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检测 c-myc 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 c-myc 蛋白表达与 HPV16/18 E6 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对 21 例慢性宫颈炎、40 例宫颈上皮内瘤(CIN)和 71 例浸润性宫颈鳞癌进行 c-myc 蛋白和 HPV16/18 E6 蛋白检测.结果慢性宫颈炎、CINⅠ级、Ⅱ级、Ⅲ级 c-myc 蛋白阳性率均很高,而浸润性宫颈鳞癌 c-myc 蛋白阳性率下降(P<0.05);HPV16/18 E6 阳性组和 HPV16/18 E6 阴性组之间 c-myc 蛋白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浸润性宫颈鳞癌 c-myc 蛋白表达明显下降,c-myc 蛋白表达与 HPV16/18 E6 蛋白表达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S期激酶相关蛋白2 (S-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 2,Skp2)与p27 kip1在人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cervix,SCC)组织5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s)组织40例,并选取慢性子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CC)组织15例为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27 kip1和Skp2的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 16/18的表达,及其与Skp2和p27kip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50例SCC组织中Skp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6.0%,高于CC(13.3%,P<0.01)及CINs(57.5%,P<0.05)组织;p27kip1 蛋白在SCC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24.0%,低于CC (92.6%,P<0.01)及CINs(52.5%,P<0.05)组.Skp2和 p27“p1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颈鳞癌组织中HPV 16/18 DNA表达阳性率为74.0%,高于CC组的1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CINs组表达阳性率(6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 16/18感染与Skp2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238,P<0.05),HPV 16/18感染与p27 kip1蛋白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0.245,P<0.05).结论 Skp2的高表达和p27 kip1蛋白低表达与子宫颈鳞癌的发生、转移以及与HPV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鲜癌(SCC)中p53与MDM2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DM2及p53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CIN、SCC中的表达,共76例。结果 (1)随着宫颈病变加重,MDM2、p53表达率均渐增高,二者在正常宫颈、CIN、SCC的表达率分别为:MDM2的表达为0、13.64%、44.12%;p53的表达为5.00%、18.18%、47.06%.MDM2、p53在浸润癌组较CIN及正常宫颈组明显增高。(2)MDM2的表达与p53的聚积在统计学上未显示出有相关性。结论 MDM2、p53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对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53Arg型和p53Pro型蛋白功能失活与细胞周期调控异常在HPV相关子宫颈鳞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CyclinD1、Cdk4、Rb磷酸化及Ki-67蛋白表达(PI)。结果在HPV阳性p53蛋白阴性的子宫颈鳞癌组中CyclinD1、Cdk4蛋白表达、Rb蛋白磷酸化率及PI值均明显高于子宫颈对照组(χ2=16.878,P〈0.01;χ2=21.120,P〈0.01;χ2=40.36,P〈0.01;t=30.53,P〈0.01)。CyclinD1与Cdk4蛋白表达、Rb磷酸化率均呈正相关(P〈0.01),Rb高磷酸化组中的PI值高于低磷酸化组(P〈0.05)。p53Pro型子宫颈鳞癌组中CyclinD1蛋白表达和PI值均高于p53Arg型组和p53Pro/Arg型组(P〈0.05)。结论 HPV阳性的子宫颈鳞癌组中部分p53蛋白表达阴性,提示该部分p53蛋白被E6蛋白降解。在p53阴性的子宫颈鳞癌组织中PI值增高与CyclinD1-Cdk4-Rb磷酸化途径有关。p53Pro型组比p53Arg型组蛋白可能具有较强的细胞周期阻滞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发病机制中HPV感染对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表达影响的意义。方法:77例子宫颈鳞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PV16、hM—SH2与hMLH1的表达。并分析这些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HPV感染与非感染组子宫颈癌hM—L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0%(29/42)和40.8%(12/28),rs=0.260,P=0.029;hMSH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2%(27/42)和46.4%(13/28),n=0.177,P=0.143。HPV感染、hMLH1及hMSH2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结论:HPV感染组细胞hMSH2与hMLH1蛋白表达上调的现象表明HPV16感染增加子宫颈上皮细胞DNA复制时的碱基错配。因此,这可能是HPV16的致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发病机制中HPV感染对错配修复(mismatchrepair,MMR)基因表达影响的意义。方法:77例子宫颈鳞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PV16、hMSH2与hMLH1的表达。并分析这些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HPV感染与非感染组子宫颈癌hML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0%(29/42)和40.8%(12/28),rs=0.260,P=0.029;hMSH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2%(27/42)和46.4%(13/28),rs=0.177,P=0.143。HPV感染、hMLH1及hMSH2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结论:HPV感染组细胞hMSH2与hMLH1蛋白表达上调的现象表明HPV16感染增加子宫颈上皮细胞DNA复制时的碱基错配。因此,这可能是HPV16的致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胆囊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50例胆囊癌、35例胆囊腺瘤和26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p53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 胆囊癌组织中p53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0%和72.0%,明显高于胆囊腺瘤的17.1%和22.9%及慢性胆囊炎的19.2%和23.1%,χ^2=4.25,P=0.006,根据Nevin分期,胆囊癌S1、S2、S3期的p53阳性表达率为63.2%,明显高于S4、S5期的35.5%,χ^2=7.29,P=0.009,而VEGF在胆囊癌S4、S5期的阳性表达率为87.1%,明显高于S1、S2、S3期的47.4%,χ^2=4.29,P=0.007,胆囊癌中p53和VEGF的阳性表达明显相关,.r=0.87,P=0.009.它们与胆囊癌病理分级均未发现明显相关性.结论: p53和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对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SCC)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31/33 感染及p53、p21WAF1、双微体2(MDM2)蛋白的表达,研究其相关性及在I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6例ISCC、1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0例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NCE)中HPV16/18、31/33和p53、p21WAF1、MDM2的表达。应用SPSS12.5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HPV16/18、p53、p21WAF1、MDM2在IS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CIN和N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V31/3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53蛋白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21WAF1阳性表达率与子宫颈管壁浸润深度呈正相关;MDM2蛋白与临床各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高危HPV和突变型p53在IS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53的下游基因MDM2作为癌基因在进展中起作用,而p21WAF1基因可能不是单纯作为抑癌基因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及p53和Cdc2蛋白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01-01-2011-12-31唐山市协和医院92例喉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方法检测喉癌组织中HPV感染情况,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和Cdc2蛋白表达,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随访>2年的喉癌患者中有18例出现复发(复发组),74例无复发(未复发组)。92例喉癌组织中HPV的感染率为19.57%(18/92);喉癌组织中p53和Cdc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87%(56/92)和65.22%(60/92)。HPV感染、p53及Cdc2蛋白表达与喉癌的分化程度、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HPV阳性和阴性喉癌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0(0/18)和24.32%(1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7,P=0.045;喉癌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中的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72.22%(13/18)和58.11%(43/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1,P=0.406;喉癌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中Cdc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88.89%(16/18)和59.46%(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7,P=0.038。喉癌组织中HPV的感染与p53(χ2=0.316,P=0.574)及Cdc2(χ2=0.574,P=0.487)蛋白表达均无相关性。结论喉癌组织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HPV感染及p53、Cdc2蛋白质的表达,但三者与喉癌的分期及分化程度无关;HPV阳性患者术后复发率低于HPV阴性患者;Cdc2蛋白表达阳性者术后复发率高于阴性患者。HPV感染、p53及Cdc2 3种因素可能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过程。  相似文献   

10.
食管鳞癌中HPV-16/18感染与c-erbB-2、p53和Rb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 16 / 18感染与c erbB 2、p5 3和Rb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 90例活检存档的食管鳞癌蜡块中HPV 16 / 18的感染情况 ,从中随机选择 2 0例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单独的HPV 16感染及c erbB 2、p5 3和Rb表达。结果 :PCR检测食管癌组织HPV 16 / 18的感染率为 31 1% (2 8/ 90 ) ;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癌组织中单独的HPV 16的感染率为 5 5 % (11/ 2 0 )。食管癌组织表达c erbB 2、Rb和p5 3和Rb的阳性率分别为 75 % (15 / 2 0 )、6 5 % (13/ 2 0 )和 80 % (16 / 2 0 )。HPV 16感染与c erbB 2、Rb和p5 3表达之间未见相关性。HPV 16感染以及c erbB 2、p5 3和Rb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5 3表达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HPV 16感染以及Rb和c erbB 2表达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食管癌组织中HPV 16 / 18感染与c erbB 2、p5 3和Rb表达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感染情况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5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组织(鳞癌组)和24名健康者正常食管组织(对照组)中HPV l6/18 E6、E7基因的表达,并根据其判断HPV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鳞癌组HPV感染率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44.6% vs 12.5%,χ2=7.630,P=0.006;41.1% vs 4.2%,χ2=10.896,P<0.00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HPV 16/18感染与病理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且HPV16/18感染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65,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PV感染阳性、p53表达阳性患者中位OS均小于HPV感染阴性、p53表达阴性者(21个月 vs 39个月,χ2=4.306,P=0.038;17个月 vs 41个月,χ2=5.868, P=0.015)。控制相关的潜在混杂因素后,Cox回归模型显示HPV感染(HR=1.834,95%CI:1.010~3.330,P=0.046)和p53阳性表达(HR=2.189,95%CI:1.182~4.054, P=0.013)均可增加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死亡风险。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HPV感染和p53阳性表达均较高,可能共同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53蛋白表达在HPV16型感染相关的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半巢式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9例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 DNA和p53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在宫颈癌组织中,HPV16检出率为81.0%(64/79),高于对照组7.5%(3/40),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x^2=58.328,P=0.000)。宫颈癌组中p53蛋白阳性率为68.4%(54/79),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12.5%(5/40),二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x^2=33.140,P=0.000)。结论 高危型HPV E6介导的p53蛋白降解失活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但在部分HPV感染的宫颈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蓄积的现象提示宫颈癌的发生还涉及到其它多基因和多步骤的致癌机制。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p16INK4a和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p16^INK4a、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16^INK4a和PCNA在40例宫颈癌、3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28例CINⅠ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1)p16^INK4a在正常宫颈组织中无表达。宫颈癌或CINⅡ-Ⅲ的p16^INK4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CINⅠ,P〈0.01。CINⅠ、CINⅡ-Ⅲ和宫颈癌PCNA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P〈0.01。p16^INK4a、PCNA表达强度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高,P〈0.001。2)宫颈癌不同组织学类型、病理组织分级和临床分期p16^INK4a表达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病理组织分级和临床分期中PCNA表达强度呈增强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16^INK4a、PCNA在CINⅠ和CINⅡ-Ⅲ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CINⅠp16^INK4a阳性表达是其发生质变的信号,PCNA可作为宫颈细胞异常增殖的灵敏标志。联合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p16^INK4a和PCNA的表达有助于对宫颈癌前病变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p16和p15及PCNA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p16、p15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二步法检测41例宫颈癌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16、p15及PC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病理分级进行分析。结果:1)p16和p15蛋白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14·63%(6/41)和17·07%(7/41),明显低于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100%(30/30)和96·67%(29/30),χ2=8·834,P=0·003;2)p16、p15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组织的病理学分级有关,p16、p15在宫颈癌Ⅰ级中的阳性表达率28·57%(4/14)、28·57%(4/14),明显高于Ⅱ级18·75%(3/16)、12·50%(2/16),χ2=6·069,P=0·014,也高于Ⅲ级9·09%(1/11)、9·09%(1/11),χ2=7·86,P=0·005;3)宫颈癌组织PCNA阳性表达率95·12%(39/41)及阳性细胞指数(47·97±8·69)%,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3·33%(1/30)及阳性细胞指数(3·56±0·53)%,χ2=10·773,P=0·001;并且与病理学分级存在相关性。结论:抑癌基因p16、p15的表达缺失在子宫颈癌中同时存在,p16、p15及PCNA检测对于研究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评估子宫颈癌恶性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凌箫鸣  郑英  张涛 《癌症》2000,19(7):659-662
探讨MDM2、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DM2、P53蛋白及PCNA在76例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 neoplasm,CIN)、颈鳞  相似文献   

16.
COX-2和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p53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8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与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互间关系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联系。结果:乳腺癌中COX-2表达阳性率60·4%(29/48)。COX-2高表达与肿块>2cm、淋巴结转移阳性、ER阴性、PR阴性显著相关,而与患者年龄、肿瘤病理类型及肿瘤分期无明显关系。在p53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COX-2表达阳性率82·6%(19/23),而p53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中,COX-2表达阳性率只有40·0%(10/25),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COX-2在乳腺癌中高水平表达且与p53密切相关,提示乳腺癌中COX-2与p53存在互相调控机制,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