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2-2016年泸溪县手足口病疫情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16年泸溪县手足口病报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6年泸溪县共报告手足口病例4 32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75.51/10万,发病季节高峰在每年的4~7月,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年龄组(4 137例,占病例总数的95.76%);其中以1~2岁组发病最多,共2 546例,占58.94%;男女性别比为1.45∶1。发病数最高的为散居儿童3 774例,占87.36%。结论手足口有明显的发病季节,以5岁以下人群为主,建议开展儿童EV71型肠道病毒灭活疫苗的预防接种,加强托幼机构的宣传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浙江省台州市水痘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疫情控制措施和疫苗接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台州市2007-2016年水痘报告发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台州市2007-2016年共报告水痘病例17 523例,死亡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9.59/10万,2007-2015呈逐年上升态势,2016年水痘发病率回落,较2015年下降22.62%.发病高峰集中在春季(5-6月)和冬季(11月至次年1月).主要为15岁以下儿童(73.53%),4周岁以上病例数迅速上升,5~12岁占15岁以下儿童病例的73.86%.共报告1起发生在小学的暴发疫情.结论 基于台州市水痘流行特征,推荐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程序,以有效降低水痘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平顶山市2008-2012年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水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水痘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并对水痘的时间、年龄、性别、职业和区域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平顶山市2008-2012年共报告水痘8 114例,年均发病率为32.77/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03,P0.001)。年平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卫东区、湛河区、新华区,分别为88.24/10万、85.75/10万、63.23/10万。常年均有发病,呈现4-6月、12-1月两个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64.69%;男性病例占总发病数的60.46%,女性为39.54%,男女性别比为1.53:1。水痘发病年龄以15岁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89.15%。高发年龄为3~8岁,占发病总数的62.60%;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3.99%;2008-2012年全市共报告水痘事件5起,全部发生在小学。结论平顶山市2008-2012年水痘发病率较高,15岁以下人群是水痘的高发人群,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对水痘病例的监测,发现病例及时上报,鼓励接种水痘疫苗,降低水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合肥市2012—2021年水痘流行情况,为水痘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21年合肥市水痘发病资料和疫苗接种数据,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21年,合肥市共报告水痘病例46 195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58.149/10万,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5 233.325,P<0.001),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报告发病率略有降低;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5—6月、10月至次年1月为高发期;病例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下人群,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10~岁组(263.969/10万),15~岁组发病率增长幅度最大;职业主要为学生(26 020例,占56.326%)、幼托儿童(5 988例,占12.962%)和散居儿童(4 784例,占10.356%);2012—2021年报告暴发疫情49起,2019年报告最多,报告14起。2012—2020年出生人口第一剂次疫苗接种率为81.587%,2012—2017年出生人口第二剂次接种率为18.418%。结论 合肥市水痘发病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0-2015年鄂州市水痘流行特征及规律,为控制水痘疫情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鄂州市水痘疫情监测资料,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5年鄂州市共报告水痘病例3 258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50.80/10万,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呈现4~6月和11~次年1月两个明显发病高峰,占报告病例总数的31.92%和37.23%。发病主要集中在10岁及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8.06%。男女性别之比为1.64︰1。职业分布以学生、散居儿童、幼托儿童为主,占报告总病例数的94.15%。结论应加强低龄儿童的水痘疾病监测,注意季节发病高峰的健康教育和环境因素可能的影响,采取措施提高水痘疫苗接种率,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6-2018年泰州市水痘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水痘报告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布特征。结果 2006-2018年泰州市共报告水痘病例29990例,平均发病率为48.67/10万,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城区年均发病率130.49/10万,高于非主城区年均发病率40.61/10万。月发病高峰为4-6月(占比22.89%)、11月-次年1月(占比46.37%);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人群为主,占总病例73.57%;发病人群以学生(占比53.77%)、托幼儿童(占比20.54%)和散居儿童(占比10.62%)为主;共报告水痘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3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57.77%,均发生在学校;2016年水痘疫苗接种率最低(18.85%),之后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泰州市水痘发病率较高,儿童是发生水痘的主要人群,学校应加强水痘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建议将2剂次水痘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沈阳市于洪区水痘疫情动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科学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2012年于洪区水痘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于洪区2008-2012年累计报告水痘病例2 503例,年均发病率为128.60/10万.人群分布:2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居多,占91.61%,男女性别比例为1.26:1;职业以学生为主占47.22%,其次是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分别占21.01%、13.58%;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11月~次年1月发病占29.48%,4~6月发病占38.99%.结论 于洪区2008-2012年水痘发病率较高,发病具有2个明显的报告高峰,发病人群以≤24岁的学生和幼托、散居儿童为主.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中采取以接种水痘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疫情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山东省枣庄市水痘的流行特征,为水痘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导出2010—2016年现住址为枣庄市的所有水痘病例资料,从山东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05—2016年出生儿童水痘疫苗接种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0—2016年枣庄市水痘发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和水痘疫苗接种情况。结果 2010—2016年枣庄市共报告水痘7 044例,年均发病率为25.95/10万,2010—2016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水痘发病呈双峰分布,高峰期为5—7月和12月—次年1月,病例数分别占报告病例总数的26.85%和31.31%。男性水痘发病率为29.72/10万,高于女性的20.19/10万(P0.01);15岁报告病例5 852例,占83.08%,其中5岁~组病例数最多,占44.92%;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44.76%、27.53%和16.48%。下辖各区(市)均有水痘病例报告,市中区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为55.39/10万;峄城区其次,为37.52/10万;滕州市最低,为14.71/10万。2005—2016年出生儿童水痘疫苗平均接种率为51.60%,滕州市最高,为66.28%;峄城区最低,为32.33%。结论枣庄市水痘冬、夏季高发,发病人群以5~10岁儿童为主,峄城区和市中区儿童水痘疫苗接种率较低而水痘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7-2011年信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7-2011年信阳市乙脑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采用ELISA方法检测病例血液乙脑病毒IgM抗体。结果 2007-2011年信阳市累计报告583例乙脑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79/10万;累计报告死亡13人,;年均病死率为2.23%,病例主要集中在息县、固始县和淮滨县,三县共报告乙脑病例347例,占全市总病例的59.57%;病例主要分布在6~9月,7~8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7.08%,其中散居儿童占65.18%,学生占27.79%。结论在乙脑的流行季节,加强乙脑病例监测,落实高发地区15岁以下儿童的免疫接种、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降低信阳市乙脑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了解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务川自治县)2007-2014年水痘发病情况,为制定水痘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2014年务川自治县报告的水痘病例及暴发疫情数据经Excel2003软件整理后,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4年务川自治县县共报告水痘79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73/10万,年报告发病率在54.63/10万~2.86/10万之间,发病数逐年增高,到2014年达到最高,为54.63/10万。全县15个乡镇都有病例发生,以都濡镇发病为最多,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2.01∶1,年龄分布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最高,占总病例数的44.86%,以夏季发病较多,占病例总数的41.23%,病例主要集中在学生和散居儿童,学生占42.36%。结论 务川自治县水痘疫情主要发生在夏季和冬季,学生和散居儿童及幼托儿童是水痘的高发人群,发病逐年增高。要控制水痘疫情,必须加大水痘等二类疫苗的宣传力度,提高水痘疫苗的接种率,有效降低水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烟台市15岁以下儿童水痘发病特征及危险因素,为烟台市水痘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5年烟台市15岁以下儿童水痘的发病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水痘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11-2015年烟台市15岁以下儿童水痘发病占病例总数的48.73%,10~14岁年龄组所占构成比最高(占39.33%);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4~6岁下降幅度最大,达48.80%,其他年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发病高峰为每年的11-1月份和4-6月份,分别占42.60%和31.34%。所有地区均有水痘病例报告,城市高于农村。儿童水痘病例以轻型和中型为主,97.78%的病例无并发症。86.74%的水痘病例无水痘疫苗免疫史。分析结果显示,水痘病人接触史、带状疱疹病人接触史、医院就诊史可能是水痘发病的危险因素,接种水痘疫苗是水痘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做好水痘病例的管理及加强水痘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水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3—2016年合肥市蜀山区水痘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水痘突破病例的年龄分布,为完善蜀山区水痘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3—2016年蜀山区水痘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水痘的发病率、三间分布和聚集性疫情发生情况等。结果 2013—2016年蜀山区共报告水痘病例1 700例,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年均发病率为56.59/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5月和11月—次年1月;男性发病率为65.24/10万,高于女性的47.62/10万(P0.05);发病年龄集中在5~19岁,共968例,占56.94%;1岁~组、5岁~组、10岁~组和15岁~组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职业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分别为1 012和176例,分别占59.53%和10.35%。2004—2012年出生的470例水痘病例中,突破病例189例,突破率为29.08/万。结论蜀山区水痘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学生和托幼儿童是蜀山区水痘流行和传播的主要人群,接种1针剂水痘疫苗保护效力有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南京市水痘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制定水痘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水痘病例的分布特征。结果 2006-2017年南京市共报告水痘病例27 36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9/10万(9.1/10万~115/10万),报告发病率呈升高趋势(t=2.79,P<0.05),2017年报告病例数最多(9 478例);时间分布呈现双峰,分别为10月~次年1月(54%)和3~6月(28%);男性占55%;病例年龄中位数为9岁(0~90岁),35岁以下占99%,15岁以下占68%,有5岁和9岁两个发病高峰;学生(53%)、幼托儿童(21%)和散居儿童(9.3%)共占84%。报告32起水痘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发生在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结论 在2017年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后,南京市报告水痘病例显著增加,监测敏感性得到提高,应加强水痘的持续监测,同时建议将水痘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双塔区2006-2010年水痘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水痘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双塔区水痘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双塔区2006-2010年共报告水痘406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67.24/10万;常年均有发病,呈现4~6月、11~1月两个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79.14%;5~14岁组病例占发病总数的82.67%;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占发病总数的95.78%。结论加强学校托幼机构水痘防控工作,提高重点人群水痘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儿童医院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2-2014年上海市儿童医院的手足口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12-2014年上海市儿童医院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3 377例,占该院就诊人数的0.31%,占该院法定传染病报告数量的75.20%, 按报告病种排序,手足口病连续三年均居首位。2012-2014年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手足口病病例的构成比显著高于2012、2013年(P<0.01);疫情高发期为每年4-10月,发病数占总报告病例数的80.00%;发病人群以0~5岁儿童发病最多见,占报告总数的82.48%;三年间男女发病比例为1.58:1,0~15岁均有发病, 0~5岁病例数共11 034例,占累计报告总数的82.48%,较之其他年龄段的构成比明显偏高。手足口病病例以散居和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54.74%和39.30%)。 结论 上海市儿童医院2012-2014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春夏季为高发季节,多发于0~5岁散居和幼托儿童。应在高发季节加强重点人群的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的宣教,实施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宁波市2剂水痘疫苗(Varicella vaccine,Var V)免疫策略实施后对水痘发病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2016年宁波市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水痘病例,比较分析2012-2013年(1剂免疫策略阶段)和2014-2016年(2剂免疫策略阶段)的水痘发病率。结果宁波市2008-2016年共报告37 822例水痘病例,年均发病率为72.0/10万。在10岁儿童中,2014-2016年水痘发病率(485.50/10万)比2012-2013年(672.76/10万)下降了27.83%;在≥10岁人群中,2014-2016年水痘发病率(61.48/10万)比2012-2013年(45.49/10万)上升了35.16%。结论宁波市实施2剂Var V免疫策略使10岁儿童水痘发病显著下降,建议在适龄儿童及青少年中加强第2剂Var V接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鹤壁市水痘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水痘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7-2016年鹤壁市网报系统的水痘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6年鹤壁市共报告水痘病例4 262例,其中男性2 521例,女性病例1 741例,男女之比为1.45:1;病例以15岁以下人群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0.99%(3 878/4 262);职业以托幼、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5.14%(4 055/4 262);全年均有水痘病例报告,但有冬春季两个发病高峰,分别为4~6月和11月至次年的1月,托幼机构和农村小学是水痘暴发场所;年均发病率27.81/10万。结论鹤壁市水痘疫情仍较严重,应加强水痘疫情的监测与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水痘疫情的发展和蔓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清远市2008-2012年水痘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控制策略。方法收集清远市水痘报告和监测病例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清远市共报告2 763例水痘病例,年发病率10.92/10万~21.17/10万,年均发病率15.41/10万,发病率总体上呈波浪型进展;全市所有县(市、区)均有病例发生,发病率未显示区域偏向性;11、12和1月份三个月发生的病例占全年病例的42.96%;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0.2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145.65,P0.001);5年共发生8起聚集性疫情,均发生在小学。结论清远市2008-2012年水痘发病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加强适龄人群的水痘疫苗接种和合适的水痘疫苗免疫策略是预防控制水痘发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国水痘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中国2016-2019年水痘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event,PHEE),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6-2019年中国共报告水痘304771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5.05/10万;发病率从2016年的35.50/10万上升到2019年的70.14/10万;各省份年均发病率在19.66/10万(黑龙江省)-117.17/10万(江苏省)之间;每年5-7月和10月-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0-4岁、5-9岁、10-14岁、15-19岁、≥20岁年均发病率(/10万)分别为61.77、308.14、228.31、97.69、12.43。共报告水痘PHEE4183起,其中发生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分别占12.93%、68.40%、14.61%。结论中国2016-2019年水痘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儿童和学生为高风险人群;建议提高适龄儿童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率,加强水痘监测。  相似文献   

20.
2005—2009年广东省水痘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2005—2009年广东省水痘报告发病资料,为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广东省报告的水痘病例及水痘暴发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广东省共报告水痘病例106 894例,死亡1例,5年的病例数分别为10 8541、6 287、24 747、27 931和27 075例,发病率在12.15/10万~29.90/10万之间,2005年报告发病率最低,2008年最高。1~5月病例为60 206例(占56.32%),12月病例为13 306例(占12.45%);广州、深圳、佛山、中山、韶关等5市病例数占全省总病例数的90.72%;〈15岁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8.37%;5年报告病例中,学生占48.89%,幼托儿童占19.90%,散居儿童占18.88%。5年间共报告水痘暴发疫情279起(其中2005年无报告水痘暴发疫情),病例7 853例,98.22%的暴发发生在学校(274起),其中乡小学发生129起,占学校暴发数的47.08%。暴发疫情集中在3—5月和11—12月,分别占总数的49.82%、32.26%,暴发疫情规模最少的为10例,最多的为146例,病例数〈50例的疫情254起,占91.04%。结论广东省水痘发病高峰在冬春季,病例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病人群以〈15岁青少年为主,乡村小学是水痘暴发发生的重要场所,大部分水痘暴发疫情规模〈50例病例。在儿童中开展含水痘疫苗的常规预防接种是控制水痘疫情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