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涉及咳喘等肺系症状的条文163条。《伤寒论》重要集中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金匮要略》包括:咳嗽上气、支饮、肺萎、肺痈、肺胀。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组合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三百余首有名方组合方式的研究,提出经方的组合法则有君臣佐使、双向及多向调节、分合加减、药量变易及对药等组合法则。于君臣佐使组合,列举成无已对小柴胡汤与小建中汤方解;于双向及多向调节组合,列举了荣卫两和、表里双解、寒热并用、升降并行、补泻兼施、气血双补、散敛并行、多向调节组合8种形式;于分合加减组合列举了分解组合、合并组合、加味组合、减味组合、加减组合、随证加减6种形式;于药量变易组合,提出药味数未变,其中某药之用量有变及药味数有变,其中某药之用量亦有变者两种形式;于对药组合,列举了6种对药。以上研究皆结合具体的方例剖析其内涵本质,阐明经方的组合法则,体现了方剂学理论,并对方剂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原则,对方剂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方药组成、用量、服法桂枝三钱生白芍三钱炙甘草二钱生姜三钱红枣四枚水煎晚饭前温服,服后进热粥,盖被待有微汗。防止大汗淋漓。主治及方义体会本方原出《伤寒论》一书,为仲景群方之魁,冠太阳经众方之首,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的方  相似文献   

4.
麻黄升麻汤出自《伤寒论》,是《伤寒论》112方中最具争议的一首经方,很多人认为此方是后人所撰,非是仲景书原方。本文通过对麻黄升麻汤方证的解释、历代医家运用此方治疗疾病的经验及后世医家灵活化裁应用经验的总结,说明此方有法有度,启人深思,当得起"经方"之名。  相似文献   

5.
“当归四逆颗粒”是中国药科大学开发的6类中药新药(原三类中药),现已获得临床批件。一、处力来源当归四逆颗粒的处方,来源于《伤寒论》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原载于《伤寒论》厥阴病篇351条,仲景以本方治疗“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证,为温经散寒的代表方。两千年来,本方受到历代医药家的重视,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无当归四逆汤的成药制剂,临床均以汤剂煎服,处方缺乏规范,有些用法违背仲景原意,个别因辨证用药不当或药昧、药量的误用而导致不良反应,使用亦不方便。为了充分发挥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凝血瘀之证的优点,促进本方临床推广应用和规范用药,我们在处方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增减优化,制成当归四逆颗粒剂。  相似文献   

6.
作者以明.赵开美《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方论》为底本,心代经余居刊本《外台秘要》为校本进行校勘。根据《外台秘要》,可知《金匮要略》方剂在药物,剂量,煎服法,注治,加减,名实,制方人等7个方面的原貌,深感《外台秘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方剂文献学价值,作者在校勘中发现《外台秘要》的引的《仲景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的又一个古传本,其卷娄和当在十八卷以上。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与《伤寒论》同名方剂义理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通过对《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同名方剂的对比分析,认为它们的作用、适应证等同中有异,或外感内伤交互立论,或异病同方扩大应用,或民主治互为补充。这些都具有相当的临床意义,并为研究仲景辨证思想方法和经方新用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麻杏石甘汤又称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原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是扶正解表的实用方剂。近年来,笔者在此方基础上随证加减化裁治疗肺热咳嗽、热哮、隐疹,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摘录三则,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金海 《北方药学》2013,(5):107-107
《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中记载的方剂称为经方,经方具有味少量大力专效高之特点,配伍严谨,化裁灵活,用药精当。方证相符者,效如桴鼓相应。笔者临床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症,常获得良效。1治疗失眠方剂1.1酸枣汤:酸枣汤为《金匮要略》方,"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辨证要点为虚烦不得眠,头目昏晕,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弦或细数。方中酸枣仁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神宁心安神;知母滋阴清热;川芎调气疏肝;生甘草清热和中。对  相似文献   

10.
张燕平  刘萍 《中国药业》2007,16(22):58-59
目的 对《伤寒论》102首汤剂经典方与现代处方进行组方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5 061张门诊汤剂处方,计算它们的药物组成、用药味数、用量,并与《伤寒论》102首汤剂经典方比较.对其数据用SPSS 11.0软件做统计处理.结果 现代处方的药味数及平均用药量、最大用药量均高于古方,有些药物用量还超过《中国药典》规定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经方相比,现代处方用药味数、用药量均明显偏大,原因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与“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三个问题。一个坏病的概念。坏病一般认为是因医生误治而致的变证,实际内涵还应包括各种疑似难辨难治的病证。二是《伤寒论》关于坏病的辨治原则及其具体例证,并通过对这些具有例证的分析探讨,揭示辨证方法。这是《伤寒论》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伤寒论》理论的精髓所在。三是辨治坏病的方法和规律。因其能有效地指导疑难病的辨治,因而最有临床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柴胡桂枝干姜汤是《伤寒论》的经典名方之一,有医家认为其病机为“肝郁脾虚”“胆热脾寒”“少阳太阴寒热”。当归芍药散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所述“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1]。此方主要针对肝脾不和、湿滞血瘀导致的妊娠腹痛。痤疮患者病机复杂,辨证并非只见一端,张娟教授从少阳胆热、太阴脾寒的角度治疗难治性痤疮,疗效明显[2]。笔者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联合红蓝光治疗囊肿性痤疮,疗效颇佳,现举验案一则:1病历资料患者女,  相似文献   

13.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方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十味药组成。为治蛔厥之良剂,具清上温下,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之功。笔者应用此方改丸为汤,加减化裁,治疗寒热错杂所致的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胃炎、细菌性  相似文献   

14.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篇。升降散源于明代张鹤腾的《伤暑全书》,为治暑良方,后经杨栗山在《伤寒瘟疫条辨》中阐发而发扬光大,成为治温名方。两者都是经典方,临床应用广泛,无论外感、内伤都可辨证应用。本文试从方剂的来源、理论依据、方解、病机、病位、临床应用等比较两方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从肾气丸看《金匮要略》的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红兰 《上海医药》2004,25(2):80-81
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其所载方剂因其组方严谨、配伍巧妙、药味精简、历经检验、卓效不衰,被后世医家誉为“经方”。《金匮要略》所载内容因与临床密切结合,载有大量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条文,被后人广泛用于学习、研究和临床。  相似文献   

16.
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均有发黄的论述。《金匮要略》设专篇“黄疸病脉证并治”加以详述 ,病因不同 ,治法各异。现将仲景退黄七法简要归纳如下。1 泻下退黄法《金匮》曰 :“黄疸腹满 ,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 ,此为表热里实 ,当下之 ,宜大黄硝石汤”。本条是论述热盛里实的证治。“表热里实”一句 ,对本证病机作了高度概括。因为表如无病 ,里热成实 ,汗出更易损耗津液 ,故治当攻下 ,通腑泻热以退黄。大黄硝石汤以栀子、黄柏清泻里热 ,大黄、硝石攻下瘀热 ,共奏泻热通便 ,利湿除黄之功。栀子大黄汤所治酒疸是里热太重所致 ,…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津液代谢障碍类病证辨治思路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匮要略》津液代谢障碍类病证主要指痰饮、水气、咳嗽上气及湿病等病篇的内容,因其皆为肺脾肾三焦所主的津液代谢出现障碍而致的病证。《金匮要略》在该类病证的辨与治方面呈现出规律性的思路,各病的辨治既各有重点,又互有联系。笔者即试图揭示这种规律性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药饮片处方药味、剂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比较古、现、今中药饮片处方的药味数、剂量数,了解它们的变化趋势,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500首方剂、《现代实用方剂》(1989年版)[1]中500首方剂及本院2008年前半年处方中的5 000张处方,将处方数据输入微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药味数、剂量数均渐增加,然后根据药理学进行分析。结论:药味、剂量的变化应与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中药制剂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2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汤、丸、散、膏、丹、酒等剂型的记载。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据考证是战国时期的著作,书中共记280余方,其中内服药主要以散剂、水溶剂和酒剂为主;外用药主要以动物油膏剂为主,说明在战国时期我国中药制剂已初步形成。中药制剂的创造和应用散见于我国古代医药文献中,如汉《伤寒论》、《金匮要略》;晋《肘后方》;唐《千金方》;宋《圣惠方》、《济生方》;明《本草纲目》。尤其自宋元时期起,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影响下,中…  相似文献   

20.
从三焦理论看“和剂”小柴胡汤的后世化裁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少阳三焦病机理论,对经方小柴胡汤的后世化裁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类比较,展示了本方作为和法之祖,妙在疏气转枢而能兼通八法的化裁规律及证治基础,为发掘古典经方中所蕴藏的深厚的学术意义及广泛的运用价值,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