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自1984年以来采用患侧第1、2、3骶前孔封闭治疗坐骨神经痛20例。治疗方法:先找出患侧第1、2、3骶后孔的位置,并做标记,然后抽取1%普鲁卡因10毫升、强的松龙50毫克、维生素B_(12)500微克混合液。患者俯卧,局部皮肤消毒后,根据各骶后孔的  相似文献   

2.
我们用地塞米松穴位封闭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30例,简要介绍如下:木组病人病程半年以内者6例,半年~1年者9例,1年以上者15例。  相似文献   

3.
自1973年以来,我院采用骶管封闭治疗坐骨神经痛230例,效果满意。一般资料:本组男169例,女61例;年龄17~72岁,其中25~45岁者占82%;病程在1年以内者150例,1~3年者64例,3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4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采用下肢疼痛VAS、ODI评分和腰椎JOA评分进行术后临床效果评估。结果手术时间(134.9±44.1)min,估计出血量(386.6±199.1)mL,住院时间(13.0±3.8)d,随访(7.7±4.7)个月。术后出现脑脊液漏6例,一过性单侧肌力下降2例,随访时均有所恢复。与术前比较,随访时下肢VAS、ODI评分降低,腰椎JOA评分升高,P均<0.01。结论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  相似文献   

5.
2003年10月~2006年2月,我们应用高乌甲素椎间孔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同期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均符合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25~65(47.5±6.6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对比Mast Quadrant微创系统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TLIF)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Open-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0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Quadrant后路微创撑开系统辅助下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20例为微创组,开放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20例为开放组。收集患者围手术期的资料,包括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周、2个月、1年、2年进行VAS及ODI评分并记录。比较微创组与开放组患者之间的疗效。结果 微创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微创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OD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术后各时点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创组术后VAS、ODI评分下降幅度较开放组下降幅度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VAS、ODI评分,微创组优于开放组(P<0.01)。结论 Mast Quadrant微创系统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开放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比较,具有切口小、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短期临床疗效显著等优点。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该项微创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狭窄的特点和原因.方法 对存在颈神经根压迫症状和颈椎间孔狭窄的101例患者的颈椎多层螺旋CT扫描图像进行多层面重建,分析颈椎间孔病变的特点及原因.结果 101例患者C3~ C7节段共832个椎间孔中有263个狭窄,其中C5~C6节段狭窄105个(39.9%),单节段狭窄者53例(52.5%),3个节段和4个节段狭窄者共16例(其中发生在50 ~ 59岁和60 ~ 69岁年龄组者14例).颈椎间孔狭窄的原因分别为钩椎关节骨质增生197个,椎间盘突出75个(中央型突出12个、后外侧型突出63个),关节突增生错位63个,椎间隙狭窄51个,后纵韧带骨化1个.结论 颈椎间孔狭窄以C5~ C6节段最常见,且以单节段为主,3个节段和4个节段的椎间孔狭窄主要发生在50 ~ 59岁和60 ~ 69岁年龄组.导致椎间孔狭窄的原因以钩椎关节骨质增生为主,其次为椎间盘突出(以后外侧型突出为主)和关节突增生错位等,由两种以上原因引起的椎间孔狭窄主要发生在50 ~ 59岁和60 ~ 69岁年龄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手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诊断为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老年并发症严重患者采用局麻下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精准选择致病的责任椎间隙,对受压的硬膜囊及神经根彻底减压松解,所有病例分别进行术前、术后及术后6个月随访,进行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结果 58例患者术后下肢麻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术后患者的VAS和ODI评分均明显降低,术后各时段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手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疗效满意,对于年龄大、并发症多、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老年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9.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近年来在脊柱外科的新术式之一,但传统TLIF需剥离较大范围的椎旁肌等软组织,导致术后瘢痕及椎旁肌的失神经支配[1],影响了长期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腰椎微创术的发展,对于腰椎力学解剖结构的进一步认识,本文观察采用改良TLIF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曹恒聪  李永民 《山东医药》2006,46(17):54-55
对29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行双侧开窗经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器植入术(TLIF)结合椎弓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疗效及融合率.结果优良率93.1%,植骨融合率100%,无断钉、断棒现象,未发现骨不连或假关节形成,无硬膜损伤及马尾神经牵拉损伤等并发症.认为双侧开窗经椎间孔后路TLIF结合椎弓钉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叶茂  王奎  邹毅  王建国  周涤沙 《山东医药》2008,48(39):86-87
采用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6例。术后随访12-39个月,平均27.8个月。23例滑脱完全复位,有3例滑脱复位达90%,植骨融合25例。疗效按JOA标准评价,优良率为93.2%(24/26)。并发一过性下肢疼痛或加重3例,滑脱复位后再滑脱1例,假关节形成1例,术后切口表浅感染1例。认为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能恢复脊柱序列及椎间高度、维持腰椎生理弧度、促进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13.
报告腰椎间盘摘除及侧隐窝、神经根管、椎间孔扩大术23例,介绍了手术方法,并对其解剖、老年人腰骶神经根致压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乌头汤治疗坐骨神经痛湖南省浏阳市永和镇医院(410306)李昌荣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病,青壮年多患。笔者1994~1995年两年来用乌头汤加味门诊治疗坐骨神经痛19例,总有效率89%,现小结报告如下。1治疗方法以乌头汤加味治疗,制川乌6~10g(...  相似文献   

15.
坐骨神经痛中西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西医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力图探索最佳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PLIF组(n=21)和TLIF组(n=19),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视觉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不良指数(ODI)及并发症。结果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均显著优于PLIT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半年VAS评分以及ODI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IF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PLIF组(P0.05)。结论T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较PLIT临床疗效更佳,且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3例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及实验组(n=48)。对照组给予传统TLIF治疗,实验组给予微创TLIF治疗。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手术及恢复相关指标、随访效果、疼痛程度、腰椎功能障碍及椎间融合情况等。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01);实验组治疗效果、腰椎融合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障碍评估量表(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01)。结论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微创TLIF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腰椎功能,提高腰椎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和MRI评估脊髓、神经根与相应椎间孔的关系.对50例健康查体者(正常组)及20例脊椎病变患者(病例组)行MSCT及MRI检查,分别测量脊髓、神经根、椎间孔诸径线.结果 正常组颈段、胸段、腰段神经根鞘与椎间孔的截面积之比分别约为0.38、0.39、0.39;正常脊髓与椎管截面积比值介于0.27~0.35,按比值≥0.36有临床意义时对病例组椎管狭窄诊断符合率达93.7%;正常神经根与椎间孔截面积比值介于0.25~0.43,按比值≥0.45有临床意义时对椎间孔狭窄诊断准确率达97.1%.提示MSCT三维重建和MRI可明确显示脊髓、神经根与椎间孔的比例关系,在脊髓神经根性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微创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器植入或单纯自体颗粒骨植骨两种融合方式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该院骨科收治的拟接受经椎间孔入路的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的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4例,随机分为融合器组和植骨组各37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 w、1年、2年进行随访,比较数字分级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椎间孔和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融合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器组患者治疗费用明显高于植骨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的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1年和术后2年的VAS评分、ODI评分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器组术后2年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植骨组(P<0.05);两组术后2年腰椎前凸角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2年融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微创经椎间孔入路的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椎间融合器植骨能够更好地恢复椎间隙、椎间孔的高度;自体颗粒骨植骨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20.
经腰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是近年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已引起脊柱外科医生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年人群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于老年患者而言,选择的合适的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1〕。对于此类患者我们分别采用单侧TLIF辅助单边钉棒系统及经后路腰椎椎体融合术(PLIF)钉棒系统行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其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