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炳勤教授治疗周围血管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炳勤教授擅长治疗周围血管病,提出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虚瘀证、动脉硬化闭塞症属痰瘀证、糖尿病足属热瘀证的辨证观点。治疗原则分别予以中西医结合、内外并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分型辨治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肢端坏疽治以内外并重,中西并举,尤重外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血管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的表达差异。方法:对32例截肢的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脉络瘀热证、脉络热毒证和气阴两虚瘀阻证,分别对其截肢肢体的胫后动脉应用免疫组化法对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进行观察、分析。结果:Ki67的阳性表达与糖尿病足动脉硬化闭塞程度呈负相关,与血管炎症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炎症在糖尿症的大血管病变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辨证分型、证病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对21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糖尿病足并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并于治疗前后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证候积分及治疗疗效。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介入指征,辨证均为气血两虚型,治疗后证候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显效6例,有效15例,有效率为100%。结论: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辨证为气血两虚型时,应及早综合评估病情,尤其是是否具有介入指征,以争取时间及时施治,避免错过治疗时机,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介入术对气血两虚证有良效,为有效治疗该证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辨证施护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静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73-107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由于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导致动脉的慢性退行性增生,最终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远端的血流减少,引起相应肢体供血不足等症状。此病属于中医学的“脉痹病”、“脱疽病”范畴。临床表现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发凉与怕冷、肢体营养障碍症状、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温降低、溃疡与坏疽等。笔者认为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虽发局部,但根源于整体,缘于心脾肾阳气渐虚,寒痰瘀湿阻滞,瘀久化热生毒所致。因此在护理上应着眼于症状评估,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5.
下肢缺血性疾病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等,王军主任医师认为其根本病机为瘀、虚、湿热交结互为因果,提倡内外结合治疗,用药颇具特色,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不同证型血管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表达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柏  李巧芬  张庚扬 《四川中医》2006,24(10):19-2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血管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的表达差异。方法:对32例截肢的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脉络瘀热证、脉络热毒证和气阴两虚瘀阻证,分别对截肢肢体的胫后动脉应用免疫组化法进行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的表达观察、分析。结果:Ki67的阳性表达与糖尿病足动脉硬化闭塞程度呈负相关,与血管炎症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炎症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建强  武纪生 《河北中医》2001,23(10):761-762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四肢血管疾病 ,为全身性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临床表现以肢体因血瘀所致的缺血综合征为主。及时正确地改善肢体血流是解除患者痛苦 ,保肢成功的关键。1 邪与瘀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表现大多为血瘀证 ,因瘀而变生肢体发凉、怕冷、麻木 ,间歇性跛行 ,静息痛 ,肢端紫绀、苍白、灰黑、斑点 ,局部肿胀 ,肌肤甲错等 ,严重者发生肢体坏疽、溃疡继发感染而肉腐、筋烂、骨脱。一些医者据“脉道以通 ,气血乃行”的理论而采用化瘀活血之法 ,而未究瘀因何而生 ,因何而变。无因不成瘀 ,而致瘀之因即为邪。肢体动脉硬…  相似文献   

8.
付岚岚  陶树贵 《河南中医》2013,33(8):1235-1236
秦学贤主任医师认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当采用中医之异病同治原则,采用口服中药汤剂配合每日中医化腐清创治疗,根据坏死伤面情况以蚕食法或鲸吞法清除坏死组织并外用药膏加强化腐生肌之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多为青壮年男性,故治以清热解毒为主、滋阴通络为辅;“糖尿病足”患者多为气阴两虚患者,故治以益气滋阴通络与清热解毒凉血各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气血不足,故治以益气养血通络与清热解毒凉血各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证型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SO患者共161例,经辨证后检测各证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SO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ED),湿热下注证组患者血浆ET-1、TXB2水平高于其它证型组(P<0.01),血脉瘀阻证为其次;而血清NO水平在此两证型中低于阴寒结聚证及脾肾阳虚证(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湿热下注证血管内皮功能障碍(ED)最为严重,其次为血脉瘀阻证,阴寒结聚证及脾肾阳虚证内皮功能障碍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0.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包括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大动脉炎,糖尿病足等.主要以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为主[1],如果误治或治疗不当,就会造成患者痛苦加重,甚至肢体残缺的可能.因此,深人研究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诊治,是目前临床医疗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张凡帆  庞鹤 《北京中医药》2012,31(3):172-175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证候要素的提取,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通过对近30年动脉硬化闭塞症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同样方法对近10年主流《中医外科学》中脱疽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动脉硬化闭塞症在现代文献中出现频次前5位的证候是热毒、气血两虚、血瘀、寒凝、脾肾阳虚,出现频次前3位的病机、病性类证候要素是热毒、血瘀、阳虚。脱疽在教材中出现频次前3位的证候是热毒伤阴、气血两虚、血脉瘀阻,出现频次前3位的病机、病性类证候要素是热毒、血瘀、气虚。结论目前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临床证候类型分布较分散,辨证的个体性差异大,脱疽的辨证分型不适合用于指导本病辨证,而证候要素对临床辨证的覆盖率较好,能够更好地统一、规范临床辨证。  相似文献   

12.
总结李国信教授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经验。认为动脉硬化闭塞症以血脉瘀阻为标,脾。肾虚弱为本;治疗应标本同治,分发病、发展、控制三个阶段进行辨治。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郑则敏运用传统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郑则敏教授针对脱疽(动脉硬化闭塞症)毒热炽盛、热盛伤阴、瘀血阻滞的病机,协调整体气血,因地制宜,突出整体辨证,气血热毒瘀同调,肝脾肾阴阳共治,创制的自拟方丹参芍八味汤,临床疗效肯定,可为动脉硬化闭塞症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鲍家伟 《光明中医》2010,25(8):1497-1497
<正>现代医学的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坏疽属于传统医学"脱疽"范围,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上出现足部并发症的患者非常多见,表现为足部(足趾)红肿、化脓、足趾变紫、变黑,根据病情需进行足部清创  相似文献   

15.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属于中医“脱疽”的范畴。近年来我院护理该类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msclerosis Obliterens,ASO)和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都属于祖国医学的“脱疽”、“脱骨疽”范畴。二者在临床表现、发病年龄及病程变化等方面疑似点甚多,给临床辨证论治带来一定的困难。近年来由于生活环境及饮食、年龄结构的变化,ASO与DF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故分辨两者的证治异同,对提高周围血管病的临床  相似文献   

1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外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高,病势缠绵,经久不愈,并且疼痛难忍,病残率高,现通过从“痰”“瘀”“热毒”的角度探析此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以望为此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李鹏辉  衡先培 《河南中医》2011,31(6):695-697
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中医“消渴病”的变证。对于本病的治疗,中医认为应在原有消渴病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基础上,以血脉涩滞,瘀血痹阻为核心,结合中西医内治外洗方法,同时遵循辨证论治的前提进行治疗。笔者从经方验方加减、名师经验、中药制剂治疗、中药单方治疗、中医外治6个方面综述中医治疗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危害中老年人生活及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医没有“动脉硬化闭塞症”名称,归属“脱疽”范畴。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气血阴阳亏虚,在标为瘀血阻络。在整个病程发展过程中,本虚致实和标实致虚,主次互换。研究探讨其内在规律有利于该病的诊断、治疗,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20.
脑动脉硬化症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系指由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细动脉透明变性等脑动脉变性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证候群。中医学文献古籍虽无脑动脉硬化症的病名,但类似本病的记载散见于“眩晕”、“健忘”、“不寐”、“虚损”等病中。目前有不少专家提出脑动脉硬化症的辨证分型施治,但均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笔者所在课题组从事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防治的基础研究,通过对中医文献“脉”概念分析,基于“脉络—血管系统”解剖形态同一性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概念[1],就脑动脉硬化症而言,其基本病理环节为脑络瘀阻。为进一步从络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