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的影像诊断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动静脉瘘影像诊断特点。方法:分析11例先天性肺动静脉瘘平片、CT、MRI和肺动脉血管造影表现。结果:按病变形态与影像表现,先天性肺动静脉瘘分为三型:6例为单纯型,4例为复杂型,1例为弥漫型。结论:肺动脉血管造影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并为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肺动静脉瘘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肺动静脉瘘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9例低氧血症患者经影像学明确诊断为肺动静脉瘘 ,将导管超选择至肺动静脉瘘口处 ,间断释放COOK公司生产的直径 0 .5~ 1.0cm的弹簧栓子 [MWCE 38-5 -5 -1.2 ]。经DSA证实 ,瘘口闭塞 ,病变区不再显影。结果  9例患者 8例栓塞成功 ,其中 2例经 2次栓塞治疗。术后血氧饱和度平均升高 14 %。释放弹簧栓子数最多 44枚 ,最少 12枚。经 2年随访 ,血氧饱和度稳定在 90 %~ 97%。结论 对肺动静脉瘘患者栓塞治疗操作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单纯型肺动静脉瘘的影像学评价(附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5例确诊的单纯型肺动静脉瘘的影像学特点。旨在探讨综合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肺动静脉瘘的放射学诊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评价X线平片和心血管造影在肺动静脉瘘(PAVMs)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总结30例肺动脉脉瘘病例,重点分析X线平片和心血管造影特征表现。结果 囊状肺动静瘘21例,弥漫型肺小动静脉瘘9例。21例囊状肺动静脉瘘中19例具有典型X线平片征象,弥漫型肺小动静脉瘘均无典型X线平片征象。现动脉造影均清晰显示肺动静脉瘘部位、大小及范围。结论 X线平片对囊状PAVMs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弥漫型肺  相似文献   

5.
64层螺旋CT强化前肺血管成像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利用64层螺旋CT胸部强化前数据进行的肺血管成像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肺动静脉瘘患者64层螺旋CT胸部强化前及强化后扫描数据进行肺血管成像,分别行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重组(SSD)及容积再现(VR),以造影和手术结果为标准,分别比较强化前后3种重组方式对肺动静脉瘘的显示情况。结果16例共计30个肺动静脉瘘,其中单发8例,多发8例。利用强化前原始数据行肺血管重组,MIP、SSD及VR显示肺动静脉瘘分别为20、14及22个,3种血管重组方法联合应用显示肺动静脉瘘26个。利用强化后原始数据行肺血管重组,MIP、SSD及VR显示肺动静脉瘘分别为24、18及30个,3种血管重组方式联合应用显示肺动静脉瘘30个。结论利用64层螺旋CT胸部强化前数据进行的肺血管成像可显示肺动静脉瘘畸形血管的位置、数量、形态,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肺动静脉瘘的影像综合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与分析肺动静脉瘘诊断中常用的胸部X线平片、造影对比超声心动图、胸部CT、磁共振血管造影、选择性肺动脉数字减影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方法,探讨介入治疗中金属弹簧圈、可脱式球囊、Amplatzer血管封堵器、国产自制双伞型封堵器等栓塞材料的应用,操作技术与注意事项,并发症以及随访与复发等问题,为肺动静脉瘘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例临床怀疑肺动静脉瘘的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对所有扫描图像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冠状多平面重组(MPR)。结果 12例患者均确诊为肺动静脉瘘,7例为单发,5例为多发,共发现20处肺动静脉瘘,除漏诊1例合并位于近心位置的3处肺动静脉直接交通外,其余病变均诊断正确且无遗漏。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无创地诊断肺动静脉瘘,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术后随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肺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附六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笔者报告了6例肺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经造影证实:弥漫性肺小动静脉瘘3例,多发囊状肺动静脉瘘1例,单发囊状肺动静脉瘘2例。栓塞材料为弹簧钢圈,技术操作成功5例,1例发生逆栓塞,但未产生不良后果。术后动脉血氧饱和度从78%上升到90%。缺氧症状及紫绀有明显好转。栓塞术是治疗肺动静脉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及后处理对弥漫型肺动静脉瘘的诊断.方法 对临床怀疑弥漫型肺动静脉瘘6例(男2例,女4例,平均年龄29.8岁)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扫描所得容积包输入后处理工作站,应用影像后处理工作站MIP、MPR、VR等技术进行分析,诊断结果与手术、随访及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6例弥漫型肺动静脉瘘患者,4例为两肺弥漫点状影,共45个病灶;2例为两肺多发点状(共10个病灶)、结节状及肿块影(共6个病灶).影像表现为不规则点状、结节状及肿块性明显强化影,其中点状影可见逗点影及磨玻璃影,结节及肿块影可见明显增粗迂曲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分别与肺动脉及静脉相连.结论 MSCT增强及后处理对弥漫型动静脉瘘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灌注显像呈右向左分流的病因和鉴别诊断.方法:27例紫绀患儿行肺灌注显像、心脏彩超、核磁共振和/或心导管检查,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27例患儿的肺灌注显像除肺组织显影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肾和/或脾脏显影,22例存在心脏的解剖发育异常;5例表现为肺内弥漫性动静脉瘘,其中2例为原发性肺内血管异常,1例合并先天性门静脉-下腔静脉侧支形成,1例伴有血吸虫肝硬化史,1例有食管静脉曲张、呕血及肝硬化史.结论:肺灌注显像右向左分流主要见于解剖发育异常的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肺动静脉瘘及肝脏疾病所致的肝硬化、肝肺综合征亦可导致肺外组织脏器显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肺动静脉畸形(PAVM)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5例PAVM的MSCT三维肺血管成像表现,其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经DSA及临床随访证实。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引流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可以对肺动静脉畸形做出明确诊断;能准确、直观地观察引流肺动脉的走行、数目、直径,以指导介入治疗。结论:瘤样扩张的血管囊腔与其相连的借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血管为PAVM的基本构架,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肺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评价中是理想和无创伤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肺动静脉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比较少见,本文8例,均经手术证实。男5例,女3例。左肺3例,右肺4例,两侧同时发病1例,8例共9个病灶。X线表现主要为分叶状,粗大索条状,病灶与肺门之间可见带状阴影相连。本文还对肺动静脉瘘的病理类型、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瘘一例于学荣成淑莲张宏春彭伟陈德哲邹元丰肺动静脉瘘是肺内少见的血管畸形,现将我院介入治疗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9岁。胸透发现右肺肿块影。体检:于右肩胛线外下第8肋间闻及较强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深吸气时明显。实验室检查:血氧饱和度0...  相似文献   

14.
2例单纯型肺动静脉瘘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动静脉瘘是指肺动、静脉的直接沟通 ,多为先天性血管畸形 ,本病少见 ,过去确诊多采用选择性肺动脉造影。自螺旋CT问世以来 ,配合高压注射器的使用 ,使其非损伤性诊断成为可能。今报告 2例 ,说明其影像学特征并复习有关文献。1 病例简介例 1 女 ,68岁。胸痛、乏力多年 ,运动时呼吸困难 ,近一年出现咯血。体检 :身体虚弱 ,口唇紫绀较明显 ,杵状指 ,无肺气肿征 ,余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2 10g/L ,红细胞 5 9× 10 12 /L。X线平片示右肺中叶区见一勺状阴影 ,与肺门有条状阴影相连。病灶边界清晰 ,密度均匀 ,周围肺纹理增…  相似文献   

15.
螺旋弹簧圈堵塞术治疗先天性肺动静脉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螺旋弹簧圈(Coil)堵塞术治疗先天性肺动静脉瘘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用Coil弹簧栓堵塞治疗的肺动静脉瘘7例患者,其中单发囊状型4例,多发囊状型2例,多发弥漫型1例。结果7例患者均栓塞成功。6例囊性肺动静脉瘘平均股动脉血氧饱和度由术前87%上升为术后96%。1例弥漫型肺动静脉瘘在栓塞术中出现一过性胸前区隐痛,经分期堵塞血氧饱和度由术前79%上升为87%。随访6个月至5年,仅弥漫型肺动静脉瘘1例血氧饱和度较术后轻度下降,并超声心动图提示出现轻中度右房室瓣关闭不全,余病例均无复发。结论Coil堵塞术治疗先天性囊状型肺动静脉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弥漫型者仅为一姑息治疗,疗效有待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6.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MRI和DSA影像学特点及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MRI和DSA影像学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方法 12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均行MRI和脊髓血管造影检查,4例行栓塞治疗。分析其MRI和血管造影表现。结果 12例硬脊膜动静脉瘘中,MRI屉示脊髓内弥漫性长T2信号影11例,脊髓斑片状强化2例,脊髓背侧异常血管影6例。脊髓血管造影均能显示其瘘口和引流静脉,并反映其病变范围、供血状况及特征。4例行栓塞治疗患者其临床症状均有改善。结论 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主要确诊方法。MRI对确定诊断具有重要作用。血管内栓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源CT肺动脉血管成像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86例临床疑诊肺动静脉瘘行双源CT肺动脉血管成像的病例,所有病例均有肺动脉DSA造影对照,肺动脉DSA造影为参考标准,将CT诊断结果与DSA结果对照.结果:双源CT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静脉瘘49例,其中囊型43例(单纯囊型12例,复杂囊型31例),弥漫型6例.DSA诊断肺动静脉瘘53例其中囊型43例(单纯囊型12例,复杂囊型31例),弥漫型10例,双源CT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瘘准确度95.3%,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9.2%.发现弥漫型PAV F受累肺叶磨玻璃病灶内同时包含增粗的小肺动脉及小肺静脉两种血管.结论:双源CT诊断PAVF与DSA对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中CT诊断囊型PAVF与DSA完全一致,综合运用VR、MIP、MPR可形象展示囊型PAVF的个数、供血肺动脉及引流肺静脉的情况.弥漫型PAVF应注重寻找有无与小肺动脉及小肺静脉相连的胸膜下结节及有无同时包含增粗的小肺动脉及小肺静脉的磨玻璃影,以避免错诊、漏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肺动静脉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例肺动静脉瘘行多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采集的全部数据在独立工作站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三维血管重建,观察病灶的空间解剖关系.结果 "血管蒂"征的显示,6例有1支供血动脉和1支引流静脉,为单纯型;1例有2支以上供血血管,为复杂型."动脉瘤"征的显示,4例为典型的结节状,3例为不规则形.结论 MSCTA对诊断肺动静脉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肺血管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2例临床拟诊肺血管病变的患者行MSCTA,对所有图像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 42例有肺血管病变,其中3例确诊为肺动静脉瘘,可以显示扩张迂曲的肺动脉和引流的肺静脉;6例确诊为肺动脉瘤,可以显示局限扩张的肺动脉;9例确诊为肺隔离症,可以显示异常体循环供血血管;24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PE),主要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内偏心性和附壁性充盈缺损.结论 MSCTA可以无创地诊断肺动静脉瘘、肺动脉瘤、肺隔离症及PE,可为肺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联合高频经胸壁超声在检测肺动静脉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外周静脉注射激活高糖水进行右心声学造影;经胸壁高频超声直接检测肺动静脉瘘畸形血管团。结果:3例患者于右心显影2~4个心动周期后左心开始显影。经胸壁超声均直接探查到无回声团块,并测得以收缩期为主的连续性分流信号。结论:右心声学造影与高频经胸壁超声联合可准确诊断肺动静脉瘘,并可明确病灶的解剖细节及分流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