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基于1.5T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和灌注成像技术对比性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影像表现。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36例)与胶质母细胞瘤(35例)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MRI平扫与1.5T MRI动态增强。对比2组患者检测结果中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相对血流量(r CBF)、相对血容量(r CBV)。结果 GBM组的ADC最小值、ADC最大值、ADC平均值与r CBF、r CBV均高于PCNSL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1.5T MRI动态增强扫描和灌注成像技术,通过对比ADC值与r CBF、r CBFV可以显著提升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的鉴别有效率,因此该检查方法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MRI扩散加权成像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表现及手术确诊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22例(PCNSL组)与高级别胶质瘤患者24例(HGG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MRI、DWI特征,测量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实质弥散系数(ADC)值。结果 PCNSL组患者中DWI肿瘤实质表现均匀高信号为81.82%(18/22),稍高信号为13.64%(3/22),等信号存在4.55%(1/22),肿瘤实质平均ADC值显示为(0.74±0.15)×10~(-3)mm~2/s;HGG组患者中DWI肿瘤实质表现均匀高信号为62.50%(15/24),稍高信号为20.83%(5/24),等、稍低信号存在16.67%(4/24),肿瘤实质平均ADC值显示为(1.10±0.61)×10~(-3)mm~2/s;两组患者的肿瘤实质信号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而肿瘤实质ADC值对比PCNSL组患者低于HGG组(P0.05)。结论在鉴别诊断PCNSL与HGG上应用MRI扩散加权成像并测量肿瘤实质ADC值效果显著,能够为患者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与MRI异机融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HGG)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高级别脑胶质瘤(HGG)(n=31)、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n=20)和脑转移瘤(BM)(n=39)患者。所有患者同一天先后接受18F-FDG PET/CT和MRI双倍剂量增强扫描。采用视觉分析3组患者的病灶分布和形态特征,以及半定量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标准化摄取值均值(SUVmean)、肿瘤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SUVmax的比值(T/N),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两组间关系。评价异机融合18F-FDG PETCT/MRI在HGG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增强特征、占位效应和病灶部位在HGG、PCNSL和BM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定量分析中,PCNSL的SUVmax、SUV  相似文献   

4.
侯明杰 《罕少疾病杂志》2022,29(5):31-33,47
目的 探讨瘤周水肿区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ADC)值鉴别脑转移瘤(BM)和高级别胶质瘤(HGG)中的阈值及效能.方法 选定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诊的56例BM患者与40例HGG患者,按照疾病不同分为A组(BM)与B组(HGG),均行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同时结合MinADC值完成诊断.评测两组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下探讨常规MRI征象联合最小表观弥散系数值(min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value,ADCmin)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诊断与鉴别的价值。方法:收集34例PCNSL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及病理证实,观察分析常规MRI特征及检测ADCmin,另取36例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作为对照组,统计学分析2组肿瘤各个MRI特征、ADCmin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比较各指标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对2组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PCNSL组的囊变(或)坏死(或)出血征象所占比率明显小于HGG组(χ~2=25.2,P<0.001);PCNSL组在边界清晰、累及中线结构或(和)脑室、均匀强化、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常规磁共振与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9例PCNSL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对患者行常规MRI、增强MRI、FLAIR、DWI、1H-MRS、PWI扫描,分析扫描图像。结果 19例患者共发现35个病灶,其中14例单发,5例多发,主要位于脑室旁深部脑白质区。病灶均呈T1等或者稍低信号,T2等或者稍高信号。瘤周水肿以轻、中度为主。35个病灶实性部分DWI均为稍高信号或高信号,ADC信号较对侧正常脑实质区域信号低。26个病灶呈低灌注,9个病灶为等灌注,时间-信号曲线有缓慢增强的趋势,并逐渐到达峰值。1H-MRS波谱表明病灶实性区域NAA(N-乙酰天门冬氨酸)峰降低,Cr(肌酸)峰有轻度降低,Cho(胆碱)峰升高,并出现异常高耸宽大的Lip(脂质)峰,另有4个病灶出现倒置Lac(乳酸)峰。结论常规与功能磁共振成像能够为PCNSL患者的病灶分析与病情诊断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H-MRS及PW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05年8月至2011年11月,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或者穿刺病理证实的PCNSL行MRI扫描,其中16患者1H-MRS扫描,9例患者行PWI扫描。结果16例患者1H—MRS表现:肿瘤实质区Cho峰升高100%(n=16/16),NAA峰降低100%(n=16/16),Cr峰轻度降低94%(n=15/16),Lip峰或Lip与Lac的复合峰出现100%(n=16/16)。11例患者的肿瘤实质区的PWI提示皆为低灌注。结论常规磁共振成像、1H-MRS、灌注加权成像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PCNSL具有某些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综述将传统磁共振手段与新兴磁共振技术(如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PCNSL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及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男6例,女4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重点分析MRI特点及手术病理特征。结果 10例患者均行磁共振平扫与增强检查。T_1WI像7例呈低信号,3例呈等信号;T_2WI像7例呈稍高信号,3例呈等信号;T2FLAIR像6例高信号,4例稍高信号;DWI像8例呈明显高信号;2例稍高信号。静脉注入造影剂钆喷酸葡胺(Gd-DTPA)后,7例明显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MRI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对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核磁ADC值与灌注成像相对血流量(r CBF)和相对血容量(r CBV)在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与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意义,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经本院病理证实的9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瘤MRI平扫与动态增强数据。通过后处理软件选择动态增强图像中选择感兴趣区,测量相对血流量(r CBF)、相对血容量(r CBFV)及病灶ADC值,并对测量数据对PCNSL与GBM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CNSL信号均匀,弥散受限,明显强化或不均质性强化,周围可见水肿。GBM信号不均,实性部分弥散受限,多数呈不规则性强化,周围大片水肿。PCNSL的ADC值低于GBM,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SL与GBM病灶r CBF与r CBV发现,PCNSL的r CBF(2.52±0.75)和r CBV(3.57±0.93)低于GBM的r CBF(5.15±1.05)和r CBV(7.95±1.9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ADC值和r CBF和r CBV能够进行有效鉴别,在临床鉴别PCNSL与GBM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提高PCNSL与GBM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CT与MRI两种影像学方法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择取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PCNSL已确诊患者,分别为所有患者实行CT扫描与MRI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不同诊断结果。结果:就诊断正确率而言,MRI为98%,CT为96%,研究组与对照组相近,统计学无差异(P0.05)。结论:MRI与CT均可用于PCNSL的临床诊断,其正确率非常高,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脑胶质瘤的6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设置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受检者实施磁共振DTI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磁共振DTI对脑胶质瘤的检出率为91.67%,较常规磁共振扫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A值低于对照组,其ADC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挤压型脑胶质瘤、浸润型脑胶质瘤、破坏型脑胶质瘤的FA值、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TI技术应用于脑胶质瘤诊断中的效果良好,可对脑胶质瘤予以准确检出,还可通过测量DTI参数来对不同病理类型脑胶质瘤予以鉴别区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联合脑脊液检测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5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18年2月—2021年10月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及脑脊液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有核细胞数以及脑脊液糖、蛋白、氯、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配体(CXCL-13)、白细胞介素(IL)-10的水平。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组间水平,指标诊断价值的评价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Youden指数选取阈值决定灵敏性和特异性,多参数联合诊断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结果:56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脑脊液中淋巴瘤细胞占比为33.92%;观察组脑脊液CXCL-13表达阳性率、脑脊液蛋白含量以及脑脊液中IL-10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蛋白和IL-10联合诊断原发性PCNSL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4.32%和92.13%。结论:在PCNSL的诊断中可以通过脑脊液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常规MR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原发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癌(PCNSL)以及脑胶质瘤(GBM)的鉴别及诊断作用。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30例PCNSL患者和30例GBM患者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病例的常规MR的图像,并分析图像的信号特点,并测量肿瘤的平均表现、对侧正常的脑白质区及肿瘤校正的弥散系数(ADC)。结果观察组在T1WI及T2WI上信号的特点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强化均匀的方面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C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以及ADC值可辅助PCNSL及GBM鉴别诊断,为常规的MR补充信息,效果较好,值得给予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 与MRI 技术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应用 及相关分析。方法 选取2015 年3 月-2017 年3 月于该院病理科PCNSL 患者的CT 与MRI 数据,患者先 进行头颅CT 平扫,对发现病灶的患者进一步进行MRI 平扫和增强扫描,并进行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1H-MRS)检查,将扫描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处理,观察PCNSL 的一般情况CT 表现和MRI 信号表现, 对比病灶区与对侧正常区的表现弥散系数(ADC)值和代谢产物,进一步分析1H-MRS 测量的代谢产物峰 值结果及其与ADC 值的相关性。结果 共发现58 例患者单发、15 例患者多发,共检出97 个病灶,病灶直 径0.8 ~ 5.9 cm。CT 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MRI 平扫呈等或稍长T1、T2 信号,67 个病灶周围可见少许水肿, 部分增强病灶可见尖角征、脐凹征及蝴蝶征。患者强化实性区与对侧正常区ADC、N- 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 脂质及Cho/NAA 值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 PCNSL 的CT 平扫、MRI 平扫和增强及核磁1H-MRS 成像都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PCNSL 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CT、MRI诊断结果。方法对2010年5月—2014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2例PCNSL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共72个病灶,病灶多分布于大脑半球邻近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周围深部白质,尤其以额叶分布居多;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MRI图像显示,T1WI、T2WI以等信号为主;CT和MRI增强扫描,大多肿瘤实质呈均匀性明显强化,肿瘤边缘呈欠楚或不清楚,边缘大多具有“毛刺征”,有不同程度占位及水肿区。术前影像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系统淋巴瘤49例(94.2%),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需早期行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必要时行立体定向活检,对早期明确诊断PCNSL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比较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磁共振成像(MRI)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鹤壁市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132例,患者术前均行MRI和SWI检查,以手术标本的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磁共振成像(MR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诊断价值,包括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并测量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灶区、正常对照区SWI检查的校正相位值(CP)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32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疑似患者中确诊110例;MRI检查阳性者87例,阴性者14例;SWI检查阳性者103例,阴性者21例。SWI检查特异性为95.45%,敏感性为93.64%,准确性为93.94%,分别高于MRI检查的63.64%、79.09%和7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灶区SWI CP值高于正常对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可清晰显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变情况,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较MRI高,且可加强肿瘤病灶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多b值成像在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结节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门诊及住院确诊肝硬化且经B超筛查发现肝脏结节患者60例,经病理确诊为肝硬化再生结节(n=28)和小肝癌结节(n=32),通过MRI多b值(分别为b50、b600、b1000)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结合MRI常规平扫图像及ADC图分析肝硬化结节的良恶性,同时采用CT平扫+增强扫描(CT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MRI检查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平均值.结果 MRI多b值成像在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结节病变鉴别诊断中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均高于CT平扫+增强扫描(CT检查),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T平扫+增强扫描(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肝癌组患者平均ADC值低于硬化结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多b值成像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结节病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及安全性,ADC值有助于鉴别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结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点,提高PCNSL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手术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表现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19例患者中单发11例,多发8例;病灶共计32个,脑室旁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区15个,大脑半球较表浅部位6个,基底节区5个,丘脑3个,脑干1个,小脑2个;3例累及胼胝体,4例室管膜受累。病灶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信号较均匀,呈结节状、不规则团块状或弥漫片状,水肿程度及占位效应较轻,强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可见尖角征、脐凹征及蝴蝶征。结论 PCNSL的MRI影像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昀  朱国华  党木仁 《医学综述》2014,(15):2731-2733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淋巴结外的淋巴瘤,现阶段对于其发病机制尚有争论。其病理形态多为弥漫型大B细胞来源,影像学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位于深部脑实质或血管周围的病变。CT与磁共振成像对于淋巴瘤的确诊意义较大,需要慎重对待及鉴别。脑脊液及骨髓检查对该病的确诊意义不大。PCNSL的临床表现与颅内其他肿瘤无显著性差异。治疗方案多为化疗联合放疗,可提高有效率,该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