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二豆,即豆豉、豆卷。二者都有解表之功,临床常相须使用,故统称"二豆"。不过,二者虽出身相同,但由于炮制不同,故功效也有异。豆豉又名淡豆豉,是用豆科植物黄豆或黑豆作原料,经过蒸煮,冷却后加入曲菌发酵、盐渍、晒干而成,按加盐或不加盐分为咸、  相似文献   

2.
胡献国 《养生月刊》2021,(4):316-317
淡豆豉,又名豆豉,是用豆科植物黄豆或黑豆作原料,经过蒸煮,冷却后加入曲菌发酵、盐渍、晒干而成,按加盐或不加盐分为咸、淡二种,既可入药,又可人食,为居家常用调味品之一。  相似文献   

3.
《家庭中医药》2008,15(2):55-55
冬季气候寒冷,易致感冒,若感冒后服食一些具有发汗解表作用的药粥,可达到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功效。在此介绍几则,供选用。 1、豆豉粥:豆豉15克,大米30克,食盐适量。将豆豉择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食盐,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剂,连续3~5天。可解表除烦。  相似文献   

4.
论麻杏石甘汤证无表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仲景麻黄与石膏同用,若要保留方中解表功能,一是麻黄用量大于石膏用量(可因表证轻重配伍辛温解表之品);二是在麻黄用量小于(或等于)石膏用量时,必定配伍辛温解表之品,或是解表之方(如桂枝汤等)。麻杏石甘汤中麻黄虽用4两,生石膏则用至半斤,麻黄与石膏之比是1∶2。此时,由于方中石膏用量大于麻黄用量一倍,也无辛温解表之品,或是解表之方,则本方实无表证。  相似文献   

5.
※山楂粥※ ▲原料:山楂30g(鲜者加倍),大米50g,砂糖10g。▲制法:山楂水煎取汁备用,大米用清水淘净。取大米加清水适量煮沸后,转文火煮至粥熟时,调入山楂汁、砂糖,再煮一二沸即成。  相似文献   

6.
玄明粉原料:朴硝一百斤。副料:鲜萝卜二十五斤。制法:将鲜萝卜切片,放大锅内加大量清水煮透,榨滤去渣,将水汁回锅烧沸,再将朴硝放入同煮,至烊化说净,取出滤去污浊,倒入缸盆内,上放竹棒二至三条浮于水面,逾十六小时后,缸上层为结晶体,捞出,中层为清水,瀝出淘洗,亦有结晶体,底层则为污浊质的沉淀物,倾弃不用。其结晶体即为  相似文献   

7.
正常见症状是:喉咙痛,有脓涕,发热、口渴,便秘。多是便秘两天后,开始喉咙痛,然后出现感冒症状,治疗当然先通便,配合清热解表药物,比如抗病毒口服液、银翘解毒片、牛黄解毒片等。薄荷粥:鲜薄荷30g(干薄荷10g),粳米60g,冰糖少许。水煎薄荷5min,去渣取汁,用粳米熬粥,再加入薄荷汁稍煮一会儿,加入冰糖调化。此粥功效可疏风解表,  相似文献   

8.
范忠 《养生月刊》2017,(3):258-259
豆豉,古代称之为“幽菽”,也叫“嗜”,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发酵豆制品,为餐桌上一道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属于纯正的黑色食品,在国际上已被称为“营养品”.豆豉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曲霉或细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质,达到一定程度时,加盐、酒,经过一番洗涤、蒸煮、冷却后,再加入曲菌制曲,放入缸中发酵,最后晒干而成.  相似文献   

9.
1、山楂粥:山楂30克(鲜者加倍),大米50克,砂糖10克。将山楂煎取汁备用;大米用清水淘净。取大米加清水适量煮沸后,转文火煮至粥熟时,调入山楂汁、砂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此粥酸甜适口,有健脾胃,消食积,散淤血,降血脂之功。2、粟米山药粥:粟米50克,山药25克,大枣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后,转文火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剂。此粥黄白相间,可口宜人,有  相似文献   

10.
<正> 治疗方法:取鲜甘蔗一至二节,除去外皮,用挤压的方法去掉其汁晒干或烤干,再烧成炭(煅透)装  相似文献   

11.
先將黑豆100斤洗净,放于清水中浸一夜。捞起,以鲜桑叶15斤調拌黑豆,裝木甑內,安置釜中。添水、用武火沸炊6小时,以熟透为度。扛出,放在竹蕓中,晾一书夜至二晝夜。此时外皮稍干,貯存磁缸中,上面盖一层桑叶,再用麻布塞密,使内面發热产生霉菌。  相似文献   

12.
1、将黑豆淘洗干净并经过反复蒸,晒后,贮于瓷瓶内,每日食2次,每次食6g,嚼后淡盐水送下。同时,每天再吃鸡蛋1个,大核桃仁2个,坚持服用有疗效。2、取大核桃12个,剥去外壳及肉上衣膜,将核桃肉炒香切碎备用,另取枸杞子、何首乌各60g,小豆或黑大豆240g。先将枸杞子与何首乌加适量水同煎,至汁浓后滤去渣,然后将炒香切碎的核桃肉和黑豆一起投入汁中,再同煎至核桃肉稀烂,汁液全部被黑豆吸收为度。最后取出晾干或低温烘干即可服用。每日服2次,每次6g左右,早晚空腹或饥饿时随时服用。3、将鲜桑椹1000g(干品500g)洗净,加水适量煎煮,每30分钟取煎液1次,…  相似文献   

13.
刘旭 《国医论坛》2007,22(4):44-45
从中药"升降浮沉"理论来看,麻黄、葛根均为解表类药,不宜先煎.但是查仲景方中麻黄、葛根同用方剂3首,用麻黄方23首,用葛根方4首,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厚朴麻黄汤2首方剂外,麻黄、葛根在方中均为先煮,去上沫,再纳诸药,这似乎与解表药的煎煮方法不符.现仅就笔者的理解小议如下.  相似文献   

14.
豆豉是用黄豆或黑豆为原料,通过毛霉、曲霉或细菌蛋白酶等微生物的作用,发酵分解大豆蛋白,达到一定程度时即用加盐、干燥等方法抑制微生物和酶的活动,延缓发酵过程,使得豆中一部分蛋白质和分解产物在特定条件下保存下来,制成别有风味的豆豉。 豆豉既是家常菜肴、调味佐料。而且也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营养品。早在西汉时的一些大城市里,豆豉已象鸡鱼肉蛋一样成为畅销商品。《汉书·食货志》《史记·货殖列传》等中对豆豉均有记载。清代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  相似文献   

15.
(四)姜制类中藥炮炙的用姜,一般多应用鮮姜,分搗爛取汁和加水煎湯等兩种方法。用姜炮炙是藥性中所謂佐使、輔助、輔導、起到促進效能,緩和轉溫的作用。 (1)厚朴:厚朴10斤用鮮姜1斤,先將鮮姜洗淨,切成薄片,入鍋加适量清水煮之,至煮透后,再將厚朴放入姜湯內,上加压力以止上浮,同煮至湯汁基本吸尽,取出刮去粗皮,切片晾干。 (2)黄連:先將黄連除去沙土雜質,每10斤用  相似文献   

16.
二麻杏甘石合剂(即麻杏甘石汤原方)麻黄(去节)四两杏仁(去皮尖)五十枚甘草(炙)二两石羔(碎、绵里)半斤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  相似文献   

17.
余曾用验方“菊蒲饮”治愈疔疮患者十九人。现简介如下: 方药:鲜白菊花500克(连根叶),鲜蒲公英60克,白酒50克。用法:将上药洗去泥土,入臼捣烂,挤自然汁(绿汁)半碗,热酒冲服(不饮酒者,以水煮服亦可,但不及生汁妙)。药渣敷患处,疔头不敷,再盖被睡卧出汗。注:无鲜叶时用根;无鲜根叶时用干白菊花150克,干蒲公英30克,入水加酒煮服亦效。  相似文献   

18.
连翘又名异翘、兰华,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每年果实初熟或熟透时采收。初熟的果实采下后蒸熟、晒干,尚带绿色,称为"青翘";熟透的果实采下后晒干,除去种子及杂质,称为"老翘"。  相似文献   

19.
笔者根据祖传秘方,运用无花果叶治疗脓疮屡用屡验。临床遇到疖、痈、脓肿等证皆可应用。应用方法:将鲜无花果叶,(晒干备用亦可)不拘多少,加水适量,水煎成汁,以汁稠者效佳。用药棉蘸其汁,涂抹患处即可,每日涂4~6次,连涂5~7天。  相似文献   

20.
溪黄草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0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口服溪黄草为主,每剂用鲜溪黄草根200g,去其筋,捣成细末,加入二淘米水400ml,用纱布过滤,去渣取汁,放入白糖90g,嫩甜酒汁100ml,加热分作2d服,每日2次,儿童剂量减半。每4剂为1疗程。患者初起,有发热、恶寒,身痛者,应先解表,再服用此方。本方不论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病程长短及孕妇均可服用,无副作用。 治疗结果 共治疗300例。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