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验证“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腰背肌锻炼可降低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下髓核摘除(PTED)后邻椎病发病风险。方法?使用本研究团队建立的L3-S1节段不同骨量患者PTED术后三维模型,通过在模型上表面中心点上对矢状位自由度进行约束以模拟腰背肌锻炼,后选择L5-S1节段椎间盘在屈曲、后伸位上计算并分析软骨终板米塞斯应力、纤维环压应力和剪切应力,以评估邻椎病发病风险的变化。结果?行腰背肌锻炼前后的PTED模型在正常骨量和骨质疏松模型中均表现出相同趋势,冯米塞斯应力在后伸工况下的应力集中情况在腰背肌锻炼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正常骨量和骨质疏松模型,其峰值应力分别下降了12.9%和9.1%。结论?“筋骨并重”理论指导下腰背肌锻炼可有效抑制PTED术后生物力学恶化的趋势,降低术后邻椎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测试Wallis棘突间固定对腰椎活动度和关节突关节内压的影响,为Wallis棘突间固定后关节突关节融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3具新鲜小牛的腰椎脊柱标本,肉眼和x线排除畸形和结构性破坏,剔除椎旁肌肉及其筋膜组织,保留所有的韧带、椎间盘及关节囊并维持其完整性,共取(3×L1/L2,3×L3/L4,3×L5/L6)9个节段。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标本完整为对照组,Wallis棘突间固定后为实验组,分别测试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6种运动加载下节段腰椎的活动度和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同载荷后伸下,Wallis棘突间固定后节段腰椎的前屈和后伸活动度明显减少(P〈0.01),左右侧屈和旋转活动时节段腰椎的活动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屈和后伸活动时关节突关节内平均压力明显降低(P〈0.01),左右侧弯和旋转活动时关节突关节平均压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allis棘突间固定能减少腰椎前屈和后伸的活动度,加强脊柱的稳定性,降低腰椎前屈后伸活动时的关节突关节内压力。  相似文献   

3.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ination,LDH)是由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及髓核突出,刺激并压迫相应神经根,从而引起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1]。本病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腰椎是全身应力的中点,同时也是维持脊柱稳定的核心,临床好发于L4/5,L5/S1节段,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均会导致腰椎不稳,从而进一步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西医认为,椎间盘退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家兔颈椎间盘倾斜角度的侧面出发,研究推拿手法与颈椎曲度、生物力学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对家兔颈椎进行CT扫描,通过MIMICS三维重建软件将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运用MIMICS三维重建软件及ANSYS有限元生物力学分析软件对图像和三维颈椎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三维模型同一椎间盘节段倾斜角度比较:相同椎间盘节段颈屈后伸位模型与正常曲度位模型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椎间盘1、3、5、6节段颈屈后伸位模型与正常曲度位模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屈20°应力下同一颈椎节段不同曲度模型间应力比较:颈屈后伸位模型椎间盘倾斜角度虽然与正常曲度位模型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但变化不大.结论:颈屈后伸位(即模拟推拿后伸手法)各节段椎间盘应力变化处于良性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正常腰椎及纤维环切口模型,分析纤维环切开后在不同生理载荷下椎间盘的应力分布变化。方法:建立正常人体L_(4~5)椎间盘正常模型及纤维环切口模型,导入ANSYS软件进行分析,施加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生理载荷,计算在不同载荷下正常模型与纤维环切口模型椎间盘不同部位的应力,分析椎间盘应力分布变化。结果:构建了腰椎间盘及纤维环环形切开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纤维环切开后,在前屈、后伸载荷下,纤维环、髓核应力均集中于纤维环切口处;在各载荷下,椎间盘、髓核、纤维环的最大应力值较正常模型均显著增加。结论:纤维环切开后椎间盘的承载功能明显下降,其髓核和纤维环的应力分布发生变化,这可能是椎间盘再次突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半限制性人工椎间盘假体(SIAD)及腰椎L4—5活动节段高精度三维有限元(FE)模型,拟为生物力学实验研究提供标准数学模型。方法在Auto CAD中设计SIAD假体,基于CT数据通过Mimics建立腰椎L4—5节段三维模型,将SIAD模型放置于L4—5椎间盘,数据导入Abaqus采用有限元装配技术转换成有限元模型。采用轴向负荷400 N以模拟L4—5节段正常的中立位负荷,采用轴向负荷400 N及10 N·m模拟后伸负荷,验证所建立模型的科学性。结果建立了SIAD放置于腰椎L4—5活动节段高精度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腰椎L4—5活动节段FE模型34 123个节点及162 858个单元,SIAD的FE模型2 144个节点及6 279个单元。力学测试显示中立位负荷及后伸负荷时所建立FE模型力学分布与现有结果一致。结论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以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方法建立高精度NAD假体有限元模型,Mimics通过基于阈值算法及参数化建模提供精确腰椎活动节段模型,两者可以基于有限元装配技术转换成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脊柱生物力学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忠岳 《中医正骨》2000,12(3):29-29
自 1995~ 1997年 ,作者采用腰阳关穴注药、J18A电脑按摩、手法复位、药物内服等方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73例 ,收到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73例中男 49例 ,女 2 4例 ;年龄 2 0~ 71岁 ;病程 3天~ 2 0年 ;均经 CT明确诊断 ,CT扫描显示 73例有 118节椎间盘突出 ,其分布情况为 L2~ 3节段 2例 ,L3~ 4节段 32例 ,L4~ 5 节段 5 5例 ,L5 S1 节段 2 9例 ;单一椎间隙突出者 38例 ,其中 L3~ 4节段椎间盘突出 6例 ,L4~ 5 节段椎间盘突出 2 2例 ,L5 S1节段椎间盘突出 10例 ,多椎间隙突出者 35例 ,其中 L2~ 3 、L3…  相似文献   

8.
节段性腰椎不稳是临床上造成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1],临床上主要采用减压后植骨融合术、手术复位内固定后路植骨融合术及前路融合内固定等治疗。后路融合术常采用2枚椎间融合器,我院采用自体骨粒(自体椎板、棘突骨粒)结合单枚椎间融合器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35~67岁,平均45.2岁。失稳节段:L4/532例,L5/S113例。腰椎滑脱合并椎间盘突出15例,退变性腰椎不稳23例,椎间盘突出5例,腰椎手术后不稳2例。所有患者均有长期严重的下腰痛,伴一侧或两侧的下肢放射痛。影像学资料腰椎动力位片均提示腰椎节段性不稳。2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模拟腰部拔伸按压手法时腰椎内部结构变化。方法:使用ADINA有限元软件建立腰椎多节段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模型,模拟拔伸按压手法的条件。结果:在拔伸按压状态下,腰椎前屈30°椎间盘组织的位移、应变和应力变化最明显,提示在设定的条件下手法治疗腰椎疾患是安全的。结论: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各种腰部拔伸按压手法的状态,并可以得到与生物力学实验基本一致的结果,为研究腰部拔伸按压手法作用机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与腰椎间盘置换术(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后腰椎活动度代偿性,为相邻节段退变与运动代偿性关系分析提供基础.方法:采用12具人体腰椎标本(L3~ S1),通过三维非接触式光电测量系统,测试原始态(intact)、TDR及PLIF术后各节段在6种独立工况的运动分布.结果:TDR术后腰椎整体运动趋势接近术前状态.除LR、RR工况外,其他工况中手术节段(L4/L5)关节活动度(rang of motion,ROM)均有所减小,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上下相邻节段(L3/L4、L5/S1)在TDR术后接近原始状态,无明显变化趋势.PLIF术后,L4/L5节段ROM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上下相邻节段运动存在显著增加.结论:TDR术能使腰椎恢复更接近正常的生理运动.  相似文献   

11.
后凸成形术对椎体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评价后凸成型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治疗节段和相邻非治疗节段椎体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取青壮年男性正常人体脊柱标本1具,范围为L1~L2,建立L1~L2的三维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unit,FSU)的骨质疏松有限元模型。模拟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过程在L2椎体中置入骨水泥,分析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3种加载状态下手术前后治疗节段和相邻非治疗节段椎体应力和应变的变化。结果:骨水泥对邻近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极小,但治疗节段椎体增强区域的应力增加和应力分布变化明显。结论:三维有限元分析表明骨水泥能增强治疗节段的总体强度和刚度水平,有利于椎体功能的重建。但随后的邻近椎体骨折可能归因于潜在的病因学(骨质疏松)而不是外科手术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张丽娟 《中医正骨》2011,23(6):78-78,80
Coflex系统作为一种棘突间撑开动力内固定装置已应用于临床,属于新一代的脊柱非融合固定技术,在维持椎间隙高度、保留节段运动和防止"邻椎病"的发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我院采用Coflex装置治疗退行性腰椎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于2005年9月5日以"久坐起身时突感腰部疼痛,伴有腰椎活动受限1 d"为主诉就诊。患者有长期坐位工作史。腰椎正侧位X线片示: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腰椎骶化,L5S1椎间隙狭窄。腰椎CT示:L5S1椎间盘中央型巨大突出,突出块占该节段椎管矢径1/2,边缘呈菜花样,硬膜囊受压明显。经腰椎牵引、针刺等治疗后症状消除。见图1(1)至图1(4)。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适合于杠杆定位手法的腰椎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并分析杠杆定位手法对腰椎间盘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自愿者采集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构建后伸40度体位,然后采用专用生物力学软件建立L3-S1节段腰椎三维有限元,同时生成无腰椎肌肉和有腰椎肌肉两组对比模型,根据实际杠杆定位手法实验收集的力学参数设置边界条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腰部肌肉对于推拿手法具有明显的协同和拮抗作用,有腰椎肌肉模型计算的腰部椎体各部分应力分布更自然合理。另外,结果表明杠杆定位手法使使纤维环有明显的回纳效果,使髓核向前中部靠拢、前中部内压增大。结论:腰椎三维有限元建模分析适合于分析杠杆定位手法对腰椎间盘生物力学的影响,为探讨杠杆定位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作用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自1986年6月~2006年12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手术后的患者80例,其中50例随访1~15年,平均3.1年,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0例,均为住院病人,男58例,女22例;年龄21~68岁,平均36.8岁。椎间盘髓核摘除部位L3~L4节段者2例,L4~L5节段者57例,L5~S1节段者21例。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腰椎"椎骨错缝"大鼠模型造模节段生物力学及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方法:将160只350~450 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再将各组按固定时间分为1、2、4、8和12周5个亚组。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在其L4、L5和L6棘突上均植入外固定连接装置的棘突附着部件,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植入外部连接部件,假手术组仅行手术干预,空白对照组不行任何干预。在各连接期结束时,脊柱刚度测试系统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固定节段刚度;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各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刚度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脊柱造模节段刚度随连接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从8周开始实验组刚度出现明显变化。神经电生理示造模节段相应脊神经传导速度逐渐减慢。结论:椎骨错缝大鼠模型可引起相应造模节段脊椎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及神经电生理的改变,且此种变化与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7.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在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而发为本病。椎间盘突出后,腰腿痛是本病的常见症状,因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突出的髓核压迫脊神经根、马尾神经和血管所致。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此年龄段以上亦有发病者,男性多于女性,多发于下腰部,以第4、5腰椎之间椎间盘最多,其次为第5腰椎和第一骶椎.第3和第4之间椎间盘亦有发病者。椎间盘变性后,水分减少,弹性降低,椎间盘变薄,椎间隙变窄,韧带松弛,脊柱失稳是发生本病的内在因素。外力作用是本病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55~ 78岁,中位数67岁.术前平均行走距离<500 m者15例,500 m<平均行走距离<1 000 m者7例.CT及MRI检查示:所有患者腰椎间盘均变性及突出,椎间隙及椎管狭窄,伴关节突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致明显的侧隐窝狭窄,过伸、过屈位无明显腰椎不稳定.病变节段:L3~L44例,L4~L518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法评价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 70±15)min,出血量(100±10) mL.切口均甲级愈合.患者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7.7±1.6)分降至术后(3.4±1.4)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由术前(12.5±1.7)分升至术后(23.9±2.3)分;椎间隙背侧高度由术前(7.89±1.12)mm升至术后(10.91±1.26)mm;椎间隙腹侧高度由术前(14.67±1.58)mm升至术后(15.22±1.54)mm;手术节段相邻上一节段椎体间活动度术前11.8°±1.47°,术后10.1°±1.9°;手术节段相邻下一节段椎体间活动度术前12.09°±1.23°,术后11.9°±1.5°.结论: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为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55~78岁,中位数67岁。术前平均行走距离〈500m者15例,500m〈平均行走距离〈1000m者7例。CT及MRI检查示:所有患者腰椎间盘均变性及突出,椎间隙及椎管狭窄,伴关节突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致明显的侧隐窝狭窄,过伸、过屈位无明显腰椎不稳定。病变节段:L3~L44例,L4~L518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法评价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70±15)min,出血量(100±10)mL。切口均甲级愈合。患者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7.7±1.6)分降至术后(3.4±1.4)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由术前(12.5±1.7)分升至术后(23.9±2.3)分;椎间隙背侧高度由术前(7.89±1.12)mm升至术后(10.91±1.26)mm;椎间隙腹侧高度由术前(14.67±1.58)mm升至术后(15.22±1.54)mm;手术节段相邻上一节段椎体间活动度术前11.8°±1.47°,术后10.1°±1.9°;手术节段相邻下一节段椎体间活动度术前12.09°±1.23°,术后11.9°±1.5°。结论: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为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赵博 《光明中医》2012,(10):2118-21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腰椎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腰腿痛综合征,此症以L4~L5,L5~S1椎间隙发病率最高,占90%~96%,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者占5%~22%,该病的病因主要有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损伤,遗传因素及妊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