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4例MH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为有内瘘血管或直接穿刺的患者,静脉导管者除外,给予一般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为有内瘘血管患者,并在血液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进行评估内瘘血管,应用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于整个透析治疗中。观察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和用SF-36生活质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充分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F-36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的患者,可增加患者透析依从性,提高其营养状态,提高透析充分性,最终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提高透析护理质量。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在我院透析中心行透析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内瘘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将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应用到本院血液净化中心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护理及管理中,检查评价该体系应用于内瘘血管后的护理效果,进行持续改进。对两组患者满意度、医生对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质量结果及护理管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对内瘘血管应用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后,病区管理检查分数由2013年上半年的92分提高到了2013下半年的97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医生对两组患者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质量(患者内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透析中患者不适症状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有效提高满意度和透析护理质量,使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管理质量更加系统和深入,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促进了血液净化护理专科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赵萍 《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1,23(2):105-105,,107,
探讨不同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对56例8428例次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情况、并发症进行了分析。前壁动静脉内瘘1年以内、1-3年、3-5年通畅率分别为100.0%,100.0%,97.4%;上臂动静脉内瘘1年以内、1-3年、3-5年通畅率分别为90.9%、81.8%、63.6%;小腿内瘘1年以内、1-3年、3-5年通畅率分别为83.3$、50%、33.3%。6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0.8%。并发症是血栓形成、动脉瘤及感染。正确的使用方法及细致的护理对动静脉内瘘的长期、安全使用及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应用后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11月在我院透析中心行透析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内瘘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制定计划,建立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的内容,将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应用到本院血液净化中心动静脉内瘘血管的护理工作中,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患者对内瘘护理指导的依从性、内瘘血流量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对血透室护理工作满意率分别为80.05%和94.98%;实验组患者的内瘘与常规护理的内瘘相比,在患者对内瘘护理指导的依从性和内瘘血流量方面,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或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质量评价体系的应用,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内瘘血管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肘窝处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55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行直接动静脉内瘘,分肘窝组25例,腕部标准组30例,比较两组内瘘的血流量、成熟时间、开始应用时间、通畅率及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在内瘘血流量、成熟时间、开始应用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肘窝组内瘘闭塞4例,占16%,标准组内瘘闭塞11例,占36.7%.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16.0%和36.7%(P<0.05),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28.0%和10.0%(P<0.05),动脉瘤发生率分别为24.0%和23.3%(P>0.05).结论 肘窝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好、通畅率高,心衰发生率较标准内瘘组高,为标准内瘘失败无法建立血管通路最佳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研究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尿毒症患者实施显微镜下鼻烟窝桡动脉远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血管吻合术制作动静脉内瘘。结果49例内瘘手术一次性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6.08%,内瘘4周、1年、2年、3年、5年通畅率分别为93.88%、78.57%、75%、50%及23.08%。内瘘初次使用时吻合口平均血流量为(612±104)ml/min,透析平均血流量253 ml/min。结论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可作为血管条件较好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最优先选择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0.
分别就动静脉内瘘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对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和怎样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要点作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1.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功能维护是血液透析成功的关键[1].临床上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专用穿刺针,一般选择肘正中静脉或其临近静脉作为血液体外循环的回路,由于透析时间比较长,在透析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难免发生体位变化,如内瘘保护不当可致穿刺部位出现血肿、血流量不足、渗血、内瘘针头滑出血管外、疼痛等并发症[2-3].为此,本研究研制了一种动静脉内瘘保护罩,并巳在部分患者试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血液通道是他们的"生命线",现将常规的血管通路介绍如下:
1 直接动静脉穿刺
1.1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心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因可逆因素使肾功能恶化,须作紧急透析,在内瘘成熟前,可先选择动脉,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必须要有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 ,而动静脉内瘘是常用的血管通路之一。做好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 1 990年 3月~ 2 0 0 0年 1月共透析尿毒症患者 81 4 7人次 ,病人 78例 ,应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 80 59次。其中男性 56例 ,女性 2 3例 ,年龄1 9~ 70岁 ,血透次数最多的是 1 2 73次。2 护理体会2 .1 内瘘术前准备 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告诫病人避免在内瘘侧上肢行注射、输血、输液术 ,以免损伤血管。2 .2 术后抬高患肢 3 0°,一周后做握拳锻炼 ,以便血管充盈 ,并随时检查内瘘是否…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两种动静脉内瘘压迫止血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如何保护内瘘,延长使用寿命,一直是一个受到关注的问题。正确的压迫止血方法是内瘘保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瘘压迫止血方法基本上是弹力绷带加纱布和透明胶带加纸块止血方法。继往的护理研究中,对于两种压迫止血方法的优缺点评说不一。为了使护理人员掌握更为准确的止血方法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两种压迫止血方法在并发症、压迫止血时间及其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是目前终末期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用于血液透析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最常用的方法是自生动静脉内瘘的建立 ,而老年性患者由于心血管病变因素的影响 ,动静脉内瘘建立与非老年组有所差异 ,现就我院 96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建立的情况及护理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96例均为各种原因引起的终末期尿毒症患者 ,其中男 5 7例 ,女 39例 ,年龄 6 0~ 80岁 ,平均年龄 70 .5岁。2 方法选用手腕部头V -桡A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术。其中端侧吻合者 6 2例 ,端端吻合者 34例 ,术中避免动静脉扭曲 ,或成角 ,动静脉内膜对合不良 ,吻合口… 相似文献
19.
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 (HD)顺利进行的前提 ,而建立动静脉内瘘 (AVF)是目前维持性血透患者主要的血管通路 ,但在临床上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内瘘闭塞 ,使血液透析不能正常进行。自 1994年以来 ,我们对动静脉内瘘闭塞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取得了明显成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院自 1994年开始至今共收治维持性血透患者 6 3例 ,均采用上肢桡动脉与头静脉的动静脉内瘘术 ,其中男 38例 ,女 2 5例 ,年龄 2 5~ 76岁 ,平均 4 6岁。其中内瘘闭塞 13例。闭塞原因有 :栓塞、低血压、局部压迫、使用不当、弃用。2 护理对策2 .1 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老年尿毒症患者中建立自体大口径动静脉内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50例老年尿毒症患者随机平均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行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式为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实验组桡动脉纵向切开约1.0cm,对照组0.6cm~0.8 cm.结果 实验组手术成功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72%),实验组内瘘血流量多于对照组,成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衰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尿毒症患者行腕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时,适当扩大吻合口直径,可获得更理想的内瘘血流量,缩短内瘘成熟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