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测定了10名正常人和33名冠心病人的无氧阈。冠心病人的无氧阈明显低于正常人并与心脏功能损害的程度相一致。其中10名病人以其无氧阈为运动强度进行8周有氧训练,结果无氧阈较前明显提高,而无不良反应。因此测定冠心病人的九氧阈来制订心脏功能相制订运动处方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客观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高强度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40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病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以无氧阈为标准,观察组采用合理范围内的高强度运动,每周进行3次。本研究为期8周,研究结束后分别进行肺运动试验、非运动状态下心肺功能。结果:研究前后,两组病人的峰值功率、持续时间、无氧阈、峰值摄氧量等参数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对于COPD疾病在稳定时期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肺运动功能测试(CPET)评估制定运动处方强度指导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压、CPET指标以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50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并进行CPET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踏车运动康复处方,根据运动负荷强度分为对照组(n=25)和研究组(n=25),分别以80%无氧阈水平和无氧阈以上50%功率强度进行12周心脏运动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CPET指标以及生命质量、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周,研究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LHF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6MW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峰值氧脉搏、峰值摄氧量以及无氧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在CPET评估制定运动处方强度指导下,高强度的心脏康复运动可以显著提高CHF患者的生命质量、心肺功能以及运动耐力,且不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背景:6 min步行试验是一种亚极量水平的运动试验,其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因而应用较广泛,然而将步行距离转换为最大运动能力是不易的.目的:课题组创新性地在6 min步行实验中引入做功的概念,将无线遥测呼吸气体分析仪同时应用于6 min步行试验和心肺运动试验,分析6 min步行试验中的距离、做功与峰值摄氧量与Bruce方案测得的最大摄氧量之间的相关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09-03/05在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完成.对象:健康受试者来自在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的学生,共25名,男14名,女11名;年龄(22.0±2.3)岁.方法:25名志愿者先按Bruce方案进行极量心肺运动试验,检测每位受试者极量运动时的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再接受6 min步行试验,测量每位受试者的6 min步行距离、做功和峰值摄氧量.心肺运动试验和6 min步行试验均采用便携式K4b~2气体分析仪实时检测气体交换参数,以获得最大摄氧量和峰值摄氧量.主要观察指标:①摄氧量、心率、呼吸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②步行距离、做功、摄氧量、心率、呼吸频率的前后比较.③心肺运动试验中的最大摄氧量、无氧阈与6 min步行试验中的峰值摄氧量比较.④距离、做功与峰值摄氧量、最大摄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心肺运动试验测得的无氧阈与6 min步行试验测得的峰值摄氧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6 min步行距离与峰值摄氧量和最大摄氧量均无明显相关;6 min步行做功与峰值摄氧量呈线性相关(r=0.779 7,P < 0.001);6 min步行做功与最大摄氧量亦呈线性相关(r=0.894 1,P < 0.001).结论:6 min步行试验是一种无氧阈水平的运动试验.6 min步行做功既可反映受试者亚极量运动的能力,也能反映受试者极量运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旨在检验康复锻炼能能够提高患者心肺运动能力的假设。方法患者接受为期12周的康复锻炼,每周训练4次,共48次。锻炼结束前进行15min的放松训练。每次锻炼时间约为1.5h。锻炼安排在晨练时间进行。锻炼计划实施前组织患者参加呼吸疾病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呼吸技术训练和呼吸肌锻炼。锻炼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心肺运动能力评定。指标包括最大运动能力、无氧阈、最大摄氧量和6min步行试验(6MD)。结果康复锻炼后与锻炼前比较,患者最大运动能力(t=2.820,P=0.009)、无氧阈(t=2.278,P=0.038)、最大摄氧量(t=2.189,P=0.041)和6min步行试验(t=2.834,P=0.009)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心肺运动能力百分数变化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康复锻炼可显著提高COPD患者心肺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补肾益元中药对运动员的抗疲劳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补肾益元中药增强运动功能及抗疲劳效应。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发生器分组,安慰剂对照,双盲观察试验方案对51名运动员进行了抗疲劳的系统观察研究。受试者服药前后分别测定4mmol乳酸无氧阈率、Wingate实验、血清睾酮、游离睾酮及疲劳症状计分。结果对照组实验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服用补肾益元方药组无氧阈功率、无氧功峰值与平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疲劳度下降,力竭时间延长,血清睾酮、游离睾酮水平升高有显著性差异,疲劳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补肾益元中药能显著增强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抗疲劳能力,提高血清激素水平,对运动性疲劳症状亦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康复不同有氧运动强度设定方法的一致性,为基层康复机构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有氧运动提供安全有效的强度设定方法。方法 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选取本院低、中危冠心病患者25例,采集安静心率和年龄等基本信息,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获取无氧阈和峰值摄氧量。休息1 d后,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分别使用无氧阈法、峰值摄氧量法、心率储备法、年龄预计法和安静心率+20法计算靶心率,比较不同方法确定靶心率的相关性与一致性。结果年龄预计法确定的靶心率与无氧阈法无显著性相关(r=-0.131,P0.05),两者存在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安静心率+20法所推算的靶心率与无氧阈法无显著性相关(r=0.372,P0.05);峰值摄氧量法确定的靶心率与无氧阈法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相关(r=0.872,P0.01),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Bland-Altman检验显示两种方法具有一致性;心率储备法确定的靶心率与无氧阈法之间存在非常高度显著性相关(r=0.836,P0.001),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Bland-Altman检验显示两种方法具有一致性。结论年龄预计法、安静心率+20法确定的有氧运动靶强度与无氧阈法不具有相关性和一致性;心率储备法、峰值摄氧量法确定的有氧运动靶强度与无氧阈法相关,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补肾益元中药对运动员的抗疲劳作用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目的 评价补肾益元中药增强运动功能及抗疲劳效应。方法 采用计算机随机发生器分组,安慰剂对照,双盲观察试验方案对51名运动员进行了抗疲劳的系统观察研究。受试服药前后分别测定4mmol乳酸无氧阈率、Wingate实验、血清睾酮、游离睾酮及疲劳症状计分。结果 对照组实验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服用补肾益元方药组无氧阈功率、无氧功峰值与平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疲劳度下降,力竭时间延长,血清睾酮、游离睾酮水平升高有显性差异,疲劳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补肾益元中药能显增强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抗疲劳能力,提高血清激素水平,对运动性疲劳症状亦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期患者对6个月心脏康复运动的依从性及运动疗效,患者康复运动依从性与家庭关怀度、心理状况的关系。方法:首次发作急性心肌梗死并无任何并发症的患者,出院后可参加心脏康复运动。护士在患者出院前根据其运动试验结果,给他们制定相应的个体化运动处方,嘱患者出院后6个月按照各自的处方坚持康复运动,护士要告知患者运动的注意事项。在此期间不予患者特殊干预措施,但患者可来电咨询相关问题。当患者出院6个月后对其回访时,按照达到每周建议运动总时间的80%为患者依从性好的标准,采取方便取样,将对康复运动依从性好的28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将依从性不好(没做运动或偶尔做一两次运动,运动不规律)的3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全部患者(59例)采取的指标评价为无氧阈(VO2AT),使用的评价工具为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家庭APGAR量表)、自评抑郁量表(SDS),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而言无氧阈有显著提高,运动能力及运动耐力明显提高;实验组家庭关怀度得分(8.36±1.68)显著高于对照组(5.87±1.71),SDS自评抑郁得分(30.82±5.24)显著低于对照组(41.55±3.98)。结论:较好的康复运动依从性有助于提高患者运动能力以及运动耐力;家庭的关怀有助于提高患者康复运动依从性;负性的情绪对康复运动依从性将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立新  唐学新 《中国康复》1990,5(4):157-159
将61例经过运动指导的冠心病患者与56例未经运动指导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比较,以了解运动指导对冠心病人康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症状和心电图方面,经过运动指导者的康复均优于未经指导者,且前者很少因运动而致病情加重。我们认为,运动指导对冠心病人的康复是十分必要的,应当提倡临床医生在康复医学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进行康复锻炼,旨在检验康复锻炼能能够的高患心肺运动能力的假设。方法 患接受为期12周的康复锻炼,每周训练4次,共48次。锻炼结束前进行15min的放松训练。每次锻炼时间约为1.5h。锻炼安排在晨练时间进行。锻炼计划实施前组织患参加呼吸疾病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呼吸技术训练和呼吸肌锻炼。锻炼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对患进行心肺运动能力评定。指标包括最大运动能力、无氧阈、最大摄氧量和6min步行试验(6MD)。结果 康复锻炼后与锻炼前比较,患最大运动能力(t=2.820,P=0.009)、无氧阈(t=2.278,P=0.038)、最大摄氧量(t=2.189,P=0.041)和6min步行试验t=2.834,P=0.009)差异有显性或非常显性意义(P<0.05或P<0.01),心肺运动能力百分数变化差异也有显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康复锻炼可显提高COPD患心肺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监控下持续靶强度有氧运动对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峰值摄氧量、无氧阈等有氧代谢能力、体质指标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43例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常规康复治疗+常规下肢踏车训练组(A组,21例)、常规康复治疗+监控下有氧运动组(B组,22例),康复治疗8周,常规康复治疗每周5次,每日1次,每日训练时间约2.5h,A组进行常规下肢踏车训练(每周5次,20分钟/次),B组进行监控下持续靶强度有氧运动(每周5次,20min/次),比较A组和B组患者运动治疗前后峰值摄氧量、无氧阈、最大代谢当量、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腹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指标差异。结果:第8周末B组患者的峰值摄氧量(16.72±2.19)ml/min/kg、无氧阈(15.40±1.79)ml/min/kg及最大代谢当量(5.07±0.60)明显高于A组;第8周末A组Barthel指数评分(69.1±7.5),B组Barthel指数评分(67.7±4.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提高。第8周末,B组患者腰围(90.36±5.83)cm、体重(64.28±4.57)kg、体重指数(24.02±1.76)kg/m2有明显下降。结论:监控下持续靶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有氧代谢能力和体质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抗阻运动联合有氧运动对促进冠心病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关于抗阻运动联合有氧运动对提高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所得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数据并进行整合,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相比单独有氧运动可以更明显提高患者峰值摄氧量(VO2peak)、峰运动功率(WRpeak)、无氧阈(AT)以及肌力,降低总胆固醇。有氧联合抗阻运动主要适用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和监督下进行训练以保障患者安全。结论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相比单独有氧运动在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上具有更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重度肥胖对肺功能及运动试验中呼吸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重度肥胖对肺胖对肺功能及运动试验中呼吸模式的影响。方法:42名女性受试者,正常体重组20名,重度肥胖组22名,进行肺功能及功率车运动试验测定。结果:肥胖组补呼气量、功能残气量、残气量及肺总量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肥胖组静息状态、无氧阈状态和极量运动状态的氧耗量均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公斤氧耗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无氧阈状态和极量运动状态时,肥胖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率储备(HRR)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快速步行亚极量运动康复的可行性和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稳定期COP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康复1组(n=30)、康复2组(n=30)和对照组(n=30)。康复1组进行达到60%~75%HRR的快速步行运动训练,康复2组保持主观感受Borg指数4~5分进行快速步行运动训练。训练持续24周,每周3次。对照组自行安排肺康复,不提供康复指导。比较三组患者康复训练完成情况、康复前后静息肺功能、心肺运动试验和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 90例患者中,82例(91. 1%)完成试验,其中康复1组27例,康复2组27例,对照组28例,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康复1组平均快速步行训练运动量高于康复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患者康复前后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康复1组和康复2组患者康复后的深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pred)较康复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康复1组和康复2组患者康复后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ak vO_2%pred)、CAT评分较康复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两组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康复1组患者的无氧阈占预计值百分比(AT%pred)、无氧阈(AT)时间康复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达到60%~75%HRR快速步行亚极量训练,可获得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延迟无氧阈,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王淑华  王仲秋  李霞 《现代康复》1999,3(10):1268-1268
为探讨老年冠心病人餐后运动训练时间,便于指导老年冠心病人的康复,我们从1994年5月至12月对128例老年冠心病人进行了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三餐前及三餐后休息与运动两组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对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使冠心病患者能够利用心率-收缩压双乘积(RPP)这一简便指标推测其乳酸无氧阈和心肌缺血阈,以便确定适宜的有氧运动强度.方法:44例女性冠心病患者(66.0±6.0岁)在活动跑台上进行了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其间连续监测心电图中ST段的变化,并每3min测定1次血乳酸浓度(BL)和RPP.然后建立用RPP推测BL和ST的公式.结果:RPP推测BL的数学公式为,Y=2.6723-0.0071X+ 0.00000027 X3(P<0.05),其中y为BL,X为RPP.乳酸阈强度约为RPP 180搏动次数·mmHg· 100-1.RPP推测ST的数学公式为,Y=0.5652-0.00005 X2+0.000000072 X3(P<0.05),其中y为ST,X为RPP.缺血阈强度约为RPP 210搏动次数·mmHg·1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康复运动不但要考虑到心肌的缺血、缺氧,而且骨骼肌在这方面的变化也不容忽视.利用RPP可对这些指标进行推测.  相似文献   

18.
经查体所搜集本资料,测量100名正常人和100例冠心病人二级梯运动试验后即刻心电图的Q-Tc间期.结果表明,100名正常人运动试验后Q-Tc间期明显缩短(P〈0.001),100例冠心病人则明显延长(P〈0.001)。以运动试验Q-Tc间期延长≥0.001s作为诊断阳性标准,特异性为91%,敏感性为73%,认为运动试验后Q-Tc间期延长≥0.01s,可做为冠心病诊断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乳酸阈强度训练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是康复医疗的重要内容。有氧训练作为非药物治疗的有效手段已被临床广泛采用。传统的训练强度采用心率作为强度控制的指标。但心率受影响的因素较多 ,特别是在采用各种血管活性药物之后。乳酸阈作为运动强度指标已经在冠心病康复中应用 ,但是目前无高血压病应用的报告。本研究旨在论证乳酸阈运动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作用。研究对象 :2 8名 1- 2期高血压患者 ,其中 13名 ( 12男 ,1女 ,年龄 61.8± 5 .7岁 )参加有氧训练 ,另 15名 ( 13男 ,2女 ,年龄 62 .4± 6.4岁 )作为不运动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持续稳定服药半年以上 ,…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远程心电监测系统及其开发状况,包括可穿戴技术。在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过程中,远程心电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心率,计算心率恢复,可评定自主神经功能;通过计算心率-收缩压双乘积,可推测康复过程患者的乳酸无氧阈,确定有氧运动强度。最后探讨患者康复发生意外的法律责任问题和与物联网结合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