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改良的手术标准,选择57例有潜在手术切除可能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进行MRCP影像学评估, 并与手术和病理对比。结果 MRCP术前定性准确率为100 %,分型准确性为93 %(53/57);肝管汇合部变异8例,变异率26.7 %,有些变异对手术有利;左、右肝管增长,其中以左肝管尤其明显,这对胆肠吻合口的选择有利;术前MRCP检查显示,胆管癌病变上缘至胆管二级分支之间胆管长度>0.5 cm或存在胆道变异的部分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手术切除率及根治率均明显提高,与其他3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CP可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较准确的术前定性和分型;术前MRCP显示肝内二级胆管支及肝管汇合部变异对制定肝门部胆管癌,尤其是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提高切除率和根治率,而且有利于选择合适的胆肠吻合方式,可避免术中胆道误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HCC)的外科治疗特点及预后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HCC外科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病理诊断为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手术方法术后累计生存率差异显著(P〈0.001)。根治切除组1、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姑息切除组和单纯引流组,手术切除组较非手术切除组生存时间显著提高(P〈0.001)。术前T分期和Bithmuth分型能指导手术切除率及术式选择。不同的T分期的手术切除率及切缘阴性率差异显著(P〈0.001)。分别对16个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表明肿瘤大小、门静脉侵犯、局部浸润及转移、手术方法、UICC分期、改良T分期、淋巴结转移对预后有影响,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表明手术方法、UICC分期是两个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是最重要预后因素,扩大手术范围能获得较好切缘无癌率,术前的T分期和Bismuth分型综合评估将有助于进一步在安全的范围内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方式及影响手术切除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肝门胆管癌的生长方式,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及影响手术切除的因素。结果32例中大体病理呈乳头状3例,结节型5例,硬化型22例,弥漫性癌2例;侵犯门静脉9例,其中侵犯肝组织2例,肝内转移1例;侵犯肝动脉2例。组织学呈高分化腺癌9例,中分化腺癌16例,低分化腺癌7例。按Bismuth分型:Ⅰ型7例,Ⅱ型9例,Ⅲa型7例、Ⅲb型5例,Ⅳ型4例,切除率分别是85.71%、77.78%、57.14%、100.00%、50.00%。手术切除24例中联合肝叶切除11例,血管切除4例,获根治性切除18例,住院期死亡2例,术后胆漏1例。结论肝门胆管癌以高、中分化腺癌多见,主要沿胆管壁浸润生长,常横向侵犯周围血管及肝组织。影响手术切除的主要因素是肿瘤向近端胆管壁浸润长度、门静脉受累情况及肝功能耐受能力。联合肝段和血管切除可以提高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术前分型,与手术探查结果对照,探讨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型的准确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的35例肝门部胆管癌的MRCP结果,参照Bismuth分型法进行术前分型,并与手术探查结果对照.结果 MRI/MRCP术前分型包括Ⅰ型1例,Ⅱ型9例,Ⅲa型6例,Ⅲb型7例,Ⅳ型12例.手术探查结果分别为Ⅰ型1例,Ⅱ型8例,Ⅲa型5例,Ⅲb型6例,Ⅳ型15例.与手术结果对照,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型的准确性达85.7%.MRCP术前分型与手术探查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I/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Bismuth分型的准确性较高,对决定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准确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对26例肝门部胆管癌、癌周组织及12例正常组织中VEGFmRNA和蛋白及微血管密度(MVD)进行了检测。结果:26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VEGFmRNA阳性表达率为76.9%(20/26);癌周组织阳性表达率为28.9%(7/26);正常组织表达率为8.3%(1/12),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VEGFmRNA阳性表达与VEGF蛋白表达具有一致性;VEGFmRNA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VEGFmRNA表达和MVD与肝门部胆管癌的分化程度、浸润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发生部位、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临床分型无关(P>0.05)。结论:VEGF在肝门部胆管癌发生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血管生成与肝门部胆管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肝门部胆管癌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分型、不同手术方法及随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按Bismuth—Corlette分型法,Ⅰ型7例,Ⅱ型18例,Ⅲa型22例,Ⅲb型12例,Ⅳ型20例,不能分型5例。32例(38.1%)确诊前曾有胆囊结石和(或)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史,或同时合并有胆石症。B超、CT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的确诊率分别为71.4%、84.0%和91.4%。84例唐苦中,根治性切除24例,姑息性切除14例,胆道引流30例;未手术16例。总手术率为81.0%(68/84)根治性切除率为28.6%(24/84)。根治性切除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8%(17/24)、50.0%(12/24)和20.8%(5/24),其中3例生存时间超过5年。姑息性切除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7/14)、21.4%(3/14)和0,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引流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0.0%(6/30)、10.0%(3/30)和0,非手术患者平均存活4.3个月,无一例超过1年。结论胆石症可能是肝门部胆管癌的重要诱因;提高手术切除率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惟一有效方法,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髂化、肝部分切除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线粒体三功能蛋白亚基HADHA及HADHB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肿瘤发展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构建含91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例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ADHA及HADHB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HADHA及HADHB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1.4%(65/91)、59.3%(54/91),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0.4%(5/48)、20.8%(1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DHA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手术切缘有关(P<0.05),HADHB表达与手术切缘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ADHA、HADHB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分别短于HADHA、HADHB低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及HADHB表达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HADHA及HADHB在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癌基因的作用,可能与肿瘤细胞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并且HADHB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8.
外科治疗肝门部胆管癌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提高肝门部胆管癌尤其是肝门部血管受肿瘤侵犯病例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手术的肝门部胆管癌68例。结果:按Bismuth-Corlette分型法:Ⅰ型7例,Ⅱ型15例,ⅢA型19例,ⅢB型12例,Ⅳ型15例(包括不能分型3例)。26例(38.24%)确诊前曾有胆囊结石和/或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史,或同时合并有胆石症。B超、CT和MRCP的确诊率分别为71.43%、84.00%和91.43%。手术方式:根治性切除24例,姑息性切除14例,胆道引流30例。术后1、2、3年生存率:根治性切除组分别为85.0%(17/20)、60.0%(12/20)和25.0%(5/20),其中3例生存时间超过5年;姑息性切除组分别为58.3%(7/12)、25.0%(3/12)和0,两组之间的3年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胆道引流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21.4%(6/28)、10.7%(3/28)和0。结论:积极提高手术切除率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惟一有效方法;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髂化、肝部分切除可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姑息性切除、胆道引流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肝外胆管癌的特点和手术治疗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间葫芦岛市中心医院龙湾院区收治的435例肝外胆管癌患者,根据胆管癌部位分为肝门胆管癌组290例和胆总管下端癌组145例。对两组患者的胆管条件、血管情况和功能性肝实质充分保留情况进行评估,对具备行根治性切除的可能性进行判断,肝门胆管癌组Ⅰ型、Ⅱ型、Ⅲa和Ⅲb型及Ⅳ型患者分别接受单纯胆管骨骼化切除、骨骼化切除附加尾叶切除、肿瘤联合尾状叶及左右半肝切除及联合半肝切除治疗,胆总管下端癌组患者均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时间、最终死亡时间、无瘤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结果肝门胆管癌组16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感染55例,胆汁瘘15例,胆管炎15例,肝衰竭5例。1年生存率为62.2%,2年生存率为35.1%,3年生存率为27.0%。肿瘤直径≥3cm者总生存时间短于<3cm者;有淋巴结转移、肝脏侵犯和血管侵犯患者的总生存时间短于无淋巴结转移、肝脏侵犯和血管侵犯患者;随着Bismuth分型、改良T分期和AJCC分期的提升,患者总生存时间逐渐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糖类抗原CA19-9水平和病理类型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3cm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显著短于<3cm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和肝脏侵犯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均短于无淋巴结转移和肝脏侵犯的患者,随着Bismuth分型、改良T分期和AJCC分期的提升,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均逐渐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CA19-9水平、病理类型和血管侵犯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下端癌组70例患者术后并发症:感染55例,胰瘘15例,1年生存率为37.5%。随着AJCC分期提升,患者总生存时间逐渐缩短(P<0.05);不同肿瘤直径、CA19-9水平、病理类型和胰腺侵犯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CA19-9水平、病理类型、AJCC分期和胰腺侵犯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根治术后总生存时间、根治术后无瘤生存时间、非手术治疗总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部位肝外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效果均较好,预后可用AJCC分期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Connexin4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onnexin43蛋白在49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关系。结果 Connexin43蛋白在49例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1%(28/49),而在癌旁黏膜组织中不表达或微弱表达。Connexin43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术式和神经侵犯无关,而与TNM分期、组织分化和肿瘤大小相关。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Connexin43阳性表达者的中位DFS和OS分别为11.5个月和20.7个月,阴性者分别为21.4个月和38.4个月,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onnexin43蛋白表达是预测肝门部胆管癌复发和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Connexin43蛋白与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判断胆管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因子Livin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Caspase-3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胆管癌及30例正常胆管组织(取自其他良性疾病行胆管切除者)中Livin蛋白、VEGF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胆管癌组织中Livin蛋白和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P=0.00),Caspase-3的表达低于正常胆管组织(P=0.04);在胆管癌组织中Livin蛋白、VEGF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532,P=0.00),Livin蛋白、VEGF的表达均与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668,P=0.00;r=-0.371,P=0.01).结论:Livin蛋白、VEGF在胆管癌组织中均高表达及两者呈正相关性,表明两者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且可能发挥协同作用,二者的表达均与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提示二者均可能是通过抑制凋亡来参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管癌中Gabl与MMP-9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胆管癌标本70例,胆管癌旁组织30例,正常胆管组织3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Gabl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胆管癌组Gabl的平均光密度为0.1689±0.0268,癌旁组为0.1471±0.0185,正常胆管组为0.1023±0.0119,三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胆管癌组MMP-9的平均光密度为0.1887±0.0289,癌旁组为0.1345±0.0196,正常胆管组为0.0758±0.0104,三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Gabl和MMP-9在胆管癌中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有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P〉0.05)。Gabl与MMP-9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0.362,P〈0.05)。结论:Gabl和MMP-9蛋白表达增高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Gabl和MMP-9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多药耐药基因mdr-1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汝福  邹声泉  李志花 《癌症》2000,19(4):350-352
目的:检测肝门部胆管癌新鲜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mRNA表达,探讨其与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对26例术前未作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12例正常胆管组织的mdr-1 mRNA表达进行了检测,并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部位、浸润转移作对比研究。结果:26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mdr-1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65.4%(17/26),正常胆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及胆管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80例肝胆恶性肿瘤患者根据病变位置分为原发性肝癌组(53例)和胆管癌组(27例),以同期84例肝胆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及各指标的单独和联合诊断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P血清浓度(718.5 U/L±310.4 U/L)及异常率(77.3%)明显高于其他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的AFU血清浓度(159.4 U/L±93.9 U/L)明显高于其他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癌组的CA19-9水平(727.9 U/L±115.6 U/L)明显高于其他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肝胆恶性肿瘤以AFP、AFU及CA19-9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最高(93.8%),AFP、AFU联合检测的约登指数最高(0.72);诊断原发性肝癌以AFP、AFU联合检测效果好,而诊断胆管癌以AFU、CA19-9联合检测效果佳。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及胆管癌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付赵虎  王卓 《现代肿瘤医学》2016,(16):2591-2593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评价其术前定性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门部胆管癌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表现。结果:58例肝门部胆管癌中,术前超声诊断为49 例,诊断符合率 84.48%,漏误诊率为 15.52%。肝门部胆管癌的声像图多表现为肝门部肿块、胆管壁增厚伴管腔狭窄,梗阻部近端肝内胆管扩张等,可作为诊断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声像图表现。诊断的关键是受侵胆管壁的厚度。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准确率较高,定位准确,可作为诊断肝门部胆管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Cholangiocarcinoma is an adenocarcinoma that arises from the bile duct epithelium and 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primary hepatobiliary cancer, after hepatocellular cancer, with approximately 2,500 cases annually in the U.S. However, cholangiocarcinoma remains a relatively rare disease, accounting for <2% of all human malignancies. Although the entire biliary tree is potentially at risk, tumors involving the biliary confluence or the right or left hepatic ducts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are most common and account for 40%-60% of all cases. Most patients present with advanced disease that is not amenable to surgical treatment.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for patients with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without involvement of the hilum varies among centers from 18-30 months.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for patients with 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is slightly less, varying from 12-24 months. Despite the overall poor prognosis, survival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has improved during the past 10-15 years.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cholangiocarcinoma,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imaging techniques that can best assess tumor resectability and guide the surgeon regarding the potential extent of resection required in operable candidat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治疗对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近期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行肝切除手术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给予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BD)的减黄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直接进行手术治疗,比较分析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改变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给予减黄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317.2±134.1)μmol/L和(152.3±67.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前减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胆红素水平和身体状态。采用术前减黄治疗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对于术前血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或身体较差的患者,则可适当考虑术前减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醛脱氢酶1A1(ALDH1A1)和乙醛脱氢酶6A1(ALDH6A1)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5年至2007年手术切除的49例肝门部胆管癌组织和10例配对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ALDH1A1和ALDH6A1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49例癌组织中,ALDH1A1和ALDH6A1蛋白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9.4%(34/49)和44.9%(22/4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30.0%(3/10)和10.0%(1/10)。ALDH1A1和ALDH6A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神经侵犯无关(P>0.05)。ALDH1A1高表达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S)均为12个月,明显短于低表达者的32个月和4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H6A1高表达者的中位OS为16个月,短于低表达者的2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H6A1高表达者的中位PFS为15个月,短于低表达者的22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PFS的独立因素(P<0.05),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ALDH1A1表达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ALDH1A1和ALDH6A1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增强,与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ALDH1A1是评估预后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