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治疗相关性白血病(therapy-related leukemia,TRL)是指原发恶性肿瘤或非恶性疾病因接受化疗和(或)放射治疗所致的白血病。该病常因原发肿瘤的诊治而被忽视。临床常见为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发生比较少见[1]。乳腺癌治疗后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并发生淋巴瘤细胞白血病(lymphoma cell leukemia,LCL)者罕见。现将本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后继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异质性的实体瘤。淋巴瘤可发生于机体的任何部位,一般首发于淋巴结,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恶性淋巴瘤(ML)发生于淋巴结以外的淋巴样组织或无淋巴组织的器官,几乎人体各器官均有发生淋巴瘤的报告。晚期淋巴瘤易侵犯骨髓,甚至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是疾病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现将我院确诊1例左髂骨恶性淋巴瘤并白血病的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原发于胃肠道的恶性淋巴瘤比较少见。作者对19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作了分析。结果提示该病误诊率高,治疗方法可采用手术切除加化疗。从组织学类型看,19例均系弥漫型非何杰金氏恶淋,细胞多源于B细胞系列,其恶性程度为低度或中度,临床预后较为良好。  相似文献   

4.
恶性淋巴瘤除侵犯其他系统外,常侵犯骨髓发生白血病,尤以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发生为多,半数以上发生白血病(NHLL)。其发生率与病理类型、原发部位、病期等有关。我科两年来共收治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患者61例,经病理与血细胞学证实。发生白血病与骨髓侵犯(BMI)者31例,其中NHLL20例、BMI7例;何杰金淋巴瘤(HD)、BMI4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我科自1988年11月至1990年4月间收治儿童恶性淋巴瘤61例,除5例纵隔淋巴瘤未能取病检(经X线及血细胞学  相似文献   

5.
肾母细胞瘤后继发淋巴瘤细胞白血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剑峰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3):178-178,180
实体瘤治疗后发生的白血病.称为治疗相关性白血病(therapy 2 related leukemia,TRL)。此病较少见,国内1982年始偶有文献报道.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由于肿瘤经化疗或放疗后细胞发生突变所致。肾母细胞瘤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临床更罕见,本组报道1例。并对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19例临床分析吴国柱1马振君1杨丽军2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比较少见,1978年10月—1997年10月我们共收治19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中,男12例,女7例。年龄3岁~65岁,...  相似文献   

7.
郑彦 《肿瘤学杂志》2005,11(3):179-181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学检查对恶性淋巴瘤病理诊断和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总结回顾10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骨髓细胞学检查和临床分期结果.[结果]霍奇金淋巴瘤(HL)2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77例.NHL分型:B细胞型49例,T细胞型26例和NK细胞型2例.恶性淋巴瘤的骨髓侵犯(BMI)32例(31.68%),其中恶性淋巴瘤性白血病(MLL)8例.HL的淋巴细胞削减型和混合细胞型;NHL的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前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和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MI多见.10例无明显浅表淋巴结肿大的NHL患者经骨髓活检确诊为BMI,分期则由原Ⅱ、Ⅲ期升为Ⅳ期.恶性淋巴瘤发展至MLL的间期<3.5年,生存期<28个月,预后不良.[结论]骨髓细胞学检查对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临床分期有重要价值,尤其对无淋巴结病理证据的患者可提供诊断依据,伴有BMI患者为临床晚期,可能进展为白血病.  相似文献   

8.
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LCL)又称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是恶性淋巴瘤(主要是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病程后期,恶性肿瘤细胞播散至骨髓及血液所致的白血病,国内外对此类白血病尚无疗效肯定的化疗方案。我科于1996年4月起用COANP方案配合国产rhGCSF(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共治疗LCL患者26例,均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住院恶性淋巴瘤患者,有病理诊断及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学检查。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16~67岁,中位年龄46岁。初治4例,复治患者22例,KPS评分60以上。病理组织学分型:低度恶性4例,中度恶性15…  相似文献   

9.
淋巴肉瘤细胞白血病(LCL)又称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是恶性淋巴瘤(主要是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病程后期,恶性肿瘤细胞播散至骨髓及血液所致的白血病,国内外对此类白血病尚无疗效肯定的化疗方案,我科于1996年4月起用COANP方案配合国产rhG-CSF(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共治疗LCL中层得26例,均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体骨髓移植(ABMT)因供髓者来源困难,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并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在治疗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方面,在我国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我院从1993年开始至今已完成自体骨髓移植5例,其中文例急性白血病,1例恶性淋巴瘤,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病例本组4例急性够细胞白血病(AML)均达CR。1例恶性淋巴瘤(IV期)已有骨首浸润。患者年龄12~28岁。中位年龄18岁;男性2例,女性3例。4例AML移植前在我院接受了3~4疗程的大剂量巩固强化治疗,包括阿精胞管1.sg川X3;1例恶性淋巴瘤经用COAP方案5个疗程后达CR,…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误诊原因和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88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收治的18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人以上腹部不适、上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为主要临床特征,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为83.3%。其中术前确诊7例,均在胃镜下确诊。16例获得随访,5a生存率为56.3%。病理诊断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其中B细胞性淋巴瘤14例,T细胞性淋巴瘤3例。16例行辅助性CHOP化疗,总有效率为93.4%。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胃镜活检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和辅助性化疗是提高其生存率的关键。病理类型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急性白血病并发恶性淋巴瘤,国内外屡见不鲜,慢性白血病并发恶性淋巴瘤者,尚属少见。我们遇到2例慢性白血病患者并发组织细胞型恶性淋巴瘤。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喉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1969年至2003年住院诊治的6例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喉恶性淋巴瘤预后相对较好,呼吸困难的发生率较高。结论放射治疗的局部控制作用良好,是原发性喉恶性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发生在睾丸、卵巢的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形态特点、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1例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5例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依据WHO新分类进行分型.AnnArber(1971)国际分期法进行临床分期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睾丸恶性淋巴瘤平均好发于60.70岁,随访21例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13例,中住生存期35.2个月,5年生存率38.5%;T细胞性淋巴瘤5例,中位生存期18.6个月,2年生存率40.0%,无5年生存率。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例及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2例.5年生存率100%。就诊时病程处于Ⅰ期8例,中位生存期75.1个月。Ⅱ期8例.中位生存期36.5个月。Ⅲ、Ⅳ期5例,中位生存期8个月。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少见,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本组5例均为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小淋巴细胞性3例,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2例,Ⅰ期1例,Ⅱ期2例,Ⅲ期2例,其中2例失访,随诊3例均于1年内死亡。结论: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预后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关系密切,术后放、化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卵巢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5例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通过临床分析及光镜、免疫组化观察,经LCA、L26、UCHL、Mac387、A-ACT、K、λ、IgA、IgG、IgM标记,结果显示肿瘤多数为B细胞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瘤细胞有IgA、K阳性表达与桥本氏甲状腺炎IgA阳性表达相同。瘤细胞浸润甲状腺滤泡上皮形成淋巴上皮病变,提示桥本氏甲状腺炎起源的恶性淋巴组织发生的淋巴瘤,属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发生的淋巴瘤。临床特点生长缓慢,无甲状腺机能改变,5例均无转移,低度恶性,以手术切除为主,并加化疗,预后较好。本文并对其病因、发病机理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年至2006年5年中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髓系白血病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恶性组织细胞病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淋巴瘤1例。恶性血液病合并肺结核临床多表现为不典型肺结核,经抗结核治疗有效,并不影响恶性血液病治疗的转归。结论恶性血液病合并肺结核并不少见,在恶性血液病治疗完全缓解后出现的不明原因发热,仍应高度警惕合并肺结核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69例恶性淋巴瘤骨髓侵犯后骨髓象与血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恶性淋巴瘤骨髓侵犯后骨髓与外周血白细胞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9例恶性淋巴瘤具有骨髓侵犯的骨髓细胞分类及外周血白细胞检验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9例恶性淋巴瘤骨髓侵犯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异常33例,分类计数异常35例,骨髓增生正常者19例,增生异常者50例.结论当恶性淋巴瘤发展到骨髓侵犯或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与骨髓象之间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但如明确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时则应把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列为常规检查,如其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出现异常,则应高度怀疑有淋巴瘤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18.
274例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1998年1月~2003年6月住院诊治的274例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30岁~69岁为发病高峰年龄。占首位的是咽淋巴环淋巴瘤,其次为胃肠道淋巴瘤,结外型淋巴瘤多为NHL。咽淋巴环淋巴瘤病理类型以T细胞或NK/T细胞为多见,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均为B细胞肿瘤,分期以Ⅰ期、Ⅱ期为主,LDH异常、发热在结外型淋巴瘤中均较多见。咽淋巴环淋巴瘤比胃肠道淋巴瘤更易出现发热。结论:应重视原发性结外型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以便减少其误诊与漏诊率,进一步提高其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原发性结直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结直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病变主要发生在右半结肠,以腹块(85%)、腹痛(75%)、体重下降(45%)以及血便(40%)、腹胀(30%)等为主要特点。1例为霍奇金淋巴瘤;19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18例为弥散型B细胞型。治疗宜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的综合治疗方法。结论临床、影像学和内窥镜检查结合可提高诊断率;根治切除者预后较好;规范性化疗可以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骨髓浸润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3 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淋巴瘤病例,分析其骨髓浸润情况。结果:133 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中骨髓受累率为21.8%(29/133);在骨髓受累的病例中,淋巴肉瘤性白血病、骨髓侵犯、淋巴瘤细胞比例未达5% 的病例分别占31.0%(9/29)、55.2%(16/29)和13.8%(4/29)。 在29例骨髓受累病例中,B 细胞淋巴瘤占55.2%(16/29),T/NK细胞淋巴瘤占41.4%(12/29),霍奇金病占3.4%(1/29)。 T/NK细胞淋巴瘤的骨髓受累率为37.5%(12/32),比B 细胞淋巴瘤要高18.2%(16/88),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恶性淋巴瘤骨髓浸润比例高,不同的病理学类型骨髓受累的风险不一,总体而言T 细胞淋巴瘤的骨髓浸润率更高,而且以淋巴肉瘤性白血病多见,骨髓细胞学检查对恶性淋巴瘤的正确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