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例放置Medtronic 2 188冠状窦电极失败后 ,将 2 188电极改放至右室流出道行右室双部位起搏 ,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结果 :2例右室流出道起搏阈值分别为 0 .9,1.3V ,阻抗分别为 5 72 ,90 0Ω。双部位起搏阈值为 1.4,1.8V ,阻抗为 5 70 ,5 0 0Ω。双部位起搏心电图QRS波时限比右室尖部及右室流出道单部位起搏缩短了 5 0~75ms。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 ,右室双部位慢性起搏阈值 2周、1月、3个月分别为 :2 .0 ,3.0V ;1.8,2 .5V ;1.8,2 .5V。随访 2 2个月以上 ,电极固定无移位。结论 :2 188电极可作为右室流出道永久起搏后备电极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双房同步起搏技术对伴有房间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房间传导阻滞的阵发性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7例,男4例、女3例,年龄58~78岁。其中4例行双房起搏(AAT),3例行双房右室三腔起搏(DDD),经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插入右房、右室和冠状静脉窦起搏电极导线,分别用于起搏右房、右室和左房。结果 起搏器及电极导线均顺利植入,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冠状静脉窦电极顶端距冠状静脉窦口2.5—3.5cm,P波振幅为1.6—5.5mV、阻抗624—808Ω,、单极起搏阈值0.5—0.7V。随访2—31个月,7例均健在,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发作得到明显控制。结论:双房同步起搏技术是房间传导阻滞合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应用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治疗由房间传导阻滞引起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  5例病人应用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 ,其中 3例行三腔起搏 (双心房 +右心室 ) ,2例行双心房起搏 ( AAT)。冠状动脉窦电极均经锁骨下静脉放置 ,起搏器及电极导线均顺利植入 ,无脱位及穿孔等并发症。 5例冠状窦电极平均参数为 :P波振幅 4.5± 2 .6 8m V,起搏阻抗 880± 2 0 4.11Ω ,起搏阈值 0 .5 8± 0 .37V。结果 随访 2~ 12个月 ,除 1例需调整参数后不再复发外 ,其余 4例术后均无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双心房同步起搏技术是治疗与预防房内、房间传导阻滞引起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评价 15例患者经右室双部位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的疗效。其中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衰 13例、缺血性心肌病心衰 2例 ;心功能Ⅲ级 9例、Ⅳ级 6例。结果 :15例患者安置时右室心尖部起搏阈值 0 .5± 0 .3(0 .3~ 1.0 )V、R波振幅 15± 5 .98(6~ 2 4.6 )mV ,阻抗 6 13± 172 (32 0~ 90 0 )Ω。右室流出道起搏阈值 0 .7± 0 .2 6 (0 .3~1.3)V、R波振幅 13± 5 .5 5 (6 .5~ 2 3.6 )mV、阻抗 5 6 3± 194(30 0~ 90 0 )Ω ;双部位起搏阈值 1.45± 0 .45 (0 .9~ 1.7)V。双部位起搏心电图QRS波群时限比右室心尖部及右室流出道单部位起搏缩短了 40~ 90ms。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双部位起搏后二尖瓣返流面积平均减少 5 .6cm2 ,射血分数值提高 5 .2 %。经 6 .0± 1.5个月的随访 ,15例中除 2例因突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猝死外 ,其余患者的心功能分别从Ⅲ、Ⅳ级改善到Ⅱ和Ⅲ级。右室双部位慢性起搏阈值1.85± 0 .5 6 (1.5~ 2 .5 )V。随访期间QRS波群时限平均下降 5 0ms。结论 :右室双部位起搏能有效的治疗心肌病患者的心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具有自动模式转换功能(AMS)的DDD起搏器进行双房三腔心脏起搏治疗房内传导阻滞并快速性房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随访要求。方法:对2例例患者植Medtronic THERA DR7964iDDD起搏器,进行双房-右室三腔起搏治疗,定期起搏器程控和Holter复查了解近期及远期起搏各参数变化、起搏与自身心律的关系及对房性心律失常影响。结果:2例阵发房颤、房扑者、房颤发作明显减少,双房-右室近期及远期起搏阈值测定良好,起搏器AMS发挥正常,但起搏程控检测冠状窦电极参数受限并且起搏器自动模式转换详情观察具有一定局限性。结论:双房心脏起搏器能有效地治疗因房内传导阻滞引起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AMS的DDD起搏器适用于具有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双房心脏起搏患者,为了更好地观察冠状窦电极的稳定性及更确工判断该起搏术对快速房心律失常的疗效,有待使用新型的转换器,并进一步探讨起搏器的连接方式。  相似文献   

6.
双房同步起搏治疗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房起搏是心脏起搏技术的一项最新进展 ,可用于治疗由房间传导阻滞引起的房间折返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常规右房、右室双腔起搏的基础上 ,植入冠状窦电极起搏左房 ,建立双房右室三心腔起搏系统 ,实现双房电活动的同步化 ,消除房间传导阻滞和房间折返 ,防治由房间传导阻滞引起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7.
双房起搏是心脏起搏技术的一项最新进展,可用于治疗由房间传导阻滞引起的房间折返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常规右房、右室双腔起搏的 基础上,植入冠状窦电极起搏左房,建立双房右室三心腔起搏系统,实现双房电活动的同步化,消除房间传导阻滞和房间折返,防治由房间传导阻滞引起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研究四腔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伴房间和室内传导阻滞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患者男性、70岁 ,反复发作CHF 5年 ,心功能进行性恶化伴房间和室内传导阻滞、阵发心房颤动 (AF)、NYHA分级Ⅳ级。采用Medtronic公司生产普通心房 (45 2 3)、心室电极 (40 2 3)和两根冠状窦电极 (2 188)和法国Ela公司生产的BrioDR 2 12型双腔起搏器。两根冠状窦电极分别经冠状窦进入心后侧静脉和心中静脉开口处 ,起搏左室和左房 ;右房、右室电极置于常规位置。起搏方式 :DDTAV。结果 :术后随访一年 ,不用药亦无房性心律失常发生 ,胸闷、憋气症状明显改善。术后二个月 6min步行距离明显延长 (2 0 0→ 710m)。术后一年各项活动基本不受限。超声心动图 (UCG)提示 :左室各壁运动呈向心性同步收缩。左室舒张末径缩小 (75 .8→ 6 4.4mm) ,左室射血分数增加 (0 .2 9→ 0 .33)。二尖瓣返流量减少(5 .0 6→ 3 .6 2m/s) ,NYHA分级Ⅰ~Ⅱ级。结论 :四心腔起搏治疗严重CHF伴房间和室内传导阻滞患者是可行的、安全的 ,近期疗效显著。双房同步起搏有助于预防AF复发 ,双室同步起搏使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观察双心房、单心室三腔起搏器治疗病窦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三根电极导线分别置入冠状静脉窦内、右心耳和右室心尖部行三腔起搏。冠状窦电极导线与右心房电极导线通过一个Y型转接器构成心房部分。结果 :10例患者 ,9例经左锁骨下静脉径路置入导线 ,1例因存在残存左上腔静脉 ,从右锁骨下静脉置入。 10例中 9例冠状窦电极导线置于冠状静脉窦中部、1例置于冠状静脉窦远端。冠状窦起搏阈值为 1.0 6±0 .2 0V、起搏阻抗 6 11± 115 .8Ω、P波振幅为 4.0 7± 0 .88mV ;右室电极起搏阈值为 0 .5 3± 0 .12V、起搏阻抗 6 70 .3±191.7Ω、R波振幅为 9.6 6± 1.87mV。随访 5~ 2 4个月有 9例起搏器呈DDD工作方式 ,1例呈AAT工作方式。起搏和感知功能良好。 10例中 8例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完全控制 ,2例发作次数减少 ,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三腔起搏器技术安全、可靠。适合于缓慢型心律失常合并阵发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多部位心脏起搏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随着起搏技术的快速发展,其适应证也有了扩展,并非仅限于心动过缓。近年临床应用的多部位心脏起搏由于它具有恢复心房或心室电机械同步的作用,因而可用于治疗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DCM)、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难治性心脏疾病。1理论基...  相似文献   

11.
评价一次性置入双心室起搏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双腔IC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 ,伴有严重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置入双腔ICD。结果 :5例左室电极导管和双腔ICD均一次成功置入 ,左室电极放入冠状静脉的侧后枝 ,急性起搏阈值 0 .8± 0 .6V ,电阻 72 2± 12 8Ω ,R波振幅18.6± 5 .3mV ,电流 1.6± 0 .5mA ,而双心室起搏时其起搏电极参数均优于左室电极 ,除颤阈值≤ 14J。结论 :对伴严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置入双腔ICD是安全、易行的。  相似文献   

12.
心脏不同部位起搏的起搏参数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对 66例因不同类型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而安装心脏永久起搏器的患者行即刻起搏参数及 3个月后的电压阈值测定。结果 :右室心尖部和右室流出道起搏的感知比右心耳和KOCK三角起搏的感知高 (P <0 .0 1) ,右心耳起搏的电压阈值比右室心尖部起搏的电压阈值高 (P <0 .0 5 ) ,与KOCH三角及右室流出道起搏的电压阈值无明显差异。三个月后的电压阈值与术中即刻的电压阈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右室流出道与右室心尖部、KOCH三角与右心耳的起搏参数无明显差异 ,临床上 ,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起搏部位。  相似文献   

13.
心脏起搏是针对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传统的心脏起搏方式为右心室起搏,而生理性的起搏方式为双心室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希氏束起搏及希氏束旁起搏。传统的心脏起搏可引起心脏电活动以及机械活动不同步,增加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左心室功能异常以及心力衰竭的风险。近期,左束支起搏因其起搏阈值低而稳定,安置时间较短,能有效纠正左束支传导阻滞等优点,成为克服上述局限性的一种替代方法。在本综述中将讨论现有对左束支起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正>右室心尖起搏(RVAP),犹如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一样,由于室间、左室内、房室不同步的电-机械活动,造成二尖瓣返流及室内分流,导致心房、心室扩大,心功能受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RVAP使心脏功能和结构改变,导致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事件增加[1,2]。寻找更合理的右室起搏部位成为目前大家关注的焦点。右室间隔起搏(RVSP)因其部位更接近希氏束,现有研究发现能取得更接近生理的起搏模  相似文献   

15.
人工心脏起搏心脏起搏起搏器的自动化功能———兼谈Kappa 70 0起搏器 (郭继鸿 ) (1) :1Kappa 70 0型起搏器的阈值管理及感知保障功能 (杨杰孚 ) (1) :5起搏电极导线脱位的临床探讨 (郭继鸿 许原 李学斌 ) (1) :8普通心室电极导线经心脏静脉行左室起搏的实验研究(汪爱虎 孙宝贵 庄亚纯等 ) (1) :11InSync 80 4 0起搏器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王如兴 郭涛 王松丽等 ) (1) :14右室双部位起搏与双室同步起搏的急性血液动力学对比研究 (朱参战 崔长琮 张全发等 ) (1) :17超声检查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起搏…  相似文献   

16.
InSync 8040起搏器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观察InSync 80 40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DCM)伴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 8例DCM伴CHF患者 ,男 7例、女 1例。其中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6例 ,左前分支阻滞、右室起搏后宽QRS波 (>0 .2 0s)各 1例。通过冠状静脉窦置入 2 187电极起搏左室 ,右房电极和左、右室电极分别与InSync 80 40起搏器A、V1、V2 孔相连接。术后起搏阈值 3.75± 0 .6 (3.0~ 5 .0 )V。患者CHF的症状明显改善 ,术后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心胸比例较术前均有改善 (分别为 6 6 .1± 6 .93mmvs 72 .5± 8.1mm、0 .374± 0 .0 31vs 0 .2 81± 0 .0 5 3、19.8%± 2 .2 %vs12 .2 %± 2 .7%、0 .5 9± 0 .4vs 0 .6 4± 0 .2 0 ;P均 <0 .0 5 )。结论 :初步临床应用表明 ,以InSync 80 40起搏器行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CHF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对兔心室肌电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 (简称慢性心衰 )对兔心室肌电重构的影响及其与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30只家兔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 2 0只 ,由阿霉素静脉注射 ( 8周 )引起慢性心衰 ;对照组 10只。所有家兔在麻醉开胸后进行电生理检查 :右室心尖部心外膜 2 5 0ppm快速起搏 ,每次持续 10min ,然后停止 1min ,如此重复 6次。其间若诱发出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电生理实验便提前终止。分别在起搏前及每次 10min快速起搏后测定心室有效不应期(V ERP)、心室单相动作电位 (MAP)复极 90 %时间 (V MAPD90 )及右室心尖部和左室心底部MAP去极化 10 %处的时差 (CTARV BLV)。结果 :6次右室快速起搏后 ,实验组与对照组V ERP和V MAPD90 均延长 ,但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V ERP显著延长的时间提前 (第 3次 10min快速起搏时vs第 5次 10min快速起搏时 ) ,延长的幅度增大 (平均每次 10min快速起搏延长V ERP :9.70msvs 2 .87ms ,P <0 .0 0 1) ;V MAPD90 明显延长的时间提前 (第 3次 10min快速起搏时vs第 4次 10min快速起搏时 ) ;CTARV BLV 延长的幅度增大 ( 1.5 0msvs 0 .6 0ms ,P <0 .0 1) ;诱发出心室颤动 (简称室颤 )的时间提前 (第 3次 10min快速起搏完成时 :35 .3 %vs 0 ,P =0 .0 4) ;室颤总诱发率增高 ( 70 .6 %vs 2 0 .0 % ,P  相似文献   

18.
人重组生长激素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猪强心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人重组生长激素 (hr- GH)对实验动物猪的强心作用。方法 利用起搏器快速 (2 2 0~ 2 4 0次 / min)起搏心脏 1 w造成猪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将其分为心衰生长激素组、心衰生理盐水组 ,另设正常对照组 ,每组 5头猪。生长激素组给予 hr- GH 0 .5 mg· kg- 1· d- 1肌肉注射 ,连续 1 5 d;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肌肉注射 1 5 d。结果 左室舒张末压 (LVEDP)、心输出量 (CO)、外周血管阻力、、室内最大上升速度(+dp/ dtmax)均有明显改变 (P<0 .0 5或 <0 .0 1 )。结论  hr- GH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猪有强心作用 ,利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快速起搏心脏制造猪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合理、适用、可靠。  相似文献   

19.
双腔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腔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可提供起搏及抗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报道 11例双腔ICD应用的临床体会。男 8例、女 3例 ,年龄 6 0 .5 5± 10 .0 7岁。缺血性心脏病 9例、Brugada综合征 1例、缺血性心脏病合并肥厚型梗阻性心脏病 1例。双腔ICD安置指征有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伴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6例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伴房室阻滞 1例、伴左室功能不全 4例 ;临床上明确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心室颤动 (简称室颤 )和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者分别为 8,2和 5例。 8例病人术前进行电生理检查 ,诱发出持续性室速 6例、室颤 2例 ;3例行电生理检查 ,其中 2例太虚弱、1例为反复发作持续性室速。 5例安置具有心室转复除颤伴心房、心室起搏的ICD ,5例安置具有心房、心室起搏转复及除颤的ICD ,1例安置具有双心室起搏及心室转复、除颤的ICD。所有病人在置入ICD时都进行除颤阈值的测定。总共有 2 3次室颤被诱发 ,除颤阈值为 12 .0 9± 5 .2 4J,除颤电极阻抗为 44 .0 0±11.0 5Ω ,P波和R波电压幅度分别为 3.5 3± 1.32mV ,13.42± 4.73mV ,心房、心室起搏阈值分别为 1.39± 0 .71和 0 .91± 0 .38V。随访 8.82± 5 .0 0 (2~ 19)个月 ,5例共有 12 0次持续性室速发生 ,其中 118次经抗心动过速起搏成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左室双电极行心室三部位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射血分数(EF)值降低心力衰竭的的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共有3例心房颤动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女性患者,因EF值降低心力衰竭植入左室双电极行心室三部位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局麻下采用微创介入方法,在钢丝导引下送一根左室电极至心大静脉或侧静脉;另送一根左室电极至侧静脉或后静脉;再送心室电极入右室心尖部,分别连接脉冲发生器的心房、左室和右室孔。结果 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起搏参数满意,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12,24个月,1例患者出现导线移位和起搏阈值增高,患者心功能恶化。其他2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超声提示心脏缩小,左室EF升高,起搏器参数理想。结论对于EF降低心力衰竭伴永久性心房颤动、有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征的患者,经皮左室双电极行心室三部位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安全、疗效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