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212-215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18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二甲双胍组、西格列汀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6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和C肽水平,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 PP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FPG及2h PP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FPG及2h PPG水平显著低于西格列汀组和二甲双胍组(P<0.05),西格列汀组患者FPG及2h PPG水平显著低于二甲双胍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和西格列汀组患者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二甲双胍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水平显著高于西格列汀组和二甲双胍组(P<0.05),西格列汀组患者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水平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P<0.05)。二甲双胍组、西格列汀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0%(3/60)、5.0%(3/60)和3.3%(2/60),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显著改善T2DM患者血糖及C肽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3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实施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与胰岛素指标的变化情况密切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空腹胰岛素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对血糖可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磷酸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2种药物方案治疗的近期疗效和经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联合应用磷酸西格列汀、吡格列酮观察其疗效,并对药物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治疗后体重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收缩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值均<0.05)。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治疗后体重、FPG、HbA1c、TC、TG、HDL-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值均<0.05)。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治疗后体重较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间FPG降低总有效率、HbA1c降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的总成本为2064.3元,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为1577.1元。成本-效果分析显示:在降低FPG方面,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与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的成本-效果比值(C/E)分别为25.0、21.0,增量成本-效果比值(△C/△E)为65.0;在降低HbA1c方面,二甲双胍+磷酸吡格列酮组与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C/E分别为22.9、18.9,△C/△E为72.7。敏感度分析显示: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的成本分别调整为1930.5、1492.1元;在降低FPG方面,两组的C/E分别为23.4、22.7,△C/△E为58.5;在降低HbA1c方面,两组的C/E分别为21.5、17.9,△C/△E为65.4。结论吡西格列汀联合应用二甲双胍的成本-效果良好,是2型糖尿病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6月就诊于岳阳市第二医院的T2DM患者122例。将其分为三组:二甲双胍组(38例,二甲双胍0.5g,每天2次)、西格列汀组(42例,西格列汀100mg,每天1次)和联合用药组(42例,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12周后观察并比较三组间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二甲双胍组、西格列汀组与联合用药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治疗前均下降(均P〈0.05)。与二甲双胍组或西格列汀组单药治疗后比,联合用药组治疗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HbA1c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西格列汀治疗T2DM安全有效,进一步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用二甲双胍或西格列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 将96例2型肥胖糖尿病患者,治疗组43例,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43例用二甲双胍片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观察2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 FBG、PBG、HBAIC、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体重指数变化,消化道副作用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 FBG、PBG、、BMI HBAIC均有下降,但治疗组各项指标更接近理想指标,消化道副作用更少.结论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7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患者仅采用磷酸西格列汀片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采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两组均观察10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2 h PG)、体重指数(BMI)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BG、Hb A1c、2 h PG及BMI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BG、Hb A1c、2 h PG及BM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磷酸西格列汀,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可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艾塞那肽或磷酸西格列汀治疗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艾塞那肽组和西格列汀组,每组70例,其中艾塞那肽组接受二甲双胍联合艾塞那肽治疗,西格列汀组接受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疗程均2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纤维蛋白原(FBG)、餐后2 h血糖(2 hP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艾塞那肽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西格列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患者经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为(8.4±1.6)d,明显短于西格列汀组的(13.2±2.8)d,血糖达标率为100%,明显高于西格列汀组的8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8.57%,其中恶心3例、呕吐2例和腹泻1例;西格列汀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咳嗽2例、腹泻1例和鼻塞1例,发生率为5.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结论 二甲双胍分别与艾塞那肽和西格列汀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均能有效控制T2DM患者血糖和降低HbA1c水平,安全性均较高,但艾塞那肽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T2DM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予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糖指标(FPG、2h PG)及BMI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57%(48/53),显著高于对照组69.81%(37/53)(P<0.01);治疗前两组FPG和2h P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PG、2h PG、BM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09%(8/53)与对照组11.32%(6/5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确切,可明显降低患者体质量指数及FPG、2h PG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陆秀红  何静  张圭 《河北医学》2011,(10):1303-1306
目的:观察T2DM抑制剂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在降低血糖、血脂以及减轻胰岛素抵抗、肥胖方面的作用,并观察其与单独使用胰岛素治疗Ⅱ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符合T2DM标准的患者,所选患者均有口服降血糖药物史且无使用二甲双胍禁忌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每天服用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一次,对照组单纯使用胰岛素治疗。观察14周前后FBG、2hBG、FINS、HbAlC、TC、TG、LDL-C、HDL-C、HOMA-IR、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实验组和单纯使用胰岛素的治疗组都能明显降低T2DM患者血糖、血脂,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可以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和控制体重,胰岛素组却无明显作用。结论: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不仅能显著降低患者患者的血糖、血脂,而且能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及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两组均合理地控制饮食并采取运动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维格列汀,共治疗12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体重指数,记录并评价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FPG、2 h PG、HbA1c和BMI均有所降低;治疗后观察组FPG、2 h PG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以及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均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HbA1c和BMI,维格列汀和二甲双胍联合用药降糖效果优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联合应用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选取71例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吡格列酮30 mg、1次/d联合治疗;对照组包括二甲双胍组(M组)和吡格列酮组(P组),M组24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2次/d治疗;P组22例给予吡格列酮30mg、1次/d治疗患者.所有治疗疗程12周,观察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及餐后2 h胰岛素(P2h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在治疗后FPG、2hPG、HbA1C、FINS、T2hINS均明显下降.M组和P组疗效相似;治疗组在减低患者胰岛素水平、改善糖代谢紊乱方面均优于M组和P组.结论 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可作为经过单一使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治疗血糖控制仍然不良的肥胖T2DM患者选用的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HbA1c9%的新诊断的T2DM患者进行地特胰岛素(Det)联合二甲双胍的短期强化治疗,探讨Det作为基础胰岛素在T2DM起始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56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8例,两组在口服二甲双胍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Det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2周。对其治疗前后血糖控制、低血糖情况和HOMA-β功能进行自身及组间比较。结果:12周治疗后,两组中FBG、2 h PBG、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FC-P、2 h C-P和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3.85%(3/78)、症状性低血糖1例,对照组24.36%(19/78)、症状性低血糖5例,Det明显优于门冬胰岛素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et作为基础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时HbA1c9%的T2DM患者可以良好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门诊强化治疗方案,适合初诊2型糖尿病的起始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于淮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07例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两组患者均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磷酸西格列汀片。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血糖指标,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 h PBG、HbA1c和HOMA-IR水平均较前下降,观察组FBG、2 h PBG、HbA1c和HOMA-I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较前下降,HDL-C水平均较前上升,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注射可有效调节T2DM患者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口服降糖药(OAD)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1例既往使用OAD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改用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体质指数(BMI)、C-肽(空腹及餐后2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FPG、2hPG、HbA1c、体重、BMI、TC、TG、LDL-C均有明显下降(P均<0.01).C-肽(空腹及餐后2h)未发现明显变化(P>0.05).低血糖发生率为3.23%.结论 艾塞那肽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地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减轻体重,且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FBG、2hPG、HbA1C、BMI均下降,但联合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更接近理想目标,消化道副作用更少。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具有很好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双盲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0例。单一组患者采用西格列汀为降糖药物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为降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4.00%,单一组为80.00%(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轻微腹泻、腹胀、排气次数增多等不良反应,均未出现低血糖反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患者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西格列汀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叶海燕  陈平 《西部医学》2017,29(10):1393-1396
【摘要】目的 探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与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CT2DM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2例新诊断T2DM患者, HbA1c<9%的患者予以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n=20);HbA1c≥9%的患者予以胰岛素(n=12),均治疗12周。结果 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有效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P<0.05)。与治疗前比较,维格列汀组显著增加患者HOMA-β,胰岛素强化组显著增加患者HOMA-β、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水平(P<0.05),维格列汀组治疗后能明显增加血清脂联素水平(P<0.05),维格列汀组对BMI无明显影响(P>0.05),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的不良反应较小,未出现低血糖。结论 对于HbA1c<9%的患者来说,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方法;而对于HbA1c≥9%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降糖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糖脂代谢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6例血糖控制不佳T2DM合并肥胖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进行治疗,均持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糖、血脂和BMI。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HbA1c、TC、TG、BMI、HOMA-IR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28%,低于对照组10.26%(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以改善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T2DM合并肥胖患者的糖脂代谢,降低BMI和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原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初诊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格列奈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bA1c、FPG、2 h PG及血清AP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HbA1c、FPG、2 h PG水平均较对照组低,血清APN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T2DM患者,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降低患者血清APN水平,且不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接受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以及母婴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5),观察组FPG、2 h PG、HbA1c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妊高症、羊水过多、蛋白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黄疸、低血糖、呼吸窘迫及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可有效控制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