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40例听神经瘤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改变及特点。方法:对40例听神经瘤患者(80耳)进行BAEP检测,测定Ⅰ、Ⅲ、Ⅴ各波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双耳间PL或IPL之侧间差(ILD)等数值。结果:患侧异常率为100%。主要表现为Ⅰ、Ⅲ、Ⅴ波消失,Ⅲ、Ⅴ波潜伏期延长,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期延长。听神经瘤对侧异常率为68%。主要表现为Ⅲ-Ⅴ波峰间期延长。结论:BAEP检测是一项客观敏感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对于听神经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Ⅴ波反应听阈正常的婴儿与成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婴儿正常值与成人的差异。方法:婴儿共55耳,年龄6~11个月,平均7.4个月(共31例,7耳因听力异常未纳入研究);成人共21耳,年龄18~50岁,平均31.5岁(共14例,7耳因听力异常未纳入研究),均行BAEP检查。分析在80dB声强刺激下Ⅰ、Ⅲ、Ⅴ波潜伏期,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期。结果: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期婴儿组较成人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波潜伏期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成人比较,婴JkllI、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期相对延长,提示婴儿听觉传导通路发育不完全,以髓鞘发育差距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听通路及脑干功能损害特征,为临床研究和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3例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日本产MEB-7102型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结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达91.3%,主要表现在Ⅰ、Ⅲ、Ⅴ波峰潜伏期,Ⅰ-Ⅴ峰间期延长,Ⅲ-Ⅴ/Ⅰ—Ⅲ〉1,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可有听通路及脑干功能的损害,主要是以中脑下部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4.
前庭系统性眩晕病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BAEP检查,观察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波形分化情况和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峰间期潜伏期(IPL)、两耳测间差(ILD)以及Ⅰ/Ⅴ波幅比例。结果:86例中有51例(59%)异常,依其表现分为两型:①内耳型24例:表现为Ⅰ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PL延长及其后各波相应延长,ILD相应增大;②脑干型27例:表现为Ⅰ波正常,Ⅲ、Ⅴ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Ⅲ波或Ⅴ波PL、Ⅰ-Ⅲ及Ⅲ-ⅤIPL延长,ILD相应增大。结论:BAEP应是一种鉴别前庭系统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比较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3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结果提示,高热惊厥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较高,以Ⅰ—Ⅴ波峰间期延长为主,同时Ⅰ、Ⅲ、Ⅴ波耳间差值增大。文中讨论了这一结果与高热惊厥发病年龄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对50例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失眠组)和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观察Ⅰ、Ⅲ、Ⅴ波峰潜伏期和Ⅰ- Ⅲ、Ⅲ-Ⅴ、Ⅰ-Ⅴ峰间潜伏期,失眠组与对照组BAEP各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失眠组双侧Ⅴ波峰潜伏期、Ⅰ- Ⅲ峰间潜伏期、右侧Ⅴ波峰潜伏期、左侧Ⅴ-Ⅴ峰间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原发性失眠患者BAEP存在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9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及年龄相匹配的9例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此病患者,8例正常对照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神经系统症状的此病患者组中4例(44%)异常,主要表现为峰间期(Ⅲ~Ⅴ)/(Ⅰ~Ⅲ)>1,Ⅴ波潜伏期、Ⅲ~Ⅴ、Ⅰ~Ⅴ波峰间期二耳间差值异常(>+3s)。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组全部异常(100%),其异常程度及异常发生率显著大于无神经系统症状患者。说明BAEP检测对无神经系统症状的HLD患者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但不如对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显著。  相似文献   

8.
探讨田径与球类运动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各指标的影响,以将其用于运动训练的机能学评价。采用NDI-200(海神号)神经电检诊仪对体育系田径专项(n=76)和球类专项(n=49)学生以及普通系学生(n=50)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记录分析并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系学生相比,田径专项学生BAEPⅢ波、Ⅴ波的潜伏期,Ⅰ~Ⅲ波、Ⅰ~Ⅴ波的峰间期显著延长(P〈0.05);球类专项学生BAEPⅢ、Ⅳ、Ⅴ波的潜伏期,Ⅰ~Ⅲ波、Ⅰ~Ⅴ波的峰间期显著延长(P〈0.05)。与田径专项学生相比,球类专项学生BAEPⅢ波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田径和球类专项学生的听觉反应时较普通系学生显著缩短(P〈0.05)。球类或田径运动可使BAEPⅢ波和Ⅴ波的潜伏期及Ⅰ~Ⅲ波和Ⅰ~Ⅴ波的峰间期显著延长,可能表明长期的球类或田径运动可提高上橄榄体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使上传至大脑的听觉信息更准确、清晰,以便大脑皮层对传入的听觉信号能更加及时、快捷地做出相应的反应,且球类运动的影响较田径运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技术在后颅凹肿瘤诊断及术中监护的意义。方法:对8例后颅凹肿瘤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其中2例进行术中监护,对BAEP各波波形、潜伏期、波间期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4例;ⅠⅢ、ⅢⅤ或ⅠⅤ波波间期延长5例;波形分化不良,重复性差6例;由于手术操作引起的颅内压变化、脑干出血、缺血、受压均可引起BAEP的变化。结论:BAEP对后颅凹病变的早期诊断、术中重要结构的保护及术后功能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2 6例前庭系统性眩晕者进行BAEP检查 ,并以 5 0名正常健康受试者作对照。结果 :12 6例中BAEP异常 90例 ,异常率 71 4 %。其表现分为二组 :①内耳型组 37例 ,可见Ⅰ波消失或Ⅰ波和其后各波均消失 ,或Ⅰ波潜伏期 (PL)延长及其后各波相应延长 ,同时Ⅰ波至Ⅴ波峰间期 (IPL)延长 ;②脑干型组 5 3例 ,表现为Ⅰ波正常 ,Ⅲ波或Ⅴ波PL延长或波形消失 ,Ⅲ—Ⅴ、Ⅰ—ⅢIPL延长 ,Ⅴ /Ⅰ波幅比小于 0 5及双侧Ⅴ波PL侧间差 >0 4ms。结论 :BAEP对于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并作对照分析。方法:对78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进行BAEP和TCD的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AEP异常的有59例,异常率为76.0%。其中表现为脑干型35例(59.3%),混合型18例(30.5%)和内耳型6例(10.1%)。在TCD异常的55例,异常率为70.5%。主要表现在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慢或增快;血流频谱改变及PI值增高。结论:BAEP能敏感地检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听通道神经功能的异常,而TCD则可了解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异常情况,联合应用BAEP和TCD检测对后循环缺血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耳外伤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表现。方法:对108例耳外伤患者进行BAEP检测,测定Ⅰ、Ⅲ、Ⅴ各波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两耳间PL或IPL之侧间差(ILD)等指标。结果:108例(141耳)中异常91耳,异常率为64.5%。主要异常表现为病例组Ⅰ、Ⅲ、Ⅴ波PL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IPL则无明显改变(P〉0.05),Ⅴ波反应阈升高。结论:BAEP检测是一项客观敏感的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法,对于评价耳外伤后的听觉传导通路功能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表现及其对PD的诊断意义。方法:PD组患者67例,并选择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30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观察两组BAEP的差异。比较PD患者不同病程、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的不同评分、Hoehn—Yahr(H—Y)的不同分期的BAEP的异同。结果:PD患者BAEP总异常率为23.9%,以Ⅰ-Ⅲ波间期(IPL)异常为主。PD组患者Ⅲ波、V波潜伏期(PL)、Ⅰ-ⅢIPL、Ⅲ-ⅤIPL、Ⅰ—ⅤIPL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PD组中,病程≥5年的患者Ⅰ—ⅤIPL较病程〈5年的患者明显延长,UPDRS得分≥36分的患者波ⅢPL较UPDRS得分%36分的患者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H—Y分期患者BA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D患者听觉传导通路存在异常,随着病程延长,UPDRS评分增高,BAEP更容易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改变特点,评价其对脑功能监测的价值。方法:对96例脑卒中(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测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BAEP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改变,结合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巴塞尔指数、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量表(GPCS)评分以及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的关系。以25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脑卒中患者BAEP的Ⅰ、Ⅲ、Ⅴ波峰潜伏期(PL)和Ⅰ-Ⅲ、Ⅰ-Ⅴ峰间潜伏期(IP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幕下脑出血和后循环脑梗死患者BAEP-V波PL与其病灶大小呈正相关(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BAEP—V波PL与其血清NSE水平、CSS评分呈正相关(P〈0.01);各型脑卒中患者BAEP—V波PL与其GPCS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BAEP各波的改变与病灶部位有关,V波PL改变客观反映了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煤工尘肺合并低氧血症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经颅多普勒(TCD)的改变及特点,研究煤工尘肺患者长期慢性脑部缺氧对脑干和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煤工尘肺低氧血症患者和60例自愿受试者分别进行BAEP和TCD测试,测定Ⅰ、Ⅲ、Ⅴ各波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两耳间PL或/IPL之差(ILD),峰间期Ⅰ-Ⅲ/Ⅲ-Ⅴ之比,间侧Ⅴ/Ⅰ波幅比等数值、MCA、ACA、PCA、VA、BA等血管的血流速度、脉动指数等。结果:低氧血症组BAEP异常率和TCD所测血流速度同对照有显著差异,TCD表现为多支血管血流速度降低。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检查是检查煤工尘肺合并低氧血症患者脑部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两项联合应用更好的观察对煤工尘肺合并低氧血症者的脑部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大鼠蜗神经核和上橄榄核形态变化与BAEP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卓妍  何斯纯  林兴会  覃莉 《解剖学研究》2000,22(2):112-115,T007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rainstemauditoryevokedpotential,BAEP)和蜗神经核、上橄榄核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 ,动态观测BAEP变化 ,并结合BAEP起源 ,应用光镜对脑干蜗神经核、上橄榄核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成模后 4周实验性糖尿病 (ED)组BAEP的Ⅰ、Ⅱ、Ⅳ、Ⅴ波PL和Ⅰ Ⅲ、Ⅲ Ⅴ延长(P <0 0 5 ) ,成模 6周 ,ED组BAEP各波PL、IPL均出现明显延长 (P <0 0 1)。成模 8周糖尿病大鼠出现脑干蜗神经核、上橄榄核神经元胞体萎缩、胞核内结构不清等表现 ,成模 10周后糖尿病大鼠上述核团神经元变性明显 ,并伴有神经元减少。结论 BAEP在糖尿病早期出现变化且早于中枢形态学变化 ,是临床早期诊断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的客观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7.
感音性耳聋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6例感音性耳聋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FP)检测,结果发现周围性耳聋的BAEP异常表现为Ⅰ波潜伏期延迟或Ⅰ波消失,重者Ⅰ~Ⅴ波消失。中枢性耳聋因病变性质、部位、大小的不同,使BAEP异常表现形式多样化。BAEP对听觉传导路病变的定位和预后的估价有重要价值,但不能对病变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桥小脑角区肿瘤(CPAT)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资料完整的CPAT患者24例行BAEP检查。结果:24例患者中听力异常18例(75%),其中听神经鞘瘤16例(100%)异常,脑膜瘤3例中2例(67%)异常;5例胆脂瘤患者均无听力改变。BAEP异常21例(88%),主要为患侧Ⅰ、Ⅲ、Ⅴ波消失(67%),患侧Ⅰ、Ⅲ、Ⅴ波潜伏期(PL)延长(57%),对侧Ⅲ-Ⅴ波间期(IPL)大于Ⅰ-ⅢIPL(76%)。异常者中,听神经鞘瘤16例(100%)异常,胆脂瘤5例中2例(40%)异常,脑膜瘤3例中2例(67%)异常。结论:BAEP是一种敏感的检测方法,在CPA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BAEP在突聋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对突聋组患者结合正常对照,进行BAEP分析。结果:突聋患者,BAEP各波潜伏期、I—V峰间期、Ⅲ-Ⅴ/Ⅰ-Ⅲ比值明显长于正常人(PM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动态脑电图(EEG)、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三种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脑血管病昏迷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急性脑卒中致昏迷65例患者进行EEG、SEP、BAEP检查。EEG按Young标准分为Ⅰ—Ⅴ级;BAEP分析Ⅰ、Ⅲ、Ⅴ波各波潜伏期、峰间期及双侧波幅差,结果按Cant标准分为Ⅰ-Ⅲ级;SEP分析N20波,结果也分为Ⅰ-Ⅲ级。预后分为清醒、持续植物状态和死亡三种情况。结果:65例患者,EEG、BAEP、SEP均为Ⅰ级的15例患者中,死亡3例,持续植物状态2例,清醒10例;EEG、BAEP、SEP均为Ⅱ级的13例患者中,死亡5例,持续植物状态2例,清醒6例;属EEGⅢ级及其以上、BAEP及SEPⅢ级的37例患者中,死亡24例,持续植物状态9例,清醒仅4例。结论:EEG、BAEP和SEP的分级高低(异常程度)与昏迷患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分级越高病死率越高。EEG、BAEP和SEP相结合,可以提高判断脑血管病昏迷患者预后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