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同种异体移植的存活分布情况及同种异体兔BMscs复合胶原海绵(CS)情况,观察其对兔桡骨1.5 cm缺损的修复效果,为将来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集、培养、纯化扩增新西兰大白兔BMscs,用eGFP荧光标记BMscs,与胶原海绵联合培养,植于同种异体动物臀大肌,观察存活及分布情况。建立兔桡骨缺损(1.5 cm)模型,4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同种异体BMscs/CS组(A组),单纯胶原海绵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术后分阶段行X线、组织学检查及生物力学检查,评价其修复效果。结果:eGFP标记的BMscs异体移植存活时间超过3周。X线示12周A组大白兔5只中有4只达到骨性连接。新生骨量呈A组-C组递减,至12周无一愈合。随着时间推移,A组编织骨髓腔和骨小梁增多,修复过程优于B、C组。A组生物力学指标均低于健侧正常对照组,但各指标能达到正常组的80%~90%。结论:同种异体MSCs复合CS可以修复1.5 cm兔桡骨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n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修复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胫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胫骨中段形成10mm长的骨缺损,右侧骨缺损处植入组织工程骨作为实验组,左侧骨缺损处植入单纯NHAC作为对照组。术后3、6、9、12wk分批处死动物,行一般情况、缺损区大体观察、X线、组织学染色分析等指标检测,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24只新西兰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一般情况:各组兔术后恢复及进食均正常,伤口无炎症反应,愈合良好。②大体观察:实验组术后6wk骨缺损部分修复,9、12wk骨缺损完全修复,3、6、9、12wk骨缺损修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③X线:实验组缺损区术后3wk可见有骨痂生长,9wk骨缺损基本修复,对照组术后12wk缺损区基本修复,各观察时间点实验组骨缺损修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④组织学染色:实验组缺损区新生类骨样组织、编织骨和板状骨出现的时间较对照组早,并且不经软骨介导即可直接成骨,而对照组以“爬行替代”方式修复骨缺损。结论同种异体兔MSCs复合NHAC修复骨缺损的能力较单纯NHAC强且迅速,能够对大段骨缺损进行快速有效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n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与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修复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胫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胫骨中段形成10mm长的骨缺损,右侧骨缺损处植入组织工程骨作为实验组,左侧骨缺损处植入单纯NHAC作为对照组.术后3、6、9、12wk分批处死动物,行一般情况、缺损区大体观察、X线、组织学染色分析等指标检测,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 24只新西兰大白兔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一般情况:各组兔术后恢复及进食均正常,伤口无炎症反应,愈合良好.②大体观察:实验组术后6wk骨缺损部分修复,9、12wk骨缺损完全修复,3、6、9、12wk骨缺损修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③X线:实验组缺损区术后3wk可见有骨痂生长,9wk骨缺损基本修复,对照组术后12wk缺损区基本修复,各观察时间点实验组骨缺损修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④组织学染色:实验组缺损区新生类骨样组织、编织骨和板状骨出现的时间较对照组早,并且不经软骨介导即可直接成骨,而对照组以"爬行替代"方式修复骨缺损.结论 同种异体兔MSCs复合NHAC修复骨缺损的能力较单纯NHAC强且迅速,能够对大段骨缺损进行快速有效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扩增的方法,并进行生物学活性观察。方法穿刺抽取新西兰大耳白兔骨髓5ml,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MSCs,体外贴壁培养、扩增、传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各代细胞形态、数量生长情况,描绘生长曲线。第2代细胞用矿化液连续培养后,进行ALP及矿化结节染色。结果体外成功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扩增传代的方法,能够连续传至8~9代;矿化液培养的细胞ALP及矿化结节染色阳性。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外成功培养,具有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特性,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近年来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已成为医学研究领域的焦点。干细胞(stem cell,SC)是指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在体内和体外通过外界干预及环境的变化,可以分化成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干细胞可分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介导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转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复合纤维蛋白凝胶来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于14只日本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造成10mm骨缺损,采用四种方法进行处理:A组植入转基因MSCs与纤维蛋白凝胶的复合物;B组植入单纯MSCs与纤维蛋白凝胶的复合物;C组植入纤维蛋白;D组不做处理,留作空白对照。每组7条桡骨。术后12周进行组织学、放射学检查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A组缺损区在成骨活跃程度、骨再生量和再生髓腔结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B组,其骨缺损得到了较彻底的修复。C、D两组均不能产生骨性愈合。结论转基因MSCs复合纤维蛋白凝胶修复节段性骨缺损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和骨形成蛋白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于脱钙骨基质,以骨形成蛋白进行成骨化诱导。日本大耳白兔45只,随机分为3组,A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脱钙骨基质+骨形成蛋白;B组:脱钙骨基质+骨形成蛋白;C组:空白组。行兔15 mm桡骨缺损修复。术后12周取桡骨标本,大体观察并手法评估3组桡骨缺损修复情况,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测定植入材料融合情况。结果:术后12周,大体可见A组基本骨性愈合,融合组织质地硬,形态不规整;B组见少量骨痂形成,尚有部分缺损未愈合。C组骨缺损处见肉芽组织充填,未见骨痂形成。组织学观察Masson染色示A组大量软骨形成,靠近连接处可见新生骨小梁形成且处于成骨活跃期,软骨与骨组织之间过渡自然。B组可见部分新生骨小梁形成,材料骨小梁变细较少,断裂明显。C组未见新生骨小梁形成。生物力学测定A组的最大载荷、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为(87.8±9.8)N、(8.4±0.9)MPa及(187.5±8.2)GPa,均低于健侧组([112.3±11.2)N、(9.5±0.2)MPa及(210.5±15.9)GPa],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脱钙骨基质和骨形成蛋白修复兔桡骨缺损,优于应用脱钙骨基质和骨形成蛋白,早期生物力学强度低于正常骨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个体化组织工程骨用以修复患者长骨缺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利用组织工程技术,通过抽取临床上骨源缺乏的患者少量骨髓分离出其中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hMSCs),并在体外对其进行扩增培养并诱导分化后,与自制的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相复合,构建个体化的组织工程骨并应用于临床,通过临床随访其放射学及血液学结果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30例个体化组织工程骨临床应用患者均达到随访半年以上,随访资料显示成骨速度及效果均与自体骨类似,且术后肝肾功、血沉等指标均无明显异常,最长随访达4年未发现病灶复发。结论由患者自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成骨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膀胱去细胞基质(BAMG)进行犬膀胱缺损修复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25只杂种犬,5只用于制备BAMG,20只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膀胱部分切除术。A组用单纯BAMG修复膀胱缺损,B组用复合自体BMSCs的BAMG修复膀胱缺损。分别在术后1、2、4、8、12周取材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评价膀胱组织再生情况。结果 所有动物术后均存活。组织学检测结果表明B组术后2周时已有尿路上皮形成,术后8周和12周时在修复区再生出与正常膀胱组织相似的膀胱壁结构。A组术后4周观察到尿路上皮再生,术后12周时仍然缺乏良好的平滑肌组织再生。结论 自体BMSCs复合BAMG比单纯BAMG更能促进膀胱缺损区修复和组织再生。自体BMSCs是组织工程膀胱可供选择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依据组织工程的原则,首先将pcDNA3.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165质粒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然后将其与纳米羟基磷灰(nano-hydroxyapatite,n-HA) /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支架材料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观察该组织工程骨在兔桡骨骨缺损模型处的成骨能力及降解速度。 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以京尼平(Genipin)为交联剂,通过粒子沥滤结合冷冻干燥工艺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支架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三点弯曲法测试其力学性能;通过细胞形态分析测试其体外细胞毒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荧光性能。根据设计的引物反转录合成VEGF165,pcDNA片段,构建pcDNA3.1-VEGF165质粒。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自兔骨髓,培养、传代,采用电转法将 pcDNA3.1- VEGF165转至 BMSCs 然后与 n-HA/CMCS支架材料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建立动物模型将其植入兔桡侧,通过大体观察,X射线,HE染色及三点弯曲强度评价其成骨能力及降解速度。 结果:京尼平交联的n-HA/CMCS支架材料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与天然松质骨相似,可满足支架材料的要求;与戊二醛做交联剂所得支架相比,本研究所得支架生物毒性更小,更利于细胞的吸附与增殖,并且使用京尼平交联是支架材料具有自发荧光特征;成功构建出 pcDNA3.1-VEGFl65质粒,将其转至 BMSCs,并与n-HA/CMCS 复合构建组织工程骨。大体标本观察表明复合材料植入骨缺损处可见骨缺损处愈合良好,植入材料大部分已转化为自体骨组织仅少许未降解。X射线观察显示实验侧可见明显骨痂生成,骨髓腔形成,骨髓腔基本贯通。HE染色结果表明实验组骨缺损愈合,皮质骨形成,皮质主要由编织骨组成,部分由新生的骨单位构成,髓腔再通。 结论: pcDNA3.1-VEGF165转染BMSCs复合n-HA/CMCS支架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无毒副作用、促进局部微血管形成、加快骨缺损修复的作用,其降解速度与骨生长速度基本匹配;使用京尼平交联的支架不同于其他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其具有自发荧光特征。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支架和细胞的界面,细胞的粘附特征,以及支架的微结构和降解时微结构特征变化。综上可知本研究所得复合骨是一种潜在的性能优良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experiment is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hybrid RP scaffolds on repairing segmental bony defects. Methods BMSCs were seeded into the hybrid and original RP scaffolds in order to repairing 15 mm segmental defect in the radius of rabbits. Radiograph, Micro CT and histology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scaffolds degrading rate and new bone formation. Result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apatite/collagen sponge composite coating could improve the RP scaffolds degrading rate and new bone forming in vivo. Bony union was observed in the hybrid scaffolds group after 1 year post-operation. Conclusion The PLGA/β-TCP scaffolds With apatite/collagen sponge composite coating is promising as a candidate 3D substrate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2.
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髓基质细胞(BMSCs)作为种子细胞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同种异体BMSCs与丝素蛋白-异体松质骨共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体,移植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术后2、4、12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及Ⅱ型胶原、Brd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BMSCs能在丝素蛋白和松质骨支架上较好的黏附、生长,共培养后成功地构建了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体;体内移植后生成透明软骨样组织并修复了骨软骨缺损.结论 同种异体BMSCs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丝素蛋白-松质骨双相支架负载同种异体BMSCs可用于骨软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淫羊藿对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nHAC/PLA)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成骨作用。【方法】制备16只兔双侧下颌骨10 mm×8 mm贯穿性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中药淫羊藿组与对照组,2组左侧缺损不添加材料,右侧缺损处添加活性材料nHAC/PLA。术后2、4、8、12周分别处死动物,从大体、影像学、组织学方面进行观察,并计量新骨面积。【结果】影像学观察结果显示淫羊藿右侧组、对照右侧组、淫羊藿左侧组2、4、8、12周缺损区密度均高于对照左侧组。组织学观察可见淫羊藿右侧组、对照右侧组各时间点骨缺损区新骨形成均优于左侧组,新生骨及新生血管的量多。随着时间延长,淫羊藿右侧组、对照右侧组有大量骨样组织长入活性材料,骨成熟度增高,淫羊藿右侧组可见残留材料逐渐被活跃生长的骨组织包围并替代。分别与同侧对照组比较,淫羊藿左、右侧组新骨面积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左侧与右侧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淫羊藿在骨缺损修复期间有良好的促进骨愈合的作用,nHAC/PLA活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及骨诱导活性,有望应用于临床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脱细胞神经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贴壁法体外分离、纯化、增殖骨髓间充质细胞,取第5代细胞与脱细胞异体神经复合培养,构建移植物。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实验组,支架组,对照组。术后12周,采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检测及组织学等方法评价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及腓肠肌湿质量恢复率的检测显示实验组优于支架组(P<0.05);组织学检查,实验组修复神经S-100蛋白表达明显强于支架组,足底皮肤单位面积内触觉小体明显多于支架组,实验组缝合神经有效神经截面积、纤维数目、纤维密度、纤维直径、髓鞘厚度均优于支架组(P<0.05),其坐骨神经缺损修复效果接近对照组。结论脱细胞神经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细胞可有效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经脱细胞神经支架溶液诱导的骨髓间充质细胞在体内具有施万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胚胎干细胞(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探讨其对皮肤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胎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类真皮,植入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以生物膜为载体,把羊膜诱导后带有核标记的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覆盖在类真皮上,术后1~8周连续取材,HE染色,B1整合素、CK15、CK19、CK10和CEA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植入后3周,创面完全长合。较厚新生皮完全覆盖创面,基底层细胞增生,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细胞柱伸向真皮层,新生表皮中可见核标记的细胞呈B1整合素、CK15、CK19阳性,真皮中的管腔样结构呈核荧光和β1整合素、CEA免疫组化双标阳性,4~8周新生表皮基底层细胞呈CK19、CK10阳性,新生表皮下可见毛囊样、皮脂腺样结构。【结论】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以修复缺损皮肤,在其下真皮层有分化为毛囊样、皮脂腺样和汗腺样的结构,但是是否来源于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胚胎干细胞(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探讨其对皮肤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胎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类真皮,植入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以生物膜为载体,把羊膜诱导后带有核标记的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覆盖在类真皮上,术后1~8周连续取材,HE染色,β1整合素、CK15、CK19、CK10和CEA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植入后3周,创面完全长合,较厚新生皮完全覆盖创面,基底层细胞增生,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细胞柱伸向真皮层,新生表皮中可见核标记的细胞呈β1整合素、CK15、CK19阳性,真皮中的管腔样结构呈核荧光和β1整合素、CEA免疫组化双标阳性,4~8周新生表皮基底层细胞呈CK19、CK10阳性,新生表皮下可见毛囊样、皮脂腺样结构。【结论】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以修复缺损皮肤,在其下真皮层有分化为毛囊样、皮脂腺样和汗腺样的结构,但是是否来源于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
补肾活血汤结合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进一步验证补肾活血汤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复合体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的影响,评价修复效果。方法取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密度离心法结合贴壁培养法体外增殖后,复合于改建后的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载体上,植入到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并以中药补肾活血汤灌胃为复合组,并设立单纯中药组、单纯干细胞复合体组、空白组为对照组。4、8、12周后分别对修复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组织学检查。进行Wakitani评分,观察其体内修复关节缺损效果。结果术后12周,复合组的缺损由透明软骨样组织充填,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基本修复,修复的软骨组织在组织形态学上优于其他各组。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体能修复家兔膝关节软骨缺损,中药补肾活血汤能促进软骨的修复,且提高了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带长段骨骼的复合组织瓣Ⅰ期修复创伤性小腿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12例小腿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以腓血管为蒂的腓骨皮瓣修复5例,以肩胛下血管为蒂的肩胛骨背阔肌骨肌(皮)复合组织瓣修复4例,以旋股外侧血管升支为蒂的髂骨阔筋膜张肌骨肌皮复合组织瓣3例.结果:1例肩胛骨背阔肌桥式交叉游离移植,术后患者因创伤后骨髓炎不愈合,坚决要求行截肢手术,其余组织瓣均存活,骨瓣愈合时间9-27月.结论:以上3种复合组织瓣均适合修复小腿的复合组织缺损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带血供骨膜瓣与同种异体脱钙骨联合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以兔桡骨中段 15mm的大段骨缺损为模型 ,通过X线lane评分、组织学观察、电镜扫描 ,评价术后 4、8、12、16周时带血供骨膜瓣与同种异体脱钙骨联合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 带血供的骨膜瓣与同种异体脱钙骨联合修复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脱钙骨组 ,前者在Lane评分 (P <0 .0 5 )、组织学观察等方面均优于后者。结论 带血供骨膜瓣与同种异体脱钙骨联合修复大段骨缺损效果优于单纯脱钙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基质细胞(MSCs)复合异体松质基质复合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兔自体骨髓基质细胞于体外分离,培养,增殖,与异体松质骨基质复合,选用大白兔28只,造成桡骨干缺损12mm的动物模型,分别行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异体松质骨基质复合物和单纯异体松质骨基质移植,术后3、6、9、12周取材,通过X线、大体和形态学观察,术线摄片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计算骨缺损处的骨痂灰度。结果: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异体松质骨基质复合物在骨缺损的愈合过程中其成骨量,成骨速度及时间均优于单纯异体松质骨基质,约在9周使骨缺损基本得到修复,结论:自体骨髓基质细胞-异体松质骨基质复合物经异体松质骨更能有效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