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83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41例和综合康复组42例。常规康复组单纯给予康复技术,综合康复组给予针刺结合康复技术。观察指标:1中风偏瘫干预效果;2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1综合康复组相比于常规康复组中风偏瘫干预效果更高(P0.05);2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综合康复组相比于常规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对中风偏瘫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多角度客观评价"通督调神针刺"优化方案治疗中风后痉挛瘫期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治疗和常规药物、康复治疗的疗效优劣,提出针灸优化方案。方法:脑中风痉挛瘫期患者91例分为药物组30例、康复组30例及通督调神针刺组31例。每周6次,治疗4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ADL-Barthel指数积分分级、SIAS脑卒中功能障碍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8d记录各临床评定量表。评测3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康复等的疗效。结果:91例脑卒中痉挛瘫期患者经过28d的治疗,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能直接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通督调神针法的临床疗效较好,优于药物和康复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对脑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多角度客观评价“通督调神针刺”优化方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治疗和康复治疗的疗效优劣,提出针灸优化方案。方法:脑中风恢复后期患者61例分为针刺组20例、康复组20例及康复加针刺组(简称针康组)21例。采用患肢运动功能功能积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Barthel指数计分法)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记录各临床评定量表。评测3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结果:61例脑中风后期患者经过21d的治疗,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能直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针刺组和针康组的临床疗效更好,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脑中风后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明显疗效,对神经功能恢复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在中风痉挛性偏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年收治的1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随机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对照组单纯接受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时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在中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靳三针刺法与综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09年2月到2012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混合组,针刺组31例采用单纯靳三针针刺治疗方案,康复组29例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案,混合组38例采用靳三针针刺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方案,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对血压和血糖进行控制、调节血脂水平,并给予阿斯匹林和营养神经等药物常规治疗,分析三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能力、综合康复能力、日常生活质量以及痉挛缓解状况。结果:在神经功能方面,混合组的疗效要好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1),在综合康复能力评分(FCA)上,混合组要好于其余两组(P0.05),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三组之间两两比较无差异(P0.05),在缓解痉挛程度方面,混合组要好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要好于单用这两种方案,尤其是在缓解痉挛和恢复神经功能方面,临床可以作为治疗的一种参考样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规范化三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患者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 - 01 ~ 2008-12,住院的中风病急性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1个月、3个月、6个月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规范化中西医结合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普通康复组(P<0.05或P<0.01).结论 规范化三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运用于中风偏瘫患者,降低了中风病致残率,促进了中风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改善,提高了其生存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李娟 《中医药研究》2012,(6):697-69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针刺和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5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组、针刺纽、康复组,各35例。针刺结合康复组采取针刺与康复治疗相结合,针刺组单纯采用针刺疗法,康复组单纯采用Bobath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方法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ST疗法,通过各疗法评定标准等指标判断疗效。结果针康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优于针刺组、康复组的77.1%和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两组均以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FMI)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 康复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疗法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运动功能,能显著减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从而改善临床预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治瘫针刺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深圳福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治瘫针刺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41±5.57)分,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37±4.16)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修订Barthel指数为(60.47±10.86)分,对照组治疗后修订Barthel指数为(69.53±15.08)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瘫针刺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甚佳,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毫火针基于调节气血、温阳通气治则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针灸康复科住院部收治的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表发分为毫火针组(44例)、普通针刺组(42例)进行治疗,采用基于调节气血、温阳通气治则选取特定穴位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患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的变化以全面评价该疗法的疗效。结果:与普通针刺组相比,采用基于调节气血、温阳通气治则的毫火针治疗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患肢的痉挛情况得到缓解(P0.05),且患者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P0.05)。结论:基于调节气血、温阳通气治则的毫火针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确切,且优于普通针刺疗法,值得在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电针结合康复对中风后偏瘫肩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康复对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疼痛和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灸康复组46例,采用电针结合康复进行治疗,针灸组41例、康复组42例,分别采用单纯电针和单纯康复进行治疗,评测3组在治疗前、后NRS疼痛数字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结果:NRS疼痛数字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治疗后各组组内比较(P<0.05),各组疗后均优于疗前,各组组间比较(P<0.05),针灸康复组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能促进中风患者偏瘫肩痛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采用药物治疗、针刺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中药熏洗(当归、赤芍、红花、木瓜、川芎、莶草、桑枝等)。结果:治疗前两组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康复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P<0.05),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P<0.05)。结论:综合疗法配合中药熏洗能促进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5,(5):601-60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手足三阴经推拿综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例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手足三阴经推拿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单纯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间比较Ashworth分级CSI评分指数有显著性差异,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方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可更有效地降低缺血性中风患者痉挛性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和神经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6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鸣 《新中医》2008,40(1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66例给予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64例不给予任何规范、系统的康复治疗。治疗3月后,观察2组神经功能康复疗效及Fugl—Meyer运动积分(FMA)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结果:经功能康复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4%,对照组为92.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3月后,FMA运动积分及ADL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给予系统、规范的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瘫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和单纯使用康复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7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针刺结合康复组和单纯康复组,分别为34例和33例,除去观察过程脱落病例,实际分别完成33例和31例。康复训练主要运用运动控制和功能性运动训练等康复方法,每天1次,每次45 min,一周6次;针刺取穴以头部的百会、风池,以及肢体部的相关穴位为主,隔天1次,每周3次。两组均治疗8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中风评价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Fugl-Meyer量表评估运动功能,Barthel评价日常生活能力,最后对患者做出综合评价。结果:针刺结合康复组NIH评分、Fugl-Meyer量表上肢和下肢评分、Barthel评分、综合评价治疗后分别为:12.78±2.99、37.55±2.09和25.67±3.93、63.76±4.65、11.33±1.98,优于单纯康复组的16.06±4.57、28.71±4.07和20.41±2.98、53.82±4.35、15.18±1.72。两组患者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结合康复组对指标的改善较单纯康复组明显。结论:针刺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神经缺损等各项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比单纯使用康复训练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采用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Ⅲ期患者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推广该综合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共纳入120例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巨刺康复组、单纯康复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40例,3组均接受内科基础治疗,单纯康复组给予肢体康复训练治疗,常规针刺组予针刺患侧穴位,巨刺康复组在单纯康复组治疗的基础上予针刺健侧穴位,疗程均为4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法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法评价疗效。结果:巨刺康复组总有效率达92.31%,而单纯康复组及常规针刺组分别为41.02%与43.59%,3组总有效率比较巨刺康复组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巨刺康复组VAS评分均低于单纯康复组及常规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巨刺康复组FMA评分及BI评分分别与单纯康复组及常规针刺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康复训练及常规针刺疗法相比,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更能有效地缓解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Ⅲ期患者患肢的疼痛,但却未能有效地改善患肢运动功能,同时也未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示早期诊断与治疗才是SHS康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结合穴位注射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共30例,采用经筋刺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治疗组取鱼际、尺泽、通里、大陵、曲泽、血海、阴陵泉、照海、三阴交、太溪等穴,实施经筋刺法。针刺结束后,选取34个穴位,用维生素B12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来测定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通过Barthel指分级法来评定;参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状态标准》(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值、积分值进行评定。结论:经筋刺法结合穴位注射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能够有效地减轻中风偏瘫痉挛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针康组)及康复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方案进行治疗,针康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对偏瘫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改善(P<0.01,P<0.01),其改善程度针康组优于康复组(P<0.01,P<0.01)。针康组有效率为86.67%(39/45),优于康复组的68.89%(31/45)(P<0.05)。结论: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且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和华佗夹脊穴为主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针刺、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针刺组及康复组,每组30例。针刺康复组采用针刺督脉和华佗夹脊穴为主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与针刺康复组取穴一致的单纯针刺治疗;康复组采用与针刺康复组相同康复方式的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 d,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修订的Ashworth评分(MAS)、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评分,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MAS、C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FMA、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后针刺康复组MAS、CSI、FMA、BI各评分均较针刺组和康复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针刺组和康复组之间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康复组、针刺组和康复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27/30)、76.7%(23/30)和73.3%(22/30),针刺康复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均P0.05)。结论:针刺督脉和华佗夹脊穴为主结合康复训练在降低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的肌张力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和单纯针刺治疗,可更好地提高中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以及单独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最佳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1例患者按简单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靳三针加康复训练治疗)36例,对照组(康复训练治疗)35例,两组疗程均为28 d。治疗前后应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评定量表(ADL)、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及功能综合评定(FCA)进行两组的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痉挛程度、日常活动能力及运动能力评分(P0.01)。治疗组在上肢FMA评分的改善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在NDS及下肢FMA、ADL、FCA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