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百草枯浓度和α-L-岩藻糖苷酶(AFU)在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5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检测其尿液百草枯浓度和血清AFU水平,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评估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急性百草枯中毒所致死亡组患者口服量、尿百草枯浓度和血清AFU浓度均高于存活组(P<0.05)。尿百草枯浓度和AFU均可用于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评估,但前者的预测价值高于后者,ROC曲线下面积及95%CI分别为0.976(0.961,0.991)和0.630(0.550,0.710)。结论尿百草枯浓度比血清AFU水平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评估中有更高的预测能力,有利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治疗措施选择、病情观察及治疗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口服PQ量(I-PQ)、入院时血清PQ水平(C-PQ)以及PQ中毒严重指数(SIPP)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3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PQ中毒24 h内入院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是否行血液灌流(HP)治疗、服毒至入院时间(T-lag)、I-PQ、入院时C-PQ及SIPP,按30 d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23例)和死亡组(42例)。结果 死亡组I-PQ、入院时C-PQ和SIPP均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存活时间中位数为7(10) d,I-PQ、入院时C-PQ、SIPP与患者存活时间均呈负相关(rs=-0.518、-0.824、-0.767,P<0.01)。I-PQ临界值为35.0 ml时,其评估急性PQ中毒患者30 d死亡的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78%,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95%CI(0.812,0.978),P<0.001〕。入院时C-PQ临界值为6.3 mg/L时,其评估急性PQ中毒患者30 d死亡的灵敏度为98%,特异度为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98,95%CI(0.992,1.000),P<0.001〕。SIPP临界值为22.0 h·mg·L-1时,其评估急性PQ中毒患者30 d死亡的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87%,ROC曲线下面积为〔0.974,95%CI(0.942,1.000),P<0.001〕。结论 入院时C-PQ与SIPP对急性PQ中毒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优于I-PQ,但在无法检测C-PQ时,I-PQ仍不失为一个评估预后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口服百草枯中毒的预后指标,为治疗提供指导。方法:纳入48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统计其各项指标。随访6个月,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48例中,男15例,女33例,平均年龄34.02±15.43岁。6个月内死亡38例,存活1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口服百草枯剂量、自服毒至洗胃的时间、自服毒至血液灌流的时间、白细胞、乳酸、百草枯血浆浓度、A.PACHEⅡ评分与生存时间具有相关性。多变量分析显示,其中前五项指标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较差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口服百草枯剂量、自服毒至洗胃的时间、自服毒至血液灌流的时间、白细胞和乳酸是早期评估百草枯中毒预后的5项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百草枯(PQ)中毒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将89例急性PQ中毒患者根据疾病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48例)和病死组(41例),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血PQ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尿素氮、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钾等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病死组的血PQ浓度、白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生存组,血钾低于生存组(P<0.05~P<0.01)。结论:血PQ浓度是影响预后的关键,白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钾均是PQ中毒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百草枯中毒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聂时南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0):1009-1011
百草枯(Paraquat,PQ)是一种对环境无污染的中等度毒性除草剂,随着其在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中毒事件日渐增多。虽然国内外专家、学者对PQ中毒的救治做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但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毒剂及明确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死率达50%-80%,甚至更高,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现就PQ中毒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文献复习,便于认识现状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刘晓伟  刘盛业  刘志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1285-1286
目的探讨早期监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急诊监护室(EICU)救治的149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观测病程早期动脉血PaCO2水平,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选患者住院期间死亡106例,病死率71.1%。死亡组患者服毒剂量、服毒-洗胃时间、服毒-血液灌流时间较存活组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就诊时PaCO2和留观72 h内PaCO2最低水平较存活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留观72 h内PaCO2最低值较就诊时PaCO2降低≥10 mm Hg的有6例(14.0%),与死亡组(38例,3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就诊时PaCO2和留观72h内PaCO2最低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4和0.812(P<0.05)。结论 PaCO2可能是病程早期评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林华  谭光林  李四新  杜平 《西部医学》2014,(8):1059-1060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预后因素,探讨合理的救治方案.方法 将36例PQ中毒患者分为存活组(12例)和死亡组(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死亡24例,死亡率66.67%.死亡组的服毒剂量、就诊时间、白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均明显高于存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PQ中毒病死率极高,及早就诊及洗胃,适时反复血液净化,早期应用抗氧化损伤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改善预后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6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随机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或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P-CVVH)治疗,分析性别、年龄、服毒量、血浆百草枯浓度、服毒至入院时间、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SIPP)、APACHEⅡ评分、血清尿素氮、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钾、二氧化碳结合力、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同时评价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疗效。结果:6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死率为70%(死亡42例)。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服毒量[(21.67±15.01)mL vs(86.07±36.49)mL]、血浆百草枯浓度[(6.82±3.58)mg/L vs(12.45±4.67)mg/L]、服毒至入院时间[(3.75±1.04)h vs(9.93±4.25)h]、SIPP[(15.78±8.71)h.mg/L vs(105.54±55.48)h.mg/L]、白细胞计数[(8.84±2.54)×109/L vs(13.42±2.99)×109/L]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CVVH组病死率低于HP-HD组(62.9%vs 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毒量、血浆百草枯浓度、服毒至入院时间、SIPP、白细胞计数是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因素。与HP-HD比较,HP-CVVH不能明显改善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李哲  郑艾宜  曹钰  姚蓉 《重庆医学》2022,(17):3025-3028+3033
百草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摄入机体后会造成多系统损伤,其中肺被认为是急性期最重要的损伤靶器官,但迄今有关百草枯所致慢性损伤及长期后遗症的报道相对较少。该文通过对百草枯中毒后长期预后及后遗症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深入了解百草枯致伤机制及预后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急性百草枯中毒1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探讨急救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方法。方法选取蚌医附院2007年4月-2009年11月收治的167例(均为非生产性自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男性67例,女性100例,年龄10—80岁,平均31.89岁。对该167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中毒者存活52例,死亡115例,病死率为68.9%。其中口服量〈20ml 39例,死亡19例;口服量20—50ml51例,死亡34例;口服量50~100ml 43例,死亡30例;口服量〉100ml34例,死亡32例。在服毒3h内和3h后经洗胃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64.3%和78.2%;服毒12h内血液灌流治疗58例,死亡39例,病死率67.2%。结论百草枯中毒预后与中毒剂量的大小、初始洗胃时间关系密切;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分辨率CT(HRCT)图像中磨玻璃密度影(GGOs)对评估急性百草枯中毒(acute paraquat poisoning,App)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汉中市3201医院App患者173例,于入院后1d、3d和7d时进行HRCT检查,随访患者28 d内死亡率并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126)和死亡组(n=47),比较两组HRCT图像特征及GGOs变化,采用ROC曲线分析GGOs出现时间和累及面积在评估App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73例App患者随访28d结果显示,死亡患者47例,占比27.17%,HRCT检查显示随着中毒时间延长,App患者肺组织无异常者比例明显降低(P<0.05),肺纹理增粗、炎性渗出、GGOs、肺纤维化、胸腔积液/积气、心包积液/积气及胸膜肥厚比例明显升高(P <0.05),各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存活组GGOs发生率及累及面积低于死亡组,GGOs出现时间晚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GOs出现时间和累及面积用于App预后评估AUC分别为0.812和0.966,且GGOs出现时间AUC及Youden指数小于GGOs累及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组织损伤是App患者特征性表现,采用HRCT检测GGOs出现时间和累及面积对判断病情变化和评估患者预后均具有良好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抢救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经验。方法将2002年10月-2007年4月收治我院ICU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69例分为2组:2002年10月-2005年7月收治的30例患者没有行特殊导泻治疗,作为对照组;2005年8月-2007年4月收治的39例患者为特殊组,在入院后即刻采用特殊导泄(思密达、硫酸镁、甘露醇)治疗。结果特殊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9.2%vs90.0%,P〈0.05);口服PQ后6h内收住ICU的患者中,特殊组的病死率亦低于对照组(22.2%vs83.3%,P〈0.025),口服PQ6h后收住ICU的患者中,2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采用思密达、甘露醇、硫酸镁混合吸附导泻的方法可降低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病死率,且安全、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5.
郭景瑞  米慧  李爱红  许秀丽  杨茂勇 《医学综述》2010,16(16):2533-2535
目的评价益赛普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赛普25mg,皮下注射,每周2次,2周为1个疗程。结果 2组治疗后肝酶和血肌酐均明显下降,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纤维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益赛普可显著降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纤维化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服毒一血液灌流时长与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关系.方法:对在我院行血液灌流医治的5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据血液灌流时长分三组.A组:服毒一血液灌流时长小于4h;B组:服毒一4h≤服毒一血液灌流时间<8h;C组:8h≤服毒一血液灌流时长< 12h.对比A,B,C三组脏器损伤状况、死亡率以及死亡患者存活时间等,分析服毒一血液灌流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28d内死亡36例.A、B、C三组死亡例数为8例、15例、13例,A、B、C三组死亡率分别为50.00%、70.00%、92.85%,三组28d的病死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三组间ALTmax、SCrmax、AMYmax和PaO2min水平.各组患者在急性脏器损伤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P<0.05).结论:百草枯农药中毒不超过4h开始HP可以显著缓解靶器官受损,减少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损害时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于2009~2012年间收治的34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救护资料进行分析,并详细介绍护理措施及经验。结果让患者取半坐卧位,可以改善呼吸困难,缩小肺纤维化的范围;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加强口腔护理,可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高度谨慎应用氧疗,正确掌握用氧指征及用氧方法,避免增强百草枯的毒性,加强肺纤维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掌握输液量及速度,避免发生和加重肺水肿,是百草枯中毒患者肺护理的关键。结论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采取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对预防或减轻肺损害,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静  燕宪亮 《医学综述》2014,(24):4487-4489
百草枯是我国农村应用广泛的除草剂之一,属剧毒农药,中毒后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最主要的是肺、肾损伤,早期为急性肺损伤,逐渐演变成肺纤维化。在治疗上,百草枯中毒没有特效解毒剂,治愈困难,病死率极高,目前临床上主要给予早期及时清除毒物、药物联合应用及血液净化疗法(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等治疗,以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该文主要对百草枯的毒物代谢动力学、中毒机制及临床救治方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救治及预后因素,加强对百草枯中毒早期综合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06年1月- 2009年12月45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中治愈或显效22例,死亡23例,随服毒剂量增加,死亡率明显增加,20ml以上组与10ml组及20ml组死亡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  相似文献   

20.
陈桂喜 《医学综述》2013,19(11):2023-2025
百草枯属剧毒除草剂,对人畜有较强的毒性。20世纪50年代末,百草枯的除草作用被发现,1962年首次在市场上销售,每年均有很多人死于百草枯中毒。百草枯对全身各个器官均有极强的毒性,病程进展快,病死率很高,临床表现各异,最终患者多因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及肺纤维化所致的低氧血症死亡。国内外学者至今仍未发现百草枯的特效解毒药物,该文就近年来百草枯中毒治疗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