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目的分析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了解患者输血前传染性疾病感染情况及感染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需要输血治疗的108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四项主要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1080例患者HBsAg110例,阳性率10.19%,抗-HCV21例,阳性率1.11%,梅毒30例,阳性率1.76%,抗-HIV1例,阳性率0.09%。结论输血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及时发现潜在感染源,也可避免输血后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艾滋病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的感染状况,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方法对医院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00例输血前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输血前艾滋病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指标;采用TRUST和TPPA方法检测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指标,分析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阳性率、交叉感染率以及不同年份阳性率。结果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最高为10.40%,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最低为0.36%;不同年份间艾滋病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最多为45例占44.12%,其次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为30例占29.41%。结论在输血前对患者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有利于患者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治、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减少医院感染,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8-2013年医院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了解患者输血前传染性疾病感染情况,以期提高输血患者诊治水平。方法对医院2008-2013年需要输血治疗的2 93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输血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对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HIV1/2阳性8例,阳性率为0.27%;抗-TP阳性35例,阳性率为1.19%;HBsAg阳性229例,阳性率为7.80%;抗-HCV阳性37例,阳性率为1.26%;抗-TP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IV1/2、抗-TP、抗-HCVHBsAg阳性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血者输血前各项感染性指标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5.08%升至2012年的16.53%,抗-HIV1/2与抗-TP近两年阳性率明显提高。结论输血前进行抗-HIV1/2、抗-TP、HBsAg及抗-HCV感染性指标检测一方面可在输血前确认受血者是否存在上述感染,避免输血后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另一方面及时发现潜在感染源,对感染患者采取必要的隔离与防护措施,控制感染与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患者输血前接受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2年12月~2006年12月对12 863例患者输血前血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 -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RUST)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12.59%,抗-HCV阳性率1.90%,抗-HIV阳性率0.02%,TRUST阳性率0.80%.结论 对患者输血前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对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与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9月间收治的需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输血前分别对其乙肝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测定,计算其各自的检测阳性率.结果:分别对1000例患者的各项感染性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HBsAg的检测阳性率最高,为11.5%,显著高于抗-HCV、抗-TP和抗-HIV的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血前对住院患者的主要感染性指标进行测定,可以为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提供可靠依据,促进院内感染发生率的降低,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患者输血前与无偿供血者输血相关传播性疾病感染情况.方法 选择输血前患者与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的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等4项检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1 037例输血前患者HBsAg阳性1019例(9.233%)、抗-HCV阳性61例(0.553%)、抗-HIV1/2阳性2例(0.018%)、梅毒抗体阳性88例(0.797%);57 794例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350例(0.606%)、抗-HCV阳性163例(0.282%)、抗-HIV1/2阳性4例(0.007%)、梅毒抗体阳性347例(0.600%).结论 输血前患者HBsAg阳性率远远高于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率,无偿献血者抗-HCV、抗-HIV1/2、梅毒抗体的阳性率均低于输血前患者;因此开展输血前相关传播性疾病的检测,对减少和杜绝是否为医源性经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输血相关传染病在输血患者中分布情况,杜绝输血传染病的传播和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8369例输血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输血前患者的HBsAg阳性率为9.86%;抗-HCV阳性率为2.02%;抗-HIV阳性率为0.1%;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65%。结论:输血相关传染病在受血者输血前均有一定的感染率,输血前相关传染病的检查为预防、诊断和治疗提示方向,也是鉴别是否因输血感染疾病的依据,减少输血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或手术前进行传染病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2006年3月~ 2008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296例患者,在输血前、手术前及产前作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 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结果:HBsAg阳性率为368%,抗-HCV阳性率为045%,抗-TP阳性率为017%,抗-HIV(1 2)阳性率为004%.结论: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避免输血或手术治疗引起的医疗纠纷,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输血前的相关病毒标志物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需要输血的患者静脉血标本245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的检测。结果:2453例患者4项标志物中HBsAg阳性率7.8%、抗-HCV阳性率为1.4%、抗-HIV阳性率0.04%、TP-Ab阳性率1.5%,总阳性率为10.74%。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对于传染病感染的辅助诊断、区分责任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5项血液传染指标,分析输血传染原因,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方法对4 211例输血前患者血液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抗体5项血液指标检测,并与3 150例健康体检者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4 211例输血前患者ALT异常(>40IU)占19.14%,HBsAg阳性率为13.04%,抗-HCV阳性率为0.40%,梅毒抗体阳性率0.76%,抗-HIV未检出. 结论输血前患者5项血液传染指标阳性率明显高于同期自然人群(健康体检者)(χ2=267.43,P<0.01),因此,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染指标的检测,对减少和杜绝是否为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血液及血制品感染因子检测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目的 了解1997-1999年度我市临床使用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中甲肝病毒(HA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及梅毒螺旋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ELISA、PCR和TRUST对171份血液、83份血制品检测了抗-HAVIgM,HBsAg,抗-HCV,HCVRNA、抗-HIV1 2、TRUST、TPPA。结果 171份血液标本抗-HAVIgM、抗-HCV、抗-HIV1 2皆阴性;HBsAg阳性1例(0.058%),酶毒1例(0.058%);83份血制品杭-HAVIgM、HB,抗-HIV1 2、TRUST均阴性,抗-HCV阳性率为24.1%,均为人血丙种球蛋白,取4个批号阳性的各2份进行HCV-RNA检测。结果6份HCVRNA阳性。结论 1997-1999年度临床上所使用的血液及血制品(人血丙种球蛋白)仍存在残余危险,需采取措施减少残余危险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四项感染指标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2011年6月-2012年5月28 165例拟输血或手术前患者上述四项感染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 165例受检者总阳性3 422例,阳性率12.15%,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的阳性率分别为8.69%(2 447例)、1.31%(368例)、2.07%(583例)和0.09%(24例)。其中男性HBsAg、抗HCV和抗HIV阳性率均高于女性(χ2值分别为36.64、28.95和4.82,均P<0.05)。四项感染指标均以<20岁组阳性率最低,HBsAg、抗HCV和抗HIV以20~39岁和40~59岁组阳性率最高,而抗TP以≥60岁组阳性率最高。结论检测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经血传播疾病标志物,有助于了解其输血前及手术前主要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输血前及产前相关经血液传播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及其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采集2010年1~12月所有来院的手术、输血或孕产妇10681例患者的静脉血,运用ELISA方法检测经血传播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结果 10681例患者标本中HBsAg阳性共计573例,阳性率为5.36%,其中以HBsAg+HBeAb+HBcAb模式最多,阳性率为2.76%;HBsAb阳性3346例,阳性率为31.33%。59例抗HCV-IgG阳性,占0.55%。HIV抗体4例初筛阳性,送上级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均为阳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ELISA方法共有119例,其中TPPA阳性97例,TRUST阳性12例,且滴度均大于1:8。结论术前、输血前及产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因此对术前、输血前或产前患者进行相关经血传播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有利于医患双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目的 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1677例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 (HBs Ag)、艾滋病病毒 (HIV)抗体、丙肝病毒 (HCV)抗体及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 (RPR)检测分析。结果 HBs Ag阳性率 6.62 %、HIV阳性率 0 .0 2 5 %、HCV阳性率 2 .3 7%、RPR阳性率 0 .12 % ,不同病种群体检出率统计学差异极具显著性 (P<0 .0 0 5 )。结论 输血前受血者病毒标志物检测可为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 ,减少医疗纠纷 ,对患者、医院及血液中心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输血传播性丙型肝炎与输血量、抗-HCV和ALT筛检献血血液、国内厂商的抗-HCV试剂盒质量的关系。方法抗-HCV采用ELISA检测,ALT用速率法测定,HCVRNA用RT-PCR定性测定,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应用2检验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输血传播性丙型肝炎发生率与输血量X(U)呈正相关。输入经抗-HCV筛检的血液比输入未经抗-HCV筛检的血液的丙肝发生率减少79.76%,有非常显著的意义(χ^2=315.,06,P〈0.001)。献血者ALT异常数与抗-HCV阳性两者有关联性(χ^2=176.81,P〈0.001),但关系很疏远(Pearson列联系数C=0.046)。国产ELISA抗-HCV试剂盒的弱阳性重复性符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6,P〉0.05),合计弱阳性重复性符合率是62.84%,不确定率是37,16%;总体阳性重复性符合率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0.02,P〈0.001),合计总阳性重复性符合率是90.01%,总不确定率是9.99%。配对比较国产ELISA抗一HCV试剂阳性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8.05、30.11,P〈0.01)。结论随着输血量的增大,输血后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性随之增大,符合Frost—Reed模型。建议血站用高质量的ELISA抗HCV试剂,并增加HCVAg或HCVRNA检测以缩短感染的“窗口期”,减少HCV病毒感染的残余风险度,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3857例患者输血前输血传播性疾病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探讨检测受血者输血前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必要性。方法:对3857例受血者输血前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HBsAg、抗-HCV、抗-HIV.RPR法检测血清梅毒。结果;受血者中血清乙型肝炎HBsAg阳性者38例(0.985%),抗-HCV阳性者22例(0.57%),血清梅毒阳性者2例(0.57%)。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指标检测是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诊治,有利于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也可以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7.
1989~1990年对太原地区的输血者及其对照进行随访,在输血前或对照入院一周内采血。输血或对照采首份血后2周、4周、12周、和24周采血,检测血清ALT、HBV感染标志和抗-HCV。结果,发生输血后肝炎9例,发病率为10.46%,输血后乙型和丙型肝炎的发病率各为6.97%和2.32%,未定型为1.16%;对照组无病发生。HBV、HCV感染以及ALT异常与输血量有关。10份HBsAg阳性血输给10名受血者,仅1例输入HBsAg和HBeAg双阳性血后HBsAg阳转、ALT异常。6份抗-HBc阳性血的受血者,无异常反应,仅1例输入抗-HBc和和HBeAg双阳性血后,ALT升高至57单位,现有结果显示抗-HBc阳性血未引起发病。3例抗-HCV阳性血的受血者中,1例-HCV阳转,但ALT正常。  相似文献   

18.
王丽艳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9):1473-1474,1476
目的输血前对患者血液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使患者了解自己在输血前血液感染性指标项目变化的状况,以免发生医疗纠纷。方法收集9852例就诊及住院患者进行血液ALT,HBV,HCV,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收集的9852例患者均为女性(孕产妇和妇科患者),血液感染性指标呈阳性占有一定的比例。"大三阳"107例,占1.09%。"小三阳"150例,占1.52%。"小二阳"35例,占0.36%。"大二阳"7例,占0.07%。HCV19例,占0.19%。RPR阳性41例,0.42%。RPR弱阳性19例,占0.19%。输血前患者作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并作为规定项目进行检测具有非常的必要性。结论临床输血是抢救生命和治疗的主要手段。患者在输血前作血液感染性指标的检测是不可忽视的,应引起重视,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9.
采用ELISA对1572份献血员血清进行抗HCV检测,阳性率为12.15%。其中女性献血员抗HCV阳性率较男性为高、单采浆献血员者较单纯献血全血者为高,抗HCV检测阳性率随献血员年龄增长而增高。近期ALT升高的单采浆献血者血清抗HCV阳性者显著地高于无近期ALT升高史的同类单采浆献血员。结果证实严格开展献血员HCV感染者筛选将有助于输血相关性的丙肝的预防。  相似文献   

20.
受血者受血前HIV、HBV、 HCV、梅毒感染及其重叠感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受血者受血前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感染及其重叠感染现状与特点。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6月间某院需输注血制品的9694例患者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BV标志物、血清抗HCV,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抗HIV和梅毒抗体。结果9694例受血者受血前血清HBV标志物阳性1549例(15.98%),抗HCV阳性59例(0.61%),抗HIV阳性34例(0.35%),梅毒抗体阳性495例(5.11%)。重叠感染者中,HBV与HCV57例(0.59%),HBV与梅毒94例(0.97%),HCV与梅毒3例(0.03%);血清抗HIV阳性患者中,重叠感染HBV13例(0.13%),HCV10例(0.10%),梅毒4例(0.04%);HIV、HBV和HCV重叠,HIV、HBV和梅毒重叠感染各2例(1.08%),HIV、HBV、HCV和梅毒重叠感染1例(0.54%)。结论部分受血者在受血前就已有感染,特别是HBV和梅毒的感染率较高。对受血者于受血前进行全面检查不仅可避免相关医疗纠纷,还可为患者治疗和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