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学哮喘范畴,主要表现为呼吸喘促且于患者喉间发出哮鸣。“哮”中医中多为实证或本虚标实,又有寒哮、热哮之分;“喘”则虚实兼备,可分为实喘和虚喘[1-2]。2012-01-2013-01,我们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5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并与常规护理51例对照观察,旨在研究中医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哮喘是一以呼吸急促为特征的肺系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分为哮病和喘症。哮病指在喘息之时,喉中有哮鸣之声,且病有夙根,哮必兼喘,为一种经常发作性疾病;喘症则以呼吸急促困难为主,甚至鼻翼扇动,张口抬肩,但不一定兼哮,二者多同时发作,相当于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范畴。祖国医学对哮喘的认识丰富多彩,其中《金匮要略》所论及"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咳逆上气,喉中有水鸣声",并拟射干麻黄汤,至今仍有效指导临床。疾病有阴阳之分,虚实之别,仲景所论当为实证。笔者遍阅古今圣贤之说,认为张景岳之论公允而全面:"实喘者,气长而有余。虚喘者,气短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呼吸系统常见病。哮是指喉中有哮鸣声,喘是指呼吸困难,两者在临床上往往同时发生,合称为哮喘。 一、病因病机: 导致哮喘的病因较多,可由外感内伤等各种疾病引起,概括起来不外邪实、正虚两个方面。一般说,实喘是感受风寒或风热时邪而引起,或痰浊及肝郁气逆壅阻肺气而成;虚喘则为精气不足,肺肾出纳失常,或脾虚生痰所致。  相似文献   

4.
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哮喘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哮喘又称哮证,亦称哮吼,从临床特点看,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哮必兼喘,但喘不一定兼哮。临床必须注意哮与喘当分则分,当合则合,不必拘泥一说。张景岳说:“气喘之病,最为危候,治失其要,鲜不误人。欲辨之者亦惟二证而已。所谓二证者,一曰实喘,一曰虚喘也。此二证相反,不可混也。然则何以辨之?盖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景岳全书·喘促》)。  相似文献   

5.
哮喘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或非发作性哮鸣,气喘性疾患,哮是指喉中有哮鸣音;喘是指呼吸困难,合称哮喘。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肺肾受病,升降失常,呼吸不利。邪在于肺者为实喘,气不归肾者为虚喘。受寒或当风或因饮食而发者为冷哮,因痰热素盛,肺气郁滞不宣,喉中哮鸣者为热哮。在临床中有喘证自发或哮喘同时  相似文献   

6.
小儿哮喘辨治三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哮喘是一种小儿常见病 ,多见于 3岁~ 7岁小儿。主要以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一般哮是指呼吸时喉中的哮吼声 ,喘是指呼吸急促 ,因哮必兼喘 ,故而通称哮喘。哮喘易反复发作 ,好发于春秋气候突变季节和冬季严寒时。哮喘病名最早见于《丹溪心法》。喘有虚实两类。张景岳云 :“实喘者有邪 ,邪气实也 ;虚喘者无邪 ,元气虚也。”叶天士云 :“在肺为实 ,在肾为虚。”罹患本证成因颇多 ,一是素体不足 ,二是痰饮留伏 ,三是肺脾肾不足与痰浊相结。历代医家认为 ,肺脾肾三脏不足、卫表不固和痰湿内伏 ,是致病的主要内因。外因多为气候转变 ,寒…  相似文献   

7.
正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病"、"喘证"范畴,发作期亦可从"咳嗽"辨证论治。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有云:"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上气即为喘,水鸡声即为哮。历代医家普遍认为"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王洋认为支气管哮喘之所以反复发作,本质源于虚,虚又非单纯的肺虚,往往夹杂脾虚、肾虚。多脏皆虚更需慢调,而膏方在调治支气管哮喘,预防反复发作独具优势,可以明显减少发作次数,达到预防与治疗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8.
"哮喘"一症分而言之;哮为喉间声响而言,开口闭口皆有痰声;喘为呼吸而言,气息迫促,升多降少.哮在发作期间每与喘促相兼,而喘未必兼哮.一般多以哮喘合称,实际是有区别的.古人先哲往往在治疗上是急则治标,治肺也;缓则治其本,治肾也;其理论之原由,是"肺主肃降"和"肾主纳气"也.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属变态反应性疾病,与人体整体免疫力下降和过敏有关[1].临床表现为喘憋哮鸣,呼吸困难,喘息不得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等症状[2].该病属中医哮病范畴,发于肺、脾、肾三脏,且哮鸣多有"宿根",即过敏原与过敏史,其病机与痰饮、瘀血、气滞,火郁、本虚密切相关.中医哮喘病治疗素有"喘分虚实、哮分寒热"之说.治疗方面,《丹溪心法·哮喘》指出:"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并总结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证治规律,标本缓急,各适其所.  相似文献   

10.
陆拯主任中医师系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业医四十余载,治学严谨,熟谙经典,融汇各家,学验俱丰.笔者有幸侍诊,深受教诲.陆师认为,哮喘属于祖国医学"哮"、"喘""痰饮"等范畴,病情复杂,痰饮内伏是哮喘的主要病理因素.诚如<脉因证治*哮病>曰:"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则哮喘之症作矣."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若论及痰之本也,又无不在于肾.痰与饮为阴邪,深伏于内,盖因阳气虚弱不能化阴.因此,哮喘之根本在于肺脾肾三脏阳气虚衰,功能失调,病性总属本虚标实.故临证之时应审证求因,四诊合参,细察虚实,罹寒罹热,循泻实、补虚、温寒、清热之治则,施以相应方药.  相似文献   

11.
王文鼎治疗哮喘经验琐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代名中医王文鼎(1894~1979),一生精勤治学,孜孜于辨证论治,积五十余年临床经验。现将先师治疗哮喘的经验整辑如次,以飨读者。哮喘有新、久、虚、实之分。新喘、实喘责之于肺,有邪即为实;久喘、虚喘责之于肾,无邪为虚。初起多系感寒而发,急则当治其标。对脉促数而喘者,轻则半夏厚朴汤加减,重则越婢术夏汤增损(麻黄、生石  相似文献   

12.
姜老师说:“哮喘前人分症甚多,如实哮(喘)、虚哮(喘)、寒哮(喘)、热哮(喘)……,有中外皆寒与寒包热、食哮、水哮、风痰哮、年久哮等,主要是据证或据初发原因(诱因)而来,在治疗上可以参考。”姜老的经验:治喘用平喘法,但有时不必平喘,观其主要矛盾所在。喘本是主要矛盾,但一有表证,则表证转为主要;痰多壅塞,则痰多为主要;痰胶粘难咯,则胶痰为主要;咳嗽剧烈,则咳为主要。解其一端则一端自平。关于治疗上要注意几个环节。姜老说:“若要预防哮喘发作,平时益气补  相似文献   

13.
呼吸急促谓之喘,喉中有声响的谓之哮;咳,无痰而有声,为肺气伤而不消;嗽,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生痰。人逾五十,脏气日渐衰减,气道不甚调畅,因内有壅塞之气,膈有胶固之痰,一旦外有非时之感,往往容易引起喘、咳、哮的发病。老人喘的调治老人气喘有虚喘、实喘之分。实喘之症,发病急骤,多因风寒与火邪所引起。风寒之邪,必受自皮毛,皮毛闭塞,肺气逆而  相似文献   

14.
哮喘临床以呼吸急促,喉间痰鸣为特点。属于哮、喘病范畴,二者《医学正传》指出:“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言”。由哮必兼喘,故一般习称哮喘,而喘来必兼哮。历代医家在实践中对其发病及治疗积累了宝贵经验,迄今为后人所用。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云:“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证治汇补·哮病》云:“哮为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可见其病主要是内有伏痰被外邪所动,致肺气壅滞、痰气交阻而成。又如清·叶桂提出本病“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揭示了肺肾二脏司呼吸主摄纳功能失  相似文献   

15.
哮喘,本是哮与喘的两种症侯表现。哮是指喉间声响而言,开口闭口皆有痰声;喘是指呼吸而言,临床表现为气息急促,升多降少。其实哮的发作常兼喘促,而喘发作时未必兼哮。由于古来习惯哮喘并提,故亦从之。黎老师对哮喘的治疗,不少病情严重,病程较长,或反复治疗,效果不明显的,而经他调治,往往  相似文献   

16.
咳、喘、哮为肺系疾病,总的病机包括本虚和标实两个方面。标实总属风盛气逆、痰阻血瘀,具体来说,外风引动内风是中心环节,气血失调、痰瘀内阻为病理基础,气机升降失常为病机关键。本虚离不开气血阴阳的亏虚,肺、肝、肾阴血亏虚是咳、喘、哮发生的内在因素,而肺、脾、肾阳气不足是其根本原因。阐述了咳、喘、哮发生的病机以及在其发生过程中肝肺两脏生理相依、病理相关的特性,为调肝以理肺治疗咳、喘、哮提供更充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儿童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患,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明·戴元礼在《秘传证治要诀·卷六哮喘》中指出因有“宿根”,一般认为哮喘系邪实正虚,发作时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元代的朱丹溪就提出过“未发以扶正气为主”的缓解期治疗原则,后世基本以此为准则,不少医家认为,治疗哮喘其难不在止哮而在防哮,治哮必防哮,因此哮喘缓解期的治疗尤其重要.现笔者对近10年儿童哮喘缓解期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典型的发作多见于年长儿童,临床表现可与成人相仿.我们多年来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此病,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今将证治此病的经验,结合个人体会,介绍于下,以供参考.病因病机的认识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哮与喘是两个既有关联,又有不同的病证.《医学正传》说:"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这是对哮与喘在定义的区分.小儿时期,不论支气管哮喘,或乳幼儿时期的哮喘性支气管炎,它们常表现为"哮必兼喘",故通称哮喘.儿童支气管哮喘,从中医理论分析,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是发病基础,主要指"伏痰",它的形成与小儿体质有关.小儿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不同于其他肺经疾病,主要由于伏痰的存在,它在《景岳全书》中称之为"夙根",《证治汇补》称之为"胶固之  相似文献   

19.
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病证,以呼吸困难为特征,甚至张口抬肩、喉间哮鸣、不能平卧,严重者可致虚脱."喉间有声者谓之哮,气促而无声者谓之喘",临床上常哮喘并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好发于秋冬季及气候变化时.中医根据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为风寒袭肺、痰热壅肺、痰浊阻肺及肺脾气虚、肺肾气虚5型哮喘.现将笔者临床一般护理要点及各型的辨证施护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明辨虚实,治分急缓:一般而言。儿童以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多属实证。而缓解期多属虚证,故其治疗无非虚实两端。正如古人所云:“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姜先生认为:哮喘证有寒热虚实不同,治之先后方法各异,虚实中夹寒热,寒热中有虚实,治喘需分寒热虚实,辨证论治,治病求本,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挫其势。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故急性发作期以祛邪治标,缓解期则以补虚治本以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