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脊柱损伤中常见的骨折,笔者自1994年7月~2000年10月采用保守治疗2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20~70岁,平均40岁,骨折发生节段在腰1为12个,胸12为6个,胸11为5个,腰3为3个,腰4为2个。骨折椎体压缩高度小于原椎体1/2者24例,且不伴有附件骨折;大于原椎体高度1/2者4例,且伴有不同程度附件骨折。临床上仅有腰痛者26例,骨折伴有不完全截瘫2例。所有病人接受保守治疗,其中早期一次性过伸复位,然后保持过伸位7例,姿势复位21例,在保持复位情况下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尤其腰背肌锻炼,卧床6~8周,然…  相似文献   

2.
准确诊断和完整评价胸腰椎损伤是正确治疗的关键 ,为此笔者对 56例胸腰椎骨折的CT结果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对 56例胸腰椎损伤经平片诊断为骨折者进行了CT检查 ,男性 4 2例 ,女性 14例 ,年龄 17~ 6 4岁 ,平均年龄 32岁 ;临床表现下肢截瘫 16例 ,不全瘫 2 0例 ,下肢麻木 2 5例 ,排尿困难 12例 ,二便失禁 10例。CT扫描范围根据平片显示病变和临床定位决定 ,扫描平面与椎管垂直 ,层厚层距均为 5mm ,加局部放大 ,少数病例进行了三维重建。2 结果2·1 骨折部位  56例中单椎节骨折 4 9例 ,多椎体骨折 7例 ,共 6 5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X线平片和CT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急性胸腰椎外伤患者的X线平片和CT片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胸椎13例,腰椎35例,胸腰椎2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17~71 岁,平均年龄41岁.外伤后全部拍摄X线正侧位片及CT平扫,其中7例行CT冠矢状位重建.结果:50例急性脊柱外伤中X线平片清楚显示椎体骨折32例34个椎体为爆裂性骨折,CT清楚显示椎体骨折50例54个椎体骨折(48个椎体为爆裂性骨折),附件骨折13例,小关节脱位1例,见到骨折片突向椎管内22例,椎管内高密度血肿3例,脊髓或神经受压22例.结论:X线平片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有一定价值,CT在显示脊柱三柱结构、附件骨折、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等细节方面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4.
当前 ,对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及合并不全瘫的治疗原则是积极的手术治疗。目的是达到骨折的复位与稳定 ,椎管减压以促进神经的恢复 ,我们从 1995年开始 ,应用Harrington .R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2 1例 ,就其临床结果作一简述。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1例 ,男性 16例 ,女性 5例 ,平均年龄 3 1 5岁 ,手术距受伤时间 1~ 7d ,按Penis分类。爆裂型骨折 7例 ,屈曲压缩型骨折 14例 ,其中合并脱位 6例 ,骨折并不全瘫 11例 ,骨折部位 :T12 9例 ,T12 ~L14例 ,L18例 ,其中Harrington固定 8例 ,RF固定13…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AF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AF系统复位内固定和选择性椎管减压及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49例,其中椎体屈曲压缩型骨折29例,爆裂型骨折15例,骨折脱位5例。合并脊髓神经损伤21例,其中完全性损伤6例,不完全性损伤15例。结果 经5—24个月随访,采用X线片测定椎体前、后缘高度,前缘术前平均高度45%。术后93%;后缘术前平均高度92%,术后96%。Cobb角术前23°,术后降为4°。完全性脊髓神经损伤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3例,无恢复2例;不完全性脊髓神经损伤完全恢复9例,大部分恢复6例。结论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复位满意、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内固定牢固、容许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良好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6.
王静霞 《现代保健》2008,(30):102-102
脊柱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创伤,而同时伴有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脱位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于年轻人,80%为40岁以下的男性,颈椎下部,胸、腰段多发,椎体骨折脱位成附体骨折,移位的椎体向后或骨片突入椎管,可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受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为完全性截瘫,部分丧失称不完全截瘫。最近我科收治了1例胸12爆裂性骨折伴双下肢瘫痪的病人,护理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各种并发症,为后期的功能锻炼和恢复创造条件。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吴俊 《医疗保健器具》2010,17(11):87-88
目的探讨脊柱爆裂性骨折在X线平片与CT扫描中各自的价值及其限度。方法对5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X线平片、CT扫描结合三维重建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5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共59个椎体受累,其中胸椎受累23个椎体,腰椎受累36个椎体;三柱损伤41例,二柱损伤18例;椎管狭窄0度9例,Ⅰ度22例,Ⅱ度26例,Ⅲ度2例。结论X线平片对脊柱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在于观察胸腰椎生理曲度及发现多个椎体骨折,为CT扫描提供依据;CT扫描的价值在于显示骨折线方向、骨碎片移位、附件骨折、椎管形态及狭窄程度等。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999年 12月~ 2 0 0 2年 6月 ,采用椎管减压、钛合金AF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 8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6例患者中 ,男 6 7例 ,女 19例 ,年龄 19~ 5 4岁。受伤原因 :高处坠落伤 36例 ;车祸伤 38例 ;砸伤 12例。损伤椎体 :T10 椎体 2例 ,T11椎体 9例 ;T12 椎体 2 9例 ;L1椎体 2 6例 ;L2 椎体 11例 ;L3椎体 5例 ;L4 椎体 2例 ;L1、L2 双椎体 1例 ;T12 、L1双椎体 1例。骨折类型 :单纯椎体压缩骨折19例 ,压缩骨折伴脱位 5 4例 ,椎体爆裂骨折 11例 ,双椎体骨折 2例。其中 …  相似文献   

9.
我院接诊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合并低位截瘫的病人较多 ,手术方式采用“背部切开减压行哈氏棒内固定术”。由于此类病人多来自农村 ,经济条件有限 ,我院一般采用连硬外麻醉术。作者就 1997年 2月~ 2 0 0 0年 2月三年来所治的 6 5例T12 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低截瘫病人的麻醉作了初步统计 ,今将有关情况和麻醉体会报导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观察对象  6 5例T12 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低位截瘫 (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 )的病人 ,年龄均为 18~ 5 0岁 ,体质良好 ,无心、肺、肝、肾等器官的器质性病变的男性病人。1·2 麻醉处理 术前常规肌注苯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经前路径减压与稳定性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截瘫的疗效,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2月在该院通过行前路减压术并重建稳定性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之后随访观察椎体高度恢复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等预后情况。结果本组30例患者术后随访率100%,随访时间6~24个月不等,随访期内固定无失败者,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脊髓神经恢复按Franke1分级评价恢复情况:D级9例,E级21例,所有患者均恢复两级以上,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前路径行减压内固定术是一种一次性解决复位、减压、内固定和脊柱重建的手术方式,其临床疗效值得肯定,适宜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患者中使用。  相似文献   

11.
叶明  魏波 《中国医师杂志》2003,(Z1):146-148
胸腰段脊椎一般指胸 12 -腰 1或胸 11-腰 1的脊椎 ,为固定的胸椎与活动的腰椎的转换点 ,是胸腰椎后前两曲度的衔接点 ,且关节突关节面的朝向在此的移行使胸腰段损伤的发生率较高 ,特别是在地震伤、煤矿等意外砸压伤、高处坠落伤 ,胸腰的脊柱损伤合并截瘫的比例高达 6 0 %以上。对此类损伤的处理方法较多在手术入路上主要采用椎体侧前方的胸腹膜外途径和后入路途径。椎体侧前方途径可清除椎管前方的致压物 ,可靠的固定椎体及植骨 ,但不适宜处理后柱损伤和探查脊髓 ,且创伤大手术要求高。我院采自 1999年2月~ 2 0 0 2年 4月采用后入路行椎管…  相似文献   

12.
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骨折脱位3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胸腰椎生理弧度大 ,活动范围大 ,是脊柱骨折、脱位的多发部位之一 ,损伤后常引起椎体压缩变形 ,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角度变小 ,脊柱稳定性降低 ,常需手术治疗。我院自 1998年 7月~ 2 0 0 0年 12月使用不同类型的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下胸段及腰段脊柱骨折脱位 ,手术创伤小 ,固定节段短 ,稳固性强 ,获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中男 2 6例 ,女 9例 ,年龄 16岁~ 5 3岁 ,平均 34岁。骨折类型 :单纯性楔形压缩性骨折 16例 ,爆裂型 10例 ,骨折脱位 9例。脊髓损伤 31例 ,按Frankel分级[1] :A级 8例、B级 5例、C级…  相似文献   

13.
无或轻微神经症状指没有或仅轻微神经损伤症状的爆裂型胸腰椎脊柱骨折。以往多采用非手术治疗,随着CT影像揭示爆裂性骨折的骨片对脊髓、神经根带来危害后,人们才重新认识这类损伤的特殊性和手术的必要性。笔者采用开“窗”后用自制“L”型打击器进行打击复位加RF系统固定治疗此类损伤11例,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55岁,平均35岁;车祸伤5例,坠落伤4例,重物压伤2例;爆裂骨折位于T11、T12分别为1例和3例;L1、L2和L3分别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固态硫酸钙人工颗粒骨在胸腰椎骨折复位中进行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21~67岁,平均34.5岁;按Denis骨折类型A型11例,B型18例,C型6例;10例为单纯椎体前缘压缩骨折,25例椎体后壁均有不同程度骨折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8例合并后柱结构损伤;脊髓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级评定;A级4例,B级5例,C级8例,D级12例,E级6例;术前X线及CT检查示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49.46%,脊椎后凸角平均(cobb法)21.36°,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骨折椎体复位的同时,通过椎弓根孔用固态人工颗粒骨进行椎体成形,观察术后骨折椎体前缘压缩率变化及脊柱cobb角的改善情况。结果本组病人手术顺利,未发现与产品相关的并发症,术后随访24~36个月,平均28.2个月,术后即刻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拆除骨折内固定物后末次随访与术后即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5例脊髓神经不全损伤患者,术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恢复率84%。结论胸腰椎骨折应用固态人工颗粒骨行椎体成形术能充分填充骨折椎体内缺损,操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王继华 《工企医刊》2000,13(4):12-12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46例,女6例,年龄18岁~52岁,平均29岁。砸伤30例,坠落伤12例,交通伤8例,其它损伤2例。脊柱损伤部位:颈椎6例,胸椎(胸_(10)以上)5例,胸腰段(胸_(11)~腰_1)35例,腰椎(腰_2以下)6例。骨折类型:屈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植入硫酸钙人工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行后路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撑开复位后,用角度刮匙经伤椎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撬拨复位,然后通过两侧椎弓根将硫酸钙人工骨植入椎体。术后定期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观察骨愈合及椎体高度丢失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0个月随访,平均(16.6±4.2)个月;在术后1周内和12月分别复查X线平片和椎体CT。术后12月与手术后1周比较,矫正度数和椎体前缘高度无明显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VAS疼痛评分,患者术前(7.3±1.4)分,术后(3.6±0.8)分,疼痛明显改善。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入硫酸钙人工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防止椎体矫正高度和角度丢失,减少骨折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刘云  李晶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1):176-178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节段数日的多少对严重的胸、腰椎脱位-骨折复位程度和维持稳定性能力的影响,以确定对这类损伤治疗时合理的固定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严重的胸、腰椎脱位-骨折患者的治疗结果,其中12例用4枚椎弓根螺钉(2椎体植钉)固定,11例用6枚螺钉(3椎体植钉),22例用8~9枚螺钉(4~5椎体植钉)固定.比较4枚螺钉固定和6~9枚螺钉固定方法在复位程度和中、远期维持脊椎稳定能力的差别. 结果 12例用传统的方法即4椎弓根枚螺钉固定的患者脱位均未纠正,术后随访5月~2年发现内固定均断裂松动及后凸畸形,并且有2例出现侧方脱位加重.而用改进的方法即6~9枚椎弓根枚螺钉复位固定的33例患者不论足前后脱位还足侧方脱位均达到完全纠正,随访2~5年见3例内固定物断裂,复位无丢失,无后凸畸形. 结论 对严重的胸腰椎脱位-骨折患者应采用6~9枚椎弓根螺钉复位同定,以增强复位能力和维持脊柱稳定性的能力从而确保恢复脊柱的正常排列和牢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2004-01/2006-12,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及钛钢板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42例,并截瘫32例,椎管骨性占位、硬膜受压,但无神经症状10例。结果随防0.5~2.1年,平均1.3年。伤椎高度恢复90%30例,恢复80%12例,无钢板螺钉断裂和松动现象。截瘫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除A级2例未能恢复外,其余恢复1~2级。结论胸腰椎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固定具有减压彻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力学性能好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脊柱骨折占全身骨骼骨折的重要比例,而爆裂骨折在脊柱骨折中是十分常见的,约占脊柱骨折的35%,尤其是不稳定型爆裂骨折,常伴有脊髓损伤,甚至引起截瘫。平片有时难以显示椎弓、小关节、椎间盘和脊髓损伤情况,而CT能安全、快捷、准确地显示和诊断爆裂骨折,从而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1998-2003年脊柱爆裂骨折具有完整影像和临床资料的患者120例,其中交通事故52例,高处坠落35例,重物砸伤23例,老年人行走摔倒10例。本组病例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47岁,其中最大者80岁,最小者27岁,颈椎14例,胸椎18例,胸腰椎68例,腰椎20例。  相似文献   

20.
万晓宏  吴娟  李敏 《现代保健》2009,(23):100-101
目的探讨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AF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88例。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88例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48%恢复至平均92%。椎管内移位骨块复位率达90%。神经损伤的恢复按ASIA分级:A级中9例无变化,余79例均提高1~2级。结论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能达到满意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