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23例糖尿病性患并发眼肌麻痹的临床类型、斜视程度及瞳孔状况;发病时与糖尿病病程、血糖的关系以及治疗方法。结果: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受累的脑神经多以外展神经、动眼神经为主;麻痹程度多呈不完全性或100~200。斜视;瞳孔受累仅占4%;综合性治疗辅以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有助眼肌功能的恢复。结论:在眼肌麻痹的病因诊断中糖尿病因素不容忽视;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对本病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张春连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0):658-658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8例确诊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治疗3周~9周后,17例痊愈,1例好转。随访6个月~3年,2例失访,余16例无复发。结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经积极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治疗前必须明确诊断,排除颅内及鼻咽部占位性病变,以免误诊,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62例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本文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之间收治的眼肌麻痹的病人共62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2例,年龄15~79岁,平均年龄60.3岁,动眼神经麻痹39例,外展神经麻痹12例,多颅神经麻痹11例。将眼肌麻痹按神经解剖学定位分神经源性、神经肌肉接头、肌源性等。结果:诊断糖尿病性眼肌麻痹2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1例,动脉瘤10例,重症肌无力2例,多颅神经炎3例,颅内肿瘤1例,肌营养不良1例,原因不明2例。上述病例经治疗原发病及对症治疗,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性及重症肌无力发病率居前3位者预后相对良好。结论:眼肌麻痹在神经内科为较常见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3例眼肌麻痹患及时诊断。合理用药,不断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结果:治愈21例,好转2例,复发3例,所有患血糖及血液粘滞指标均得到良好控制。结论:快速良好控制高血糖、高粘血症是防治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2003.1-2008.1之间收治的眼肌麻痹的病人,共55 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龄12-83岁,平均年龄57.2岁,动眼神经麻痹32例,外展神经麻痹8例,多颅神经麻痹8例.可将眼肌麻痹按神经解剖学定位神经源性、神经肌接头、肌源性等.结果诊断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10例,动脉瘤8例,重症肌无力5例,多颅神经炎2例,甲亢2例,炎症2例,颅内肿瘤 3例,肌营养不良 1例,原因不明4例.上述病例经治疗原发病及对症治疗,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性及重症肌无力发病率居前三位者预后相对良好.结论 眼肌麻痹在神经内科为较常见的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加减羌活胜风汤在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中发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周期完成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中患者在治疗后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减羌活胜风汤在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中有着独特的临床疗效,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韩冬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2):1442-1442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理。方法:对16例2型糠尿病并眼肌麻痹者行常规眼科检查及眼肌专科检查,并实验室血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16例均为单眼发病,其中动眼神经麻痹11例,外展神经麻痹4例,滑车神经麻痹1例。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眼肌麻痹,其微血管病变导致的神经损害是其发病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因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所致复视前来眼科就诊的患者增多。为探索一种有效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方法,作者于2012-01/2012-12月应用眼肌按摩配合复方樟柳碱太阳穴注射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并与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痛性眼肌麻痹即Tolosa-Hunt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例痛性眼肌麻痹患者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10~15mg/d,疼痛明显缓解后改用强的松片1mg/(kg.d)口服,逐渐减量,总疗程维持2~3个月,同时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外周血象升高者应用抗生素。结果经头颅MRI(以海绵窦为中心)平扫11例,患侧海绵窦形态改变7例,增强扫描海绵窦病灶明显强化。72h内头痛消失者14例,1周内消失3例,效果欠佳2例。眼肌麻痹1个月内完全恢复13例,随访3个月均显著缓解。结论痛性眼肌麻痹可根据头痛及眼肌麻痹症状,结合MRI增强扫描海绵窦可确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特效。  相似文献   

10.
张尔直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3):3262-3263
目的:探讨老年人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治疗,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3例住院痛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例老年患者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均有不同程度头痛和眼肌麻痹,累及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1例患者视神经受累;头痛的程度和眼肌麻痹无相关性,经头颅CT排除其他疾患;全部患者采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老年患者痛性眼肌麻痹症状不典型,出现眼肌麻痹时要积极鉴别诊断,排除其他诊断后,严密监控血糖、血压、血脂等.应用糖皮盾激素可迅速缓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进行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结果: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以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多见,动眼神经受损时往往局限于眼外肌,且这种损害可发生于糖尿病典型症状之前。结论:在糖尿病背景下出现的眼外肌麻痹,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眼肌麻痹是确诊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痛性眼肌麻痹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少见临床疾病。多认 为是由于海绵窦非特异性炎症肉芽肿所导致的疾病,主要表 现为眼眶疼痛和动眼、滑车、外展、三叉神经等功能障碍[1,2]。 临床上常见糖尿病合并眼肌麻痹,而糖尿病合并痛性眼肌麻 痹则极为罕见,国内外仅有数例报道[3]。糖尿病患者诊断痛 性眼肌麻痹须与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相鉴别,两者的发病机 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均不同[1,2,4,5]。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 糖尿病出现眼肌麻痹伴剧烈头痛病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5岁,因发现血糖升高5月,头痛4月,左眼睑 下垂、视力下降1周入院。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对本科收治的1例痛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结果在认真分析其症状、体征、检查结果并明确诊断后,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在确诊痛性眼肌麻痹后,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能够改善预后,但易复发,宜早期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余日成 《中外医疗》2011,30(21):63-63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征及发病原因,以达到更好的预防目的。方法总结21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分析其相关体征数据。结果痊愈15例,痊愈率为71.43%;总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95.24%。结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多发于中老年且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当中。  相似文献   

15.
周萱 《甘肃医药》2011,(12):754-755
目的:探讨车祸颅脑伤致眼肌麻痹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12例车祸颅脑伤致眼肌麻痹患者的诊治资料,总结颅脑外伤致眼肌麻痹的诊治方法。结果:12例患者采用消除血肿及针刺疗法相结合进行治疗,8例患者治愈率为66.67%,2例患者好转率为16.67%,2例患者因未及时诊断出眼肌麻痹而延误了治疗时机。结论:车祸颅腑伤致眼肌麻痹主要是因为颅底骨折压迫、损伤颅神经所致,临床治疗要及时解除压迫神经的血肿或水肿,再采用针刺法对麻痹的脑神经和眼肌进行刺激,促进相应脑神经及眼部肌肉功能的恢复,使由这些神经和眼肌主导的眼球运动恢复正常。针刺疗法具有操做简单、方便经济且疗效确切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 常规眼科检查及眼肌专项检查,内科行全身检查,实验室血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17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动眼神经受累7例,外展神经受累8例,复合神经麻痹2例。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者无瞳孔改变。结论 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眼肌麻痹,其微血管病变可能是临床发病的病理基础。本病经合理治疗,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80岁,均有糖尿病史,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病灶可消退。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治疗对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宋秋环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216-2217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26例患者入院后均经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皮下注射实行血糖控制治疗,同时给予地巴唑、弥可保及大剂量维生素B1等进行营养神经、改善血液微循环,并对植物神经功能予以调节,给予调脂与血压控制等综合治疗措施,部分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结果患者在治疗7d时复视有明显改善且上睑下垂症状明显缓解。自发病到眼肌麻痹到达高峰用时不超过48 h者症状消失时间为(8.2±0.4)周,其余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为(10.7±1.2)周。结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起病突然且多为单侧发病,大部分患者瞳孔均正常;对该疾病给予尽早诊断与及时治疗可大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糖代谢和脂代谢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脂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隔夜空腹12 h血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P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组HbA1c、FBG、PBG、TC、TG、LDL-C水平显著增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组HbA1c与FBG、PBG呈正相关,与TC、TG存在平行升高趋势。结论:高血糖、高血脂是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异常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菊珍 《中原医刊》2006,33(12):34-34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对40例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该并发症大多并发于2型糖尿病,以急性起病、复视就诊者居多。治疗以综合措施为基础,所有病例均治愈。结论眼肌麻痹是糖尿病少见并发症,发病与代谢紊乱、血管因素、神经脱髓鞘等有关,与糖尿病病程无平行关系,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