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比较野生当归Angelica sinensis与栽培当归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48个栽培当归居群和7个野生当归居群1 038个样本进行扩增,利用Popgen 1.32软件对其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等遗传信息参数进行分析,并利用SPSS 19.0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运用Gen Al Ex 6.5软件对野生和栽培当归2个组群遗传变异进行AMOVA分析;应用NTSYS软件构建当归野生和栽培各居群的Nei’s遗传距离UPGMA聚类树状图,并使用Gen Al Ex6.5软件中的Mental test分析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结果野生当归居群和栽培当归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83.77%和96.10%,I平均值为0.221 7和0.282 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344 4和0.434 3,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野生和栽培当归居群的种群间遗传分化指数(Gst)、基因流(Nm)值分别为0.299 1、1.171 8和0.733 4、0.181 7,组间变异百分比为15.85%,居群间变异百分比为54.3%,居群内变异百分比为29.85%;遗传距离变化范围0.014 4~0.730 7。结论当归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低于栽培居群,野生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明显低于栽培居群,当归总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间,野生居群与栽培居群亲缘关系较远,且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朱田田  晋玲  杜弢  崔治家  张弦飞  张延红 《中草药》2014,45(12):1764-1768
目的研究甘肃不同居群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甘肃省11个居群的中麻黄样本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 32软件分析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等遗传信息参数,应用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结果 12条引物共检测到17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5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85.71%。中麻黄居群间的H为0.211 4,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332 1,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59 3,基因流(Nm)为1.428 6,遗传距离0.014 4~0.159 8。结论甘肃中麻黄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居群间;中麻黄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濒危药用植物短柄乌头Aconitum brachypodum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方法选用3对引物对短柄乌头4个自然居群105个样品进行了AFLP分析,利用POPGENE32、MEGA4、NTSYS等生物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参数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在短柄乌头物种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0.5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22 9±0.179 8,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72 0±0.251 7。在其居群内,多态位点百分率为12%,He为0.115 4±0.044,I为0.168 0±0.065 3。Nei’s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864 2。聚类分析表明,禄劝居群和东川居群聚为一支,丽江居群和会泽居群聚为一支。结论短柄乌头物种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居群内的多样性偏低。居群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AFLP对短柄乌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对其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浙江主产区栽培浙贝母种质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中国浙江省道地药材浙贝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AFLP)对具有代表性的6个浙贝母居群,共32份个体进行分析。结果在浙贝母的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169 0±0.175 7,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269 8±0.245 3,多态位点百分率(PPB)76.85%;总遗传多样性(Ht)0.169 0±0.030 9,其居群水平上遗传多样性(Hs)0.150 8±0.024 0,Shannon′s信息指数(I)0.233 3±0.261 9,多态位点百分率(PPB)50.38%,Nei′s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107 6,基因流(Nm)为4.147 0。东阳和永康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15 0),而象山与缙云最远(0.032 4)。结论浙江省主产区栽培浙贝母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丰富,高的遗传多样性能够维持浙贝母的长期生存,居群间的多样性水平明显低于居群内的多样性水平,居群间遗传分化不明显,种植资源相对比较稳定,这些居群适宜作为浙贝母优良品种的选育基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新疆阿魏连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方法:通过ISSR技术对4个新疆阿魏居群共90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3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9条清晰条带,其中8条具多态性,物种水平上的多态位点百分比为97.22%,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6221,Neil's基因多态性指数H为0.4313;居群水平的多态位点百分比为97.25%,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5987,Neil's基因多态性指数H为0.4142。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407。结论:新疆阿魏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结果说明遗传多样性水平与物种本身特性有关,濒危植物并不一定表现为遗传变异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我国仙茅属植物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我国仙茅属(Curculigo Gaertn.)植物的遗传关系。方法对我国仙茅属植物7个国产种30个单株进行RAPD分析。运用Popgene Version1.31软件计算相关参数,采用UPGMA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1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157条带,其中有145条呈多态性。我国仙茅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2.36%,平均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93 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00 1,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Hsp为0.457 7。在种内水平上,PPB=5.09%,Ne=1.036 6,H=0.020 4,种内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Hpop)为0.029 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计算的种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931 3)与Shannon’s分化系数(0.934 9)基本一致,均说明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种间。种间基因流(Nm)为0.036 9,说明种间基因流动较少,遗传分化程度较高。两种间的Nei’s遗传一致度(I)的范围为0.520 8~0.823 7。根据Nei’s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基于RAPD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一致。结论我国仙茅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且种间的遗传差异大于种内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7.
戴住波  朱常成  钱子刚  普春霞 《中草药》2007,38(7):1070-1074
目的研究中国西南特有濒危药用植物金铁锁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具有代表性的7个金铁锁居群,共137个个体进行分析。结果在金铁锁的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Shan-non’s信息指数(I)、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分别为0.2434±0.1791、0.3735±0.2485、82.30%;在其居群水平上分别为0.0918±0.1610、0.1402±0.2362、30.48%。居群间Nei遗传分化指数(Gst):0.6244;Shannon’s多样性基因遗传分化系数(Ist):0.6246。聚类表明:地理距离相对远的丽江居群与个旧居群遗传距离最近;昆明居群与其他居群遗传距离较远。统计获得9条可区分各地方居群的特征指纹带。结论金铁锁种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丰富,而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居群间遗传分化显著;各居群间亲缘关系与地理距离无明显相关性;其种内特征带与各居群特征带结合,可以为AFLP分子标记技术用于其种质资源的鉴定、遗传育种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璐  董诚明  朱畇昊  夏伟 《中草药》2019,50(15):3673-3680
目的研究不同居群连翘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连翘25个自然居群的样本进行分析,利用POPGENE32软件分析多态位点百分率(P)、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及Shannon多样性指数(I);居群间遗传一致度采用NTSYSpc-2.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选出13条ISSR引物,扩增出353条清晰条带,物种水平P为100%,H为0.252 3,I为0.394 0,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31 8,居群间基因流(Nm)为1.007 0,遗传距离0.031 0~0.155 5;NTSYSpc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将25个聚群划分为2大类,7分组;连翘个体间进行聚类分析,195份连翘样品划分为2大类,5分组。结论连翘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连翘种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与生态因子和生长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9.
贵州头花蓼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对贵州头花蓼48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贵州省48个居群24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11条引物共检测到8 293个位点,其中7 962个为多态位点。在居群水平上,头花蓼各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差异较大(69.78%~93.13%),平均值为79.0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45 8,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96 2,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722 3,居群内Nei′s基因多样性(Hs)为0.080 4,Shannon′s多样性基因遗传分化系数(Ist)为0.044 2。UPGMA聚类分析显示48个居群可分为3大类,贵州境内西部、西南部与东南部的头花蓼表现为交叉聚类,Meantel检测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262 9)。结论:头花蓼种群遗传变异多存在于居群间,居群内的遗传分化较小,居群间存在基因流(Nm)受阻,聚类显示部分迁徙居群没有出现随地理变化的遗传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   

10.
药用肉苁蓉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目的 :荒漠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和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对荒漠肉苁蓉 2个野生居群和管花肉苁蓉 4个野生居群进行RAPD分析 ,利用POPGENE1.31版软件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 :荒漠肉苁蓉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 47.37% ,2个居群多态位点分别为 39.4 7%和 35.53% ,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为 0 .135 8,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为 0.2072 ,基因分化系数Gst=0.2546。管花肉苁蓉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 27.5 9% ,各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从 19.54 %到 25.29% ,其中安迪尔居群的最高 25.29% ,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为 0.0823,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为 0.1258,基因分化系数Gst=0.1755。结论 :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在居群间均有一定的分化 ,荒漠肉苁蓉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管花肉苁蓉 ,并已明显分化成 2个生态型。  相似文献   

11.
朱欣  蒋晓颖  金魏佳  吕奕  何佳  范灵希  高松  蒋明 《中草药》2018,49(13):3116-3121
目的以药用植物细叶石仙桃为材料,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该物种的保护奠定基础。方法从81对SRAP引物组合中,共筛选出7对用于SRAP-PCR,对浙江省境内5个自然居群的68份细叶石仙桃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获得197个电泳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90条,每对引物平均提供27.29个标记信息,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目(N_e)为1.238 1。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6.45%,N_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88 2,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312 5;在居群水平上,PPB为30.46%~46.19%,平均为40%,H为0.089 1~0.155 9,平均0.120 8,I为0.138 7~0.234 9,平均0.186 4;5个居群的基因分化系数(G_(st))为35.81%,基因流(N_m)为0.896 3。UPGMA聚类结果表明,68份样品可分成5组,同一居群的细叶石仙桃聚于同一分支。结论细叶石仙桃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居群间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和基因交流,但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  相似文献   

12.
王笠  赵志礼  倪梁红  嘎务  米玛 《中草药》2017,48(15):3168-3174
目的探讨秦艽基原植物之一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的遗传多样性,并构建DNA指纹谱。方法在其自然分布区广泛取样,共涉及西藏、青海、甘肃及四川等地28个居群83份样本,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POPGEN软件分析遗传信息参数,NTSYS软件构建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结果从100条引物中筛出7条多态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用于ISSR分析。共检测到95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8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L)为92.63%;麻花艽居群间的期望杂合度(H_e)为0.288 2,多样性信息指数(I_m)为0.437 1,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_(st))为0.678 3,基因流(N_m)为0.237 1,遗传距离为0.074 3~0.490 0。UPGMA树将麻花艽居群主要分为2大支。结论麻花艽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居群内;其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遗传特性与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该工作可为麻花艽品种鉴定、物种就地保护、探讨环境等因素对于遗传分化的影响及药材道地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地区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关系。方法 基于引物结合位点间扩增(inter-primer binding site,iPBS)分子标记对广西5个县共35份金钗石斛进行遗传关系、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间遗传分化分析,并构建能区分35份金钗石斛种质的DNA指纹图谱。数据分析使用NTSYS-pc 2.10e统计软件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并构建聚类分析图谱,采用Popgene 1.32软件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与居群遗传分化系数。结果 8条iPBS引物共扩增出158条条带,多态性条带为143条,多态条带百分率(percentage of polymorphic bands,PPB)为90.51%;在遗传距离0.70处,35份种质分为7大类群,居群在分子水平上出现明显分化;遗传相似系数(genetic similarity coefficient,Gs)变化范围为0.559 0~0.975 9,变幅为0.416 9;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observed number of alleles,N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Nei’s gene diversity index,He)、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Shannon information index,I)分别为1.898 7、1.505 0、0.300 7、0.454 2,居群间存在丰富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度(total genetic diversity,Ht)、各居群基因分化系数(gene diversity within population,Hs)、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coefficient of gene differentiation,Gst)分别为0.299 8、0.214 9、0.283 0,居群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28.30%,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71.70%,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部;基因流(gene flow,Nm)为1.266 5,居群间存在较高水平的基因交流。引物2219和2399可单独鉴别出35份种质,试验基于引物2399的“0,1”矩阵构建35份种质的指纹图谱,此图谱可为金钗石斛品种的分类与鉴定提供参考。结论 金钗石斛居群间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总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变异,居群间存在较高水平的基因交流。揭示了金钗石斛种质间的遗传关系及其居群遗传多样性,为野生金钗石斛种质的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为栀子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4对EST-SSR引物对栀子19个野生群体573个个体进行研究,计算遗传参数,分析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检测到75个等位基因,发现栀子野生群体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e=0.703),栀子野生群体的基因多样度(Nei)平均为0.603,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为1.10;群体间表现为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Fst=0.141)和较高水平的基因流(Nm=1.523),AMOVA方差分析结果(0.124)显示群体变异主要以群体内变异为主,Mantle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相关程度较低,TPM检验结果显示栀子73.7%的群体在历史近期经历过瓶颈效应。结论栀子野生群体目前保持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揭示新疆塔里木盆地分布的野生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方法 利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来自新疆南疆不同地理方位的胀果甘草6个种群总计167个个体进行分析。结果 对胀果甘草6个种群共筛选出46条引物,扩增获得193条多态条带,多态位点比率(PPL)为69.68%,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72 2,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01 0;Nei''s总种群遗传多样性指数(Ht)为0.513 0,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30 7,基因流(Nm)为0.438 8,Mantel检验显示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无相关性;种群间遗传变异丰度和遗传多样性水平呈现BC>KEL>PS>QM>AQS>KC的递减趋势,聚类分析将6个种群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9处分为3类;6个种群内个体间PPL的变化范围为52.11%~81.87%,观测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521 1~1.818 7和1.307 9~1.498 9,H平均为0.240 8,I平均为0.357 1。结论 胀果甘草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但种群间的分化程度较种群内大,遗传多样性更多的存在于种群水平。生境片段化可能是造成其遗传多样性空间分布现状的主要原因,土壤水分含量可能是影响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制约因素。研究结果对全面了解和掌握胀果甘草自然资源现状、物种进化潜力等,制定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正确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福建金线莲DA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杨春勇  李戈  王艳芳  高微微  李荣英  唐玲 《中草药》2014,45(19):2824-2828
目的 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产地野生福建金线莲及近似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了解不同产福建地金线莲及近似种的遗传差异。方法 采用直接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DALP)分子标记技术,对产多个产地的野生福建金线莲及近似种的18个居群进行多样性检测。结果 筛选出6个引物组合,总共扩增得到355个多态性位点,遗传多态性为100%,平均每组引物扩增所得多态位点为59.2个。其中14个福建金线莲居群多态百分率为95.77%,其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273 4,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074 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056 2,Shannon信息指数(I)为0.096 9,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23 0,基因流(Nm)为0.681 9。结论 不同福建金线莲居群之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基因交流较小。地理隔离和资源锐减可能是造成福建金线莲居群间基因流动受到限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基于ISSR和SRAP标记的栀子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武  吴志刚  陶正明  蔡胡敏 《中草药》2019,50(2):510-516
目的对栀子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为栀子资源保护和新品种培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2条ISSR和9对SRAP分子标记,以3个居群21份栀子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多态性检测水平、遗传多样性比较和聚类分析,揭示栀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结果 ISSR引物和SRAP引物分别扩增出125和80条带数,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100和74,多态性比率(PPB)分别为80.00%和92.50%,栀子居群的总体物种水平的等位基因观察数(Na)分别为1.461 3和1.579 2,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307 7和1.342 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173 1和0.197 4,Shannon's指数(I)分别为0.254 5和0.295 9;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ISSR和SRAP标记中3个居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Ht)分别为0.239 1和0.289 9,种间遗传多样性(Hs)分别为0.173 1和0.197 4,基因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276 2和0.318 9,即72.38%和68.11%的遗传变异在种群内进行,居群间基因流(Nm)分别为1.310 3和1.068 0,证明居群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动(Nm1);UPGMA聚类分析表明,ISSR和SRAP标记将栀子资源分为2个类群,且以SRAP分析的聚类结果更符合实际居群。结论取样栀子种质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主要发生在居群内,SRAP标记更适合用于栀子遗传多样性分析,对栀子资源的保护和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