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子宫内膜息肉(EP)的关系,以及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治价值。方法:因不孕行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的60例患者,宫腔镜下进行诊治,镜下用抓钳完全抓取息肉后行刮宫术,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息肉组织及正常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结果:ER在子宫内膜息肉组与正常子宫内膜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c=0.276,P=0.782);PR在子宫内膜息肉组中的表达低于其在正常子宫内膜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c=2.390,P=0.017)。结论:①PR在EP中的低表达可能与EP的形成有关。②宫腔镜是诊断和治疗EP的首选方法。③子宫内膜息肉是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与子宫内膜息肉(EP)的关系,以及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治价值。方法:因不孕行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内膜息肉的60 例患者,宫腔镜下进行诊治,镜下用抓钳完全抓取息肉后行刮宫术,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息肉组织及正常内膜组织中ER、PR 的表达。结果:ER 在子宫内膜息肉组与正常子宫内膜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c=0.276,P=0.782);PR 在子宫内膜息肉组中的表达低于其在正常子宫内膜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c=2.390,P=0.017)。结论:①PR 在EP 中的低表达可能与EP 的形成有关。②宫腔镜是诊断和治疗EP 的首选方法。③子宫内膜息肉是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urvivin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石腊标本的survivin和p53蛋白表达.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和对照组survivin表达率分别为96%和2.9%(P<0.01).p53蛋白在对照组无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13例表达阳性(26.5%),p53阳性率及表达强度与细胞分化不良相关.结论 survivin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有关,p53过表达提示细胞的恶性程度高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urvivin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 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石腊标本的survivin和p53蛋白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和对照组survivin表达率分别为96%和 2.9%(P<0.01)。p53蛋白在对照组无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13例表达阳性(26.5%),p53阳性率及表达强度与细胞 分化不良相关。结论 survivin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有关,p53过表达提示细胞的恶性程度高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和survivin在石蜡包埋的子宫内膜样腺癌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各40例中的表达。结果 p53和surviv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均P<0.05);p53及survivin阳性表达的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survivin阳性率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高分化和低分化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surviv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达呈正相关(r=0.196,P<0.05)。结论突变型p53、surviv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surviv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突变型p53和surviv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有协同作用;p53突变与survivin过度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p53蛋白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病理分期:早期组41例,进展组19例;肌层浸润程度:未出现浸润定为A组(28例),浸润1/2定为B组(20例),浸润1/2定为C组(12例)。另选健康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对比分析p53蛋白、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p5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健康人群(P0.05),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人群(均P0.05);研究组中,早期组p53蛋白表达水平与进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均高于进展组(均P0.05);研究组中,C组p5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A组(P0.05),C组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均低于A组(均P0.05),B组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水平低于A组(P0.05),C组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均低于B组(均P0.05);研究组中,已发生淋巴转移患者子宫内膜p5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未发生淋巴转移患者(P0.05),已发生淋巴转移患者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水平低于未发生淋巴转移患者(P0.05),已发生淋巴转移患者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水平与未发生淋巴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蛋白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在子宫内膜癌生物学方面灵敏度较高,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与c-erbB-2表达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乳腺癌ER、PR、c-erbB-2测定的临床意义,应用乳腺癌受体酶联雌二醇与孕酮新和组化检测法,检测137例乳癌激素受体状况。同时应用ABC免疫组化法进行c-erbB-2表达测定。结果发现137例乳腺癌(+)PR(+)66例,ER(-)PR(-)42例,ER(+)PR(-)16例,ER(-)PR(+)13例。ER、PR阳性乳腺癌的c-erbB-2阳性率分别为22.0%和20.3%,ER、PR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了解人雌、孕激素受体(ER、PR)在子宫内膜周期性的变化,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了全切子宫组织的ER和PR。结果显示ER、PR在腺体、间质及肌层中的分布不完全相同,并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腺上皮中PR的变化较明显,分泌晚期PR消失。间质及肌层中ER、PR的变化不如腺上皮明显,但在分布上也存在着疏密的变化。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ER、PR的这些变化提示:依赖于性甾休激素的组织在生长与分化中可能是通过受体的变化来调节其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erbB2和P53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侵袭、组织分化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38例原发性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进行了C-erbB2和P53检测。结果:C-erbB2和P5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9%和55.3%,而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无表达;C-erbB2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相关(P<0.05),P53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手术-病理分期相关(P<0.05),而与组织分化无关(P>0.05);C-erbB2表达与P53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C-erbB2和P53表达对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恶性程度、预测肿瘤侵袭转移和评估预后是一种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趋化因子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长兴妇幼保健院所收治的8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86例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组织趋化因子水平、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以及不同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组织趋化因子水平、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205. 37±31. 24) ng/L和RANTES (626. 50±73. 39)μg/L水平均明显提高(P<0. 05)。与Ⅰ~Ⅱ期相比,Ⅲ~Ⅳ期患者趋化因子MCP-1 (228. 62±24. 95)ng/L和RANTES (679. 86±76. 91)μg/L水平均明显提高(P<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雌激素受体(ER)阳性表达率36. 36%,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率31. 82%,均明显降低(P<0. 05)。与Ⅰ~Ⅱ期相比,Ⅲ~Ⅳ期患者ER阳性表达率25. 53%,PR阳性表达率19. 15%,均明显降低(P<0. 05)。结论组织趋化因子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对诊断和鉴别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病情危重程度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孕激素阻断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癌变雌孕激素受体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前病变 ,使其转变为正常内膜 ,测定治疗前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 (ER.PR) ,以了解子宫内膜改变时 ,ER.PR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 32例癌前病变内膜孕激素治疗前后的石蜡切片 ,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法测定子宫内膜 ER.PR。结果 :孕激素治疗后 ,子宫内膜由腺瘤样增生或非典型性增生逆转为正常内膜 ER.PR下降 ,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孕激素可有效的阻断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的恶变 ,并使其逆转为正常内膜 ,同时使子宫内膜 ER.PR下调。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性激素依赖性疾病,异位内膜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与EMT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本文就近年EMT与雌、孕激素受体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水平与子宫内膜息肉(E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3例EP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无子宫内膜疾病63例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ER和PR水平,分析ER、PR水平与EP发病的相关性和对EP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子宫内膜腺体ER、PR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子宫内膜间质中ER在两组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子宫内膜间质PR表达在两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内膜腺体ER、PR水平与EP发病分别呈正相关性(P0.05)和负相关性(P0.05)。内膜间质ER水平与EP发病无相关性(P0.05),间质PR水平与EP发病呈负相关性(P0.05)。腺体ER、PR水平联合检测诊断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7,明显大于腺体ER、PR水平分别单独诊断的AUC 0.737和0.766 (均P0.05)。间质ER、PR水平联合检测诊断的AUC为0.744,明显大于间质ER水平单独诊断时的AUC 0.583 (P0.05),与间质PR水平单独诊断的AUC 0.736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EP发生与腺体ER、腺体和间质PR表达情况相关,与间质ER表达情况无关。腺体ER、PR水平联合检查提高了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豆艳艳 《药物与人》2014,(5):266-266
近年来发现,局部雌孕激素失调、受体表达失衡,是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病理基础,子宫内膜息肉在绝经后人群中恶变率高,越来越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1]。本实验通过检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含量,与正常萎缩子宫内膜进行对照,来探讨甾体激素受体在本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期望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靖  冯力民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7):1068-1070
目的:通过研究绝经期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全层中的表达,比较它们在子宫内膜、浅肌层、深肌层和浆膜层中的梯度分布情况,为乳腺癌术后在去除子宫内膜的情况下可否安全地服用他莫昔芬寻找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因子宫脱垂需行子宫全切术的绝经期患者,在相同的宫体部位分别取子宫体的全层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不同病症中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全层(内膜层、浅肌层、深肌层及浆膜层)中的表达情况,采用LeicaQ500IW图像分析仪和Olympus光学显微镜进行测定,对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的表达率进行比较。结果:雌、孕激素受体在绝经期子宫内膜层中高度表达,与其他各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浆膜层含量最少,与其他各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浅肌层与深肌层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结论:绝经期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子宫各层中雌、孕激素受体含量较低,但在子宫内膜中仍占多数,故绝经期乳腺癌妇女长期服用他莫昔芬会引起子宫内膜病变,剥除子宫内膜后,破坏了大部分雌、孕激素受体,可以安全、有效地长期服用他莫昔芬。  相似文献   

16.
探讨2000~2005年8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锁骨下淋巴结阳性标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c-erbB-2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结果显示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乳腺癌表现出ER、PR的低表达率和c-erbB-2高表达率,为术后综合治疗、准确分期及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甾体激素的受体广泛分布在生殖道组织中,属于分子结构和作用相似的一族。每一种均具有相同的胞核区域性标记,一个是常见的对DNA 的结合区;另一个是对特殊的甾体激素的特异性结合区;第三个区域可以识别特异的染色质部位。当甾体激素与其结合时,即被激活而诱发基因组的特异性反应。生长因子也是甾体激素受体在组织中作用的重  相似文献   

18.
凝集素受体为一种非免疫产物 ,通过与细胞膜上寡糖链上特定的单糖结合 ,已被作为一种探针 ,用于测定细胞膜表面糖的分布及变异细胞表面糖的变化。本文应用 12种凝集素 ,检测我们建立的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系 (JEC) 〔1〕不同代次的凝集素受体分布 ,探讨 JEC的糖基分布 ,以观察该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方案制定和预测、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组织中PCNA、ER和PR的表达。结果(1)80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57.5%和63.75%。(2)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且呈正相关(P〈0.01),即淋巴结转移程度越低,PCNA阳性表达率亦越低。(3)PCNA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ER与PR阴性组均明显高于乳腺癌ER与PR阳性组(P〈0.01),且均呈负相关(P〈0.01),即ER与PR阴性则PCNA阳性表达率高。结论PCNA阳性表达率与ER、PR阳性或阴性结果有关,PCNA与ER、PR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测预后提供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子宫内膜分泌不良的不孕妇女分别使用雌、孕激素类药物治疗31例(A组),单独使用孕激素治疗32例(B组),观察用药前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含量及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A组用药后ER含量明显增加(P<0.05),且组织学变化接近正常周期内膜或与其同步。而B组用药前后ER含量及组织学观察均无明显变化(P>0.05),部分病例ER含量有下降趋势。提示:对ER含量低下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患者,合理使用雌、孕激素类药物治疗,可提高靶细胞的受体含量、使内膜发育得到改善,是治疗不孕症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