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 调查腹泻树鼩肠道中阿米巴原虫携带情况,查找可能导致树鼩腹泻的寄生虫类病原,为实验树鼩的寄生虫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78只腹泻树鼩新鲜粪便和全血,分离血清,其中野生来源样本45份,人工繁育样本33份.分别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碘液染色法进行阿米巴原虫形态学检测,采用ELISA方法进行粪便中阿米巴抗原和血清中IgG抗体检测.结果 形态学镜检结果显示,野生来源和人工繁育腹泻树鼩肠道中阿米巴原虫携带率分别为42.22%(19/45)、33.33%(11/33);经ELISA检测粪便中阿米巴抗原,阿米巴原虫携带率分别为64.44%(29/45)、42.42%(14/33).采用ELISA粪便抗原检出率高于形态学镜检法.经ELISA检测血清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6.67%(30/45)、63.63%(21/33).结论 腹泻树鼩对阿米巴原虫的携带率较高,该原虫可能是导致树鼩腹泻的病原之一.日常饲养过程中应加强阿米巴病的监测和防治,防止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建立中缅树鼩生化遗传学标记检测法,探讨树鼩生化基因位点的多态性.方法参考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遗传标记检测方法,用树鼩某些同工酶生化标记位点的乙酸纤维素膜电泳技术研究了普通级树鼩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树在Car2,Es3上呈单态性,在Es1,Trf,Akp1,Ce2个位点上呈现多态性,等位基因从6~7个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6.3.结论初步建立了树鼩生化遗传学标记检测法,为树鼩实验动物化积累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树鼩作为低等灵长类动物,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价值日益引起研究者重视,将其作为实验动物的实验需求越来越多。作为南方亚热带动物,树鼩如何适应北方地区的生活是北方地区将其用作实验动物的前提。本实验室探索出适宜树鼩居住的饲养笼具,确定了饲养环境温度、湿度、光照时间、噪音及通风等条件,制定了规范化的卫生管理标准,建立了北京地区长期人工培育树鼩的饲养管理方法,为今后利用树鼩进行中医药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对55例树鼩颅脑进行测量,其中14例作全脑冰冻连续切片。观察和测量了下丘脑的外形和大小,以及下丘脑距APO额切面、HO水平切面和正中矢状切面的距离,为从体表上测定树鼩下丘脑在颅内的位置提供一些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不同群体树鼩弓形虫的感染情况,为建立树鼩寄生虫学监测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从野外来源、人工驯化一年和人工繁殖的F1代三个树鼩群体中,随机采集动物全血样本各40份,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弓形虫抗体,PCR方法检测其核酸,根据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分析树鼩弓形虫的感染情况。结果 IHA和PCR检测结果显示,120份树鼩血样均为阴性,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一致。结论 本次调查三个群体来源的树鼩均未感染弓形虫,树鼩对弓形虫的易感情况还需要通过扩大样本量和感染性实验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树鼩乳腺肿瘤模型。方法用DMBA联合人工合成孕激素MPA的方法,挑选45只雌性树鼩,随机分为3组。(1)DMBA组:连续3次进行DMBA(20 mg/次)灌胃处理,每周1次;(2)DMBA+MPA组:每3周1次,连续3次DMBA灌胃处理之后,于树鼩背部左侧皮下第1次植入MPA缓释片剂(150 mg/片,90 d缓释),间隔3个月,第2次植入MPA片;(3)正常对照组:使用花生油进行灌胃处理,每3周1次,连续3次。实验处理后,每周定期观察肿瘤发生情况,共观察45周。采用HE染色对诱发肿瘤的病理类型进行鉴定。结果 DMBA能单独诱导树鼩特异的产生乳腺肿瘤,诱发率为12%;联合MPA皮下植入可以把DMBA诱导的乳腺肿瘤发病率提高到50%;而对照组没有观察到乳腺肿瘤的发生。诱导的肿瘤主要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恶性程度低,仅有一例为恶性程度高的浸润性导管癌。结论所诱导的树鼩导管内乳头状瘤和浸润性导管癌均为人类共有的肿瘤病理类型。诱发肿瘤形态与自发肿瘤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克隆树鼩(Tupaia belangeri)Retn基因,为在树鼩中开展Retn相关研究提供实验资料.方法 在树鼩脂肪组织中抽提总RNA,用RT-PCR进行基因扩增,通过基因克隆、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对Retn克隆质粒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抽提的总RNA完整性较好,RT-PCR产物电泳检测得到了目的条带,重组克隆质粒经Pst I单酶切证明了Retn基因已克隆至质粒载体,测序获得了363个核苷酸序列,1个编码114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序列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JF267792;经Blast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鼠类的同源性分别为95%和99%.结论 成功克隆了树鼩Retn基因及序列测定,为树鼩Retn基础数据的建立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只有建立稳定可靠的HCV感染模型,才能更好地研究HCV感染慢性化和致癌的机制,从而推动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和抗丙型肝炎药物的筛选。HCV宿主范围特别狭窄,只有人和黑猩猩对其易患。目前有一些体内和体外的实验结果初步显示,树鼩是目前继黑猩猩之后唯一能感染HCV的动物。该文对HCV感染树鼩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予以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预防人工饲养母树鼩产后食仔。方法从人工饲养繁殖种群选出50只有产后食仔癖的母树鼩,采取多种措施综合预防产后食仔。结果 50只曾有产后食仔史的树鼩怀孕45只,5只未怀孕,怀孕率为90%,其中2只怀孕10~15 d流产,1只难产死亡,6只仍有产后食仔现象,食仔率由100%降为14%。36只母树鼩怀孕产后无食仔现象出现,并能正常将所生幼仔哺乳成活,预防成功率为86%。结论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可有效控制和减少树鼩产后食仔,对提高人工驯养树鼩种群的繁殖率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防治人工饲养母树鼩产后食仔。 方法 从人工饲养繁殖种群选出50只有产后食仔癖的母树鼩,采取多种措施综合预防产后食仔。结果 50只曾有产后食仔史的树鼩怀孕45只,5只未怀孕,怀孕率为90%,其中2只怀孕10~15天流产,1只难产死亡,6只仍有产后食仔现象,食仔率为14%。36只母树鼩怀孕产后无食仔现象出现,并能正常将所生幼仔哺乳成活,预防成功率为86%。结论 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可有效控制和减少树鼩产后食仔,提高树鼩的人工繁殖率。  相似文献   

11.
用10只成年树鼩,从舌尖左侧半注入CB—HRP6μl,取延髓全长作40μ的横切面及纵切面。舌下神经核长1.3—1.4mm,可分为内侧隆起深面的上2/3部及位于第四脑室闭合部外侧及腹侧面的下1/3部。上2/3部标记细胞又分为标记细胞较多的内侧群和标记细胞较少的外侧群。下1/3部从上向下逐渐变细,多半仅标记了内侧群细胞。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0只树鼩的脊髓进行了研究,树鼩的脊髓共有33个节段。其中颈髓8段,胸髓13段。腰髓6段,骶髓3段和尾髓3段。颈膨大位于颈3~颈8;腰膨大位于腰4~骶1。对各节段的径线及长度进行了测量,观察了脊髓的内部结构,包括脊髓中央管、灰质和白质,并叙述了灰质的板层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和建立人工哺育树鼠句的可行方法 ,将 5对成年树鼠句配对后饲养在繁殖笼内 ,喂与由标准动物粉状饲料、奶酪、新鲜蔬菜和水果构成的混合食物。新生树鼠句出生后立即从母笼移出至孵育箱 ,每日人工喂与专门配制的牛奶制品。三周后将小树鼠句从孵育箱移出 ,经喂与转换食物约 1 0 d,过度到自食成年食物。结果 7个月内 5对成年树鼠句在共产1 1窝 3 1只仔树鼠句。在 2 7只出生后人工喂养的仔树鼠句中 ,2 5只健康存活至进入动物实验 ,人工喂养成活率为 92 .6%。树鼠句平均产仔间隔 5 2± 8.9d;平均窝产仔数 2 .8± 0 .4只。人工哺育树鼠句的成功为提供树鼠句应用于医学实验研究 ,尤其是与肝癌、肝炎有关的研究 ,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雌性树的麻醉、生殖器官解剖与卵母细胞形态特征进行观察 ,为制备转基因树奠定基础。方法 用 1%的戊巴比妥钠 (10 - 3ml g体重 )肌内注射对树麻醉 ,比较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对麻醉效果的影响。对雌性树生殖器官解剖结构、卵母细胞形态特征等进行观察。结果 ①在 2 5~ 2 8℃、18~ 2 0℃下麻醉的持续时间分别为 80min、130min ;②雌性树的子宫为双角子宫 ,卵巢外有包膜 ;③卵母细胞富含色素 ,卵母细胞的透明带与质膜的韧性较山羊强。结论 在 2 5~ 2 8℃下 ,用 1%的戊巴比妥钠 (10 - 3ml g体重 )对树麻醉时间比较适中 ,便于实验操作而且苏醒快。雌性树生殖器官解剖结构、卵母细胞形态特征观察表明 ,树的胚胎移植、转基因等实验操作与小鼠类似 ,但树的受精卵须进行离心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6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树鼩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方法用RT—PCR技术探讨从胎儿、新生到成年过程中,观察树鼩中枢神经系统海马和脑干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 BDNF在胎儿、新生和成年树鼩的海马和脑干均有表达,成年树鼩海马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胎儿和新生树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在成年树鼩仍有较高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一种树鼩心率和无创血压测定方法,为开展树鼩动物实验提供心率、血压正常的生理参考数据。方法 随机挑选实验树鼩180只,按来源分为野生成年组、F1代自繁成年组和青幼年组三个组,每组雌雄各半,共60只。采用智能无创血压计(鼠仪)逐只测定HR(心率)、SBP(收缩压)、DBP(舒张压)和MBP(平均动脉压)。结果 野生成年树鼩、自繁成年树鼩和青幼年树鼩心率分别为394.33?7.74BPM、351.61?2.76BPM和378.19?9.04BPM,野生和自繁成年树鼩组有显著差异外(P<0.05),自繁成年树鼩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青幼年树鼩,有极显著差异(P<0.01)。野生成年树鼩和自繁成年树鼩相比,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建立了树鼩无创血压、心率的测量方法,同时获得了野生成年树鼩、F1代自繁成年树鼩和青幼年树鼩的心率和血压参考值范围,丰富了树鼩基础生理数据,可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树鼩、恒河猴和大鼠脑发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树鼩脑发育变化,并进行比较研究,为树鼩替代啮齿类和部分替代猴作为脑疾病模型奠定基础.方法用3%戊巴比妥钠按每千克体重1.2mL深度麻醉SD大鼠、树鼩和恒河猴,处死取脑;分离海马、小脑,称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种动物从新生到亚成体阶段,脑的绝对重均分别增加5.86、6.77和2.05倍;然而,小脑和海马的增重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结论树鼩智力水平明显高于大鼠,可以考虑用树鼩替代啮齿类和部分替代猴作为脑疾病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6例1月内因肺炎死亡的树鼩采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分析。方法解剖死亡树鼩,利用无菌刀片切开肺组织,用无菌接种环插入肺内采样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另取两份样品进行细菌涂片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培养出来的细菌进行进一步分离和菌落生长情况的观察,并经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氧化酶试验、生化编码鉴定和9种药敏试验,初步确定树鼩肺部感染的致病菌及其药敏情况。结果样本革兰氏染色见到大量阴性杆菌,抗酸染色结果显示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大小约为0.2μm×2~6μm。营养琼脂培养6例样品中均仅见1株旺盛生长的细菌,进一步分离培养经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杆菌,抗酸染色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大小和染色结果与样本涂片相同,经鉴定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头孢哌酮,呋喃妥因,氨苄西林,阿米卡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定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和青霉素G为低度敏感。结论 6例树鼩死亡原因均为细菌性肺炎,病原菌初步鉴定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药敏实验筛选出的药物可为临床治疗树鼩该类病例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