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补兼施法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补兼施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α1微球蛋白(α_1-MG)、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ALB、α_1-MG、β_2-MG水平及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补兼施法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效果优于单纯缬沙坦治疗,可减少尿液中的蛋白含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中药型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对早期高血压肾病所致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血压控制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既定疗程结束后考察两组患者IgG、mALB、α1-MG、β2-MG4种尿微量蛋白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4种尿微量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患者除IgG外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改善程度均显著不及治疗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减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损害有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干预早期高血压肾病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早期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共脱落7例,治疗组与对照组进入评价分别为31例、34例.基础治疗:两组均采用氨氯地平片5~10 mg/d控制血压,对达不到控制目标的,均加用氢氯噻嗪或倍他乐克,在6周内将血压逐步降至目标值.治疗组同时使用丹红注射液40mL/d,2周为一个疗程,间隔2周后,继续第二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8周结束时测定尿微白蛋白(mALB)、免疫球蛋白G(IgG)、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评价疗效.结果 早期高血压肾病者,通过有效控制血压,可使尿中mALB、α1-MG、β2-MG的含量降低(P<0.05),检测阳性率下降(P<0.05);丹红注射液则可使上述三项指标含量及检测阳性率进一步降低(P<0.01),且优于单独控制血压的患者(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干预早期高血压肾病者,可以改善或部分恢复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及TGF-_(β1)方面的影响。方法:择选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行以常规西医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基础上,配合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分别就两组患者的血清TGF-_(β1)、CRP、IL-6、TNF-α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对比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清检测结果可以发现,研究组在TGF-_(β1)、CRP、IL-6等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TGF-_(β1)、CRP、IL-6水平有了明显的降低。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行以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可有效控制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并延缓肾脏纤维化的实际进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2例妊高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患者均首先给予解痉、降压、抗痉挛及补充血容量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硫酸镁注射液静滴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川芎嗪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与24 h尿蛋白、治疗前后血浆黏度及病情评分、母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两组患者的血压(SBP、DBP)、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观察组患者的血浆黏稠度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0.05);(3)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7/40),显著低于对照组(9.52%,4/42)(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川芎嗪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效果优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纯硫酸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尿液转铁蛋白(Tf)、微量白蛋白(mALB)及α_1-微球蛋白(α_1-M)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择DN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观察对象的Tf、mALB及α_1-M水平,分析联合检测对于DN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Tf、mALB及α_1-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0.0%,高于观察组Tf、mALB、α_1-M单项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f、mALB及α_1-M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为88.3%,高于单项检测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漏诊率为10.0%,低于单项检测漏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特异性为86.7%,与单项检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0.0%,高于单项检测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DN患者实施Tf、mALB及α_1-M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较高,能为早期DN诊断提供依据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α1-微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葛根素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治疗,葛根素组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后尿α1-微球蛋白(α1-MG),空腹血糖(F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血尿素氮(BUN)、肌酐(Cr)。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N及Cr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FBG及HbAlc基化血红蛋白下降明显(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α1-MG均有显著下降(P<0.01);葛根素组治疗后α1-MG比同时期对照组α1-MG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葛根素能够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α1-微球蛋白,对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川芎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功能及肾间质纤维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载川芎嗪注射液,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N-乙酞-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α1微球蛋白(α1-MG)、B2微球蛋白(J32-MG)、IV型胶原(CⅣ)水平和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Ⅲ型胶原(Col Ⅲ)、尿素氮(BUN)水平,同时测定2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和肾小管对白蛋白的重吸收率。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尿NAG、RBP、α1-MG、G2-MG、CIV水平和血清HA、LN、PCBI、ColⅢ、BU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24h尿蛋白低于对照组,血浆白蛋白及肾小管对白蛋白的重吸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能调节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液及血清相关因子水平,提高肾小管对白蛋白的重吸收率,有效促进肾小管功能及肾间质纤维化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尿α1微球蛋白测定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跃忠 《浙江医学》1998,20(1):15-16
为探讨尿α_1微球蛋白(α_1-MG)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肾病中的意义,测定了62例NIDDM患者尿白蛋白(Alb)、α_1-MG、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IgG水平。结果显示:NIDDM微量Alb尿组α_1-MG、β_2-MG、Ig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NIDDM正常Alb尿组α_1-MG已明显增高(P<0.05),且尿α_1-MG与尿Alb呈正相关(r=0.633,P<0.01)。提示尿α_1-MG可作为NIDDM肾病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同时也表明糖尿病早期可能即存在肾小管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Ⅳ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66例Ⅳ期DN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及α-硫辛酸组(观察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变化。另选取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常规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PG、2hPG、HbA_(1c)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常规组及观察组治疗前MDA、UAER、β_2-MG均高于健康对照组,SOD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UAER、β_2-MG均下降,观察组较常规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MDA下降、SOD升高且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α-硫辛酸能够有效控制Ⅳ期DN的蛋白尿,延缓DN进展,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川芎嗪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疗效。方法11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58例。两组均常规给予强的松、潘生丁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4周;对照组给予黄芪注射液4周。结果两组24h尿蛋白、血脂均下降,浮肿减轻,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且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尿mALB、β2-MG、TRF、RBP、a1-MG、NAG对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生化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96例高血压患者3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验者尿中的mALB、β2-MG、TRF、RBP、a1-MG、NAG水平.结果 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患者六项指标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患者中血糖控制良药组的mALB、β2-MG、TRF、RBP、a1-MG、NAG阳性率均低于糖尿病控制不良组,且P<0.01;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中尿常规蛋白阳性组的mALB、β2-MG、TRF、RBP、a1-MG、NAG阳性率几乎接近于100%,而尿常规蛋白阴性组中六项指标仍显示很高的阳性率.高血压患者中,尿蛋白阳性组中的六项阳性率显著高于尿常规蛋白阴性组,且P<0.01.3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六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92%)均高于单纯患糖尿病或高血压病的阳性率,且P<0.01,故六项指标中,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各单项检测阳性率.结论 检测尿mALB、β2-MG、TRF、RBP、a1-MG、NAG是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敏感指标,可以对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做到早诊断、早干预、延缓终末期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给予观察组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肾功能相关指标[β_2微球蛋白(β_2-M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透析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β_2-MG、BUN、SC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β_2-MG、BUN、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尿毒症,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指标,相较于常规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肾功能和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肾损害患者1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高血压肾损害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观察组同时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30 d,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及尿蛋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光抑素C (cystatin C)水平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以及尿α1-微球蛋白(α1-MG)水平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芪与厄贝沙坦用于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疗效显著,可以降低患者尿蛋白水平,促进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C)、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每组均加服厄贝沙坦,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静滴,疗程四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肌酐、尿素氮、血清Cys-C、尿mALB、β2-MG、NAG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四周后Cys-C、mALB、β2-MG、NAG均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血压,血肌酐、尿素氮无明显差异。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能有效减轻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厄贝沙坦。  相似文献   

16.
陈奕蒙 《当代医学》2021,27(28):54-57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HIF-1α和VEGF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易饥多食、口干欲饮、心烦失眠、便秘、尿频].结果 治疗后,两组BUN、SCr、β2-MG以及UAE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UN、SCr、β2-MG及UAE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IF-1α及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易饥多食、口干欲饮、心烦失眠、便秘及尿频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肾功能损伤,降低HIF-1α、VEGF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9,(5):584-587
目的:观察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与传统肾盂成形术在小儿肾积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小儿肾积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肾盂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治疗前后肾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血β_2-MG、α_1-MG、Scr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尿路感染、吻合口尿漏、吻合口梗阻、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肾血流动力学指标PS、ED、TAMx、TAMn均显着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PS、ED、TAMx、TAMn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β_2-MG、α_1-MG水平均显着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β_2-MG、α_1-MG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式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儿肾积水,可显著改善患儿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早期高血压肾病的疗效以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自2015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早期高血压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黄葵胶囊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共进行两个疗程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血β2-MG和Cys-C水平分别为(3.89±0.45)、(5.43±0.36)mg/L和(3.92±0.63)、(5.52±0.43)mg/L,治疗后对照组与研究组血β2-MG和Cys-C水平分别为(1.99±0.32)、(1.55±0.26)mg/L和(1.16±0.46)、(0.89±0.37)mg/L,治疗后两组血β2-MG和Cys-C水平均较前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均P﹤0.05),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研究组血SOD和MDA水平分别为(29.34±4.58)U/mL、(8.06±1.25)nmol/mL和(29.64±5.04)U/mL、(8.14±1.34)nmol/mL,治疗后对照组与研究组血SOD和MDA水平分别为(42.85±6.67)U/mL、(4.58±0.97)nmol/mL和(62.57±9.04)U/mL、(2.84±0.64)nmol/mL,治疗后两组血SOD水平较前均明显升高而MDA水平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均P﹤0.05),且研究组变化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够明显减轻早期高血压肾病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程度,保护肾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检测尿微量清蛋白(mA1B)、β_2-微球蛋白(β_2-MG)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分别选择40例单纯的糖尿病患者和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和健康组,分别检测3组的mA1B、β_2-MG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mA1B、β_2-MG水平均高于健康组,而对照组的mA1B、β_2-MG水平低于观察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1B与β_2-MG单独检测的异常检出率低于联合检查(P<0.05)。结论 mA1B与β_2-MG是早期反映糖尿病肾病损伤的敏感性指标,通过将二者联合检查可提高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参芎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分别采用常规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均达到良好的血糖水平.同时积极控制血压,调脂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200mL(每3g葡萄糖加1单位胰岛素).结果:2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尿α1微球蛋白(Uα1-MG)均下降,以上指标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