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膜后肿瘤患者术中输血的影响因素及术后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腹膜后肿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用χ~2检验对术中输血组和未输血组患者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05的指标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患者术中输血的影响因素。选取患者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对比两组患者差异。结果在术中输血组与未输血组患者中,脂肪肉瘤都是最为多见的组织学分型,分别占38.5%(20/52)和17.9%(15/84)。单因素分析显示脂肪肉瘤构成比、多次手术、联合切除脏器、肿瘤累及大血管、肿瘤长径10 cm、术前APTT39 s、术前Hb110 g/L等7个因素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长径10 cm、多次手术、肿瘤累及大血管以及术前Hb110g/L是术中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术后输血率、术后进入ICU率、住院时间以及出院Hb值4个预后指标上,术中输血组均弱于未输血组。结论对于存在术中输血高危因素的腹膜后肿瘤患者,应重点关注并提前干预,降低患者输血率,保障手术安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总结32例腹膜后肿瘤复发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归纳护理经验如下:做好充分的术前检查和心理护理工作;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重症监护;做好大量输血、血管移植后病情监护及大静脉营养管、腹腔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注意术后心血管及肠瘘等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做好出院康复指导。  相似文献   

3.
曾建洪  彭志明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77-1879
[目的]探讨129例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相关病理因素.[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29例,对影响其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9例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率为19.38%.患者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Dukes′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结肠癌复发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术前并发肠梗阻、病理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术后化疗与结肠癌复发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术前血清CEA水平、Dukes′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外科治疗的问题。方法:回顾分析了1980--2002年间我院经手术治疗的41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有关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完整切除22例,合并脏器切除15例、血管切除2例,其它2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复发8例,其余效果满意。结论:术前明确腹膜后肿瘤的位置及大血管和重要器官的受累程度以及手术中的具体策略对手术效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复发的原因、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1-01-2010-12收治的结肠癌术后复发再手术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首次手术到复发时间为8个月~9 a,平均32个月,吻合口复发14例,局部复发6例,腹壁切口复发1例。根治性切除14例,姑息性切除5例,肠吻合短路手术2例。根治性切除和非根治性切除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别为22个月和8个月。结论结肠癌术后复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定期随访是早期诊断的关键,应积极手术治疗,以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病例,旨在探讨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 男4例,女2例,全部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6例中术后病理报告肉瘤4例。复发1次者4例,复发2次和复发4次者各1例。结论 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除可定位诊断外,还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手术难度的判断提供可靠依据。更主要的是,超声便于近期多次复查。因此对恶性肿瘤尤其是病理证实为肉瘤者,一定要重视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累及下腔静脉的腹膜后巨大肿瘤手术中预先处理腰静脉系统来控制出血的经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1例累及下腔静脉巨大腹膜后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准确评估和充分准备,手术尽可能沿正确的组织间隙进行,不常规阻断下腔静脉。精细操作,由浅入深先游离出肿瘤的下缘,然后自肿瘤后方及侧方逐步沿腔静脉向上分离,遇到不同程度扩张的下腔静脉交通支如腰静脉和腰升静脉予以分离、结扎来控制出血。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2.5~6 h,平均4 h;术中出血150~600 ml,平均350 ml。术中未发生大量出血或者难以控制的出血,术中均未输血。术后所有患者病理显示肿瘤切缘阴性,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结论熟悉腹膜后间隙解剖,按照解剖精准手术,术中预先分离、结扎扩展的腹膜后交通静脉特别是腰静脉系统可有效控制累及下腔静脉巨大腹膜后肿瘤手术过程中的大出血。  相似文献   

8.
平滑肌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程度高的间叶组织肿瘤。我们遇到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病例男,66岁。左腰部触及渐进性增大的包块,伴疼痛。查体:T36.5℃,P75次?分,R20次?分,BP18.6?10.6kPa,神智清,消瘦面容,心肺无异常,有糖尿病史多年。左腰部可触及10cm×10cm大小包块,质硬,活动度差,压痛明显。B超提示左侧腰部偏后实质包块,回声不均匀。CT检查:脾脏左后方见13cm×12.5cm×11cm形状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内侧边界清楚,外侧与腹壁软组织融合而显示不清。密度不均匀,可见裂隙状及液性低密度区,CT值15~52Hu。脾脏受压向前上移位,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17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全组复发转移率为30.06%(43/173);K-M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临床分期、术前合并肠梗阻或穿孔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CEA水平及术前合并肠梗阻或穿孔是影响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 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术前CEA水平升高及术前合并肠梗阻或穿孔是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中晚期结肠癌根治术的技术特点及短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应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技术特点,比较分析其可行性、近期临床疗效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同期收治的中晚期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组(47例)和传统开腹手术组(4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该腹腔镜手术的技术特点.结果:腹腔镜组3例中转开腹手术,中转率为6.4%.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稍长[(195.2±57.2)minvs(165.3±56.1)min,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失血量明显较开腹组少[(61.2±26.3)mLvs(281.3±187.4)mL,P<0.001];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稍长[(195.2±57.2)minvs(165.3±56.1)min,P<0.05];腹腔镜组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开腹组短[(2.3±0.7)dvs(4.0±0.8)d,P<0.05].手术后并发症且平均收获的淋巴结数两组无统计学差别.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具有专有的技术特点,安全可行,具有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卵巢癌腹膜及大网膜转移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临床诊断卵巢癌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观察其有无腹膜及大网膜转移.结果 术中发现28例腹膜转移,术前超声检出23例(82.14%);术中发现19例大网膜种植转移,术前超声检出15例(78.94%).卵巢癌腹膜转移的声像图特征为腹膜不均匀增厚,可见结节样病灶.大网膜转移灶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实性回声、囊实混合性回声、腹腔内孤立或散在多发实性小结节.结论 术前超声可对卵巢癌有否腹膜及大网膜转移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复发恐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进展恐惧简化量表、心理弹性简化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胃肠外科就诊的146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复发恐惧得分为(31.05±7.74)分,得分≥34分者占患者总数46.57%;心理弹性与领悟社会支持得分分别为(32.53±6.83)、(58.44±9.4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心理弹性和领悟社会支持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复发恐惧的独立影响因素(F=30.482,P<0.001),共解释43.5%的变异量。结论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复发恐惧状况不容乐观,医护人员除需多关注女性、年龄低的患者外,还需注重多角度挖掘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正向积极心理,充分调动患者社会支持系统,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复发恐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PET/CT监测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 收集结肠癌术后可疑复发转移患者78例,男46例,女32例。回顾性分析比较PET/CT、传统影像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或临床随访资料之间的差异,并比较PET/CT与传统影像学诊断结肠癌术后可疑复发转移的价值。结果 78例中,54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或临床随访确诊存在复发、转移。PET/CT诊断结肠癌术后总体复发转移的灵敏度及准确率明显优于传统影像学,灵敏度分别为90.74%和51.85%(P<0.01),准确率分别为89.74%和58.97%(P<0.01)。PET/CT诊断结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的灵敏度及准确率亦明显优于传统影像学,灵敏度分别为90.91%和42.42%(P<0.01),准确率分别为96.15%和75.64%(P<0.01)。结论 PET/CT在诊断结肠癌术后可疑复发转移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准确率,是一种较理想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术前对肝癌声像图形态特点及血供的观察 ,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在提示肝癌复发及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 原发性肝癌 2 87例 ,手术治疗 3 7例 ,占 12 .9% ,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病变的大小、轮廓、边界、内部回声、血供是否丰富。术后统计以上因素和复发时间的关系。有随访结果 2 8例 ,随访半年至 5年。结果 随访中 2 4例可见到复发性结节 ,原发病变直径 >5cm者复发时间明显早于直径≤ 5cm者(P <0 .0 1)。边界不清晰者较边界清晰者复发时间早 (P <0 .0 1)。配合经动脉插管化疗及栓塞治疗者较未用栓塞治疗者复发晚 (P <0 .0 1)。血供和复发的关系不明确。结论 超声显像通过对癌肿的声像图分析 ,可以于术前提示影响患者复发及预后的相关因素 ,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及术后对复发灶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清分泌型蛋白Dikkopf1(DKK1)、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水平与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该院接受根治术治疗的63例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术后均接受为期3年的随访,依据随访期间复发、转移的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根治术前血清DKK1、TK1水平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63例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发生复发、转移26例,发生率为41.27%;发生组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DKK1、TK1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血清CEA、SCC、DKK1及TK1之间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前血清CEA、SCC、DKK1、TK1异常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各指标异常表达可能是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前血清CEA、SCC、DKK1、TK1水平预测术后复发、转移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均>0.800,预测价值较理想,且根治术前血清DKK1、TK1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535 ng/mL、3.470 pmol/L时,预测价值最佳。结论老年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前血清DKK1、TK1水平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二者异常表达可能是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将二者用于预测患者根治术后的复发、转移风险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转移性结肠癌中低剂量阿司匹林(ASA)与Capox方案联合时增效作用.方法 选择54例无出血倾向的老年转移性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Capox方案组与Capox联合ASA组.28例Capox方案组病例单纯接受化疗:卡培他滨1000 mg·(m2)-1·d-1,d1~14,每日2次,口服,第1~14天;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第1天.每3周为1周期.26例Capox联合ASA组接受化疗外,于化疗期及化疗间歇期均持续口服阿司匹林75 mg/d,同时口服奥美拉唑20 mg/d保护胃黏膜.结果 (1)Capox+ASA组与Capox组客观有效率(OR)无差异(57.6% vs.46.4%,P>0.05),但Capox+ ASA组疾病控制率(DCR)显著高于Capox组(92.3% vs.67.8%,P<0.05);(2) Capox+ ASA组1年、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Capox组(84.6% vs.67.8%;46.2% vs.28.6%,P均<0.05).(3)毒副反应包括神经毒性、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与手足综合征等,四者发生率在Capox+ ASA组与Capox组无差异(P>0.05).尽管两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无差别,但Capox+ ASA组有低发生率趋势(7.6% vs.14.3%),未观察到消化道出血副作用.结论 Capox 联合低剂量ASA治疗老年转移性结肠癌患者,可延长生存期、降低毒副反应,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再次肝切除治疗复发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术后短期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肝脏再切除的289例复发性肠癌肝转移患者,其中4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249例接受开腹手术。将腹腔镜及开腹组按1∶2进行倾向匹配评分,比较2组的围手术期情况。结果: 倾向匹配后,腹腔镜组及开腹组分别有40、80例患者纳入研究。2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输血率、肝门阻断时间、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更少(50 mL vs 200 mL,P=0.001),各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25.0%vs 47.5%,P=0.030),术后住院时间更短(6 d vs 7 d,P=0.009)。结论: 复发性肠癌肝转移接受腹腔镜再次肝切除较接受开腹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转移性结肠癌(mCR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阿司匹林(ASA)联合化疗疗效的关系,探讨ASA在mCRC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74例无出血倾向的mCRC患者随机分2组:33例Capox方案组病例单纯接受化疗[卡培他滨1 000 mg·(m2)-1·d-1,每日2次,第114天;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每3周为1周期];41例Capox联合ASA组接受化疗外,于化疗期及化疗间歇期均持续口服ASA 75 mg/d,同时口服奥美拉唑20 mg/d保护胃黏膜。每周期化疗前均抽取静脉血检测VEGF含量。结果 (1)Capox+ASA组DCR显著高于Capox组(92.7%vs.66.7%,P<0.05),但两组OR无差异(45.5%vs.63.4%,P>0.05);(2)两组病例中,获DCR疗效亚组VEGF含量均明显低于PD疗效亚组(594.1±32.6 vs.1 029.8±58.8,477.1±13.3 vs.1 003.4±50.9,P<0.05);在DCR疗效亚组,Capox+ASA组VEGF含量显著低于Capox组(P<0.05),但在PD疗效亚组Capox组与Capox+ASA组VEGF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SA联合Capox治疗老年转移性结肠癌患者,提高了疾病控制率,ASA部分抗癌机制为抑制VEGF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0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52例接受腹腔镜手术,49例接受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组中2例(3.8%)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为(90±40) mL,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的(270±140)mL (P=0.023).腹腔镜手术组48 h肛门排气的患者占46.2%(24/52),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的18.4%(9/49)(P=0.003).开腹手术组需要使用止痛药止痛的患者占55.1%(27/49),明显高于腹腔镜手术组的17.3%(9/52)(P=0.000).腹腔镜手术组平均总住院时间为(8.7±5.5)d,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12.5±7.3)d(P=0.028).两组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性别、年龄、收获淋巴结的数目、TNM分期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较开腹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痛苦少和恢复快等优点,同时能达到根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改良后尿管拔除方法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以及尿路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2—9月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拔除尿管方法,干预组采用改良后尿管拔除方法。采用国际尿控协会指南中尿潴留的诊断标准和Wong-Bake面部表情疼痛分级量表比较患者拔管后尿潴留发生率和排尿时尿路疼痛评分。结果干预组尿潴留发生率15.4%(8/52),低于对照组的32.7%(17/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Wong-Baker疼痛评分(2.38±1.37)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评分(4.08±1.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尿管拔除方法可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同时减轻排尿时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