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ACC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丰城市人民医院骨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18例多节段脊椎病患者纳入研究,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ACCF治疗,观察组采取显微镜下ACD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神经功能、颈椎疼痛程度、颈椎曲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两组术前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及颈椎曲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高于对照组,且JOA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颈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颈椎曲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8%,低于对照组的16.95%(P<0.05)。结论:与ACCF术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研究组给予ACDF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融合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报告我院自1976年12月至1985年5月采用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2例。优良率为72.6%,总有效率为90.7%。并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适应症、术中注意事项、前路植骨融合术的机理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近1年来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80例,年龄18~49岁,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均为40例。试验组在治疗时接受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对照组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观察及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在80例患者中,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有效率91.03%,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有效率为83.67%。经x2检验两两比较,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独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P值为0.042。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组无论是在手术时间,还是在患者下地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组,并且上述数值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5、0.031和0.043)。结论: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对脊髓型颈椎病对神经的压迫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8.
脊髓型颈椎病(CSM)外科治疗的目的是去除致压物,由于致压多来自脊髓的前方,因而颈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是合理的.我院从1996年3月至2002年3月行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共78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曾在大庆市人民医院住院并采用颈椎前路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的20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3个月和6月复查X片,术椎均获骨性愈合,植骨融合率100%。对全部患者进行至少12个月随访,伤口均1期愈合,无并发症,患者的神经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85.0%。结论:前路减压、自体髂骨融合加前路钛板内固定术目前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和公认的首选方案,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前路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我科2003-2006年对40例颈椎间盘突出致脊髓及神经压迫的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将术前术后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前路减压、颈椎空心螺纹内固定器(CHTF)椎间融合,代替传统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的方法。方法:对18例CMS采用环锯减压再潜行扩大减压,植入CHTF无磁性医用钛合金突心螺纹内固定器椎间融合,随访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植入CHTF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症状改善明显,稳定性好,生理曲度恢复达正常,无椎间隙高度丢失,无CHTF滑脱、移位。术后平均4.5个月椎间隙融合。  相似文献   

12.
1986年4月—1991年8月,我院做了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共41例,其中有随访结果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25例。我们认为前路多节段减压及融合术可以达到有效的减压及颈椎稳定作用,疗效稳固,有效率为92%,优良率为80%。颈椎椎管狭窄所致的脊髓型颈椎病应施颈后路椎管扩大术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取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结合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118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根据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颈椎标准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HAB)及后缘高度(HPB)并评估植骨融合情况;JOA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情况。结果:随访6-32个月,平均19个月;3例出现钛网轻度沉陷,所有病例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末次随访骨融合率为100%;JOA评分,术前与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优良率为86.2%;术后Cobb角、HAB及HPB值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与术后即刻上述指标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有效的矫正了颈椎畸形并达到坚固骨融合、重建稳定的目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经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06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观察组采用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自体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接受平均两年的随访,并进行功能评价,以JOA颈椎病疗效评判标准对脊髓功能评定,达到90%的手术有效率,所有病例均治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减压彻底,操作简单,稳定性强,安全性好,效果可靠,是临床治疗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5.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2008年采用颈椎前路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前路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1例脊髓型颈椎病病例进行回顾总结。结果:经8~24个月平均12.6个月随访,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部分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颈椎活动无明显受限。术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85.2%,其中优31例,占50.8%;良21例,占34.4%;中8例,占13.1%;差1例,占1.6%。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能直接解除脊髓受压、重建颈椎稳定性,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椎病前路减压及融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脊髓型颈椎病 2 2 6例 ,其中多节段 2 3例 ,约占 9.1% ,采用前路减压及融合术。结果 :随访 19例 ,优 13例 ,良 4例 ,好转 2例 ,无恶化或加重的病例。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及融合术患者术中处于清醒状态能与术者配合 ,随时观察脊髓神经损伤体征 ,既达到广泛减压 ,又能融合稳定病变节段 ,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经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57例颈椎病手术的病例,其中19例行人工颈椎盘置换术(置换组),38例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融合组)。结果置换组术后颈部生理活动度得到保持,JOA评分由9.6±3.5升至14.3±4.6(2年)、16.1±3.2(5年),dom评定满意率100%;融合组术后颈部活动度由(48.6±6.1)°降至(36.6±3.5)°(单节段融合)和48.4°±4.1°降至27.3±5.3°(双节段融合),Odom评定满意率97.3%。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期疗效满意,前者不加速相邻节段的退变,显著减少由融合导致的多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分析颈椎单纯前路减压植骨与减压后外加自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经颈前路减压 ,30例取自体髂骨移植 ,34例采用植骨 ,并行带锁钢板固定。同时对结果进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结果 随访 0 .5~ 3年 ,平均 2 .3年。两组所有病例术后 1 2周骨性愈合 ,均无植骨块移位、脱出或陷入 ,无钢板、螺钉折断、滑脱等并发症。单纯植骨组和植骨 自锁钢板组两者手术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颈椎ORION自锁钢板操作简便安全。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可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 ;加用ORION带锁钢板内固定 ,能增加稳定性 ,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的疗效及病程、病情与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月因脊髓型颈椎病行手术治疗的134例患者,其中男性94例,女性40例,49~72岁,平均年龄57.3岁,术后随访1年半~10年,平均7.2年。对其手术疗效,及病程、病情与疗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病人的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与术前JOA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12.915,P=0.000)。病程不同的两组患者疗效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7.629,P=0.000),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四组患者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1.313,P=0.278)。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脊髓型颈椎病一经确诊,应尽早采取恰当、有效的手术方式,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寇剑铭  程兆明  张学康 《河北医学》2006,12(10):1023-1025
目的:探讨颈前路开槽式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法:对48例脊髓型颈椎病采用经颈前路开槽式减压加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后定期X线检查并随访所有病例。结果:随访时间平均23个月,植骨于术后3个月骨性愈合,无植骨块移位、钢板断裂或螺钉松动、脱出及断裂等,椎体间高度得到恢复并可维持良好的颈椎生理曲度。手术有效率为100%(48/48),优良率为89.6%(43/48)。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开槽式潜行充分减压,使脊髓功能尽可能恢复,植骨内固定使颈椎更稳定,也利于植骨节段融合,其临床疗效更趋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