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总结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对43例诊断为BPPV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治愈(83.72%),4例好转(9.30%),3例无效(6.98%).结论:经相关检查后确诊为BPPV的患者,Epley法治疗BPPV经济、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Epley手法对后半规管耳石引起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7例明确诊断为BPPV行改良Epley手法治疗.结果经一次Epley手法治疗后,38例患者症状消失,首次治疗有效率为80.8%,5例经2次Epley手法治疗,1例经3次治疗后症状也消失,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6%.经随访,6例复发(复发率12.8%),复发者再行改良Epley手法治疗仍有效.结论改良Epley手法治疗BPPV安全有效,凡诊断明确者均应给予改良Epley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Epley手法复位对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明确诊断为BPPV的患者行改良Epley手法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经1次改良Epley手法治疗后,40例BPPV患者症状消失,首次治疗有效率为83.3%;2例经2次改良Epley手法治疗,1例经3次治疗后症状消失,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9.6%。经随访,5例复发,复发率为10.4%,复发者再行改良Epley手法治疗仍有效。结论改良Epley手法治疗后半规管BPPV安全有效,凡明确诊断为BPPV者均应给予改良Epley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应用Epley法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选的BPP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Epley法联合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分别进行治疗,采用痊愈、改善、无效的标准定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于第4、7、10天时有效率为95.35%、100%、100%(痊愈率为100%),而对照组同期为81.82%、88.64%、93.18%,14天时为93.18%。结论应用Epley法联合药物治疗后半规管BPPV,有效率明显提高,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后半规管BPPV。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应用手法复位治疗后的短期疗效.方法:2011年7月~2012年7月间对189例BPPV患者根据受累半规管的不同分别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复位法进行治疗,并于1周后复查,随访3个月.结果: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157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24例,单侧上半规管BPPV患者3例,同时性双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3例,同时性后半规管与上半规管BPPV患者1例,同时性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1例.手法复位1周后总治愈率为87.8%(166/189),其中后半规管BPPV为89.8%(141/157),水平半规管BPPV为79.2%(19/24),上半规管BPPV为66.7% (2/3),混合性半规管BPPV为80% (4/5).观察随访3个月后总治愈率为95.8%(181/189).结论:Epley管石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复位法为BPPV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pley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9月到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87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Epley 法联合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分别进行治疗,最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于第4、7、10天时有效率为95.35%、100%、100%(痊愈率为100%),而对照组同期为81.82%、88.64%、93.18%,14天时为93.18%.结论应用Epley 法联合药物治疗后半规管BPPV,有效率明显提高,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后半规管BPPV.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手法复位的疗效。方法:通过Dix-Hallpike试验和Roll test诊断88例老年BPPV患者。后半规管BPPV 80例采用Epley法复位,水平半规管BPPV 8例采用Lempert翻滚法复位。结果:Epley法复位者76例有效,有效率95.0%;Lempert翻滚法复位者7例有效。结论:手法复位治疗老年BPPV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准确判断受累半规管及耳石类型是手法复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来我院进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的57例患者进行复位治疗,所有患者采用Epley方法或Lempert复位法进行复位,对此阶段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手法复位方式对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患者进行复位以后,后半规管BPPV患者第三次复诊时总有效率为(28例,93.33%),水平规管BPPV患者第三次复诊时总有效率为(20例,90.91%%),混合BPPV患者有效率为(4例,80.00%)。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治疗,其能有效地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2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疗效。方法通过Dix-Hallpike试验和Roll试验诊断223例BPPV患者,后、前半规管BPPV采用Epley和Semont法复位,外半规管BPPV采用改良Barbecue翻滚法复位。结果后半规管BPPV 152例(68.16%),外半规管BPPV 60例(26.91%),前半规管BPPV 1例(0.45%),混合型10例(4.48%)。经一次复位成功的175例(78.48%),需多次复位成功的33例(17.79%),复位后复发的11例(4.93%),复位后耳石移位的3例(1.35%),多次复位不成功的1例(0.45%),总有效率99.55%。结论手法复位治疗BPPV安全有效,准确判断受累半规管及耳石类型是复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不同类型的发生率.方法 通过变位试验确诊BPPV的类型,并对于不同的耳石症采用不同的复位方法,即后半规管及前半规管BPPV采用Epley法,无效的患者改用Semont管石解脱法;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法.结果 76例为后半规管性BPPV(77.6%),16例为水平半规管性BPPV(16.3%),5例上半规管性BPPV(5.1%),2例为混合性BPPV(2.0%).耳石复位法总有效率92.9%.结论 BPPV耳石复位在临床上非常有效,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眩晕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RP(耳石复位法)在分型诊治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接受耳石复位法诊治的BPPV患者150例,主要对其中的97例PC-BPPV和29例HC-BPPV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将这12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PC-BPPV患者采取改良的Epley耳石复位法,HC-BPPV患者采取Banbecue翻滚法;对照组患者统一采取Epley耳石复位法。对余下的24例SC-BPPV患者也采取改良的Epley耳石复位法。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的改善时间比对照组低,治疗1个月的前庭功能较治疗前与对照组比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石复位法在BPPV的治疗中效果良好,对于不同的半规管BPPV采取不同的治疗办法,对HC-BPPV采取Barbecue方案,对PC-BPPV及SC-BPPV采取改良后的Epley耳石复位法方案,均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为BPPV的43例患者,判定半规管病变侧别和类型后,应用管石复位法治疗.结果最后一次治疗后1周进行疗效评估,43例BPPV的患者,治愈32例(74.4%),有效9例(20.9%),总有效率95.3%.结论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具有操作安全、简单、疗效确切、费用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手法复位治疗高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疗效和风险.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门诊78例诊断为BPPV的高龄患者(年龄≥80岁),其中58例患者采取了个体化手法复位,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BPPV采用改良Epley法,水平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法或联合乳突震荡法.20例拒绝手法复位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联合前庭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作为复位组和对照组,治疗1周后比较治疗效果,9个月后比较两组BPPV复发率.结果 治疗1周后,复位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10%(P< 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后9个月后内,复位组出现BPPV复发10例(17.2%),对照组有19例(95.0%)其BPPV持续存在或复发.在复位组,经1次复位治愈者其BPPV复发率(9/29,15.5%)明显高于经2次复位治愈者(1/23,4.3%)或≥3次复位治愈者(0/6,0%)(x2=7.796,P< 0.05).结论 有些高龄BPPV患者虽不适宜常规复位手法,但可采用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其效果优于药物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多次手法复位可明显降低BPPV复发率.手法复位方法简单,花费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突发性聋(SSNHL)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SSNHL伴有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SSNHL伴BPPV组(9例)与SSNHL伴非BPPV组(26例)患者眩晕发病特点及听力治疗情况等临床特点。结果:SSNHL伴眩晕患者的听力损失较重,预后较差,听力损失治疗有效率为17.1%,显效率为11.4%,治愈率为5.7%。病史及体位试验检查,确诊BPPV的患者占SSNHL伴眩晕患者的25.7%,这些患者的听力损失较SSNHL伴非BPPV组听力损失更重。SSNHL伴发的BPPV多于SSNHL发病1周内出现(平均4.1 d),常发生于全聋型患者(6例,占66.7%),其次为平坦下降型SSNHL患者(3例,占33.3%);所有患者的BPPV均发生于SSNHL受累的同侧耳,最常累及水平半规管(6例,占66.7%),其次为后半规管(3例,占33.3%),本组病例中未出现上半规管BPPV。SSNHL伴BPPV患者常需要多次复位治疗(平均2.3次),但复位后患者头晕症状缓解较快,后遗症状轻。结论:SSNHL伴BPPV发病率较高,常发生于重度听力损失患者中,且最常累及水平半规管,多次手法复位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突发性耳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148例居住海拔>3000米突发性耳聋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变位试验及眼震电图检查,根据检查结果 分为突发性耳聋伴BPPV组45例(BPPV组)和突发性耳聋不伴BPPV组103例(不伴BPPV组);根据听力曲线再将2组分为4型:低中频下降型(Ⅰ型)、中高频下降型(Ⅱ型)、平坦型(Ⅲ型)、全聋型(Ⅳ型).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伴BPPV患者按照BPPV类型进行了相应的手法复位治疗,并随访3~12个月.结果BPPV组中高频下降型患者较多(48.89%),不伴BPPV组中平坦型患者较多(43.69%),BPPV组治疗后听力的听阈降低值[(16.74±3.72)dB]低于不伴BPPV组[(25.59±3.46)dB],BPPV组总有效率(35.56%)低于不伴BPPV组(5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PV经手法复位后均治愈.结论 高原地区突发性耳聋伴BPPV治疗后听力改善不明显,疗效较差,耳石复位是治疗BPP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合并梅尼埃病病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确诊BPPV患者343例,收集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6年,通过与同期特发性BPPV病例的比较,分析评价BPPV合并梅尼埃病病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343例BPPV患者中特发性BPPV305例,继发于其他病因者26例,合并有梅尼埃病者12例(3.5%).与特发性BPPV患者相比,BPPV合并梅尼埃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83±6.12)岁,明显大于特发性BPPV患者的(53.99±12.37)岁,t=3.069,P=0.008;其BPPV复发率(83.3%)亦明显高于特发性BPPV的复发率(17.4%),x2=27.535,P<0.001;但两组病例性别、平均病程及受累半规管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PPV合并梅尼埃病的发生率为3.5%,BPPV多发生于梅尼埃病病程的后期,患病年龄相对较大,BPPV更容易出现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征及各种类型对管石复位术的反应。方法对563例BPPV患者的临床表现、类型、合并症及管石复位术治疗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3例患者,男196例(34.8%),女367例(65.2%),男女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27~86岁。后半规管BPPV519例(92.2%),其中右耳受累311例(59.9%),左耳受累189例(36.4%),双耳受累19例(3.7%)。水平半规管BPPV 28例,前半规管BPPV 4例,后半规管合并水平半规管BPPV 12例。384例(68.2%)BPPV为特发性,179例(31.8%)为继发性,特发性与继发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继发性患者中78例有偏头痛,47例有头部创伤史,31例有梅尼埃病,18例有前庭神经炎,5例曾患突发性耳聋。管石复位术后1周429例患者症状缓解,缓解率为76.2%,半年内复发者67例,复发率为11.9%。结论后半规管BPPV是最常见的类型,且右侧优势,女性好发。特发性BPPV为多,继发性BPPV中偏头痛、头部创伤和梅尼埃病是主要病因。管石复位术后症状缓解率较高,半年复发率达11.9%。  相似文献   

18.
Li P  Zeng XL  Li YQ  Zhang GH  Ye J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7):1921-1923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继发于梅尼埃病(MD)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该病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 自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入院的梅尼埃病伴BPPV患者15例,男1例,女14例;年龄46~69岁.通过临床表现并结合甘油试验及耳蜗电图诊断为梅尼埃病,经Dix-Hallpike试验或Roll teat翻滚试验诊断为BPPV.所有病例按照BPPV类型,进行了Epley手法复位或Barbecue翻滚手法治疗,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1)本组病例中女性患者发病(93.3%)高于男性(6.7%);(2)BPPV均继发于梅尼埃病后发作,其中后半规管管石症13例(同侧9例,对侧2例,双侧2例),水平半规管2例(1例为同侧嵴帽结石,1例为同侧管石);(3)本组患者经3~4次体位治疗后治愈者10例(66.7%),经>5次治疗治愈者4例(26.7%),1例治疗后膜迷路积水情况及眩晕症状无明显改善,最终行内淋巴囊减压术改善膜迷路积水后,BPPV获得治愈.结论 (1)BPPV可继发于梅尼埃病发病,膜迷路积水导致耳石脱落是BPPV发病的可能机制之一;(2)其中大部分类型为同侧后半规管BPPV,发病人群中以女性发病为主,可能存在性别倾向;(3)耳石复位是治疗继发梅尼埃病的BPPV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较单纯BPPV治疗存在一定难度,需反复多次复位治疗,这可能与膜迷路反复积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P Y Zhao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12):719-20, 708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Ligustrazine was studied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11 cases were given Ligustrazine 100 mg daily (iv. or im.), another 11 cases were given Valium and Diphenidol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In Ligustrazine group, the average curative time was 37 day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verage curative time was 72 days.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Ligustrazine is a useful drug in the treatment of BPPV.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ause of BPPV is due to the occlusion of the anterior vestibular artery. Ligustrazine has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microcirculation of the cochlea.  相似文献   

20.
郑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2):176-177,181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3例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类型的BPPV进行比较。结果:163例BPPV患者中男性占28.8%,女性占71.2%;〈40岁占68.7%,〉140岁占31.3%;其中后半规管型118例,水平半规管型44例,垂直半规管型1例;后半规管型BPPV眼震潜伏期短于水平半规管型,后半规管型与水平半规管型眼震潜伏期和眼震持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PPV在临床上以女性多见,以后半规管型最多见,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比较潜伏期更长,但眩晕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