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彦喜  高黎  吴豪阳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705-1706
目的:观察面动脉岛状鼻唇沟瓣在口腔颌面部组织器官缺损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面动脉岛状鼻唇沟瓣修复口腔内部组织器官缺损患者15例。其中口底缺损7例,舌体缺损8例。结果:15例患者术后组织瓣全部存活,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面动脉岛状鼻唇沟瓣适宜口腔内面部组织器官轻、中度缺损的修复重建,具有操作简单,皮瓣成活率高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秦芹  姚广东 《安徽医药》2018,22(8):1540-1541
目的 探讨鼻唇沟窄蒂皮瓣转移修复鼻部缺损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26例鼻部缺损患者,在鼻唇沟按创面缺损情况设计一窄蒂皮瓣,旋转皮瓣至创面,修复鼻部缺损.结果 26例患者术后转移皮瓣基本成活,修复部位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皮肤相匹配,鼻外形视觉效果良好,鼻唇沟切口无明显疤痕.结论 鼻唇沟窄蒂皮瓣修复鼻部缺损效果理想,转移灵活,并发症少,是修复鼻部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唇部畸形缺损的应用。方法应用鼻唇沟皮瓣对18例患者修复鼻唇部皮肤缺损,皮瓣沿鼻唇沟走行方向设计,根据缺损的部位,蒂部分别设计在上方或下方,蒂宽1.5~3.0cm,长度根据缺损范围确定,长宽比例不超过5:1。掀起皮瓣,然后在无张力情况下旋转皮瓣覆盖创面。结果 18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I期愈合,皮瓣色泽均匀,与周围皮肤接近,外形恢复满意。随访半年,皮瓣周围及鼻唇沟手术瘢痕不明显。结论应用鼻唇沟皮瓣是修复鼻唇部畸形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唇沟皮瓣修复鼻唇部畸形缺损的应用.方法 应用鼻唇沟皮瓣对18例患者修复鼻唇部皮肤缺损,皮瓣沿鼻唇沟走行方向设计,根据缺损的部位,蒂部分别设计在上方或下方,蒂宽1.5~3.0cm,长度根据缺损范围确定,长宽比例不超过5:1.掀起皮瓣,然后在无张力情况下旋转皮瓣覆盖创面.结果 18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I期愈合,皮瓣色泽均匀,与周围皮肤接近,外形恢复满意.随访半年,皮瓣周围及鼻唇沟手术瘢痕不明显.结论 应用鼻唇沟皮瓣是修复鼻唇部畸形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常用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和适应证。方法对330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运用常用的13类组织瓣进行修复。结果游离组织瓣移植13例中1例前臂皮瓣坏死,带蒂皮瓣283例中部分坏死7例,肋骨、髂骨移植共34例,髂骨部分坏死1例;其余各类组织瓣(共321例)全部成活。结论区别应用不同组织瓣进行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可较好恢复患者口腔颌面部功能及形态,能够提高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软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与修复中的应用比较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选取100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进行皮瓣修复,统计术后皮瓣成功率,分析失败原因。结果应用软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各类缺损100例,成功95例,成功率为95%。结论采用不同软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对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面动静脉蒂鼻唇沟岛状肌皮瓣联合舌瓣在下唇肿瘤术后缺损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面动静脉蒂鼻唇沟岛状肌皮瓣联合舌瓣修复下唇肿瘤术后缺损6例.结果 6例患者术后组织瓣全部成活,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面动静脉蒂鼻唇沟岛状肌皮瓣联合舌瓣适宜下唇缺损的修复重建,具有皮瓣成活率高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陈旭兵 《安徽医药》2013,34(9):1358-1359
目的比较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游离前臂皮瓣在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病例(其中前臂皮瓣14例,股前外侧皮瓣5例;面积5 cm×6 cm~8 cm×10 cm,)进行分析总结,根据不同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应用不同组织瓣类型对缺损进行修复,并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9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患者的张口度、语言及吞咽功能、缺损区外形方面均恢复良好,在供区恢复情况及满意度方面。股前外侧皮瓣明显优于前臂皮瓣。结论股前外侧皮瓣能更好的降低供区的各种并发症,且组织量丰富,可塑性良好,是修复颌面部软组织较大缺损的理想游离皮瓣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带蒂和游离组织瓣移植同期修复口腔颌面部癌术后缺损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采用自体组织移植同期修复口腔颌面部癌术后缺损31例,采用游离组织瓣20例,其中挠侧前臂皮瓣18例,腓骨肌皮瓣2例;带蒂胸大肌肌皮瓣11例。术后观察皮瓣成活率、并发症和近期疗效。结果 31例皮瓣有前臂皮瓣1例坏死,1例部分坏死;胸大肌肌皮瓣1例部分坏死;其余组织瓣全部成活,血管危象:前臂皮瓣2例,经抢救后成活;胸大肌肌皮瓣3例感染,控制感染后皮瓣成活。术后随访2~18个月,复发2例,1例术后3个月死亡。本组病例除死亡患者外,3例对治疗效果不满意,其余27例满意。结论组织瓣同期移植修复可扩大口腔颌面部癌的手术适应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保证血供和静脉回流是皮瓣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修复耳鼻部皮肤缺损的作用。方法采用鼻唇沟皮瓣、额正中皮瓣、耳廓复合组织瓣、耳后皮片及颈部皮片重建耳鼻部皮肤缺损16例。结果16例皮瓣全部存活。结论皮瓣应用于耳鼻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成功率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侧表皮部分坏死。9例患者出院时创面均愈合,感染控制无复发,无溃疡及压疮形成。皮瓣供区均愈合良好,皮瓣外观均满意,术后随访1~6个月,皮瓣与跟骨间贴附良好,患者无前足底部及足趾发麻,神经感觉良好。结论由于足底皮肤缺损修复的特殊性,应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血供丰富,有益于足跟功能重建。根据缺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带蒂皮瓣,并证实了足底内侧岛状皮瓣移植为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第一跖背动脉及其腓侧皮支为蒂的游离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第一跖背动脉及其腓侧皮支为蒂的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手背处的软组织缺损。结果本组应用20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弹性好,外观接近健手。受区皮肤感觉恢复好,对供足无明显影响。结论第一跖背动脉及其腓侧皮支为蒂的的游离皮瓣为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坏死的较好方法,尤其适用于手指掌侧的伴有血运障碍的半环形的皮肤坏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腿皮神经皮瓣及其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皮神经皮瓣及其穿支皮瓣修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其中包括带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11例、带隐神经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1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18例、带腓肠神经的腓动脉穿支蒂皮瓣3例。结果42例皮瓣中完全成活37例,部分坏死5例,成活后的皮瓣远期随访质地一般比较柔软,带蒂皮瓣一般比较薄,相对容易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修复的皮瓣种类日渐增多,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来达到较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第一掌背动脉桡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儿手指电击伤。方法利用第一掌背动脉桡侧岛状皮瓣修复小儿拇指、示指电击伤6例,皮瓣面积为1.5 cm×2 cm~2 cm×3 cm。结果 6例皮瓣均成活,利用第一掌背动脉桡侧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电击伤,尤其是儿童拇、示指电击伤,血供可靠、损伤小、外观满意。结论第一掌背动脉桡侧岛状皮瓣逆行能够有效的修复手指深度创伤。  相似文献   

15.
张学伟  国美丽  王志兴  等. 《天津医药》2016,44(8):1026-1028
摘要: 目的 探讨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大型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7 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缺损采用胸大肌皮瓣修复, 皮瓣切取大小为 6 cm×4 cm ~11 cm×9 cm。26 例修复口内缺损, 1 例修复面部缺损。17 例经锁骨上、 10 例穿锁骨下进入颈部。结果 术后 20 例完全成活 (74.1%), 6 例部分坏死 (22.2%), 1 例完全坏死 (3.7%)。13 例出现术后并发症 (48.1%): 10 例 (37.0%) 为伤口感染, 其中受区感染 8 例, 供区感染 2 例, 7 例皮瓣坏死的患者均出现受区伤口感染; 其他并发症包括伤口裂开、 颈部血肿及肺感染各 1 例 (3.7%)。结论 为避免皮瓣坏死及减少受区伤口感染, 应按照胸大肌皮瓣的血供特点设计皮瓣并保护好血管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应用不同的前臂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6种不同的前臂背侧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141例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128例皮瓣完全成活,13例皮瓣部分坏死。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结论应用前臂背侧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安全,临床效果满意,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14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结果本组皮瓣完全成活13例,1例皮瓣远端部分组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系选用非负重供区,其组织结构与足跟近似,满足负重行走和感觉的功能需要。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对足部负重、感觉及外观影响很小,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方奇 《淮海医药》2006,24(6):454-455
目的 探讨应用足背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技术.方法 根据足部创面的大小和位置,设计足背皮瓣,转移至受区.结果 8例皮瓣中,完全成活7例,1例部分坏死,经植皮后创面愈合,成活皮瓣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足背皮瓣是修复足部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该皮瓣转移范围大,供受区相近,供瓣区隐匿且不影响负重及行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比较带蒂皮瓣修复小腿皮肤缺损的四种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6-07~2003-12,笔者所在医院对52例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患者,应用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隐神经筋膜蒂皮瓣、腓肠肌内侧头(或外侧头)皮瓣、小腿内侧皮瓣等4种手术方法移植修复。结果52例皮瓣全部成活,5例少部分坏死,经换药或少量植皮后,创面全部愈合。术后随访3~24个月,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皮神经筋膜蒂皮瓣手术方法简便,皮瓣血供良好,适合应用在创面基底条件较好,面积较小的皮肤缺损。腓肠肌内侧(或外侧)头皮瓣手术方法简便,皮瓣血供丰富,适合应用在创面条件差、组织缺损多的创面,但外形臃肿,影响美观。小腿内侧皮瓣,手术操作较复杂,破坏一条主要血管,但皮瓣血供丰富,可切取面积较大。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局部皮肤软组织的条件,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法,应用适合的带蒂皮瓣转移修复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