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监测蓄水后坝区重点人畜共患病,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监测1996-2005年钩端螺旋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乙脑疫情;调查库区鼠类种群和病媒生物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监测。结果三峡库区蓄水后各种动物随水位升高而上迁,库区蓄水前的鼠密度在1%以下,蓄水后库区鼠、蚊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4种宿主动物钩端螺旋体菌带菌率为0.16%,钩端螺旋体菌分属5个血清群7个血清型,检测小兽肺548份,肾综合征出血热带病毒率为0.36%;三峡库区没有发生钩端螺旋体病、乙脑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暴发流行,均以散发为主。结论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人畜共患病的监测与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人畜共患病疫情出现了抬头趋势,全国每年人畜共患病发病人数一直居于法定报告传染病人数的前列,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并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分析人畜共患病流行规律,加强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监测工作,认真落实一系列人畜共患病的防控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制定人畜共患病防治技术规范,实施综合防控措施,完善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加强科研工作,积极做好宣传等。同时,本文针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湖北段卫生清理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掌握蓄水后库区病媒生物和人畜共患病的变化动态,分析蓄水后环境改变对库区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依据长江三峡库底卫生清理技术规范,统计分析库区内人畜共患病发病情况。结果卫生清理工作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顺利通过验收,满足了蓄水的需要;蓄水后库区监测点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均为散发。结论三峡库区卫生清理有效地清除了库区污染源,蓄水后库区内未出现病媒生物异常及人畜共患病的流行暴发,至今尚未发现三峡库区蓄水对库区人群健康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于恩庶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1):47-49
近年来出现的许多新的人类传染病日1,其中大多数为人兽共患病,其病原体有的早在动物中潜存着,未为人们所认识;有的是已知病原体,但获得了新的特性,适应于人体,增强了致病力。最受世人关注的有4种病:艾滋病、埃博拉热、疯牛病和0157:H7型大肠杆菌病,这些疾病对人畜的危害程度,要视我们与其斗争的策略而定,如果掉以轻心,后果不堪设想。一、流行情况:一种新人兽共患病的出现,由于人类对其缺乏认识,没有掌握与其斗争的武器,又无天然抵抗力,往往造成对人类健康生命和社会经济的巨大损失。最明显的例子是艾滋病,从其被发现至… 相似文献
5.
6.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主任尾身茂博士在提交给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委员会的报告中说,我们几乎可以肯定,来自动物并传给人类的人畜共患疾病会继续出现,完全遏止H5N1病毒比我们原来预想的要困难得多,它还在环境中流传,对此我们必须有所准备,并需要打持久战。 相似文献
7.
8.
动物皮毛与人畜共患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详细论述了动物皮毛与鼠疫及其它人畜共患病的关系,对动物皮毛与人类传染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鼠疫等人畜共患病随进出口皮毛等在国际间发生传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并可导致人类传染病的流行。通过实施检疫、传染病监测和卫生处理,可有效地防止人畜共患病随皮毛等传入或传出,并提出了防制由于皮毛进出口引起人畜共患病发生和流行、保护人体健康、促进贸易发展的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口岸预防控制人畜共患病的能力,有效防止人畜共患病传入。〔方法〕分析目前口岸预防控制人畜共患病所采取检疫监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口岸加强预防控制人畜共患病工作对策。〔结果〕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新老人畜共患病的频频爆发和流行,给口岸预防控制工作带来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出入境人员的非法携带,出入境交通工具自用食品携带,非法走私入境的动物和动物产品,造成人畜共患病传入渠道多,加大了预防控制难度;二是在口岸开展预防控制人畜共患病,需要口岸现场海关、边防、公安等部门配合;三是近年来新发疾病如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爆发和流行,凸显口岸查验现场配备一专多能、有扎实专业知识和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明显不足;四是人畜共患病监测资金投入不足。〔结论〕针对存在问题,口岸应采取配备人-机-犬模式,推进口岸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针对性的对封存入境交通工具自用动物产品的疾病疫情检测,联手海关等打击走私部门,堵塞预防控制漏洞,构建起长效预防控制机制和“内联外合”等防预控制对策,就能有效防止人畜共患病经口岸传入传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生猪取消派购派销,实行肉食市场开放,猪价放开,肉类多渠道经营之后,繁荣了市场,方便群众,活跃了城乡经济,使生猪生产和销售都出现了好的形势。但是,由于缺乏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办法,在我省各地市场和各个流通环节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病死畜肉,加之人畜共患病,食源性中毒病的不断增加,直接或间接地危害着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11.
传染病监测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建国以来,我国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不断完善,技术手段不断革新,在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全球传染病形势仍然较为严峻,传染病监测仍将是防控传染病的有效途径。本期“传染病监测”栏目的论文,针对不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将成为我国传染病控制研究方面的重要信息,为传染病防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长江三峡水库坝区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因素和疫情。方法选择调查点,收集1996~2006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资料,进行钩端螺旋体病病原分离和抗体检测。结果2003~2006年长江三峡水库坝区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比蓄水前低,采13份散发钩端螺旋体病人双份血清,用交叉吸收实验检测出临海、致热、乳山3个新的钩端螺旋体血清型;水库坝区清底后,鼠密度2.09%。室内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57.1%;户外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66.67%。分离钩端螺旋体菌36株,分属5个血清群7个血清型,其中黄疸出血群占47.22%,波摩那群占27.78%,鼠肾、猪肾和蛙肾带菌率分别为2.67%、0.81%和0.25%,健康人群黄胆出血群阳性率为31.12%。结论长江三峡水库坝区蓄水期间没有发生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采取水库坝区清底可以有效降低鼠密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郑州市2017年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及病原学特性,为食源性疾病诊断提供病原学证据,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早期识别、预警和防控能力。方法 对2017年郑州市哨点医院上送的食源性疾病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及分析。结果 2017年郑州市2家哨点医院共采集504份病例标本,检出165株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32.74%(165/504)。其中沙门菌检出率为19.84%(100/165),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11.11%(56/165),志贺菌检出率为1.39%(7/165),诺如病毒检出率为0.40%(2/165)。5岁以下年龄组病原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41.35%(98/237)。结论 郑州市食源性疾病主要以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感染为主。今后应进一步扩大监测覆盖面和病原菌种类,并加强食品安全教育与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4.
探讨Rogerson空间模式监测方法在中国传染病实时监测中的应用。文中介绍该方法的原理,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为例,探索关键参数如K、H、n0和τ的设定、模拟监测过程及解释结果等。结果表明Rogerson空间模式监测方法能够连续不断地监测传染病疫情变化,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同时确定传染病病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Rogerson空间模式监测方法能够做到实时和动态监测,克服多重检验问题,为传染病早期防控提供可靠信息,因此在传染病聚集性探测和实时分析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肇庆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的现状,为有效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在肇庆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体检的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0年体检人数为2224人,检出各种传染220例,总检出率为9.89%,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198例,检出率为8.90%;梅毒14例,检出率为0.63%;丙型肝炎抗体阳性7例,检出率为0.31%;开放性肺结核1例,检出率为0.04%;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未检出。结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sAg)和梅毒螺旋体阳性是影响肇庆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梅毒感染者明显增多。公务商务人员、劳务人员和交通员工是肇庆口岸的重点监测人群。加强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普及预防传染病的知识,提高出入境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传染病在国际间传播。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掌握河源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情况,为有效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6月河源口岸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年1月—2010年6月共监测体检987人次,检出各类传染病97例,总检出率9.83%。其中HBsAg阳性85例,检出率为8.61%;HCV-Ab阳性5例,检出率为0.51%;肺结核1例,检出率为0.10%;梅毒5例,检出率为0.51%;HIV抗体阳性1例,检出率为0.10%。出境劳务人员传染病检出率高于非劳务人员(2=5.194,P<0.05)。传染病检出率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16,P>0.05)。男性的传染病总检出率及HBsAg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2=3.877,P<0.05及2=3.910,P<0.05)。结论 HBsAg阳性为河源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入境商务人员及出境劳务人员是河源口岸传染病监测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1997-2008年三峡库区主要蚊媒传染病乙型脑炎(乙脑)和疟疾的流行特征及蚊媒生物的密度季节消长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1997-2008年"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系统"监测点乙脑、疟疾和蚊媒生物的监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和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 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8年三峡库区乙脑和疟疾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乙脑年均发病率为0.61/10万~1.76/10万,疟疾年均发病率为0.79/10万~0.19/10万.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人房和畜圈蚊密度均低于蓄水前密度,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房和畜圈蚊密度与月均气温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1和0.355;乙脑和疟疾合计月发病例数与人房和畜圈月均成蚊密度分别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和0.328.结论 1997-2008年三峡库区乙脑和疟疾发病率及蚊类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