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钟卫正  吴立雄 《中外医疗》2014,(16):139-139
目的以夹脊电针加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夹脊电针加艾灸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4周(两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治愈率达40.00%,总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治愈率为16.67%,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电针加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使用电针夹脊穴和康复治疗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了2014年9月-2015年9月来治疗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研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康复治疗,治疗组康复治疗与电针夹脊穴治疗联合治疗,比较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7%,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电针夹脊穴与康复治疗方式联合治疗会把患者腰腿痛症状有效改善,可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根据腰腿痛症状综合评分(JOA)和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有疼痛强度(PPI)及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针夹脊穴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降低腰椎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根据腰腿痛症状综合评分(JOA)和简式Mc Gill疼痛问卷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有疼痛强度(PPI)及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降低腰椎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蚣元定痛方配合腰夹脊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9例,辨证分为六种证型,州自拟蚣元定痛方辨证加减,配合腰部夹脊穴电针治疗,经治1个疗程14d后判断疗效。结果经过治疗的69例中,临床治愈41例,好转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65%,结论自拟蚣元定痛厅配合腰夹脊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联合椎旁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阻滞组,电针组选取腰椎夹脊穴、风市、悬钟、丘墟等穴位进行电针治疗,阻滞组进行骶管注射联合椎旁阻滞治疗。治疗结束后8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阻滞组总有效率86.7%(26/30例)高于电针组的总有效率70.0%(21/3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注射联合椎旁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汤配合电针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分组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益肾活血汤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用普通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7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结论益肾活血汤配合电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于仅用常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电针夹脊穴结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9月来浙江省人民医院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夹脊穴组、核心稳定训练组和电针夹脊穴结合核心稳定训练组(结合组),每组30例,治疗4周。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三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16,P=0.204),治疗后,三组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三组间治疗后JOA评分有统计学差异(F=35.396,P=0.000)。治疗后,核心训练组和电针夹脊穴组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结合组治疗后JOA评分和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核心训练组和电针夹脊穴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5,P=0.846),结合组的疗效最佳,其次是电针夹脊穴组和核心训练组。结论相比于电针夹脊穴或核心稳定训练的单一治疗,结合两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佳,更能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c Kenzie疗法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常规针刺治疗患者30例设为针刺组,康复治疗患者30例设为康复组,Mc Kenzie疗法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患者30例设为联合组,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联合组与康复组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均显著高于针刺组(P0.01);治疗2个疗程后联合组JOA下腰痛评分高于康复组(P0.01);联合组临床疗效最好,其次为康复组,针刺组较差,联合组与康复组和针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 Kenzie疗法联合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及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电针环跳、委中穴与常规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初步机制探讨。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电针环跳、委中穴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的影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电针环跳、委中穴与常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个疗程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环跳、委中穴与常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效,但是电针环跳、委中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改善功能、缓解疼痛方面疗效均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11.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治疗组45例采用电针疗法,对照组45例采用理疗方法(超短波、温热式低周波),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颈椎病临床评价积分。治疗组总有效率93%(4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84%(38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愈显率(痊愈率和显效率)及颈椎病临床评价积分方面,2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理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电针治疗对酒精依赖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情绪改善的影响。方法:将64例酒精依赖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加电针治疗组,住院4周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汉密尔顿评定量表(HAMD、HAMA)对患者一般精神状况和焦虑抑郁水平进行评定。结果:药物治疗加电针治疗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5),其SCL-90量表中总分和阳性项目均分显著低于单纯用药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和敌对因子得分异常率显著低于单纯药物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酒精依赖患者住院期间的一般精神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头电针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头电针对于Hoehn-Yahr分级1.5~3.0级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在接受美多巴等常规西药治疗的同时,利用头电针针刺患肢对侧顶颞前斜线(MS6)、额旁3线(MS4),顶旁1线(MS8)、顶旁2线(MS9)、枕下旁线(MSl4),双侧病变针双侧,深度达到帽状腱膜;对照组15例,口服美多巴,按照病人常规剂量服药分级。利用Webster量表和UPDRS运动部分对疗效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震颤、强直、运动障碍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Webster评分示两组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对于运动症状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电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肯定,尤其在运动症状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无副作用,为治疗帕金森病的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针刺法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中风后抑郁障碍(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37例PSD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19例;治疗组采用4周针刺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照组采用4周针刺治疗,同时给予伪刺激同区域治疗.分别于治疗起始时、4周结束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定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起效时间.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HAMD、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4周后,治疗组HAMD、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rTMS治疗PSD较单纯针刺治疗疗效更好,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阻滞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综合疗效情况和不良反应并发症情况以评价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分组与时间无交互作用;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患者无1例出现硬膜外阻滞并发症。结论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疗法治疗LDH患者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电针对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55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盐酸帕罗西汀对照组)29例,B组(电针+盐酸帕罗西汀组)26例,疗程6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总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HAMD评分显示,A组治疗2周后,B组治疗1周后,同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间HAMD评分比较有显著性意义.A组总有效率71.4%,B组88.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ERS评分B组在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周后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电针能够增强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且显著降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采用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45例,口服西比灵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82.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偏头痛优于口服西比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145-148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电针与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益生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接受电针与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益生菌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n=31)与观察组(n=29),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消化道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生长抑素、胃动素和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7.1%,护理满意度(96.8%)高于对照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中具有较好效果,可缓解患者消化道中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电针抗抑郁疗效作用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6周后的总体疗效,探讨两者对抑郁症患者不同症状因子的改善程度,分析两者疗效作用特点。方法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电针组主穴取百会、印堂,平刺,得气后接韩氏电针仪,频率为2/15 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电针时间30 min,每日1次,连续6周。对照组:氟西汀按常规用量(20 mg/d)连续服药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6周时用汉密尔顿量表(HAMD-17)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电针与氟西汀对抑郁症患者总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在治疗2周、4周后对焦虑/躯体化、睡眠障碍因子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4周后对阻滞因子的改善程度与电针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治疗6周后2组对各因子的改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认知障碍和体重因子方面,2组对其改善程度在治疗后各个时间段相比都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和氟西汀药物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但两者疗效作用特点不同。治疗2~4周时,电针对睡眠障碍、焦虑/躯体化改善相对明显,而氟西汀对阻滞因子改善相对明显,直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电针治疗+康复训练,电针频率为2 Hz,时间30 min,3次/周,持续6周,共计18次治疗;康复训练3次/周,45 min/次,持续6周,对照组仅行康复训练。评估分为3个时间点,即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结束后6周随访(第12周)。结局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骨密度值,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共有7名患者脱落,最终43名患者完成了试验(试验组,n=21;对照组,n=22)。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前降低,组间虽无差异(P>0.05),但试验组变化值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变化值具有显著组间差异(P<0.01),试验组骨密度值在治疗后增加,随访时下降;而对照组骨密度值在治疗后与随访时均呈下降趋势。在第6周及第10周,试验组骨折愈合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两组患者均已完全愈合。结论 电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效果是明确的,但疗效难于长时间维持,对T值范围变化没有影响,在疾病定性上没有改变;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该治疗方式可加速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