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认知功能训练联合银杏叶片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71例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银杏叶片口服.治疗前后,采用MMSE量表和MoCA评价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MMSE评分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MMSE评分MoCA评分均提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功能训练联合银杏叶片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的生物反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评价。方法将12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进行2周和4周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吞咽功能训练进行2周和4周的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吞咽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401)。治疗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吞咽功能评定同样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138)。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组的吞咽功能评定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3)。结论生物反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优于常规的吞咽功能训练,且治疗4周后的生物反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疗效优于2周后的生物反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说明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的长短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康复医学科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应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9±0.72)分vs (4.10±0.71)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为(1.40±1.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0.9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33/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井渝  李玲 《伤残医学杂志》2014,(16):162-162
目的:观察为脑卒中患者应用吞咽功能训练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0月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63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7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比较2组吞咽功能评分及护理有效率。结果:(1)吞咽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所提升,实验组提升至9.1±0.4分,对照组提升为8.3±1.6分,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11%VS55.56%,P〈O.05)。结论:为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吞咽障碍,很好地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实施早期饮食功能训练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入选病例随机分成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饮食护理方法。康复组采用(1)基础训练;(2)摄食训练;(3)针灸法。结果对吞咽不畅的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分阶段的吞咽训练,使病人摄食-吞咽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有利于病人吞咽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摄食-吞咽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卒中病人摄食-吞咽障碍康复护理训练越早越好,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同时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增加病人康复的信心,对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注意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合肥市滨湖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疗程均为6周。采用HKU-AHMU神经心理学注意功能量表系列(包括数字广度测验、气球叉掉测验及数字颜色连线测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北京版(MoCA)以及改良的巴氏指数评分(MBI)等量表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注意功能、综合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数字广度、MoCA量表、MB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气球叉掉测验及数字颜色连线测验所需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观察组数字广度、MoCA量表、MBI量表评分差值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气球叉掉测验及数字颜色连线测验所需时间差值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注意障碍患者的注意功能、综合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观察针刺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针刺配合康复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30例,给予单纯康复吞咽功能训练。结果:治疗组经针刺配合康复吞咽功能训练后总有效率为90.0l%,(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经治疗后l、2疗程后吞咽困难洼田式饮水试验评分分级比较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吞咽障碍患者经针刺配合康复吞咽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吞咽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舌肌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7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神经科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6例,采用抛硬币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予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舌肌训练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对照组和联合组的SSA评分[(27.92±4.08)分、(23.18±3.27)分]较治疗前[(35.45±5.16)分、(34.96±5.78)分]明显下降,VFSS评分[(5.72±0.91)分、(6.78±1.04)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3.52±0.73)分、(3.97±0.70)分]较治疗前[(4.48±0.67)分、(4.52±0.71)分、(2.95±0.56)分、(3.02±0.59)分]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后联合组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VFSS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1,P<0.05)。结论:舌肌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肯定,能明显减轻吞咽障碍程度,改善吞咽功能,使患者日常的摄食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综合性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的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82例纳入本研究,分为2组,治疗组(41例)应用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综合性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41例)仅进行综合性吞咽功能训练。对患者治疗前、后采用日本洼田俊夫饮水试验进行吞咽障碍分级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吞咽障碍分级1~5级依次为0、0、29.3%、36.6%、34.1%,治疗后依次为34.1%、34.1%、17.1%、9.8%、4.9%;对照组治疗前吞咽障碍分级1~5级依次为0、0、31.7%、34.1%、34.1%,治疗后依次为17.1%、22.0%、26.8%、19.5%、14.6%。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疗效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综合性吞咽功能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呼吸控制能力的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疗效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呼吸控制能力训练,每天1次。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藤岛“吞咽障碍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患者吞咽功能。结果 经过4周训练,观察组“饮水试验”显效率(76.67%)优于对照组(50.00%),摄食吞咽评分(8.11±0.8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32±1.42)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呼吸控制训练能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治疗中应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入组标准并且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训练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呼吸肌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量表(SSA)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根据吞咽障碍评定标准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结果 治疗4周后训练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评级、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肌训练有助于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对照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吞咽功能训练,总有效率为74.29%;观察组患者,经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urk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经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Burk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障碍症状,护理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晨 《医学综述》2014,(11):2095-209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武汉市中医医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87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仅采用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6%)显著低于对照组(33.3%)(P<0.05)。结论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早期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郝冬琳  王利惠  严玲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3):2153-215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3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训练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训练组患者除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外进行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训练组经过4周的康复训练,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吞咽障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20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对照组16例患者中显效1例,有效8例,无效7例,两组患者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功能锻炼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功能锻炼组早期加予吞咽功能锻炼,训练前后行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功能锻炼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总有效率为8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7.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主要见于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的病人,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者也可出现一过性的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16%—60%。吞咽功能障碍可通过饮水试验和咽唾沫试验观察有无呛咳进行简单筛选。另外,因有约30%~40%的吞咽障碍患者无呛咳,还应检查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舌下神经有无异常,或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病情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6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均分成2组,各38例。其中一组接受康复护理,设定为康复组,另一组在康复组基础上加用认知训练,设定为联合组。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联合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功能以及平衡功能的评分均高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训练结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疾病知识、认知功能以及平衡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玲  符俏 《海南医学》2010,21(11):123-124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对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我们共选取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吞咽功能训练,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与洼田饮水试验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的康复疗效。结果患者的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与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障碍患者经吞咽功能训练后都能减轻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明显提高吞咽功能,改善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10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数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干预.分别应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量表(SWAL-QOL)评估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记录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评估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洼田氏饮水试验干预后(Ⅳ级+Ⅴ级)发生率、评分及SS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降低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