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抗精神病药物问世以来,随着其在临床的应用,人们对其治疗作用和副作用的认识逐渐加深,特别是神经、精神方面副作用,有的极为严重。现就临床严重副作用之——恶性疾病群及其治疗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病例】女,45岁。主因交替出现兴奋、话多与少语、少动7年,此次因行为紊乱明显、兴奋、话多、睡眠差入院。诊断: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给予氟哌啶醇每日10~20mg肌内注射,及口服氯氮平每日100mg、碳酸锂每日0.75g。用药第5天出现四肢肌张力高,活动不利,给予停药及对症处理。第6天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9℃,脉搏90~100/min,多卧床,意识呈浅昏迷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以促其合理应用.方法;调查安徽省黄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如药名、剂量、给药方式、天数等,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9种,DUI 0.33~0.74,使用较多的注射药物依次是地西泮、苯巴比妥和氟哌利多等,口服药物依次是艾司唑仑、地西泮和苯巴比妥等.结论;该院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剂量过大、处方书写不规范等. 相似文献
4.
李冬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24):2024-2025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0岁,1978年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先后服用艾司唑仑(2mg,po,tid)、奋乃静(4mg,po,tid)、氯氮平(50mg,po,tid)等抗精神病药物34年;2012年3月2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流涕、咳嗽咳痰,躁动不安,体温37.5~ 相似文献
5.
6.
神经阻滞剂致恶性症状群的护理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谢珠英林秀琴恶性症状群(NMS)是抗精神病药少见但很严重的副作用之一。其特征为持续性高热,肌张力增高,意识障碍伴呼吸困难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脱水,营养失调,体重下降和褥疮等,如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我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致恶性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综合征的认识,降低误诊率及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抗精神病药物致恶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例患者长期服用氯丙嗪、碳酸锂、氯氮平等抗精神病药物,疗效不佳,入院时肌注氟哌啶醇、加服阿立哌唑5 d后出现高热、意识障碍、四肢肌张力高、进食困难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排除性诊断后予以综合治疗有效,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结论 恶性综合征是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严重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较为罕见,病死率可高达20%~30%,尽早诊断及早期治疗同时,应注意防治横纹肌溶解症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疗精神疾病的用药品种、治疗方案、合并用药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都在不断变化。为了更好地合理用药,本文对我院700例住院病人用药情况进行了分析。1 诊断状况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及诊断标准(CCMD2R),对700例用药住院病人进行诊断,其中精神分裂症607例(86.71%),器质性精神障碍29例(4.14%),精神发育迟缓18例(2.57%),精神障碍17例(2.43%),酒精性精神障碍6例(0.86%),反应性精神障碍3例(0.43%),其他20例(2.86%)。2 用药情况2.1 抗精… 相似文献
9.
[病例]女,45岁.主因交替出现兴奋、话多与少语、少动7年,此次因行为紊乱明显、兴奋、话多、睡眠差入院.诊断: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给予氟哌啶醇每日10~20 mg肌内注射,及口服氯氮平每日100 mg、碳酸锂每日0.75 g.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总结抗精神病药物致恶性综合征(恶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Levenson的恶性综合征诊断标准,对2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以使用高效价抗精神病药物较多(90.91%),临床表现以发热、肌张力增高、意识障碍、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升高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较明显,及时停药、对症处理可降低死亡率.结论 早期发现恶性综合征并及时处理.可收到较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抗精神病药(APD)所致的恶性综合征(NMS),是一组由精神神经和植物神经紊乱相混合的复杂症状群。由于起病急骤,病情重笃,死亡率高,故是APD所致的最严重的副作用之一。笔者收集了近年来这方面的个案报告20例,现综述如下。1资料分析11药物名称及发病... 相似文献
14.
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速银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2):220-221
目的:进行精神病口服用药分析,使临床用药更趋合理、有效、经济、安全,为临床医生的治疗提供用药参考。方法:从2004年度出院病历中随机抽取300份,进行用药数据统计、排序、分析。结果:前5位分别为抗精神分裂症、抗癫痫病、抗焦虑症、抗抑郁症、抗躁狂症药物。结论:通过用药分析,我们在临床上给患者提供更加经济合理的药物,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和好转率。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建议在老年痴呆症治疗中选择抗精神病药物需格外谨慎,必须考虑到药物是否会造成或加重躯体疾病及其不良反应,并在用药后对患者进行治疗监测。 相似文献
16.
抗精神病药物所引起的恶性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肌强直、高热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并伴有血CPK增高及白细胞轻度增高。资料:患者,女,22岁,未婚,在读学生。入院后诊断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分裂样精神病(CCMD-3),入院当晚肌注氟哌啶醇5mg,自第二日起口服维思通0.5~3.0mg,治疗至第九天。患者突然出现吞咽困难、舌僵、四肢肌张力高、步态僵硬,立即停用维思遇,并给输液治疗。但患者继之又出现讲话含糊不清,阵发性四肢不规律阵颤、拮抗肌群强直性痉挛,不能自行料理个人卫生,于床上大小便,并迅速发展至呼之不应,瞳孔对光反射、调节反射… 相似文献
17.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锥体外系症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爱和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8(4):279-283
为了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锥体外系症状(EPS)的情况,利用Medline检索系统对已公开发表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与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间引起EPS的程度各有差异,有的与剂量相关,总体较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发生率低,严重程度轻。但临床仍应重视锥体外系症状的预防与治疗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658例门诊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门诊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样调查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05年9月658张抗精神病药物处方用药情况。结果共涉及25种治疗方案,其中使用1种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方案有7种348张(52.89%),使用2种的有15种307张(46.66%),使用3种的有3种3张(0.45%)。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案居前5位的依次为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氯氮平+碳酸锂、奎硫平;使用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氯氮平(35.41%)、利培酮(25.68%)、舒必利(19.76%)、奥氮平(13.83%)、奎硫平(13.37%)。结论该院抗精神病药物的处方用药情况基本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成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