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Williams分级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8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观察组采用TME+ISR.对比两组术后7 d Williams分级及肛门功能.结果:比较两组术后Williams分级情况,观察组A级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7 d最大直肠耐受容积(MTV)、最大收缩压(MSP)及肛管静息压(ARP)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TME+ISR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肛门功能,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伊川县人民医院低位直肠癌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分为腹腔镜组(51例)与开腹组(50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开腹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淋巴漏、吻合口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可促进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单纯保肛术和结肠造口保肛术应用于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单纯保肛术,研究组行结肠造口保肛术,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排气恢复、正常进食、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25.7%(P<0.05)。术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Wexner便秘评分为(5.6±1.8)分、(3.5±1.4)分,低于对照组的(8.0±2.1)分、(4.7±1.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造口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疗效确切,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恢复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ISR)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6例行腹腔镜ISR术和38例行开腹ISR术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正常饮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远切缘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及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率及肛门功能等。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正常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远切缘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及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排便频率、排便紧迫感、排便困难、Wex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ISR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49-51
目的 分析新辅助放化疗后行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划分A组(n=30)和B组(n=30),两组均实施新辅助放化疗,A组行开腹手术,B组行腹腔镜下保肛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保肛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B组患者保肛率高于A组;B组患者切口感染、肠梗阻、尿潴留、吻合口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两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实施新辅助放化疗联合腹腔镜下保肛术,术中出血量少,保肛率高,很少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种不同术式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具有保肛手术治疗适应证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0例(肿瘤下界距肛缘4~7 cm)分为2组,A组为距肛缘6 cm以上的低位直肠癌29例行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B组为距肛缘4~6 cm的低位直肠癌31例进行改良的双吻合术即经腹结肠肛管吻合术.A、B 2组的手术时间、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排便功能和控便能力与前期行Miles术的35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A、B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80±56)、(185±61)min,与对照组(240±73)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7.9%、74.3%,与对照组7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21%、8.01%;与对照组6.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术后排便功能良好,而对照组丧失控便能力.A、B组的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距肛缘4~7 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只要符合保肛手术适应证,双吻合器保肛手术可获得与 Miles术相似的近期疗效,且具有更好控便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5):69-71
目的 对比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和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和生活质量,为直肠癌的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5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取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取Miles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生活质量。结果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日排便次数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明显小于B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一年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Miles手术相比,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的肛肠动力学及抗炎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本院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为腹腔镜组,纳入同时期来本院经检查确认非直肠癌的患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术前腹腔镜组和对照组间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MSP)、高压区长度(HPZ)、直肠静息压(RRP)、肛管蠕动波频率(APWF)、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TV)、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AIRT)差异.比较腹腔镜组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差异.结果:腹腔镜组与对照组间各项肛肠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5天,腹腔镜组ARP、MSP、HPZ、MTV明显下降,而RRP、AIRT则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WF无明显改变.从手术后第1个月开始,各项指标开始逐渐恢复,术后第3、6个月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天腹腔镜组的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开始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术后第15天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有短期、暂时的影响,术后3个月肛肠动力学能恢复正常;术后患者体内发生剧烈的抗炎反应,术后第15天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吻合术联合保护性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双吻合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22例,为观察组;行单纯双吻合术2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进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双吻合术加保护性回肠造口,能有效减少吻合口瘘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任雁  刘娟  严凤  彭敏 《西部医学》2017,29(9):1277-1280
【摘要】目的 探究肛门测压仪在评估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术前后肛门功能中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3例行保肛术式的直肠癌患者进行肛肠测压,设为观察组,并选取35例同时期入院体检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及术后1、6、12个月肛门动力学指标。结果 正常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前在肛门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MSP)、直肠静息压(RRP)、直肠初始感觉容量(RVST)、直肠便意感觉容量(UV)、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TV)、直肠顺应性(RC)、肛管高压带(HPZ)和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肛门排便功能优良率(22.22%和31.75%)明显低于术前(9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60和45.718,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37,P>0.05)。术后1、6、12个月患者MTV和RAIR指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各时期MSP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在短期内能够影响患者肛门功能,肛肠动力学指标客观评价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探讨总结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28例,其中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为观察组共62例;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为对照组共6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保肛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体经济费用支出。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7/62)11.3%,明显低于对照组(17/66)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患者保肛率82.3%,对照组患者保肛率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经济费用支出方面,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靠,患者创伤小、恢复迅速,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经腹IS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频次、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Wexner评分评估患者肛门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天数、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排便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56%(1/39)]低于对照组[23.07%(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病例脱落,两组Wexner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7.94%(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腔镜经腹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有利于改善患者胃肠和肛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局部复发率,加快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对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2例)和B组(32例),A组采取常规开腹直肠前切除治疗,B组采取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P <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肛管收缩压、直肠末端静息压和初始排便容量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B组患者肛管收缩压、直肠末端静息压和初始排便容量阈值等均明显优于A组(P<0. 05); 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 <0. 05)。结论: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对直肠癌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不仅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同时还可有效促进肛肠动力学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应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保肛手术效果。方法:选取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44例,均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就开腹经括约肌切除保肛术(对照组,n=22)与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保肛术(观察组,n=22)预后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肛压指标、肛门功能评分、肿瘤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保肛手术治疗,可提高手术质量,改善肛压及肛门功能,防范肿瘤远处转移及复发,且具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李邓松  刘金炎  庄丹 《吉林医学》2013,34(14):2639-2640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行内括约肌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评估肿瘤根治效果和术后控便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成功完成保肛手术的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通过采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切除超低位直肠癌(A组)36例,通过双吻合器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42例(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及术后控便功能情况。结果:采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切除超低位直肠癌(A组)的术后复发率比通过双吻合器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近期(1年内)和远期(>1年)的控便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径路行内括约肌切除术完成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是一种可选择的保肛术式,具有安全性高、根治效果好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附5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选择适合保肛的方法治疗低位直肠癌。方法58例肿块下缘距肛缘4~7cm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对27例采用保留肛管括约肌术式(A组)、31例采用吻合器技术Dixon前切除术进行治疗(B组);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A组患者无远端直肠残端肿瘤残留,B组有2例。肿瘤远端切除距离,A组平均为3.12cm,B组1.84c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术后2年无局部复发,B组有5例局部复发,B组局部复发明显高于A组(P<0.05)。A组5年生存率74.6%,B组65.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早期排便功能较差,但均能在半年内改善;B组排便功能较好。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缘4~7cm、肿瘤Dukes分期B、C期、术前指诊肿瘤可推动、肿瘤侵犯肠壁不到1周者可行保肛手术。应根据患者体形、骨盆宽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侵犯肠管的周径来选择保留肛管括约肌或吻合器技术Dixon前切除术。保留肛管括约肌术式可作为Dixon术最佳备选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效果及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09月于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20例和开腹手术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早期并发症。结果从术中出血量、低位直肠癌保肛情况、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导尿、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治疗直肠癌较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尤其在低位直肠保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R)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70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ELAPR,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腹会阴联合根治术(APR),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会阴切口感染、性功能障碍、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肠梗阻、术后环周切缘阳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ELAPR治疗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47-49+53
目的 比较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与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早期直肠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中低位早期直肠癌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其中36例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设为腹腔镜组,27例行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设为内镜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Wexner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 内镜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Wexner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内镜组Wexner评分明显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内镜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镜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均是治疗中低位早期直肠癌良好的保肛手术方法,而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开腹式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超低位前切除结直肠吻合术、低位前切除结直肠吻合术、低位前切除加结肠贮袋肛管吻合术5种术式对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行保肛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开腹组、超低位吻合组、低位吻合组、肛管吻合组5组,每组30例。观察和对比每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控便情况、肛门功能、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开腹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多于其他四组患者(P<0.05);肛管吻合组患者的排便次数正常时间最短(P<0.05);肛管吻合组出现失禁例数最少(P<0.05);腹腔镜组、超低位吻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患者(P<0.05);术后6、12个月开腹组的满意度最低,分别为66.67%、76.67%;而肛管吻合组术后6、12个月的满意度最高,分别达76.67%、100.00%。结论:腹腔镜TME、开腹式TME、超低位前切除结直肠吻合术、低位前切除结直肠吻合术、低位前切除加结肠贮袋肛管吻合术5种术式对术后患者的肛门功能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