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藿香正气滴丸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藿香正气滴丸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小儿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藿香正气滴丸治疗,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止泻时间、止吐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为43.4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轻度恶心2例,对照组呕吐1例,一过性皮疹1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藿香正气滴丸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用于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2013年1-4月240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中医风热夹滞证)的病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153例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对照组87例给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给药每日3次,疗程3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总体疗效、开始退热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结果患儿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7%、对照组为8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开始退热时间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完全退热时间则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热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6,(12):1663-1664
目的探讨低糖饮食护理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儿科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低糖饮食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2天后的有效率,调查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2天后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低糖饮食护理干预运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护理中,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7,(2):239-240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短程冲击疗法辅以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64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短程冲击疗法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抽搐、脑膜刺激征、发热、意识障碍)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短程冲击疗法辅以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可显著改善患儿症状,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6,(2):169-170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300例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67%;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皮疹、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可缩短患儿症状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给予秋季腹泻患儿藿香正气散联合西咪替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69例作为治疗组,给予患儿藿香正气散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同时选取同时期的腹泻患儿50例,给予西咪替丁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2.4%)高于对照组(80.0%),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疗程及止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腹泻患儿藿香正气散联合西咪替丁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止泻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常乐康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补液、纠正酸碱紊乱及调整饮食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常乐康,7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及治愈时间,并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泻时间及平均治愈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蒙脱石散联合常乐康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进行治疗,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孙丽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570-5571,5580
目的 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2年1月某科收治的72例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及时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 观察组退热时间、头痛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神经反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44%,总有效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16.67%,观察组发生率5.56%,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稍高于观察组,但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能明显缩短患儿病程,改善症状及体征,有利于脑神经细胞的恢复,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卡介苗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RRTI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卡介苗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结果治疗组CD3+、CD4+以及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热时间、咳嗽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65.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的治疗不良反应。结论卡介苗素联合左旋咪唑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确切,无毒副作用,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10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喜炎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为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8例,对照组不良反应4例,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较单独采用喜炎平治疗而言,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更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史良俊  王俐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2962-2963
[目的]探讨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作用。[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间接受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全部病例均按《中国腹泻病防治方案》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喜炎平每日5~8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患儿72h内粪便情况,并记录止泻时间及退热时间,综合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止泻时间为(2.2±0.4)d,退热时间为(1.5±0.2)d,均低于对照组的(4.3±0.8)d、(2.0±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0.6%,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且见效快,无严重不良反应,经济、可行,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联合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青海地区轮状病毒性肠炎(RVE)患儿肠道菌群流行病分析.方法 64例RVE患儿作为RVE组,同期在医院儿保科体检的62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粪便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粪便标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16S rRNA,并测定含量.比较两组常见肠道菌群含量,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和...  相似文献   

13.
刘晓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460-5461
目的:通过对脑瘫患儿进行社区化管理,提高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选取某社区25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患儿15例,对照组患儿10例。观察组患儿进行社区化管理康复培训,对照组患儿进行普通家庭式康复训练。利用GMFM级别评分对患儿进行粗运动评分,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GMFM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儿经过6个月的个体化社区管理康复化训练后,其GM-FM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有效的社区化脑瘫患儿康复管理有助于脑瘫患儿身体功能的恢复,目前越来越受到社区脑瘫家庭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热毒宁治疗腹泻发热的疗效。方法我院急诊2013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的肠炎发热患者8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20 mL,1次/d。两组疗程均为3d。结果观察组治愈36例,好转4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23例,好转9例,无效9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肠炎发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本院患有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一共有1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儿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加入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惊厥控制时间以及恶心呕吐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采取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可以使退热时间明显缩短,进而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银杏叶滴丸对老年性黄斑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118只眼)老年性黄斑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58只眼)应用银杏叶滴丸治疗,对照组30例(60只眼)应用复方丹参滴丸。结果加用银杏叶滴丸治疗黄斑病变症状改善快,时间短,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滴丸对黄斑病变的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肠道免疫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浙江省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治疗的急性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引起的腹泻患儿64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并给予安慰剂;研究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主要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收集治疗后的新鲜大便标本检测两组患儿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的水平变化,并加以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84.3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3, 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88和4.451,均P<0.05);两组治疗后SIg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提升,其中研究组治疗1~5天内的SIgA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72、15.358、18.663、12.461、17.143,均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能显著提高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愈率,减轻患儿炎性反应,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力,促进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在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中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收集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阳光融和医院进行诊治的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12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治疗及蒙脱石散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口服治疗,试验组采用常规补液治疗及蒙脱石散和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腹泻改善情况,并分析对免疫功能(IgG、IgA、CD4^+/CD8^+水平)及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结果在治疗72 h后,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6%,高于对照组的74.60%(P=0.009);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IgG、IgA、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有升高(P<0.05),且试验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患儿肠道菌群进行分析,在治疗1周后,试验组患儿肠道菌群失调程度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的肠道菌群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伊氏乳杆菌DSM 17938对于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肠炎患儿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提高患儿免疫力,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减轻患儿腹泻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凉血方联合蒙脱石散对感染性腹泻患儿相关因子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单核细胞核因子(NF-kB)表达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门诊及病房的感染性腹泻患儿162例,治疗过程中因未能坚持退出12例,最终入选150例。将150名感染性腹泻患儿按感染类型分为病毒性肠炎组和细菌性肠炎组,并随机选8名正常儿童作为正常组,观察各组治疗前相关因子的表达。并将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和对照组。治疗Ⅰ组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方灌肠;治疗Ⅱ组在治疗1组的基础上口服蒙脱石散;对照组仅口服蒙脱石散。观察治疗5 d、15 d前后相关因子的变化。 【结果】 治疗前细菌性肠炎组IL-8含量与病毒性肠炎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肠炎组IL-10低于病毒性肠炎组(P<0.01)。治疗前治疗Ⅰ组、治疗Ⅱ组、对照组三组IL-8、IL-10 、NF-k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15 d后各自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Ⅱ组优于治疗Ⅰ组及对照组(P<0.05)。 【结论】 IL-10可作为鉴别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的辅助诊断方法;清热解毒凉血方联合蒙脱石散能明显降低感染性腹泻患儿相关因子的表达,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