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维霞 《河北医学》1997,3(3):20-21
近年来.在生育年龄妇女中的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过去的子宫内膜增生的病理分类方法中.许多表示法意义不明确.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在病理形态上有时难以鉴别.易导致临床医生采取不当的治疗,尤其对生育年龄中的不有患者.失去了妊娠的机会.为此,本文对子宫内膜复合增生和不典型增生的组织形态学,如何作到正确的病理诊断分类.以便临床治疗进行讨论.]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1986~1995年经刮宜收治诊断为子宜内股复合增生和不典型增生的病例共12例.本组年龄最小26岁,最大…  相似文献   

2.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东晓  张治芬 《浙江医学》1999,21(5):280-281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作为一种癌前病变,多发生在比较年轻的妇女,一般病灶局限,预后良好,但若不积极治疗,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概率报道为20%,对年龄大的妇女可作子宫切除术。对年轻有生育要求的妇女,可用大剂量孕激素及促排卵药物治疗,如何做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对1987年10月~1997年3月我院收治的、40岁以下的1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作一分析。旨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疗效。方法硬膜外麻醉下,应用Wirf宫腔镜,先后用电凝、电切的方法切除全部子宫内膜,深达浅肤层,功率电凝60~80W,电切80-110W,手术时间30-60min。结果电切除术8例,1~2天子宫有少量出血,3天后出血停止,术后3~6个月复诊,分别做经阴道B超及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厚度2~4.5mm,平均3.6mm,随访14个月~5年,情况良好。结论此方法创伤小,安全,相对适应症宽,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云芬  钱晓萍 《广东医学》2007,28(9):1523-1524
目的 探讨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疗效,并随访患者生育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用孕激素治疗的10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孕激素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病理确诊,治疗后每3~6个月诊刮以评价疗效,对有生育要求者随访其生育情况.结果 治疗后78例缓解,15例有效,3例无效,4例复发.其中60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经孕激素治疗及辅助生育治疗后,40例成功受孕.结论 对于要求保留子宫功能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年轻患者,孕激素治疗是一种治疗选择,辅助生育措施的介入可以提高治疗后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患者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升级为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a)的高危因素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分析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因诊断性刮宫病理提示AH而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6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病理结果分为ECa组(74例)和AH组(92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术后病理升级的高危因素。以同期诊断性刮宫病理为ECa而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25例)为对照组,分析术后病理升级ECa患者的病理特征。结果 166例纳入患者中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升级发生率44.58%(74/1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绝经、异常出血时间长、子宫内膜厚、未采用宫腔镜是术后病理升级的高危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子宫内膜厚是术后病理升级的高危因素,其中绝经后患者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延迟绝经和异常出血时间长(P<0.05)。术后病理升级的ECa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91.89%(68/74)手术分期为Ia期,74.32%(55/74)病理分级为高分化。结论 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为AH的患者44.58%合并遗漏的ECa,子宫切除术后出现病理升级。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延迟绝经、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病程长、绝经前子宫内膜增厚明显、绝经后未使用宫腔镜直接进行诊断性刮宫。术后病理升级发现的ECa患者通常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分化程度高、期别早,预后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无禁忌证、拒绝手术并自愿接受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62例数据进行分析。并于治疗前、后比较阴道B超内膜厚度和刮宫组织病理检查结果,随访观察月经恢复情况。结果: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4.90±0.88)mm及(1.29±0.54)mm,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期间所有患者全部闭经,停药后25~59d(平均45d)月经恢复,2年治愈率87.1%。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甲基睾丸素能有效抑制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Maspi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以及1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aspi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例(16.67%)、12例(40.00%)、46例(68.66%),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18.17,P〈0.05);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Maspin蛋白大部分定位于细胞核(分别为66.7%和58.3%,两者定位于细胞质的阳性表达率共为40.00%),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绝大部分定位于细胞质(73.9%)(Χ^2=5.763,P〈0.05)。结论Maspin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其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可能为良性讯号,而定位于细胞质中则可能提示恶性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应用曼月乐和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9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随机分成曼月乐组和孕激素组,分别予曼月乐和孕激素治疗.随访观察并比较刮宫组织病理检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曼月乐组总有效率91.66%显著高于孕激素组75.00% (P<0.05);曼月乐组总满意度93.75%高于孕激素组75.00(P<0.05),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曼月乐环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能有效抑制,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芸  段华 《北京医学》2008,30(6):360-362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mlasia.AEH)是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一种,属于子宫内膜癌前病变.研究发现.AEH如不治疗20%~52%可发展为子宫内膜癌[1].及时发现AEH并选择适宜的治疗手段是临床医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现就AEH诊治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EC)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AH)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与胰岛素水平.方法 本研究选取129例确诊为EC或EAH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因妇科良性疾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将2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月经紊乱史、生育史、哺乳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EH)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及其临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1例术前诊断为AE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分为子宫内膜癌组(A组20例)和AEH组(B组31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前后诊断AEH的诊断符合率为60.78%(31/51),术中发现宫腔肿...  相似文献   

13.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2001年1月~2004年1月门诊不规则阴道流血病人40例,年龄35~52岁,平均42.3岁;流血时间2~6个月,平均95天。治疗前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轻度25例,中度15例,其中就诊时贫血31例。因各种原因要求保守治疗,自愿接受米非司酮治疗,无服药禁忌证。方法:治疗前所有病人检查血常规,阴式B超测量子宫大小及内膜厚度,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记录体重及是否有更年期症状。服药前全面刮宫,尽量清除子宫内膜,并于刮宫第一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25mg及甲基睾丸素5mg,每日1次,连服90天或180天后停服米非司酮,继续服甲基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诊断与术前诊断的病理差异,分析其原因,以提高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收治行子宫切除的69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比较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差异。结果 43例手术前后诊断一致,符合率为62.3%,7例手术后未见不典型增生,8例手术后恶变或升级诊断为子宫内膜癌。44例手术后病灶位于宫腔前后及侧壁或位于宫底及宫角,多灶者为63.8%。结论 规范正确的首诊过程是避免误诊和漏诊的关键,病变部位取材到位、规范的病理诊断标准是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在子宫内膜样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癌中的FHIT各60例,分析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癌中的FHI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67%、65.00%、35.00%.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样癌分别与正常子宫内膜比较,FHIT蛋白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子宫内膜样癌中FHIT的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FHIT蛋白为一种肿瘤抑制基因蛋白,可能成为临床判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转归倾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收治的82例自愿接受保守治疗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连续治疗6月,对照组只应用米非司酮治疗6个月.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27例为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无恶化病例.对照组患者中20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无恶化病例.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3%,两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疗效明显,相较单独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18.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而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与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之间很难区别。本文通过查阅1997年—2003年3月经病理诊断的6例。并取不典型增生过长切片作相应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二者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9.
周笑非 《中外医疗》2011,30(21):98-98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病例的发生情况及其癌变发生率。方法对170例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其他医院报道的案例比对分析。结果 48例不典型增生者中,有23%于1~11年(平均4.1年)后发展为癌。北京协和医院41例40岁以下的不典型增生者,癌变率为9.7%。结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癌变可能。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多发生于比较年轻的妇女。一旦发生癌变,及早发现、及早手术预后还是很好的。  相似文献   

20.
祝珍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1,21(6):727-727,731
为探讨如何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回顾性分析360例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病理诊断资料,并按新标准重新分类。结果表明,子宫内膜简单型、复杂型、不典型增生过长和内膜腺癌是一连续变化的病理过程,复杂型、不典型增生过长是内膜腺癌的癌前病变。间质成分的变化、腺上皮细胞的乳头状、筛状增生伴异型性、核分裂相增多是判断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和癌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