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凯  谢大志  龙耀武  陈光福  陈嘉华 《吉林医学》2009,30(13):1315-1316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28例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根性痛、四肢感觉异常、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MRI均显示椎管内占位,脊髓有受压征象。28例肿瘤中,位于颈段1例,胸段15例,腰段11例,骶段1例,肿瘤为髓外硬膜下21例,硬膜外7例。2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MRI是诊断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早期诊断、早期彻底切除肿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姚永平  张德辉  吴鹏  姚瑞  郭家杏  张光强 《安徽医学》2009,30(11):1323-1324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显微手术治疗34例椎管内各类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绝大多数手术疗效满意。术后病理神经鞘瘤22例、脊膜瘤7例、神经纤维瘤2例、胶质瘤2例、血管瘤1例。术后随访4个月~3年,2例胶质瘤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其余32例包括复发2例再次手术,症状消失或改善。结论椎板切除显微镜下肿瘤摘除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神经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而MRI是诊断椎管内肿瘤的最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分析26例椎管内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恶性肿瘤占54%,以神经母细胞瘤多见;良性肿瘤占46%,以囊性肿瘤和畸胎瘤多见。肿瘤70%位于胸腰段,多位于硬膜外。肿瘤全切除率为50%。70%的患儿术后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复发患儿再次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结论小儿椎管内肿瘤临床特点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早期诊断、早期手术以及术后综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小儿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 分析26例椎管内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恶性肿瘤占54%,以神经母细胞瘤多见;良性肿瘤占46%,以囊性肿瘤和畸胎瘤多见.肿瘤70%位于胸腰段,多位于硬膜外.肿瘤全切除率为50%.70%的患儿术后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复发患儿再次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结论 小儿椎管内肿瘤临床特点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早期诊断、早期手术以及术后综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13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8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椎管内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四肢感觉异常、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MRI或CT均显示椎管内占位,脊髓有受压征象,均手术治疗,12例患者肿瘤完整切除,6例大部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神经鞘瘤5例,神经纤维瘤4例,脊膜瘤6例,脂肪瘤2例,转移瘤1例。除1例术后出现不完全瘫痪外,其他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惟一的方法,影像学检查对椎管内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如能早期发现、诊断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45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及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椎管内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四肢感觉异常、运动和功能障碍。MPd检查为椎管内占位、脊髓受压征象。45例均已行手术治疗,35例肿瘤切除完整,1O例大部分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椎管内良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25例、神经纤维肿瘤10例、纤维脂肪肿瘤3例、脊膜瘤7例。有4例术前出现不完全截瘫,术后3例完全恢复,有1例遗留部分功能障碍,其它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椎管内原发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MRI检查对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有重要意义,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椎管内原发肿瘤如能早期发现诊断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周涛  何仿 《现代医学》2011,39(1):18-21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疗情况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30个月,肿瘤无复发,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MRI是当前椎管内神经鞘瘤最重要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研究(附27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是罕见的椎管内疾病,本组研究为揭示其临床、影像特征,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1997~2003年,神经外科共收治27例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术中所见、病理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该病有两种类型:髓内型17例与硬脊膜外型10例.髓内型起病较急或非常缓慢,MRI表现可分四类:纺锤形、纵形、结节状、不规则形等T1或长T1、长T2均匀或混杂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硬脊膜外型进行性起病,MRI表现有两类:纺锤形和不规则形等T1、长T2信号.27例均经显微手术治疗,其中21例症状、体征有不同程度改善,6例无明显变化.结论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起病方式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显微手术切除是治疗椎管内海绵状血管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椎管内肿瘤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岑立勉 《华夏医学》2003,16(6):813-814
目的:总结椎管内肿瘤的诊疗经验。方法:对72例椎管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例均手术治疗,术后症状改善64例,好转率88.89%;加重或无效8例,其中1例高位颈髓肿瘤术后因突发痰液堵塞呼吸道而缺氧昏迷,经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处理后处于植物生存状态,无死亡病例。结论:椎管内肿瘤绝大多数属于良性肿瘤,及时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MRI是目前明确诊断椎管内肿瘤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及外科治疗适应证。方法:对1985年~1995年我科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50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有右上腹部疼痛。术前检查:B超50例、CT4例、肝动脉造影12例,均诊断为“肝血管瘤”。术中在B超引导下行“血管瘤”切除:其中10例行肝一段切除、32例肝两段切除、4例肝不规则切除、4例扩大左半肝切除,切除血管瘤Φ=4cm~20cm,平均88cm。结果:术后无并发症及死亡。随访1a~5a,腹痛症状均缓解或消失,且瘤体无复发。结论:B超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简单、可靠的首选方法;临床症状阳性及瘤体Φ>5cm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指征,又是根治肝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X线检查、诊断及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3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随访情况。结果全组男4例,女19例,平均38.7岁。13例无症状。X线检查均为单发肺内软组织结节影。全部行手术治疗,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术后病理证实为肺硬化性血管瘤。术后随访0.6~7.0年,无复发、转移。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检查,手术是肺硬化性血管瘤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0 年3 月-2016 年7月手术治疗的35 例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整理,并对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等总结归纳。结果 35 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术后MRI 复查显示肿瘤大部分切除,症状完全缓解27 例,部分缓解6 例,1 例症状加重,1 例死亡。随访时间10 ~ 86 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其日常工作和生活恢复。结论 MRI 对该症诊断具有重大意义,手术是治疗该症的最佳治疗方式,及早诊断并施行手术可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于椎管内的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3例椎管内pPNET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2例完全位于椎管内硬膜外,1例自椎管内硬膜外经椎间孔累及相应椎体及同侧腰大肌。全部经手术治疗,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均经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术后给与不同程度的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1例14个月失访,1例16个月后死亡,1例生存至今。结论pPNET发病急促,MR有助于椎管内定位,免疫组化有助于定性诊断。首选及早手术,术中尽可能全切病灶,术后综合放化疗对提高生存有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向骨外生长的胸椎血管瘤并脊髓压迫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5例胸椎血管瘤并向骨外生长压迫脊髓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近、远期效果。5例均采用前路病椎切除和椎管内血管瘤切除及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治疗方法。2例术后1月行放射治疗2个疗程,3例未加其他治疗。结果:5例术后神经压迫症状均消失,随访1~4年,未见肿瘤复发,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未见松动断裂。术中失血为1000~1500mL。结论:向骨外生长的胸椎椎体血管瘤合并胸脊髓压迫症时,手术切除肿瘤及胸椎重建具有可靠而持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膜瘤出血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11月收治的2例椎管内脊膜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分别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 1例患者磁共振(MRI)提示:T_(9~10)椎管内占位。另外1例患者磁共振提示:C_7~T_1椎管内占位。2例患者全麻后在显微镜下行椎管内占位病变切除术+椎管减压术。术中见肿瘤均位于椎管髓外硬膜下,血供丰富,1例瘤内可见出血,另一例瘤内含陈旧血凝块。2例患者术中完整切除肿瘤,清除血凝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脊膜瘤。术后2例患者感觉运动均逐渐恢复。第1例患者发病到手术时间为6 h,第2例患者为22 h,第1例患者术后恢复较第2例患者好。结论椎管内脊膜瘤出血罕见,MRI是诊断的最佳手段,早期手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胸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附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胸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患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经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术前确诊;男2例经术中快速冰冻病理确诊。7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5例手术切除彻底,2例行姑息性手术。结论: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初步诊断胸壁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当与胸壁恶性肿瘤鉴别困难时,可行快速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控制术中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为手术安全性,姑息性手术治疗有时是必要的;有机玻璃板和转移皮瓣是修补胸壁缺损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小肠血管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反复的消化道出血患儿剖腹探查,肠管造瘘,胃镜引导,诊断和治疗小儿小肠血管瘤。结果:本组患儿病灶位于空肠15例、回肠10例,广泛血管瘤(空肠、回肠、结肠)5例,29例患儿治愈出院,1例术后消化道再次出血而行手术治疗。结论:小儿小肠血管瘤术前诊断困难,常规肉眼剖腹探查手术,易盲目切除肠管,用肠管造瘘胃镜引导与肉眼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观察手术治疗脑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回顾2000~2010年诊断为脑海绵状血管瘤并手术治疗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癫痫、局部神经功能障碍改善进行观察。结果:21例病灶完全切除,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术前局部神经功能障碍5例,术后改善4例,1例无变化,无加重者。癫痫发作观察:术前有癫痫发作者16例,13例术后再无发作并停药,3例术后偶有发作,继续服药后再未发作。结论:MRI检查对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反复出血或继发癫痫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2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5例椎管内神经鞘瘤诊疗情况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6~30个月,肿瘤无复发.术后患者症状11例明显改善,13例部分改善,1例无改善.术后复查X线片,12例行植骨内固定者均形成骨性融合,未作内固定者中有3例出现轻度脊柱失稳.结论 MRI是当前椎管内神经鞘瘤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手术切除肿瘤尽量彻底,视脊柱破坏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椎间植骨内固定,有利于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显微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62例的临床资料。均行半椎板入路肿瘤切除。结果半椎板切除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起床反应轻微,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结论MRI是椎管内肿瘤最佳的诊断方法;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