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Th1/Th2、Tc1/Tc2细胞亚群平衡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荧光标记抗体,应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仪技术,从单细胞水平对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20例)、缓解期哮喘患儿(18例)及同龄正常健康儿(对照组20例)外周血CD4+、CD8+细胞内分泌IFN-γ、IL-4进行检测。结果:哮喘患儿外周血细胞内分泌IL-4(+)的CD4+(Th2)、CD8+(Tc2)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哮喘急性发作期高于缓解期;分泌IFN-γ(+)的CD4+(Th1)、CD8+(Tc1)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且哮喘急性发作期低于缓解期。结论:哮喘患儿外周血Th2、Tc2百分率升高,Th1、Tc1百分率降低,Th1/Th2、Tc1/Tc2比值降低,且哮喘急性发作期低于缓解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外周血中核因子-kB(NF-KB)活性及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吸入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4 mg/d,1次/d,睡前口服,连用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NF-κB活性和血浆IL-10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日夜间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外周血中NF-κB活性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治疗后血浆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组比时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同时治疗组患儿日夜间症状评分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IL-10水平,使NF-κB活性降低,从而抑制气道炎症,缓解气道痉挛,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用于评估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价值及对控制儿童哮喘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患儿110例(其中急性发作哮喘患儿65例,经针对治疗哮喘缓解患儿45例)及正常健康儿童90例(对照组)为作为研究,测定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患儿及正常儿童的FeNO及肺功能指标。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患儿的FeNO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FeNO值亦明显高于缓解期患儿(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FEV1%、FEF25%、FEF50%、FEF75%均明显低于临床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临床缓解期患儿FEF25%、FEF50%、FEF75%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FEV1%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FeNO的测定能够准确反映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气道炎症情况,对指导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此外操作无创、简易、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可溶性干细胞因子(sSCF)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EOS)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ELISA法对90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的血清sSCF和EOS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sSCF急性发作期水平[(2.9134±0.7596)pg/L]较缓解期[(3.2557±0.5985)pg/L]和正常对照组[(3.7163±0.5775)pg/L]明显降低(P均<0.01);缓解期水平有明显升高,但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sSCF与EOS成负相关,r为-0.55,P<0.05.结论 sSCF参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患儿外周血sS-CF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可溶性干细胞因子(sSCF)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EOS)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ELISA法对90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的血清sSCF和EOS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sSCF急性发作期水平[(2.9134±0.7596)pg/L]较缓解期[(3.2557±0.5985)pg/L]和正常对照组[(3.7163±0.5775)pg/L]明显降低(P均<0.01);缓解期水平有明显升高,但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sSCF与EOS成负相关,r为-0.55,P<0.05.结论 sSCF参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患儿外周血sS-CF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可溶性干细胞因子(sSCF)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EOS)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ELISA法对90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的血清sSCF和EOS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sSCF急性发作期水平[(2.9134±0.7596)pg/L]较缓解期[(3.2557±0.5985)pg/L]和正常对照组[(3.7163±0.5775)pg/L]明显降低(P均<0.01);缓解期水平有明显升高,但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sSCF与EOS成负相关,r为-0.55,P<0.05.结论 sSCF参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患儿外周血sS-CF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可溶性干细胞因子(sSCF)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EOS)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ELISA法对90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的血清sSCF和EOS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sSCF急性发作期水平[(2.9134±0.7596)pg/L]较缓解期[(3.2557±0.5985)pg/L]和正常对照组[(3.7163±0.5775)pg/L]明显降低(P均<0.01);缓解期水平有明显升高,但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sSCF与EOS成负相关,r为-0.55,P<0.05.结论 sSCF参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患儿外周血sS-CF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可溶性干细胞因子(sSCF)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EOS)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ELISA法对90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的血清sSCF和EOS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sSCF急性发作期水平[(2.9134±0.7596)pg/L]较缓解期[(3.2557±0.5985)pg/L]和正常对照组[(3.7163±0.5775)pg/L]明显降低(P均<0.01);缓解期水平有明显升高,但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sSCF与EOS成负相关,r为-0.55,P<0.05.结论 sSCF参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患儿外周血sS-CF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可溶性干细胞因子(sSCF)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EOS)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ELISA法对90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的血清sSCF和EOS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sSCF急性发作期水平[(2.9134±0.7596)pg/L]较缓解期[(3.2557±0.5985)pg/L]和正常对照组[(3.7163±0.5775)pg/L]明显降低(P均<0.01);缓解期水平有明显升高,但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sSCF与EOS成负相关,r为-0.55,P<0.05.结论 sSCF参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患儿外周血sS-CF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可溶性干细胞因子(sSCF)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EOS)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ELISA法对90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的血清sSCF和EOS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sSCF急性发作期水平[(2.9134±0.7596)pg/L]较缓解期[(3.2557±0.5985)pg/L]和正常对照组[(3.7163±0.5775)pg/L]明显降低(P均<0.01);缓解期水平有明显升高,但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sSCF与EOS成负相关,r为-0.55,P<0.05.结论 sSCF参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患儿外周血sS-CF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可溶性干细胞因子(sSCF)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EOS)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ELISA法对90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的血清sSCF和EOS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sSCF急性发作期水平[(2.9134±0.7596)pg/L]较缓解期[(3.2557±0.5985)pg/L]和正常对照组[(3.7163±0.5775)pg/L]明显降低(P均<0.01);缓解期水平有明显升高,但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sSCF与EOS成负相关,r为-0.55,P<0.05.结论 sSCF参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患儿外周血sS-CF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可溶性干细胞因子(sSCF)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EOS)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ELISA法对90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的血清sSCF和EOS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sSCF急性发作期水平[(2.9134±0.7596)pg/L]较缓解期[(3.2557±0.5985)pg/L]和正常对照组[(3.7163±0.5775)pg/L]明显降低(P均<0.01);缓解期水平有明显升高,但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sSCF与EOS成负相关,r为-0.55,P<0.05.结论 sSCF参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患儿外周血sS-CF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可溶性干细胞因子(sSCF)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EOS)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ELISA法对90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的血清sSCF和EOS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sSCF急性发作期水平[(2.9134±0.7596)pg/L]较缓解期[(3.2557±0.5985)pg/L]和正常对照组[(3.7163±0.5775)pg/L]明显降低(P均<0.01);缓解期水平有明显升高,但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sSCF与EOS成负相关,r为-0.55,P<0.05.结论 sSCF参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患儿外周血sS-CF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可溶性干细胞因子(sSCF)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EOS)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ELISA法对90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外周血的血清sSCF和EOS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sSCF急性发作期水平[(2.9134±0.7596)pg/L]较缓解期[(3.2557±0.5985)pg/L]和正常对照组[(3.7163±0.5775)pg/L]明显降低(P均<0.01);缓解期水平有明显升高,但仍然低于正常对照组.sSCF与EOS成负相关,r为-0.55,P<0.05.结论 sSCF参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患儿外周血sS-CF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免疫球蛋白(IgE)表达水平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流量(FEV1)的值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变态反应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80例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患儿和30例健康儿血清中ECP、IgE的表达水平和FEV1的值。结果 哮喘发作期血清ECP、IgE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但缓解期与稳定期差异无显著性,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哮喘发作期FEV1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组,但缓解期与稳定期差异无显著性,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ECP、IgE在哮喘的急性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可能是构成气道慢性炎症的各类因素之一,同时气道阻塞越重,病情也越明显。联合测定血清ECP、IgE水平和FEV1水平有助于哮喘的诊断及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和峰流速(PEF)值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血清IL-8、IL-10含量和PEF值,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IL-10水平及PEF值均明显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缓解期患儿血清IL-10水平及PEF值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IL-8含量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缓解期患儿血清IL-8含量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细胞因子失衡是儿童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血清IL-8、IL-10水平和PEF值的研究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蛋白(Eotaxi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哮喘专科收治的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35例、缓解期25例、正常对照组2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组血清Eotaxin水平。结果急性发作组较缓解组、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缓解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急性发作组中重度发作组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1)。结论Eotaxin水平与哮喘病情变化一致,可以用来监测哮喘的气道炎症状况,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宁静  牛建平  邹映雪 《新医学》2006,37(10):643-644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0和干扰素γ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关系:方法:29例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度)患儿,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血清白介素-10、干扰素γ水平,同时测定FEV1%值。并对同期的血清白介素.10、干扰素γ与FEV1%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的血清白介素-10、干扰素γ水平及FEV1%值均明显低于缓解期(均为P〈0.01),且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血清白介素-10、干扰素γ水平与FEV,%值呈正相关(均为P〈0.01):结论:血清白介素-10、干扰素γ水平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这对于监测哮喘的病情发展,以及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姜黄素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与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支气管大鼠气道炎症及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姜黄素组各12只,采用卵蛋白(OVA)等致敏大鼠哮喘模型,观察3组动物哮喘发作症状、气道炎症情况及免疫组化染色后NF-κB的核着色情况。结果:哮喘模型组大鼠哮喘发作症状最明显,姜黄素组大鼠症状轻,正常对照组无症状。哮喘模型组支气管周围明显炎细胞浸润,且以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姜黄素组较哮喘模型组明显减轻,正常对照组无明显炎细胞浸润。肺泡灌洗液总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哮喘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姜黄素组。肺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发现哮喘模型组NF-κB的核着色最强,姜黄素组较弱,正常对照组微弱表达。结论:姜黄素可抑制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抑制哮喘大鼠NF-κB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核因子-κB(NF-κB)活性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对25例确诊PNS的患儿及20例正常儿童,各抽取静脉血3 mL培养PBMC,平分成3管,分别为仅单纯培养(培养组);加入刺激剂IL-1β后培养(IL-1β组);加入抑制剂四苯磺酰苯乙基氯甲基酮(TPCK)后培养(TPCK组).用ELISA法检测核蛋白提取物NF-kB活性的OD值.结果培养组PNS患儿NF-κB的OD值为0.407±0.154,正常儿童为0.199±0.036;PNS患儿和正常儿童IL-1β组NF-κB活性最高,分别为0.571±0.290和0.308±0.060;TPCK组NF-κB活性最低,分别为0.348±0.118和0.163±0.039.PNS患儿和正常儿童的培养组、IL-1β组及TPCK组的NF-κB活性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培养组、IL-1β组及TPCK组PNS患儿的NF-κB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NF-κB可能在PN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NS患儿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炎症反应刺激NF-κB的活化,促进病情的进一步发展,NF-κB可作为肾病综合征干预治疗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