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运用自制解表化饮汤治疗咳喘55例,疗效颇为满意。简介如下: 解表化饮汤的药味组成:炙麻黄3克、姜半夏9克、桂枝9克、冬花12克、细辛3克、茯苓9克、干姜6克、五味6克、炙甘草6克、炙百合30克、大枣四枚。  相似文献   

2.
本方含炙麻黄4g,杏仁、葶苈子、炙苏子、地龙、僵蚕、川芎各6g,车前子10g(包)。为7岁用量。热盛加生石膏、黄芩、鱼腥草;寒饮加桂枝、细辛、干姜;痰湿加法半夏、陈皮;咳甚加款冬花、枇杷叶;喘甚加旋覆花、白果;、  相似文献   

3.
定喘汤为《摄生众妙方》中治热哮之名方,但主药白果罕见难觅,足成完方不易。笔者自拟加减定喘汤治疗急性哮喘实证1年余。疗效显著。药用:广地龙30克,麻黄6克,炙苏子12克,生甘草3克,炙款冬10克,杏仁10克,桑白皮15克,生黄芩10克,姜半夏10克,生赭石30克,旋覆花6克(布包)。痰难咳出加葶苈子5克,胸痛加白芥子5克,胸闷加瓜萎仁10克,胃纳差有瘀血加生鸡内金6克。在应用时,只须脉弦数有力、有舌苔即可。例1:谢××,男,22岁。1981年10月6日诊。  相似文献   

4.
治疗方药:杏仁4~9克,桔梗、款冬花各3~9克,姜半夏、麦芽各4~10克,川贝3~8克,甘草1~6克。风寒型加炙麻黄2~6克,前胡3~7克,荆芥2~8克;风热型加桑叶3~9克,菊花3~8克,连翘3~9克;痰热型加炙麻黄3~8克,黄芩3~9克,鱼腥草4~12克,生石膏5~15克;痰湿型加白芥子3~8克,陈皮3~10克,葶苈子3~9克;肺阴虚型加麦冬3~9克,天冬3~8克,沙参5~12克;肺气虚型加党参3~10克,五味子3~8克。上述方剂经蒸馏、提取、浓缩、灭菌制成无颗粒的溶液,每剂50ml。应用上海CW—1型超声雾  相似文献   

5.
<正> 治疗方药:炙麻黄、炙枇杷叶各10克,炙紫菀、炙冬花、炙白前、炙桑皮各15克,葶苈子、白芥子、苏子、莱菔子、五味子、菟丝子、贝母、法夏、炒陈皮各10克,杏仁、桔梗各15克。水煎冷服,2日1剂,1 d 3次。儿童每日服6~8次。每次约10~50ml。寒证者加干姜、附块;热证者加黄芩、黄连;虚证者加党参、黄芪;实证者加大黄、芝硝。治疗结果:治愈148例(临床证状,体征消失,血常规、x 光透视正常);好转107例(泡状与体征基本消失,血常规,x 光透视正常);无效5例(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94.23%。病案举例:刘某,男,50岁。于1986年10月15日诊。患者患慢性支气管哮喘20年,四季均喘,冬、春两季较重。症见喘息气促,精神倦怠,肢冷面青,眼睑及两下肢浮肿,心悸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两肺布满干罗音。证属肺气虚弱,当即给予咳喘合剂加党参、黄芪、白术、大云。服药8剂而愈,随访3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6.
第一方、主治:哮喘咳嗽、吐痰不利。 处方:白果7个、杏仁14粒,桑皮10克 服法:用蜜炙炒,水煎服,日三次。 第二方,主治:肺火盛、口干咳嗽。 处方:炙麻黄10克、炒杏仁10克、五味6克、石膏15克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麻杏二陈汤加减,治疗小儿咳嗽105例,其中支气管炎67例,肺炎38例(经透视确诊),痊愈78例,好转1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9.5%。服药最少者3剂,最多者8剂,一般6剂。方药组成:炙麻黄、杏仁、陈皮、茯苓、紫菀、款冬花各2~9克,半夏、薄荷各2~8  相似文献   

8.
加味麻杏二陈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平 《陕西中医》2000,21(10):471
<正> 治疗方法:茯苓20g,半夏、杏仁各15g、陈皮12g,麻黄、乌梅各10,生姜6g。每日1剂,水煎300ml,分3次服,7剂为1疗程。加减:寒咳加干姜、细辛;热咳加黄芩、瓜蒌、天竺黄;气虚加党参、黄芪;阳虚加肉桂、补骨脂、胡桃肉;血(阴)虚加当归、熟地;燥咳加瓜蒌、贝母;食痰加莱菔子;喘甚加苏子、葶苈子。  相似文献   

9.
本方含炙麻黄、杏仁、甘草、黄芩、地骨皮、前胡、白果、葶苈子、沙参、麦冬各lOg,石膏、鱼腥草各30g,羚羊角粉。  相似文献   

10.
一、炙粟壳汤(主治急性支气管炎) 方药:炙粟壳30克,炙麻黄15克,杏仁9克,牡蛎12克,陈皮9克,炙冬花15克,胆南星3克,甘草3克。方解:炙粟壳收敛肺气,炙麻黄宣肺平喘,使杏仁却肺邪而止嗽,佐牡蛎安神镇喘,用冬花化痰止  相似文献   

11.
<正> 治疗方药:山药、生龙骨(先煎)各30克,山萸肉15克,红参(先煎)、白术、桂枝,苏子(炒)各9克,五味子6克,葶苈子、桔梗各4克,枳壳(炒)5克。加适量水慢火煎1小时,渣加水煎20分钟,去渣将两次药液混合,每次服100毫升,1日3次,10剂为1疗程,阳虚甚加附子,干姜,桂枝易肉桂;肺热者加黄芩、鱼腥草;表症重者加麻黄、杏仁;痰多者加半夏、陈皮。治疗效果:经连服10~20刘,哮喘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消失,1年内哮喘未见发作者为临床控制,共22例;服10剂后,哮喘及哮鸣音均有减轻者为有效,共18  相似文献   

12.
<正> 治疗方法 麻黄4.5g,杏仁4g,紫苏3g,桑白皮、葶苈子、陈皮、甘草各6g,凡寒偏盛加冬花、炙杷叶、半夏;兼流涕鼻塞明显加苍耳子;风热型加黄芩、白前;兼高热加石膏,痰热型加浙贝母、天竺黄、地龙;对咳声短、时作时休、咳嗽频繁声嘶者加元参、知母、桔梗、牛蒡子、石斛,痰湿型加茯苓、姜半夏、苡仁;兼纳呆苔腻加焦三仙。剂量随年龄大小增减。  相似文献   

13.
八宝回春汤出自《杂病源流犀烛》,由附子、人参、麻黄、黄芩、防己、香附、杏仁、川芎、当归、陈皮、防风、肉桂、干姜、甘草、熟地、生地各30克,半夏、茯苓各45克,白芍  相似文献   

14.
<正> 治疗方药:炙麻黄2克,生大黄(后下)、苏子、浙贝母(杵)、杏仁各10克,葶苈子15克(布包),橘红5克,每日1剂,水煎2次,煎成200~300毫升药液,分次频服,若(?)溏者减去大黄;腹胀者加焦楂、莱菔子;咽红肿痛者加桔梗、生甘草、山豆根;发热者减去炙麻黄,加连翘、薄荷、焦山栀。治疗结果:临床症状消失,血检,胸透均正常者为显效,共74例;临床症状较前减轻,血检、胸透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笔者采用自拟中药克咳喘合剂气动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 6 0例 ,结果 4 5例获得临床缓解 ,11例好转 ,4例减轻。其法 :麻黄、枳壳各 10 g,杏仁、茯苓各 12 g,甘草 6 g。加减 :痰热型加生石膏 30 g,川贝、葶苈子各 10 g;寒饮型加法半夏 12 g,干姜 6 g,五味子 10 g。每日 1剂 ,水煎 2次 ,共煎取浓缩药液 6 0 ml,分 3次作气动雾化吸入治疗。中药气雾吸入治疗慢支急发60例@蒋希勇!222100$江苏省赣榆县中医院  相似文献   

16.
咳喘验方     
方药:麻黄5 g,桂枝10 g,干姜10 g,法半夏10 g,白芍10 g,细辛5 g,五味子5 g,杏仁10 g,蜜炙紫菀10 g,蜜炙百部10 g,蜜炙款冬花10 g,淫羊藿20 g,桑寄生20 g,炙甘草10 g.  相似文献   

17.
徐××,男,25岁。1974年11月20日诊。冬月田间劳作感受时邪,周身不适,身倦乏力,发热恶风寒,纳呆,咳嗽,胸闷,胸痛,喘促痰鸣,咯痰不爽,心悸,气不续接,用青霉素等治疗未效。诊见:精神萎靡,面色晦黯,下肢浮肿,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血沉40毫米/小时,超声波提示:心包积液。证属胸阳不宣,痰浊阻肺。治当开泄肺气,豁痰通阳,方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化裁:葶苈子12克、杏仁6克、全瓜蒌20克、薤白10克、法夏10克、车前子15克(包煎)、茯苓12克、炙麻黄6克、厚朴9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3剂后,胸痛憋闷大减,精神  相似文献   

18.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由茯苓、五味、干姜、细辛、半夏、甘草组成。笔者运用本方加减治疗肺心病并心衰,常收到满意的疗效。例一,屠××,男,54岁。1981年2月18日诊。患肺心病已十年,近日又感寒复发。证见恶寒喘咳痰鸣,面色灰暗,白睛布满血丝,唇舌青紫,双下肢水肿,胸腹痞满,痰稀量多,舌苔滑腻,脉弦数。此为阳虚饮停,气滞血瘀。治宜温阳化饮,宣肺平喘。处方:附片(先煎)、杏仁各15克,茯苓25克,炙甘草、干姜、细辛各10克,五味6克,法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2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l例抗炎抗病毒、止咳化痰平喘,吸氧、镇静等支持治疗,0.5%沙丁胺醇吸入液0.5mL+0.025%异丙托溴胺吸入液+普米克令舒,氧气驱动雾化,氧流量6L·min~(-1),吸入5~8min/次,2次/d。治疗组51例辨证分型,邪犯肺卫:风热闭肺(生石膏~(先煎)24g,连翘、金银花各10g,射干、丹参、僵蚕各6g,杏仁、桃仁、地龙各5g,麻黄3g,生甘草2g);风寒闭肺(陈皮、苏子、法半夏、杏仁各8g,地龙、甘草、葶苈子、桔梗各6g,麻黄炙5g,细辛1g);痰浊内蕴:寒痰-活阳活血化瘀汤(茯苓、法半夏、丹参、附片、杏仁、桃仁各6g,地龙、桂枝、僵蚕、五味子各5g,干姜、细辛、生麻黄、甘草各3g),热痰-清热化痰汤(生石膏15g,川贝母、瓜萎仁各10g,杏仁、前胡、黄芩、苏子各6g,莱菔子5g);肾虚失纳(紫石英、五味子、丹参、淫羊藿、杏仁、巴戟天、桃仁各6g,地龙、僵蚕各5g,红花3g,麻黄~炙、生麻黄各2g;病情危重可先予生晒参、附片各6g,蛤蚧1对,浓煎鼻饲频服,病情渐稳后予上方);均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100mL/次;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6例,有效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1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张文军 《陕西中医》2007,28(8):952-953
目的:观察宣肺散寒、止咳化痰中药治疗外感久咳的疗效。方法:以自拟宣肺止咳汤(炙麻黄、杏仁、桔梗、陈皮、法半夏、白前、紫菀、栝楼、炙百部、甘草)治疗本病68例。结果:总有效率91.18%。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宣肺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