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产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初产妇210例,分为A组(全产程组,宫口开张1~1.5cm)、B组(活跃期组,宫口开张2~3cm)和C组(对照组,不采用分娩镇痛)。A、B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PCA),两组的蛛网膜下腔给药和硬膜外腔维持用药相同;C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不给任何镇痛药物。观察A、B组的镇痛时间、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镇痛满意度等;观察三组的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等。结果A组潜伏期的时间最短,c组的潜伏期时间最长(P〈0.05);B组的镇痛起效时间快于A组(P〈0.05)。结论在宫口开张1~1.5cm的产程潜伏期施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在高海拔地区初产妇应用中的介入时机及对产程曲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A、B、C、D组。A组:全程镇痛,临产后硬膜外分娩镇痛,宫口开全后继续镇痛;B组:硬膜外分娩镇痛,宫口开全后停止镇痛;C组:宫口开至3~5 cm时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宫口开全后继续镇痛;D组:宫口开至3~5 cm时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宫口开全后停止镇痛。记录各组初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产妇分娩痛感,绘制产程曲线。结果 A、B组初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短于C、D组(P <0.05),A组时间最短(P <0.05)。4组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产后2 h出血量、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产妇中A组VAS评分最低(P <0.05),A组产程曲线最优。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全产程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为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B组为活跃期镇痛组,宫口开至3cm行硬膜外自控镇痛;C组为全产程镇痛组,进入规律宫缩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并记录镇痛效果(VAS)、下肢运动阻滞程度(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价)、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的使用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B、C组镇痛效果良好,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微,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静脉滴注催产素加强宫缩例数较对照组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妇的总体满意度高于A、B两组。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全产程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确切,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不增加剖宫产率,可以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联合程控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IEB)对初产妇产程及新生儿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9~12月接诊的15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根据镇痛方法进行分组,分为A组(进行非镇痛分娩,n=50),B组(采用单纯硬膜外联合程控间歇脉冲注入技术,n=50),C组(采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联合程控间歇脉冲注入技术,n=50),对比B、C两组镇痛起效时间及镇痛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对比三组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阿氏(Apgar)评分、分娩期间孕妇不良反应及产妇下肢运动功能与镇痛满意度。结果:B组镇痛起效时间长于C组,且B组镇痛后30 min、1 h、2 h、4 h及宫口全开时VAS评分高于C组(P<0.05);C组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低于B组、A组(P<0.05),C组新生儿出生1~5 min,Apgar评分均高于A、B组(P<0.05);C组产妇产后下肢运动功能优于A组、B组,镇痛满意度高于A组、B组(P<0.05)。结论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配合程控间歇脉冲注入技术镇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潜伏期应用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无阴道分娩禁忌证和椎管内阻滞禁忌证的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潜伏期组)宫口<3 cm时开始分娩镇痛,B组(活跃期组)宫口≥3 cm时开始分娩镇痛,A、B两组于蛛网膜下腔注入盐酸罗哌卡因2 mg+舒芬太尼4 μg混合液,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3分时用0.125%盐酸罗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A),C组(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不给任何镇痛药物.观察并记录各组产妇生命体征、VAS、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产程时间、新生儿评分、出血量、缩宫素使用情况、剖宫率、副作用等情况.结果:A、B两组镇痛后各时段MAP、HR、RR、VAS评分与镇痛前即刻及C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镇痛后各时段MAP、HR、RR下降均在正常范围.A、B两组的产程、新生儿评分、运动神经阻滞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催产素使用率和皮肤瘙痒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结论:潜伏期应用盐酸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镇痛效果好,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怡  张明威  陈伟 《当代医学》2008,(13):153-155
目的 观察产妇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使用硬膜外镇痛对于子宫收缩力、产程及新生儿阿氏评分影响,评价潜伏期硬膜外镇痛可行性.方法 随机分配60例无产科及硬膜外阻滞禁忌症的单胎初产妇,在正规宫缩开始,分别按需镇痛潜伏期组及宫口≥3cm活跃期组行硬膜外阻滞,并选用30例无产科合并症的单胎初产妇不作硬膜外阻滞作为对照,分别观察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子宫收缩力,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分娩结局及新生儿阿氏评分.结果 两组镇痛者VAS评分均降低,潜伏期组总产程较活跃期组短(P<0.05)、剖官产率和器械助产率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组总产程明显短于非镇痛组(P<0.05).结论 产程潜伏期使用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产妇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使用硬膜外镇痛对于子宫收缩力、产程及新生儿阿氏评分影响,评价潜伏期硬膜外镇痛可行性.方法 随机分配60例无产科及硬膜外阻滞禁忌症的单胎初产妇,在正规宫缩开始,分别按需镇痛潜伏期组及宫口≥3cm活跃期组行硬膜外阻滞,并选用30例无产科合并症的单胎初产妇不作硬膜外阻滞作为对照,分别观察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子宫收缩力,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分娩结局及新生儿阿氏评分.结果 两组镇痛者VAS评分均降低,潜伏期组总产程较活跃期组短(P<0.05)、剖官产率和器械助产率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组总产程明显短于非镇痛组(P<0.05).结论 产程潜伏期使用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至本院就诊的产妇120例设置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段为2017年10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根据产妇意愿分为3组,各40例,A组在产程潜伏期(宫口开至1-2cm)给予硬膜外阻滞下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B组在产程活跃期(宫口开至3cm以上)给予硬膜外阻滞下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C组未应用分娩镇痛。分别观察VAS评分、产程时间、产妇出血量、胎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和不良事件等。结果 (1)A组潜伏期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和B组在活跃期和第二产程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2)3组产程进展无明显差异(P0.05),缩宫素使用率A组和B组无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明显高于C组;(3)分娩方式比较,A组和B组的剖宫产率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剖宫产率无明显差异(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潜伏期分娩镇痛中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第一产程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对总产程和母婴的影响.观察潜伏期,活跃期应用分娩镇痛后的产程进展,对子宫收缩力的影响和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确诊无内科疾病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Ⅰ组:产妇宫口开张>1cm左右开始分娩镇痛,Ⅱ组:产妇宫口开张>3cm左右开始分娩镇痛,Ⅲ组:为正常对照组未采用分娩镇痛.三组年龄身高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前两组产妇各产程所需时间,镇痛效果,产钳助产数,剖宫产数,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Ⅰ组与Ⅱ组与Ⅲ组产妇剖宫产数,产钳助产数,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第一产程(潜伏期镇痛)镇痛效果确切,VAS评分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CSEA应用第一产程潜伏期与应用第一产程活跃期相比较,分娩镇痛作用明显,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产程潜伏期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评价潜伏期镇痛的可行性。方法:初产妇300例,ASAⅠ~Ⅱ级,足月、单胎、头位、无产科并发症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证,随机分为3组(n=100)。潜伏期组(L组),进入产程后,宫口开至0.5~2.5 cm进行镇痛;活跃期组(A组),宫口≥3 cm进行镇痛;对照组(非镇痛组,C组),不予镇痛药物。L、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分次注入0.15%罗哌卡因达10 mL/h,至宫口开全时停止注入药物。行VAS评分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级,记录产程、催产素使用情况、阴道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L组和A组镇痛效果、产程、催产素使用及分娩方式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组比较,L组、A组镇痛期间呼吸循环平稳,VAS评分降低,产程延长,催产素使用例数增多,顺产及器械助产率增加,剖宫产率降低(P〈0.05);三组阴道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Bromage分级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潜伏期硬膜外腔注入0.15%罗哌卡因行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王雄  刘伟  曹建军 《吉林医学》2013,34(1):56-57
目的:临床观察评价0.1%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在不同时机停药对第二产程的时间和VAS评分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已临产产妇,平均(25±6)岁,自愿要求硬膜外分娩镇痛,无内科合并症,无麻醉及产科经阴道分娩禁忌证的初产妇共6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宫口扩张8 cm停药组):宫口扩张>3 cm开始硬膜外分娩镇痛,用药浓度为0.1%盐酸罗哌卡因复合0.002 g/L芬太尼,宫口扩张8 cm停药。B组(第二产程完毕停药组):宫口扩张>3 cm开始硬膜外分娩镇痛,用药浓度为0.1%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第二产程完毕停药。C组(对照组):未行分娩镇痛。观察评价三组的第二产程的时间和VAS评分影响。结果:第二产程时间A组、C组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0.1%盐酸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在第二产程完毕停药可延长第二产程,而宫口扩张时8 cm停药对第二产程时间无明显影响。VAS评分不同时机下A组、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潜伏期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潜伏期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例ASAⅠ、Ⅱ级要求施行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为观察组(A组),另选200例条件相仿但不给分娩镇痛为对照组(B组),A组在进入产程潜伏期后将2mL麻醉药(罗哌卡因2mg和芬太尼10μg)注入蛛网膜下隙。60min后连接PCA泵,胎儿娩出后停止硬膜外腔给药;B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监测并记录镇痛效果(VAS)、神经阻滞评分(MBS)、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的使用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镇痛效果良好,镇痛前即刻VAS为(7.8±1.3)分,腰麻后10minVAS为(0.8±0.3)分,差异有显著性。A组未见下肢运动神经阻滞,MBS均为0。第2产程时间A组为(39.9±23.1)min,长于B组的(29.3±14.3)min(P<0.01),差异有显著性,但无临床意义;A组的第1、3产程时间、分娩方式、需静滴催产素加强宫缩的产妇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潜伏期镇痛效果确切,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全产程应用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全产程应用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及母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单胎正常临产,无妊娠合并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100例。分为两组:A组(50例):潜伏期组,宫口扩张1~2.5 cm;B组(50例):活跃期组,宫口扩张3~5 cm。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另选同期未施行分娩镇痛的5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C组)。观察3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催产素使用情况。结果 (1)产程时间及催产素使用情况比较,虽A组催产素使用率比C组增多,但A组的潜伏期、活跃期与C组相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娩方式比较,A组及B组阴道分娩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剖宫产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产程实施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可缩短第一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对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无影响,有利于阴道分娩,对母婴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6,(6):669-672
目的:观察腰麻联合自控硬膜外阻滞(CSEA+PCEA)分娩镇痛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阴道分娩和椎管内阻滞禁忌证,单头足月初产妇240例,按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对照组(D组)和镇痛组(Z组),每组120例。D组按常规产科护理及自然分娩的处理方式,未行分娩镇痛,Z组在D组的基础上,在产妇宫口开大2cm时行CSEA穿刺,成功后置入25G腰麻穿刺针向蛛网膜下腔缓慢注入罗哌卡因3mg,拔出穿刺针并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0min时接装有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mg/L的全自动电子输注泵产妇开始PCEA,持续背景剂量6~8ml/h,PCA剂量为5ml,锁定时间30min。观察记录镇痛前即刻、镇痛后各时点、第二和第三产程宫缩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剂量、新生儿出生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出血总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Z组产妇镇痛后各时点、第二及第三产程宫缩时VAS评分明显低于D组(P<0.05),第一产程明显缩短且剖宫产率下降(P<0.05),Z组缩宫素用量高于D组(P<0.05),两组其余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腰麻联合自控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起效迅速、镇痛效果确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并能缩短第一产程又能将低剖宫产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伟 《吉林医学》2012,(1):95-96
目的:临床观察评价0.1%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应用于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及剖宫产率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已临产,自愿要求分娩镇痛、无合并内科疾病、无麻醉及产科经阴道分娩禁忌证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潜伏期组):宫口扩张1~3 cm开始硬膜外分娩镇痛,B(活跃期组):宫口扩张>3 cm开始硬膜外分娩镇痛,C组(对照组):未行分娩镇痛。观察评价三组的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及剖宫产率。结果:三组相比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新生儿Apgar评分法及剖宫产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可安全的用于潜伏期,不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不会增加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陈怡  张明威  陈伟 《当代医学》2008,(14):153-155
目的 观察产妇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使用硬膜外镇痛对于子官收缩力、产程及新生儿阿氏评分影响,评价潜伏期硬膜外镇痛可行性. 方法 随机分配60例无产科及硬膜外阻滞禁忌症的单胎初产妇,在正规官缩开始,分别按需镇痛潜伏期组及官口≥3cm活跃期组行硬膜外阻滞,并选用30例无产科合并症的单胎初产妇不作硬膜外阻滞作为对照,分别观察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子官收缩力,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分娩结局及新生儿阿氏评分. 结果 两组镇痛者VAS评分均降低,潜伏期组总产程较活跃期组短(P0.05).镇痛组总产程明显短于非镇痛组(P<0.05),结论产程潜伏期使用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初产妇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5例。两组分别在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5μg和罗哌卡因3mg,待产妇VAS≥3分时启用自控PCA泵维持镇痛。并对两组的不同时间点进行VAS评分,记录镇痛维持时间、不良反应及运动阻滞情况等指标。结果A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镇痛维持时间均明显优于B组(P<0.05或0.01),并且对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较小。结论舒芬太尼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具有起效快、镇痛强、持续时间长、副作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孕妇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88例待分娩的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分娩过程中不使用任何麻醉措施,观察组分娩过程中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观察两组产妇总产程和第一产程时间、活跃期宫口扩张速率、第二产程时间,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分娩过程中的疼痛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V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总产程及第一产程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宫口扩张速率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快(P<0.01).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对产妇分娩过程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同时亦能促进产程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产妇6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产妇蛛网膜下腔推注5μg舒芬太尼+1.5mg罗哌卡因共2.5mL,B组推注罗哌卡因3mg。所有患者连接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A)电子泵。记录镇痛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胎心率(FHG)、宫缩持续时间等。记录两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产程、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镇痛后的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镇痛后5min时A组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当宫VI开至7-8cm、宫口开全时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的首次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两组产程、缩宫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及瘙痒、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蛛网膜下腔阻滞单纯应用罗哌卡因比较。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镇痛效果确切完善,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及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5μg、罗哌卡因3 mg,B组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5μg。当产妇VAS≥3分时启用自控PCA泵维持镇痛,并在不同时间点对两组进行VAS评分,记录镇痛维持时间、不良反应及运动阻滞情况等指标。结果:A组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镇痛维持时间均明显优于B组(P<0.05或0.01),并且对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较小。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良好,具有起效快、镇痛强、持续时间长、副作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