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β-淀粉样蛋白对大鼠海马S100β表达及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 β-淀粉样蛋白 (Aβ)沉积与大鼠海马 S1 0 0 β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在大鼠学习记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 Aβ2 5-35选择大鼠海马 CA1区进行定位注射 ,通过行为学测试、光镜形态学观察 ,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 ,观测大鼠学习记忆、海马 CA1区神经元和 S1 0 0β阳性细胞形态、数目的变化。结果 术后 7d,随着 Aβ2 5- 35脑内注射浓度的增加 ,实验组较对照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P<0 .0 5) ,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 (P<0 .0 5) ,而 S1 0 0β阳性细胞数则显著增多 (P<0 .0 5)。结论  Aβ2 5- 35可以明显上调 S1 0 0β的表达 ,两者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Aβ2 5- 35具有神经毒性作用 ,可以引起海马神经元丢失 ,造成大鼠学习记忆下降 ;S1 0 0 β的高水平表达可能与海马 CA1区神经元丢失以及大鼠的学习记忆下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Aβ25~35对原代培养的胎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作用以及双苯氟嗪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老化的Aβ25~35加入到培养7 d的海马神经细胞中,采用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测定海马神经元乳酸脱氢酶释放度(LDH%),观察神经元的损伤情况.选择1.0 μmol/L Aβ25~35制备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乳酸脱氢酶试剂盒测定海马神经元LDH%,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钙荧光强度,观察双苯氟嗪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Aβ25~35 0.1、1.0及10.0 μmol/L 均能明显升高海马神经元LDH%,造成神经元损伤.给予1.0和10.0 μmol/L双苯氟嗪均显著降低1.0 μmol/L Aβ25~35升高的LDH%,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内钙荧光强度显著升高,而双苯氟嗪(1.0和10.0 μmol/L)处理后明显降低.结论 双苯氟嗪对Aβ25~35造成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3.
Aβ25~35诱导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HSP70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毒性作用诱导大鼠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表达.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AD模型组、溶媒体组,在双侧海马分别注射2 μl(10 μg)Aβ25~35 、2 μl生理盐水;于海马注射第1,7,14,21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积分光密度分析等手段对各组大鼠脑HSP70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AD模型组手术第7天大鼠记忆明显减退(P<0.05),且HSP70在海马神经元内表达第1天时最高,第1~21天呈递减趋势,其中第14天锐减.结论 Aβ25~35通过氧化应激和损伤海马神经元等过程使HSP70的表达明显降低,HSP70表达是AD大鼠脑内神经元存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Aβ25-35对海马和隔区胆碱能神经元毒性作用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Aβ2 5 35对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和隔区胆碱能神经元存活的影响及其形态学观察。方法 应用SD大鼠海马神经元和隔区胆碱能神经元原代培养 ,比较在终浓度为 5μmol/L的Aβ2 5 35作用 48h和 1 0 μmol/L作用 2 4h两种情况下 ,神经元的存活情况 ,并用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神经元形态的变化。结果 终浓度为 5μmol/L的Aβ2 5 35作用 48h、和 1 0 μmol/L作用 2 4h后 ,可使海马和隔区胆碱能神经元存活率下降 ,MTT测定其存活率分别为正常对照的 78.91 %及 80 .57%、58.45 %及 61 .45 % ,免疫组化可见海马和隔区胆碱能神经元突起明显损伤 ,电镜可见核浓缩等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 Aβ2 5 35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和隔区胆碱能神经元有明显毒性作用 ,不同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毒性作用有差异 ,但对海马和隔区胆碱能神经元的毒性无差异性 ,并可引起神经突起损伤 ,神经元凋亡的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5.
王琦  刘瑜琦 《山东医药》2006,46(20):22-23
对SD大鼠海马神经元行原代培养,运用MTT比色法和细胞形态学分析法,比较不同浓度的β-淀粉样蛋白(βA)31~35对神经元存活及形态的影响。结果浓度≥10μmol/L的“老化”βA31~35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有毒性作用,可降低细胞存活,抑制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的发育,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比βA25-35序列更小的βA31-35片段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有神经毒性作用,可引起神经突起损伤和神经元胞体的形态学变化,这种作用与βA的浓度和聚集状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苷对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Aβ_(25~35)损伤模型。通过Neurofilament染色,测定细胞毒性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考察人参总皂苷对Aβ_(25~35)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利用Hoechst33258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通过Fluo-3AM荧光探针技术在共聚焦显微镜下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变化情况。结果 1.5μmol/L Aβ_(25~35)为造成神经细胞毒性的最佳浓度。人参总皂苷50 mg/L,100 mg/L以及200 mg/L对Aβ_(25~35)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具有良好保护作用,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人参总皂苷100 mg/L可显著降低Aβ_(25~35)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可明显抑制Aβ_(25~35)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Ca~(2+)〕i的升高。结论人参总皂苷可有效保护海马神经细胞免受Aβ_(25~35)毒性损伤,其作用机制与降低〔Ca~(2+)〕i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原代培养胎鼠海马神经元,观察双苯氟嗪对β-淀粉样肽25~35(Aβ25~35)诱导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分别与1.0 μmol/L β25~35、双苯氟嗪(0.1、1、10 μmol/L)孵育24 h后,检测细胞内漏出液的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酶歧化酶(SOD)活性及细胞存活率的变化.结果 海马神经元与β25~35共同孵育24 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GSH-Px及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海马神经元与不同浓度双苯氟嗪共同孵育24 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GSH-Px及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结论 双苯氟嗪可对抗β25~35所造成的神经元损伤,该作用可能与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提高神经元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谷氨酸(Glu)联合β淀粉样蛋白25-35 (Aβ_(25-35))诱导PC12细胞、Meynert核(nbM)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培养PC12细胞,用MTT法观察TanⅡA三个不同浓度(2.5、5.0、10 μmol/L)对Glu联合Aβ_(25-35)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运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技术,检测急性分离nbM神经元在Glu联合Aβ诱导损伤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_i)变化,及不同浓度TanⅡA对这种[Ca~(2+)]_i变化的影响.结果 MTT检测结果表明,TanⅡA 各组细胞活力、损伤程度与单纯Aβ+Glu损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但无剂量依赖关系.Glu联合Aβ_(25-35)损伤组[Ca~(2+)]_i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TanⅡA 各组[Ca~(2+)]_i均较单独Glu联合Aβ_(25-35)处理组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 TanⅡA通过提高细胞活力、维持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稳态以对抗Glu联合Aβ_(25-35)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对小胶质细胞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Aβ_(25~35)(0、1、5、10及15μmol/L)与BV2共孵育48 h后显微镜下观察BV2细胞的形态变化,并检测细胞活性(MTT法),同时检测上清液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及上清液中Aβ_(25~35)剩余量,免疫细胞化学(ICC)、Western印迹(WB)法检测BV2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核因子(NF)-κB蛋白的变化。结果随Aβ_(25~35)浓度梯度性增大,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0μmol/L浓度组BV2处于静息状态,1、5μmol/L浓度组BV2伸出伪足呈阿米巴样的吞噬细胞状态,10、15μmol/L组呈巨噬细胞形态,但数量明显减少。1、5μmol/L组BV2细胞清除Aβ_(25~35)的量逐渐增多,10、15μmol/L浓度的BV2对Aβ_(25~35)的清除量明显降低(P0.05),同时10、15μmol/L组BV2活性显著降低(P0.05);随着Aβ_(25~35)浓度呈梯度性增加,上清液中IL-1β、TNF-α水平不断升高,10及15μmol/L浓度组IL-1β、TNF-α明显高于5μmol/L组(P0.05);10、15μmol/L浓度组RAGE及NF-κB细胞膜阳性反应面积、表达量较5μmol/L浓度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 10μmol/L浓度的Aβ_(25~35)可使BV2细胞活性降低,对Aβ_(25~35)的清除能力减低,其机制可能与高浓度Aβ_(25~35)引起BV2上RAGE蛋白上调、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线粒体乙醛脱氢酶(ALDH)2对β淀粉样蛋白(Aβ)所致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MTT法检测明确Aβ25~35负载浓度制成Aβ神经元损伤模型;ALDH2激活剂Alda-1、ALDH2抑制剂Daidzin干预后,Western印迹检测ALDH2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ELISA检测4-HNE含量、以荧光素酶法检测细胞内的ATP含量。结果 HT22细胞负载Aβ25~35(浓度50μmol/L)时细胞生存率有显著降低;ALDH2激活剂Alda-1、ALDH2抑制剂Daidzin干预后,ALDH2蛋白表达水平并未发生变化,也并未导致细胞生存率改变;加入Alad-1后负载Aβ25~35的HT22细胞4-HNE含量显著减少,细胞内ATP含量明显提高,与Aβ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ALDH2激活后能有效减轻Aβ导致的神经元损伤,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内4-HNE含量、增加ATP含量实现其细胞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 (GPX1)重组质粒转染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使其在细胞内高表达,探讨GPX1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应激的细胞保护作用。 方法 将GPX1重组质粒、pLNCX空载体质粒转染PC12细胞,用新霉素(G418)筛选稳定表达GPX1的PC12细胞,以不同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浓度诱导PC12细胞48 h,确定最佳Aβ25-35浓度,构建理想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以最佳Aβ25-35浓度分别诱导转染GPX1重组质粒组、转染pLNCX空载体质粒组和正常PC12细胞组48 h,比色法比较其吸光度(A)值。 结果 用G418筛选出了稳定高表达GPX1的细胞克隆。与无Aβ25-35的空白对照组比较,20 μmol/LAβ25-35可使PC12细胞的抑制率显著升高,达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确定Aβ25-35的最佳诱导浓度为20 μmol/L。最佳Aβ25-35诱导浓度诱导各细胞组48h后,与转染pLNCX空载体质粒细胞组和正常PC12细胞组比较,转染GPX1重组质粒细胞组A值明显升高,分别为[(0.53±0.02)与(0.44±0.02),(0.53±0.02)与(0.39±0.07),均P<0.01]结论转染GPX1重组质粒可增强细胞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逆转Aβ25-35所致的细胞生存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经β淀粉样蛋白(Aβ)作用后海马神经细胞的死亡方式及其意义。方法观察不同浓度(分为浓度效应组和浓度效应对照组)、不同时间(分为时间效应组和时间效应对照组)Aβ1-40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的毒性,并用透射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荧光染色进行细胞死亡的检测。结果经51、0、20μmol/L Aβ1-40处理12 h后,神经细胞凋亡和胀亡率明显高于浓度效应对照组;给予10μmol/L Aβ1-40处理的条件下,经过61、2、24 h后,神经细胞凋亡和胀亡率明显高于时间效应对照组。结论一定浓度的Aβ1-40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并且诱导神经细胞死亡具有时间和剂量相关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孢菌素A对β淀粉样蛋白_(25-35)(Aβ_(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方法 PC12细胞传代培养,分为对照组、Aβ_(25-35)组、Aβ_(25-35)+环孢菌素A组(环孢菌素A组)。Aβ_(25-35) 10μmol/L,环孢菌素A 20 -μmol/L。药物作用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钙网蛋白、半胱天冬氨酸酶12(caspase 12)活化片断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2.0±0.2)%比较,Aβ_(25-35)组细胞凋亡率(45.0±3.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环孢菌素A组细胞凋亡率为(27.0±2.4)%,较Aβ_(25-35)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β25 35组钙网蛋白、caspase-12活化片断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β_(25-35)组比较,环孢菌素A组钙网蛋白、caspase 12活化片断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菌素A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来减轻Aβ_(25-35)对PC12细胞的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4.
β淀粉样蛋白对小胶质细胞活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对小胶质细胞活性、形态学以及表达、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应用BV-2小胶质细胞作为体外小胶质细胞模型,观察加入不同浓度及不同聚集状态的Aβ1-42后细胞形态学改变,四唑盐法检测细胞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Aβ1-42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表达的影响,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IL-1β及IL-6水平。结果Aβ1-42对BV-2细胞的活性没有影响,在较低浓度就可使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与其聚集状态有关。Aβ1-42可使BV-2细胞释放IL-1β增加,并在mRNA水平以时间及剂量依赖方式进行调控,与Aβ聚集状态无关。而细胞IL-6表达及分泌均未检测到有明显变化。结论Aβ1-42可以激活BV-2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增加炎性细胞因子的IL-1β表达及分泌,但二者的作用途径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umanin(HN)及衍生物[Gly14]-humanin(HNG)在体内是否存在对实验性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小鼠8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9只)、β淀粉样蛋白(Aβ)模型组(15只)、HN治疗组(30只)和HNG治疗组(30只)。HN组又分为10 μmol/L HN组和100μmol/LHN组,HNG组又分为10 nmol/L HNG组和100 nmol/L HNG组,4组均于3、7、14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 HN治疗组和HNG治疗组3、7、14天GFAP阳性细胞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和Aβ模型组均减少。3、14天100 μmol/L HN组GFAP阳性细胞数少于10 μmol/L HN组(P<0.05);3、7、14天100 nmol/L HNG组GFAP阳性细胞数少于10 nmol/L HNG组(P<0.05)。3天100 nmol/LHNG组GFAP阳性细胞数少于100μmol/L HN组(P<0.05)。结论在体内,HN和HNG可以减少因Aβ_(25-35),毒性引起的GFAP的表达,这种改变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性,证实了它们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通道阻滞剂(DIDS)对β25-35淀粉样多肽(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按实验不同分为对照组(DMEM培养液)、Aβ25-35组(Aβ25-35 40μmol/L)、DIDS组(Aβ25-35 40μmol/L+DIDS 50μmol/L)。MTT法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技术测细胞凋亡率。结果Aβ25-35组与对照组和DIDS组比较,PC12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不同DIDS浓度依赖性升高PC12细胞存活率,DIDS 50μmol/L能显著下调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结论DIDS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所致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分子机制,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高表达时对其所致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PC12细胞转染合人GPX1基因的plncx质粒及空载体plncx质粒,对PCl2、GPXl-PCl2、plncx-PCl2 3组细胞,分别给予Aβ_(25-35)和亚硒酸钠+Aβ_(25-35)2种干预方式,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的表达情况。结果 PCl2组与plncx-PCl2组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Xl-PC12组较plncx-PCl2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增高(P<0.01);Aβ_(25-35)干预后,plncx-PC12组和GPX1-PC12组pCREB蛋白阳性率明显下降,plncx-PC12组较GPX1-PCl2组下降更明显(P<0.05)。亚硒酸钠+Aβ_(25-35)干预后,plncx-PC12组和GPX1-PC12组pCREB蛋白阳性率明显上升,GPX1-PC12组较plncx-PC12组增高更明显(P<0.01)。结论 GPX1基因高表达对Aβ_(25-35)所介导的PCl2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Aβ_(25-35)可下调pCREB在PCl2细胞中表达,而GPXl与pCREB共同参与保护PCl2细胞,减少Aβ_(25-35)所引起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睾酮对心脏老化过程中心肌纤维化的干预效应。方法差速贴壁法培养雄性昆明白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并分为4组:A组(培养液)、B组(60 μmol/L H_2O_2)、C组(30 nmol/L 睾酮+B组)、D组(氟他胺1μmol/L+C组)。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的阳性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二氯荧光黄荧光显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化学染色反应细胞的表型转化,RT-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P16 mRNA和cyclin D1 mRNA的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增加,ROS水平增加,P16 mRNA、cyclin D1 mRNA、TGF-β1 mRNA表达上调,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G_0/G_1期细胞比例增多,同时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出现明显强阳性;与B组比较,C组上述各项指标下降;与C组比较,D组能部分阻断睾酮的各种保护作用。结论睾酮通过受体机制干预氧化应激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的衰老,这可能是睾酮抗心脏老化过程中心肌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对Aβ25-35致PC12细胞膜流动性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可溶性Aβ25-35作用下PC12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及17β-雌二醇(17βE2)对此改变的影响。方法培养的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β损伤组及雌激素干预组,根据浓度梯度雌激素干预组再分为5个剂量亚组,采用荧光偏振法动态检测不同组PC12细胞不同时间膜流动性的改变。结果Aβ损伤组在加入5μmol/L可溶性Aβ25-35后各时间点,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微黏度η值均明显升高(P<0.01);17βE2干预组在10-10mol/L浓度的条件下各时间点η值与Aβ损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10-9~10-6mol/L浓度的条件下各时间点η值与Aβ损伤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且这种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17βE210-91、0-8、10-7、10-6mol/L干预组与Aβ损伤组比较,在24 h时PC12细胞微黏度η值分别降低了36.4%、49.6%、60%及68.4%。结论可溶性Aβ25-35 5μmol/L使PC12细胞微黏度明显升高,膜流动性明显下降;雌激素具有改善膜流动性保护神经元的作用,且这种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