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阳萎是男科常见病。笔者认为,阳萎发病除少数为器质性病变外,多数与肝、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笔者不揣愚陋,将阳萎从肝、心论治心得浅述如下。1病因病机1.1肝主疏泄与心主神志肝主疏泄,畅达气机,调节精神情志。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心情舒畅,情志活动正常。肝脉布绕阴器,阴茎以宗筋为体,气血为用,肝气疏泄及时,气血充沛,宗筋自能伸展。如《辨证录》云:“肝气旺而宗筋伸。”临床观察发现,阳萎的发生与情志精神因素颇相关联,如下岗失业,家庭失和,忧思恚怒,不能自解,久则肝失疏泄,气血输布失常,宗筋失盈而致阳萎不用,正如《素… 相似文献
2.
3.
4.
6.
阳萎系阳事不举或临房举而不坚的一种病证。历代医家认为治本病以肾最为重要,新医者仅从肾论治,妄投温肾壮阳之品。笔者或从一脏论治,或分清主次兼治他脏,临床效果满意,屡获良效。1 肝郁阳结杨某,男,28岁。1997年4月29日就诊。结婚年余,婚后性生活和谐,因婆媳不和引起夫妻矛盾 相似文献
7.
8.
纵观治疗阳萎多以温肾壮阳之品治之 ,临床对某些患者疗效不佳 ,李师根据肝主筋 ,阴茎为宗筋之首的理论 ,治萎从肝论治 ,收益匪浅 ,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据许多学者考证,署名陈士铎述的<辨证录>实为明清之际医家傅山的医学遗著,其辨证精细,见解独特.书中对心肾不交一证颇多论述,其中从肝立论治疗心肾不交,很有创见,颇能启迪后学.结合<辨证录>,对从肝论治心肾不交略作探讨,以说明调肝法在治疗心肾不交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腔扩大为主要特征的遗传异质性心肌病,也是导致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移植的主要疾病之一,治疗难度较大。心胀是中医胀病的一种,胀病是脏器形体体积增大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心胀的相关表述与现代医学中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有诸多契合,故研究立足于心胀理论从中医角度对扩张型心肌病进行早期防治。从中医角度看,心胀的证治不可离肾。中医对心肾关系阐发详实,将心肾关系囊括于心肾相交理论体系之中。心肾相交是中医五脏一体观的核心内涵之一,即心肾二脏虽各有其独特作用,但并非在结构与功能上彼此孤立,而是通过经脉气血,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协调、互相影响。目前中医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多参考心胀论治,但缺乏系统辨证思路,文献报道多以名家经验和临床观察为主。文章以心肾相交理论为指导,梳理了心肾相交理论的发展及演变,探讨心肾相交的理论内涵。依据心胀的病程演变规律,从肾分早中晚三期分期论治心胀,以早期交通心肾、中期温补肾阳、晚期标本兼顾为治法治则,浅析心胀证治,以期为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诊疗提供新思路、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中医对阳萎的治疗一般多从肾论治。笔者根据多年临床观察,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相关甚密,因此试从肝论治。对100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效果显著。一、临床资料100例中,年龄最小22岁,最大66岁;22~35岁57例,36~50岁28例,51~66岁15例。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17年。 相似文献
17.
张洪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6,4(4):33-33
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对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如心肾不交就会出现心悸、怔忡、不寐、健忘、遗精等疾病。历代医家大都采用交通心肾之法治之。笔者近年研读《医宗金鉴》,对其中“脾阳苟不运,心肾必不交”感悟颇深。脾胃受纳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且居人体中央,连通上下,灌溉四旁,是生命活动即气机运转的“枢纽”,协调五脏功能活动。五脏气机上下升降,内外出入均有赖于脾胃气机转输,脾主升,胃主降,主导着肝之升发,肺气宣肃,肾之纳气,心火下降,肾水上升。脾升胃降相互协调,气机升降有序,从而保持了脏腑活动正常。笔者将其验之临床… 相似文献
18.
周文献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8):4-5
中医学认为“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故历代医家多从肝论治 ,但疗效不尽如人意。因此 ,笔者转变思路从心肾论治 ,旨在构架一种与常法不同的治疗方法 ,以期提升高血压病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从肝心论治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以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应用美西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从肝心论治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