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特点.方法 分析6例儿童LCH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同时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LCH的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23 d,最大13岁.组织学改变:受累器官内朗格汉斯细胞弥漫增生,细胞中等偏大,核呈卵圆形、肾形,可见核折叠.免疫组化:朗格汉斯细胞S-100、CD68和CD1α(+),LCA、CK、CD3、CD5、CD20(-).结论 LCH临床表现复杂,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该病患儿预后差别较大,取决于发病年龄、受累器官多少、器官功能受损严重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郎格汉斯细胞(LC)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ocytosis,LCH)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CD1a、S-100蛋白、CD68、Ki67、P53共5种抗体,检测25例骨LCH标本.结果:25例骨LCH形态学分为4种改变,即典型LC、单核细胞样LC、多核巨细胞型LC及大细胞型LC.25例标本免疫组化标记结果:CD1a和S-100蛋白均为阳性表达,CD68表达阳性20例(80%),P53表达阳性仅2例(20%),Ki67增生指数平均为11%.结论:CD1a和S-100蛋白标记对LCH诊断有重要价值.典型的LC细胞(咖啡豆核)是LCH诊断的特征性细胞.LCH需与恶性淋巴瘤和骨髓炎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孙刚  肖金满 《中外医疗》2013,(12):59-60
目的结合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特点,正确认识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病理表现,提高病理诊断率。方法在该院收治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患者9人,回顾分析这9例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患者的资料,并且对他们的病理进行研究。病理检查均采用10%的甲醛固定标本。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经过检查发现这9例患者的甲状腺侵蚀性较强,由几种细胞混合而成;其中有5例患者的细胞呈梭形状,在整个细胞群里比较占优势,成束状或席纹状排列。其中1例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免疫组化检查:P53均(+),CK广均(+),EMA2例(+),7例(-),CEA1(+)、8例(-),TG1例(+)、8例(-),TPO均(-),Vim均(+),CD34(-),Syn均(-),MyoD1均(-)。结论甲状腺未分化癌恶性程度比较高,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该病理学有肉瘤形态,应该结合免疫组化结果与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血管肉瘤、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等鉴别,提高病理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1993年6月-2013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2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经过、治疗方案及预后。按疾病分期及是否接受手术分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1例入院当天因窒息死亡未做治疗,5例通过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后接受化疗或化疗+放疗,14例接受单纯手术、手术+化疗或手术+化疗+放疗。中位随访期为41(0~131)个月,随访仍未到达终点。3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ma tissue,MALT)患者长期存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ⅠE期2年、5年生存率均为100%(5例),ⅡE期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2.9%(6例)和58.3%(5例),ⅠE期DLBCL患者预后优于ⅡE期患者(P=0.048)。DLBCL中接受手术患者2年、5年生存率均为74.1%(7例),未接受手术患者(不包括未治疗患者1例)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4例)和75.0%(3例)。是否接受手术对DLBCL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P=0.804)。结论 MALT患者经过治疗可长期存活,ⅠE期DLBCL患者预后优于ⅡE期。手术对DLBCL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外科手术的干预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颌下腺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病理临床表现、免疫表型特征、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例颌下腺MCL行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结果观察分析并结合文献归纳颌下腺MCL的病理特点。结果本例颌下腺经典型MCL由形态单一的小到中等大的肿瘤性淋巴细胞组成,弥漫排列,核形不规则,有的可见核裂,很像滤泡中心细胞,核分裂像易见,肿瘤细胞间散在无吞噬活性的组织细胞。间质见透明变性小血管。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20(+),CD5(+),CD43(+),CyclinD1(+),bcl-2(+),CD3(-),CD10(-),bcl-6(-),CD23(-),CD21显示扩大不规则的滤泡树突细胞网(FDC网)。结论颌下腺套细胞淋巴瘤有其自身组织学特征,CyclinD1(+)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3例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LCH患者分别为39岁女性、36岁男性、56岁女性,临床受累脏器包括耻骨(1/3)、髂骨(1/3)、额骨(1/3)、股骨(1/3)、肋骨(1/3)、皮肤(1/3)、淋巴结(1/3),免疫组化为Cdla(+)、S-100(+),经联合化疗后,2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另1例多系统LCH患者反应较差,仍在进一步治疗观察中.结论 成人LCH少见,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漏诊,治疗需个体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1例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点及长期随访结果,并结合文献讨论LCH的最新诊治进展。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11例通过病理明确诊断的成人LCH患者的临床分型、受累部位、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成人LCH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临床表现与受累部位相关,骨骼(8/11)、淋巴结(4/11)、肺(3/11)受累更为常见;单系统LCH治疗以病灶切除为主,多系统LCH治疗以系统性方案治疗为主。11例患者中失访1例,其余10例中位随访时间为84.8个月,1例死于本病进展,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LCH完全缓解),其余8例患者无进展且生存至今。结论 成人LCH累及部位及临床表现多样,但经规范化治疗和监测,往往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CD44v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0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1)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阳性率为71.1%,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均<0.0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D44v6在I型、Ⅱ型、Ⅲ型及包膜内型、包膜外型、腺外型之间的表达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3)有转移组CD44v6的阳性率为79.3%,明显高于无转移组(58.5%),其蛋白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D44v6阳性表达的患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CD44v6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D44v6可以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转移潜能的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8例下颌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下颌骨LCH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8例LCH患者中7例为单系统(SS)疾病,1例为多系统(MS)疾病。好发于儿童,儿童与成人发病率之比为5∶3。5例患者以颌面部肿胀、疼痛为主诉就诊;2例因牙龈增生溃烂就诊;1例因牙齿松动就诊。CT均提示颌骨的溶骨性破坏,免疫组化中Langerin(CD207)、CD1a均为阳性。所有患者均接受不同组合的综合序列治疗。1例术后19个月SS多病灶发病,化疗联合放疗后疾病稳定;1例术后4个月局灶复发,化疗后疾病稳定。结论对于下颌骨LCH,建议SS疾病接受手术治疗,MS疾病术后辅助化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赵树鹏  齐凤杰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2612-2614
目的 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HT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另选取10例HT、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5例甲状腺腺瘤做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患者病变组织中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情况.结果 30例HT患者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26例,其中微小癌 22例 (73.3%);26例HT合并甲状腺滤泡癌1例;HT合并淋巴瘤3例,其中2例为边缘区B细胞黏膜相关淋巴瘤,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及10例HT患者组织中PCNA增殖指数分别为(58.6±12.7)%、(56.5±11.2)%及(50.5±11.2)%,分别与5例甲状腺腺瘤组织PCNA增殖指数(2.2±1.8)%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在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及HT患者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9%、30.0%和2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甲状腺腺瘤组织p53蛋白无阳性表达.随访除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术后2年死亡,3例出现局部及颈部淋巴结复发外,其余患者均健在.结论 HT易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HT患者存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可能是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发生癌变的基础.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细胞p53阳性表达率相近,推测合并HT与否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可能有相同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