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在体胃裸区的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解剖间隙存在的通联。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9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共60例,根据术前螺旋CT诊断,分为胃裸区受到侵犯(A组)和未受到侵犯(B组)各30例,使用亚甲蓝和抗癌药物配制成的混合液作为染色剂,手术中切开胃结肠韧带、脾胃韧带后游离至胃裸区下界,轻提胃壁向胃裸区内注射染色剂,观察胃裸区与周围解剖间隙的通联关系,尤其是有与右侧相通联。分离切开胃裸区周围韧带,游离至食管下端,切去食管下端近肿瘤侧食管,显露出被着色的胃裸区平面,观察胃裸区形态及裸区内走形的血管、神经及其走向和分支、裸区内淋巴结的数目及淋巴液的流向。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周长和其长、宽。结果:(1)在体胃裸区出现率为100%,形态不规则,A组胃裸区大部分近似椭圆形、小部分形似长方形,周长为(17.86±3.58)cm、长(4.96±0.72)cm、宽(3.77±0.51)cm,面积为(13.15±2.25)cm2;B组胃裸区大部分形似长方形、小部分形似椭圆形,周长为(15.66±3.68)cm、长(4.91±0.92)cm、宽(3.02±0.49)cm,面积为(10.75±3.28)cm2;(2)两组患者胃裸区左右侧界均为胃、膈韧带左、右层,左侧与左肾周间隙相通、右侧封闭、上界与膈下腹膜外间隙相通,并通食管裂孔和膈血管间隙与纵隔相连、向下与肾旁前间隙相通联;(3)A、B两组胃裸区内有血管分布的占100%,其中只有胃左动静脉占13%,只有胃后动静脉分布的占60%,只有膈下动脉返支的占10%,有胃左动静脉和胃后动静脉分布的占9%,有胃后动静脉和膈下动脉返支的占5%,同时有胃左动静脉、胃后动静脉和膈下动脉返支的占3%;A、B两组胃裸区有淋巴结分布的占100%,出现的淋巴结均为胃左淋巴结,有1~3枚淋巴结的占82%,有3~5枚淋巴结的占15%,有5枚以上淋巴结的占3%;A、B两组胃裸区内有神经分布的占35%,仅有右侧迷走神经干经过的占33%,有右侧迷走神经干及其分支经过的占2%。结论:在体胃裸区的形态、内部结构与周围解剖间隙的通联存在差异,与是否受到周围疾病的侵犯有关。 相似文献
2.
3.
4.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位居我国各类肿瘤发病率首位,胃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当临床发现时已是胃癌晚期,而且胃癌预后较差,当患者胃裸区被肿瘤组织侵犯时其预后更差。临床上胃镜、胃肠钡餐检查、B超等在胃癌检查诊断上各具优势,但在胃癌侵犯胃裸区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劣势,本文就对CT影像学检查在胃癌侵犯胃裸区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价值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解剖10只日本大耳白兔心包裸区,观察心包裸区的形状、大小、与体表和心脏的关系,发现日本大耳白兔心包裸区与人类极其相似。利用此裸区可不破胸膜而显露心脏,从而为心脏实验外科提供了一种便捷的心脏显露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胃裸区清扫加D2根治术治疗T3-4N0-2M0近端胃癌的疗效.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60例T3-4N0-2M0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观察组行D2根治术+胃裸区清扫、对照组行D2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术后五年生存率、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消化系并发症及Spitzer生存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较B组患者Spitzer生存评分远期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后总有效率、术后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肿瘤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明显增加(P>0.05).结论 胃裸区清扫加D2根治术治疗近端胃癌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侵犯胃裸区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MRI分析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食管胃交界部腺癌39例,分析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对胃裸区的侵犯情况,并与手术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食管胃交界部腺癌侵犯胃裸区有31例,其中MRI正确诊断占30例(968%);胃裸区未受侵犯8例,MRI诊断正确占6例(75.0%)。MRI对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是否侵犯胃裸区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3%(36/39)、96.7%(30/31)、75%(6/8),与病理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53,P<0.05)。结论 MRI是判断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有无侵犯胃裸区的较好办法,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裸区(GBA)对贲门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5年1月-2008年12月于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普外科行贲门癌根治术且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贲门癌的132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贲门癌累及GBA患者,B组为贲门癌未累及GBA患者。统计并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结果纳入研究的132例患者均发现有GBA,GBA的形状以三角形多见,面积约为2.0~16.0 cm2,平均面积约为6.5 cm2。其中,A组58例,术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65.5%、37.9%;B组74例,术后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82.4%、55.4%。两组比较,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贲门癌累及GBA的患者预后较差;术前CT检查评估GBA的状态对贲门癌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裸区清扫加D2根治术治疗近端胃癌的疗效。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8例T1~3N1-2M0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29例,A组行D2根治术+胃裸区清扫,B组行D2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术后5年生存率、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消化系并发症及Spitzer生存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较B组患者Spitzer生存评分远期改善明显(P<0.05);其治疗后总有效率、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P<0.05);其肿瘤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未明显增加(P>0.05)。结论:胃裸区清扫加D2根治术治疗近端胃癌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胃裸区淋巴结清扫对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 选取185例近端胃癌患者的手术及随访资料,依据术中是否行胃裸区淋巴结清扫分为两组:观察组95例,行胃癌D2根治联合胃裸区淋巴结清扫;对照组90例,行常规胃癌D2根治术。观察两组胃裸区淋巴结阳性率、围手术期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QOL等。结果 胃祼区淋巴结阳性率高达66.3%。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QOL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在12、24和36个月的QOL总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常规行胃裸区淋巴结清扫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QOL。
相似文献12.
目的调查T1-3N0-2M0期胃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胃裸区清扫术后患者不同时期的生存质量(QOL)状况,为T1-3N0-2M0胃癌患者术中是否进行胃裸区清扫提供依据。方法对75例胃癌患者,随机行胃癌调节型双通道重建+胃裸区清扫术40例(A组),单纯胃癌调节型双通道组35例(B组),应用Spitzer生存质量总体评分量表,对不同时期的QOL总分及活动、日常生活、健康、支持及精神5个主题项目得分进行比较及分析;同时观察治疗后总有效率、术后5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后QOL总分是持续增加的,在术后36个月两种重建术式得分相互比较,差异明显(P<0.05);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调节型双通道重建+胃裸区清扫术治疗T1-3N0-2M0期胃癌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比较在体犬M区(心肌中层)与心内膜层和心外膜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MAP).方法应用Franz MAP接触电极记录技术.结果(1)心率为110次/分时体表心电图基本正常.M区和心外膜MAP,在复极早期有典型的"峰和园顶".此时心内膜层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与M细胞相似均比心外膜层MAPD90长,分别为213±18ms、210±35ms和201±41ms(P<0.01,n=9).(2)内膜层激动时间最短,M区的次之,外膜层的最长,它们分别为4.3±2.1ms、8.2±4.3ms和15.9±5.0ms(P<0.01,n=9).结论在体情况下,心内膜层MAPD与M细胞相似均比心外膜层的长.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分析采用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T1~3N0~2M0近端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汝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T1~3N0~2M0胃癌患者,按入院接受治疗时间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给予D2根治术,B组患者给予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7.6%,B组为88.2%,两组对比,B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腹胀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的Spitzer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可有效提高T1~3N0~2M0近端胃癌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高位胃体溃疡的胃镜下特点及病理性质。方法回顾性分析高位胃体溃疡的胃镜检查结果及病理资料。结果179例中,良性溃疡占64.25%,恶性溃疡占35.7%;随年龄增长,良性溃疡、恶性溃疡好发部位上移;以小弯侧及后壁多见(56.98%);高位胃体溃疡在性别方面有差异,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1);溃疡越大,恶性发生率越高(P〈0.01)。有12例高位胃体溃疡直径超过6.Ocm,均为恶性。结论高位胃体溃疡中恶性溃疡检出率高,且溃疡越大恶性发生率越高;随着:年龄增长,恶性溃疡的检出率增加;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进行正规胃镜下活钳组织是提高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