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内弹性蛋白酶的活性.结论 乌司他丁对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其机制与乌司他丁抑制中性粒细胞内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弹性蛋白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体外循环(CPB)患者中性粒细胞(PMN)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整合素CD11b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30例行CPB心瓣膜置换术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异丙酚麻醉维持组)和对照组(咪唑安定麻醉维持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CPB开始后30min、CPB停止后30min、4h、24h抽取挠动脉血3ml,运用电泳迁移率实验检测NF-κB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表达水平.采用X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的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PMN NF-κB活性和CD11b的表达.结果:两组患者PMN NF-κB活性在CPB停止后30min达到峰值,观察组在CPB开始后30min、CPB停止后30min、4h、24h PMN NF-κB活性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CPB开始30min后 PMN CD11b表达水平呈递增的趋势,CPB停止后30min、4h、24h 3个时间点上观察组PMN CD11b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同咪唑安定相比,异丙酚可以减低CPB患者PMN NF-κB活性和CD11b表达,明显抑制体外循环患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CPB)中预充乌司他丁对CPB心脏病人血浆cTnI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主动脉阻断时间在30min以上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在常规CPB预充液中加入乌司他丁1.5万u/kg,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分别在CPB前(T1),开放升主动脉时(T2),开放升主动脉30min(T3),术毕12h(T4),术毕24h(R),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cTnI的浓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cTnI在T3、T4、T5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乌司他丁可明显减少CPB术后cTnI的释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0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例.U组给予乌司他丁2万U/kg,1万U于转机前静注作过敏试验,其余加入体外循环预充液中.C组用生理盐水代替.于CPB前和CPB停止后30 min分别在右心房手术切口取少许心房心肌组织,采用TUNEL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结果:CPB停止后30 min两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较CPB前明显增高,而U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CPB期间的心肌细胞凋亡,对缺血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脑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例。U组患者给予乌司他丁2.4×104U/kg,其中1.2×104U/kg于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0.6×104U/kg加于体外循环预充液中随转流进入体内,0.6×104U/kg于主动脉开放前约5min加入体外循环机内。C组患者用等量容积的生理盐水代替。于麻醉后手术前(T1)、体外循环结束后60min(T2)、体外循环结束后6h(T3)同时抽取动脉血与颈静脉球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8,10(IL-6,IL-8,IL-10),并计算颈静脉球血与动脉血各细胞因子之差△TNFα,△IL-6,△IL-8,△IL-10。结果:C组T2时动脉血TNFα,IL-6,IL-8,IL-10及△TNFα,△IL-8,△IL-10显著升高(P<0. 01),T3时TNFα,IL-6,IL-8,IL-10及△TNFα,△IL-6,△IL-10明显升高(P<0. 01),△IL-8亦升高(P<0. 05); U组T2时IL-6,IL-8,IL-10显著升高(P<0.01),TNFα,△TNFα,△IL-10亦升高(P<0.05),T3时IL-6,IL-8,IL-10,△TNFα,△IL-8显著升高(P<0.01),△IL-6,△IL-10亦升高(P<0.05)。T2时U组动脉血TNFα,IL-6及△TNFα,△IL-8低于C组(P<0.05),动脉血IL-8显著低于C组(P<0.01);T3时U组动脉血TNFα及△IL-6低于C组(P<0.05),U组动脉血IL-6,IL-8显著低于C组(P<0.01),动脉血IL-10与△IL-10高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减轻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全身和脑局部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病人血浆TNF-a,IL-6和IL-8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循环(CPB)中预充乌司他丁对CPB心脏病血浆TNF-a,IL-6和IL-8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主动脉阻断时间在30 min以上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在常规CPB预充液中加入乌司他丁1.5万U/kg,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分别在手术开始前,CPB结束后即刻,CPB结束后3,6及24 h抽取桡动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浓度.结果实验组患者TNF-a,IL-6和IL-8以CPB结束后即刻0,3和6 h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L-6和IL-8在CPB结束后24h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明显减少CPB术后TNF-a,IL-6和IL-8的释放,可减轻CPB术后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体外血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靶控输注异丙酚后对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F-κB、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在麻醉诱导后靶控输注初始血药浓度为2.5μg/L的异丙酚,根据患者麻醉深度调整异丙酚血浆靶浓度,最大可达3.4μg/L,同时复合枸橼酸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对照组术中问断静注咪唑安定、枸橼酸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刻和CPB停机后30min抽取患者中心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F-κB、bcl-2的表达。结果 中性粒细胞NF-κB、bcl-2表达,两组在CPB后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且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中性粒细胞数。两组在CPB后均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 异丙酚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NF-κB、bcl-2的活化而减少炎性介质的合成,从而拮抗过度的全身炎症反应,对机体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NF-κB是由Sen等首次发现的普遍存在于胞质中的一种核转录因子。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NF-κB与中性粒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中性粒细胞(PMN)是一种终末未分化细胞参与机体防御功能,有研究证明NF-κB在中性粒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NF-κB在中性粒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乌司他丁对大鼠随意皮瓣存活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选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组:实验组10只,对照组10只。在大鼠背部形成一蒂在尾端的2×8 cm2的随意皮瓣模型。实验组分别在术前10分钟、术后12小时经尾静脉注射乌司他丁溶液10万单位/kg,对照组同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0天,分析皮瓣存活情况,并取皮瓣近、中、远段组织做切片光镜观察。结果实验组术后10天皮瓣存活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各段皮瓣的组织水肿情况、炎细胞浸润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减轻。结论围手术期全身使用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能促进超长随意皮瓣的存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TNF-α和肺换气功能的影响,以了解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所致的肺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40例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乌司他丁组按1.2万u/kg体重计算乌司他丁用量,分别在麻醉诱导和心肺转流CPB开始时,按0.6万U/kg静注乌司他丁共两次;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用法同乌司他丁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CPB10min(T1),CPB 30min(T2),CPB结束后1h(T3),CPB结束后3h(T4),CPB结束后6h(T5)抽取桡动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的浓度.同时测定T0、T3、T4、T5等时间点的肺死腔率 (VD/VT)和血浆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02).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性别比、体表面积、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术前心肺功能、病种、总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类别和手术时间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T1-T5两组TNF-α均较T0明显升高,(P<0.05),均在T2达高峰.T3至T5两组VD/VT、A-aD02均较TO明显升高(P<0.05),VD/VT在T3达高峰.A-aDO2在T4达高峰.U组T1至T5时TNF-α和T3至T5时VD/VT、A-aDO_2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鸟司他丁能明显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TNF-α的过度释放,减轻术后早期肺死腔率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对改善肺氧合保护肺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赵晓蓉  魏继承  陈枫 《重庆医学》2012,41(2):124-126
目的观察葛根素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血中性粒细胞内核因子κB(NF-κB)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心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葛根素组(P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P组CPB前将葛根素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注,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前(T0),主动脉开放后30min(T1),主动脉开放后1(T2)、2h(T3)经桡动脉抽取血标本,每次4mL。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性粒细胞内NF-κB及IL-6和IL-8的表达阳性率。结果主动脉开放后1、2hP组NF-κB及IL-6和IL-8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葛根素预处理可减少中性粒细胞内NF-κB活化及IL-6和IL-8的过度生成。  相似文献   

18.
乌司他丁对脂多糖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对内毒素(LPS)诱导的大鼠ALI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SD雄性大鼠区组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LPS组和UTI组。LPS组经尾经脉注射LPS造成大鼠ALI模型,UTI组在按与LPS组相同标准给LPS的同时给予乌司他丁(UTI)(10万U/kg体重)。4h后取肺组织测量肺湿干重比(W/D),ELISA法检测动脉血及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比较肺组织湿干重比、血清及肺组织中IL-18的水平和肺组织NF-κB表达,LPS组高于对照组;UTI组高于对照组但低于LPS组。LPS组肺泡间质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明显;UTI组上述现象较轻。LPS组肺巨噬细胞线粒体、内质网肿胀明显;UTI组肺巨噬细胞内质网仅有零散现象,无肿胀。结论 乌司他丁可通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18和NF-κB的表达减轻LPS所致ALI的肺部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例首次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W组),每组各10例。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转流后30 min(T2)、停体外循环时(T3)、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4)、术毕24 h(T5)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丙二醛(P-MDA)含量,每个红细胞丙二醛(E-MDA)含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活性。结果:C组体外循环开始,P-MDA,E-MDA即开始升高,至术毕24 h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01);W组P-MAD,E-MDA含量在主动脉开放30 min(T4)时,较术前明显增高(P<0.001),至术毕24 h已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E-SOD活性在转流30 min时高于术前水平,C组其他时点均低于术前水平(P<0.001),W组仅在T4时低于术前水平;但C组相应时点P-MDA,E-MDA均高于同时点W组,E-SOD活性明显低于W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期间使用乌司他丁能减轻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体外循环(CPB)患者中性粒细胞(PMN)核因子KB(NF-KB)活性及整合素CDIl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例行CPB心瓣膜置换术病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异丙酚麻醉维持组)和对照组(咪唑安定麻醉维持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前、CPB开始后30min、CPB停止后30min、4h、24h抽取挠动脉血3ml,运用电泳迁移率实验检测NF-KB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llb表达水平。采用搿检验和t检验进行组问差异的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PMNNF-KB活性和CDIIb的表达。结果:两组患者PMNNF-KB活性在CPB停止后30min达到峰值,观察组在CPB开始后30min、CPB停止后30min、4h、24hPMNNF-KB活性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CPB开始30rnin后PMNCDllb表达水平呈递增的趋势,CPB停止后30min、4h、24h3个时间点上观察组PMNCDllb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同咪唑安定相比,异丙酚可以减低CPB患者PMNNF-KB活性和CDllb表达,明显抑制体外循环患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