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NCPAP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7.5mg/kg,每6h1次,连用7d。观察2组NCPAP时间、机械通气使用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氧合指数(OI)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NCPAP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氧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24h、36h及48h的0I均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2组治疗后12h的0I、机械通气使用率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NCPAP较单用NCPAP治疗NRDS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2.
刘美妮  罗红香  王朝慧  焦娜  姚娟 《吉林医学》2010,(27):4805-4805
目的:评价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及固尔苏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同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NRDS患儿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观察组。两组在治疗后1h、6h、12h,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治疗组肺部感染的并发症及氧疗时间均少于观察组。结论:持续正压通气及固尔苏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肯定,肺部感染并发症少,氧疗时间短,明显优于常规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i PAP(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PS(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早产儿RDS(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70例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均接受PS治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取NCPAP(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治疗组则选择Bi PAP模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治疗前后血气指标(Pa O2、Pa CO2、p H)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成功率97.1%,与对照组的8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 h后Pa O2[(62.3±4.9)vs(55.1±5.4)]mm Hg、Pa CO2[(43.2±2.2)vs(48.3±2.0)]mm Hg、p H[(7.33±0.06)vs(7.38±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通气时间及氧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另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 PAP联合PS治疗早产儿RDS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明显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价值。方法:14例高危早产儿气管内滴注单剂预防量PS,与14例未应用PS的高危早产儿进行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血气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明显,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23.3±6.7d,氧疗时间5.1±2.2d,机械通气时间2.6±1.3d;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29.6±8.5d,氧疗时间6.9±2.4d,机械通气时间4.7±1.5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NRDS、死亡及需要机械通气例数也较对照组少,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预防性应用PS不能降低NRDS发病率及病死率,但可明显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并且缩短住院天数、氧疗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应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NRDS 9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51例予新型NCPAP治疗设为研究组,41例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气分析及临床观察指标。结果:研究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水平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OI)及p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氧疗、机械通气、开奶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NRDS予以NCPAP治疗能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机械通气、开奶及住院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NIPPV组(25例)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23例),观察比较2组治疗的成功率、治疗的时间、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氧合指数及并发症。结果:NIPPV组治疗成功率为72.0%,高于NCPAP组的43.5%(P0.05),NIPPV组治疗后1 h的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的升高显著大于NCPAP组(P0.05)。结论:NIPPV作为初始通气模式治疗NRDS是可行的,且疗效优于NCPAP。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不同无创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通气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5例、对照组1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观察组给予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观察两组通气时间、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治疗24 h后观察组PaO2、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氧疗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BiPAP通气治疗方式对NRDS患儿治疗效果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非侵入性呼吸支持强化管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至12月,医院经鼻持续正压(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56例,纳入对照组。2017年1月至11月,医院NCPAP治疗NRDS55例,纳入观察组,强化管理,包括俯卧位、加热湿化。对比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呼吸支持时间、氧疗时间、N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NCPAP管理治疗NRDS可提高支持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新生儿科接受治疗的NRDS患儿9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分别给予NIPPV和NCPAP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 h和12 h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氧合改善情况、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并发症和预后等.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分别为(48.7±14.1)mmHg和(52.8±8.7)mmHg,对照组患儿为(47.2±13.9)mmHg和(51.1±9.2)mmHg,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h及12 h后,两组患儿的PaO2、PaCO2、pH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为(39.6±11.2)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2.8±10.8)h,治疗成功率为93.8%(45/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1%(37/48),重新插管率为4.2%(2/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1%(1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较NCPAP能在较短时间内明显改善患儿肺部氧合功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降低气管插管呼吸机上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及固尔苏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并与常规机械通气对照。方法:对36例NRDS患儿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观察组17例,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于生后12小时内气管内给予固尔苏(100mg/kg),治疗组予经鼻NCPAP,观察组常规使用机械通气。对照指标: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气分析、氧疗时间、并发症。结果:两组在治疗后1、6、12小时,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肺部感染的并发症及氧疗时间均少于观察组。结论:持续正压通气及固尔苏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肯定,肺部感染并发症少,氧疗时间短,明显优于常规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沐舒坦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30mg.kg-1.d-1,q8h)静滴,连续3d。结果:治疗组需要机械通气时间(4.2±2.5)d,氧疗时间(7.5±4.3)d,肺部感染率7%;明显小于对照组需要通气时间(5.6±3.8)d、氧疗时间(10.5±3.2)d及肺部感染率67%,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沐舒坦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明显缩短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间歇正压通气(NIPPV)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氧合指数(OI)及弥散指数、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轻中度(NRDS Ⅰ-Ⅲ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NIPPV模式,对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的弥散指数与OI,比较两组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24 h后,两组弥散指数与OI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慢性肺支气管发育不良、鼻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无创间歇正压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成功率高,在改善患儿氧合指数、弥散指数及预后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模式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气管插管拔出成功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NICU收治的14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于拔气管插管后随机分为NCPAP组与NIPPV组,每组各70例,两组分别采用相应的无创呼吸支持模式,观察记录两组1周内的拔管成功率以及无创通气初次以及24 h后的血气值,并比较两组3级以上脑室内出血(IVH)、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动脉导管未闭(PDA)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NIPPV组的1周内拔管成功率显著高于NCP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初次及24 h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的BPD发生率显著低于NCP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IVH、ROP、PDA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CPAP模式比较,NIPPV模式治疗NICU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有利于提高气管拔管成功率与降低BPD发生率,更加安全可靠,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设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4例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C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用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症少,且患儿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摘要 】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患儿手术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参数变化,探讨其对OSAHS患儿诊断及治疗评价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 33例确诊为OSAHS患儿。采用潮气呼吸法测定OSAHS患儿手术前后的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各项指标。主要参数为:潮气量(TV)、呼吸频率(RR)、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TPEF)、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量(VPEF)、达峰容量比(VPEF/VE)、峰流速(PIEF)分段的用力呼气流量 ( FEF25%、FEF50%、FEF75% )。同时描绘出流速-容量环 ( TFV curve )。结果 手术后VT/kg(8.04±1.31)、MV(2.84±0.30)较手术前VT/kg(5.87±1.93)、MV(2.18±0.60)明显增加( P < 0.01 );反映气道阻塞的指标: TPEF、TPEF/TE和VPEF/VE手术后分别为 (0.43±0.08)、(31.51±9.99) %和 (32.5±8.83 )%明显低于手术前[(0.52±0.12)、(42.76±9.87)%、(41.32±9.30)%] (P <0.01)。TEF25%手术后(83.36±17.87)较手术前(95.00±16.40)明显增快(P <0.01)。而VPEF、RR、TI、TE、TI/TE、PIEF、TEF50%、TEF75% 两组无显著差异 ( P >0.05 )。流速-容量环小而不规则,尤以吸气支改变显著。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呈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改变,流速-容量环及指标提示大气道阻塞。潮气呼吸肺功能可作为儿童 OSAHS诊断和疗效评价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S+NCPAP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S+机械通气( MV)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5/3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11%(13/36),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1)。结论 PS联合NCPAP治疗NRDS能有效减少氧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NRDS早产儿随机分为NIPPV组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组,比较无创呼吸支持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NIPPV组的无创呼吸支持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NCPAP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结论:NIPPV治疗NRDS,能够提高治疗成功率,且未增加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窘迫新生儿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实验组采用NCPAP呼吸机支持治疗,并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照组只给予NCPAP呼吸机支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通气前、通气后4h与12h时动脉血气分析,以及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儿在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改变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通气后4h、12h时的血气分析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变(P<0.05);实验组在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上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治疗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患有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撤机后使用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效果,以确定NHFOV是否可提高撤机成功率.方法 选择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胎龄28~35周、需要有创呼吸支持并且在生后3周内撤机的重度NRDS早产儿,共入选65例,撤机后随机分为NHFOV组(34例)和NCPAP组(31例),若应用这两种方式不能维持则需再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主要观察指标为撤机成功率、失败原因分析以及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1、12、24、48、72 h血气中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氧浓度(FiO2).结果 NHFOV组撤机成功率为85.29%,高于NCPAP组的61.29% (P<0.05).两组总用氧时间、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颅内出血发生率(Ⅲ度及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撤机后的早产儿,使用NHFOV比NCPAP有更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选择深圳龙华区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24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分别予标准剂量(100 mg/kg)及大剂量(200 mg/kg)猪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总疗程为10 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6 h、12 h、24 h的吸入氧浓度(FiO2)分别为(42.5±4.5)%、(41.8±4.7)%、(38.3±4.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2±6.2)%、(46.4±5.1)%、(43.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次数及通气时间分别为(1.4±0.4)次、(145.2±34.2)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6)次、(193.4±40.1)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较常规剂量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